五、P23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2011-08-15 00:54:44
导航定位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方法

CH20112059 结合支持向量机与粒度计算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Combi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with Granular Computing/陈杰,邓敏(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肖鹏峰,杨敏华,梅小明,刘慧敏∥测绘学报.-2011,40(2).-135~141,147

结合支持向量机技术与基于粗糙集的粒度计算,提出一种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首先,采用相位一致模型得到QuickBird全色影像的梯度图,并利用扩展最小变换技术获取地物目标的前景标识,进而采用强制最小技术重建梯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水岭变换得到较佳分割效果。然后,从多光谱波段数据中提取对象的光谱特征,并用Gabor小波产生纹理特征,利用多核支持向量机进行初步的面向对象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求交后则生成信息颗粒。最后,比较颗粒的特征均值与各样本中心的欧氏距离区分颗粒的类别,通过定量分析颗粒间的空间相邻关系判断待定类别的颗粒,利用少量人工交互的识别处理得到最终分类结果。与基于高斯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分类效果。图6表5参23

♣面向对象分类 粒度计算 粗糙集 支持向量机 空间相邻

CH20112060 基于再生核Hilbert空间小波核函数支持向量机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Wavelet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Based on Reproducing Kernel Hilbert Space for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谭琨,杜培军(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测绘学报.-2011,40(2).-142~147

针对支持向量机用于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存在的分类精度不高、参数选择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再生核Hilbert空间的小波核。其可以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能够有效改进参数估计的效果,进而实现基于再生核Hilbert空间的小波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小波支持向量机)。并选取北京昌平地区的国产高光谱数据operational modular imaging spec-trometer II(OMIS II)和意大利Pavia大学ROSIS高光谱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Coiflet小波核函数时能获得较高分类精度。图3表2参31

♣高光谱遥感 小波支持向量机 再生核Hilbert空间

CH20112061 基于Contourlet域HMT和D-S证据融合的SAR图像分割=Segmentation Algorithm for SAR Images Based on Fusion of HMT in the Contourlet Domain and D-S Theory of Evidence/吴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焦惊眉,杨晓丽,肖平,李明∥测绘学报.-2011,40(2).-148~155

针对Contourlet的多尺度、局部化、方向性和各向异性等优点,结合隐马尔科夫树(hidden Markov tree,HMT)模型和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提出一种新的SAR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将隐马尔科夫树模型推广到Contourlet域,在多尺度HMT上采用D-S证据融合理论有效地融合Contourlet系数的持续性和聚集性,最后导出融合后的最大后验多尺度分割公式。本文算法对实测SAR图像进行分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小波域上的HMT-MRF(Markovrandom field,MRF)融合分割及Contourlet域上HMT和MRF分割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抑制斑点噪声的同时,可有效地提高SAR图像的分割精度。图8表3参15

♣SAR图像分割 Contourlet变换 隐马尔科夫树

CH20112062 一种基于概率潜在语义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A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Based Classification for High 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ry/陶超,谭毅华,彭碧发,田金文(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测绘学报.-2011,40(2).-156~16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同谱异物”,“同物异谱”现象对影像分类过程造成的干扰,将文本分析中的概率潜在语义模型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提出一种无监督的遥感影像分类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均值漂移分割方法对影像进行分割构建图像区域集合,然后提取集合各区域中每个像元的Gabor纹理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聚类形成视觉词汇,最后利用PLSA方法对各区域进行分析,找出其最可能属于的主题或者类别,从而完成影像分类。文中GeoEye-1和IKONOS影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图5表3参1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 语义模型 纹理特征

CH20112063 MRF框架下的区域增长模型在城镇识别中的应用=A Region Growing Model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RF for Urban Detection/陈荣元(湖南商学院信息学院),郑晨,王雷光,秦前清∥测绘学报.-2011,40(2).-163~168

提出一种MRF框架下以过分割区域为基本生长单位的区域增长模型,并以其实现城镇识别。该模型首先通过纹理分析和滤波运算得到初始种子点,然后由均值漂移算法运算过分割区域,并将种子点对应的区域设为种子区域,最后,从种子区域开始,根据MRF框架下提出的增长准则,得到最终的城镇识别结果。对QuickBird和IKONOS遥感影像的实验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识别出影像中的城镇区域。图6表1参14

♣城镇识别 区域增长

CH20112064 多光谱遥感影像亚像元定位的空间引力算法研究=Spatial Attraction Algorithm for Sub-pixel Mapping of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韩文超,田庆久,陆应诚(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测绘学报.-2011,40(2).-169~174

针对遥感影像亚像元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像元空间引力模型的亚像元定位新算法,算法中像元空间引力的表达在亚像元尺度上建立,能够表达像元间的空间自相关性;亚像元权重参数包括相互吸引的两个相邻像元中地物百分比含量,强化了空间引力模型;用距离函数表达像元间的相互作用在距离上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迭代运算优化像元间的引力关系,提高像元的空间自相关性。结合扬州地区2006年6月份的SPOT假彩色合成影像进行试验,在5倍于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尺度下进行了亚像元制图,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图2参17

♣亚像元定位 空间引力算法 超分辨率制图 混合像元 端元

CH20112065 基于角点检测的遥感图像几何质量评价方法=A Geometric Quality Assessment Algorithm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Corner Detection/王明富,杨世洪,吴钦章(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测绘学报.-2011,40(2).-175~179

为分析图像压缩过程对遥感图像几何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角点检测的图像几何质量评价方法。首先介绍经典Harris角点检测算法,然后针对Harris算法定位精度不高的缺点改进Harris算法:对角点响应函数进行曲面拟合后求拟合曲面极值点,以此作为图像亚像素级角点坐标,最后将改进的Harris算法应用到遥感图像几何质量评价系统中并将其与传统曲面拟合极值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反映遥感图像压缩前后的几何质量变化,可在航空遥感图像压缩质量评价系统中应用。图5参13

♣图像压缩 角点检测 几何畸变数 角点漏检率

CH20112066 CCD卫星相机时间序列定标:以CBERS02B为例=Time-series Calibration for CCD Camera:Taking CBERS02BSatellite as an Example/高海亮,顾行发,余涛,李小英,巩慧,李家国(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学报.-2011,40(2).-180~187,193

采用沙漠场景法、稳定目标法和交叉定标法对CBERS02B星的CCD相机开展时间序列定标,分别得到CCD相机2007—2008年期间三种方法对应的定标系数,并同CBERS02B卫星官方提供的定标系数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定标系数其误差均小于10%,不同方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分析总结各种时间序列定标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开展类似卫星的时间序列定标提供参考。图5表3参31

♣时间序列定标 CCD相机 稳定目标法 交叉定标法

CH20112067 基于立体模型重叠度的航空摄影航线设计=Aerial Route Design Approach for Stereomapping Based on Stereomodel Overlap/王东亮(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肖建华,万幼川,王祥,余咏胜∥测绘学报.-2011,40(2).-188~193

针对地表起伏较大的山地或市区立体测图,提出一种基于立体模型重叠度的重叠度计算方案。与以往相比,它不计算相邻相片的实际重叠度,而是通过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计算相邻立体模型的实际重叠度来设计航线。试验表明,这一方案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立体测图对立体模型重叠度的要求,还能大幅减少相片和航线。图5表3参13

♣航空摄影 立体测图 立体模型重叠度 航线设计

CH20112068 基于多种同名特征的相对定向方法研究=Relative Orientation Based on Multiple Conjugate Features/张永军,胡丙华,张剑清(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报.-2011,40(2).-194~199

为了解决低空摄影测量、建筑摄影测量等领域中缺乏明显特征点给相对定向带来的难题,基于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提出利用多种同名影像特征进行相对定向的方法。详细论述基于同名直线和圆曲线进行独立法相对定向和连续法相对定向的数学模型。大量实际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获得稳定的相对定向结果。图2表2参15

♣同名特征 直线 圆曲线 相对定向

CH20112069 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车辆跟踪方法=A Vehicle Tracking Algorithm with Monte-Carlo Method/王文龙,李清泉(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学报.-2011,40(2).-200~203

针对飞艇沿公路飞行获取的高清晰交通视频,研究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车辆跟踪方法。该方法用蒙特卡罗算法预测目标下一时刻的一组状态(位置和尺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各预测状态中与参考目标的状态相似度最大的一个,即为车辆目标跟踪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时、准确地跟踪道路上无规律、非线性运动的车辆,并能够应对跟踪过程中的短时遮挡情况。图5参9

♣车辆跟踪 蒙特卡罗算法 低空数据采集平台

CH20112070 一种率失真最优的JPEG2000码率自适应控制算法=An Adaptive Rate Control Algorithm for JPEG2000Based on Optimal Rate-distortion/李其虎,任国强,吴钦章,韩文俊,田园(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测绘学报.-2011,40(2).-204~208

为解决高分辨率航测图像数据量庞大问题,在研究JPEG2000码率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码率预分配自适应控制算法。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后,将去除最低频的子带小波系数建模为高斯分布。基于率失真理论推导出每个码块在总码率一定的情况下编码中实际应当贡献的码率,在熵编码时实时截止,而对最低频子带进行完整无失真编码。该算法实现码流的实时截断,减少编码器的计算量和存储空间,提高编码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图像压缩码率不是很高的情况下(>0.5bpp),采用码率预分配自适应控制算法模型,图像压缩效果要明显好于对整个频带都默认为高斯分布时的效果。图4参15

♣图像编码 码率控制 码率分配

CH20112071 城市街道立面自动重建关键技术研究=Researching on Key Technique for 3DAuto-Reconstruction of City Street Elevation/李畅(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测绘学报.-2011,40(2).-268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规模为百万人口的城市的数字建设,可促进经济水平翻两番,实现“四倍跃进”。而街道建筑物立面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维可视化对于构建三维数字城市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城市三维建模大多采用3DMax进行手工建模,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三维可视化 三维数字城市 建筑物立面 大倾角 随机抽样 灭点 方位元素

CH20112072 离散三角网格系统距离量测方法=Distance Function for the Triangular Grids/袁文,庄大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中心),袁武,唐志峰,邱冬生∥测绘学报.-2011,40(1).-59~65

根据离散三角网格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新型的十二连通拓扑空间几何距离量测方法,根据三角网格的边的方向性差异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提出一种新型的三角网格单元三维IJK坐标系统,给出该坐标系统与传统行列坐标系统的坐标转换方法,推导三角网格系统的距离计算公式,为基于三角网格系统构建的柏拉图立体三角网格剖分系统的距离计算奠定了基础。图7表2参19

♣离散三角网格 坐标换算 距离量测

CH20112073 支持向量机的北京城市热岛模拟:热岛强度空间格局曲面模拟及其应用=Spatial Simul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Based on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Technique:A Case Study in Beijing/占文凤,陈云浩(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纪,李京∥测绘学报.-2011,40(1).-96~103

将支持向量机(SVM)曲面拟合算法引入城市热岛强度曲面模拟研究,以MODIS的地表温度产品(LST)数据为例,对2006~2008年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进行支持向量机(SVM)曲面拟合。敏感性分析和精度评价表明该算法精度较高,能够用来表征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特征。应用结果表明,凭借该算法可对地表城市热岛制图。在年内和年际序列上,白天和夜间城市热岛容量均大致服从正弦周期性变化规律,但夜间热岛容量的年较差远小于白天。图5参25

♣城市地表 热红外遥感 城市热岛 支持向量机 曲面拟合

CH20112074 集成LiDAR和遥感影像生成高质量真正射影像研究=High Quality True Orthoimage Generation with LiDAR and RS Image/钟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测绘学报.-2011,40(1).-13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各界对城市大比例尺正射影像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正射影像生成仅利用DEM对地形投影变形进行纠正,沿用此方法生成大比例尺正射影像无法纠正建筑物、树木等目标的投影变形,在城市地区将存在大量遮挡和偏移变形等错误空间信息。此时,需要利用包含地表及地表附着物的DSM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称为“真正射影像生成”。

♣正射影像 影像生成 大比例尺 正射纠正

CH20112075 集成LiDAR和遥感影像城市道路提取与三维建模=Road Extraction and Modeling with LiDAR and RS Image in Urban Area/李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测绘学报.-2011,40(1).-133

城市地区道路的结构复杂,类型繁多,存在着大量与道路特征类似的目标,及道路遮挡现象。传统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检测城市道路,受到成像条件,图像质量和算法效率的影响,尚难实现高质量,自动化的城市道路建筑物提取和建模。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影像的细节特征越来越丰富,一方面有利于提取高精度道路信息;但同时非目标噪声干扰愈加严重,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遥感影像 三维建模 道路提取

CH20112076 融合航空影像的机载激光扫描数据分类与特征提取=Classification and Feature Extraction of Airborne LiDAR Data Fused with Aerial Image/吴杭彬(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绘学报.-2011,40(1).-134

机载激光扫描测距技术(LiDAR)在快速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和使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的激光扫描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点云数据后处理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本文从硬件系统和原始数据处理入手,研究了点云数据的数据预处理、点云数据分类、点云与影像匹配以及基于匹配结果的特征提取的理论与方法。

♣特征提取 机载激光扫描 点云数据 航空影像

CH20112077 利用流形学习进行高光谱遥感影像的降维与特征提取=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nd Feature Extraction from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ry Based on Manifold Learning/杜培军,王小美,谭琨,夏俊士(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48~152

基于最新的非线性降维方法——流形学习的理论,从高光谱遥感数据内在的非线性结构出发,采用全局化的等距映射(Isomap)方法进行降维,取得了优于常用的MNF方法的结果。把光谱角和光谱信息散度与测地距离相结合用于Isomap算法,结果在冗余方差和光谱规范化特征值方面优于采用传统欧氏距离计算邻域的Isomap方法。实验表明,流形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特征提取方法。图5参17

♣高光谱遥感 降维 流形学习

CH20112078 结合MNF变换与灰值形态学的三江平原多光谱、多时相MODIS遥感影像分类=Multi-spectral and Multitemporal MODIS Remote Sensing Imagery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NF Transform and Grayscale Morphological Filter in Sanjiang Plain/刘汉丽(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裴韬,周成虎,朱阿兴∥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53~156

通过对影像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及对各种植被类型进行物候特征分析,选用以NDVI数据为主的多波段、多时相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然后进行灰值形态学滤波,运用阈值分割法提取旱地,并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分离湿地和水田。实验结果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比,精度有较大提高。图1表1参11

♣遥感影像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最小噪声分离变换 灰值形态学滤波

CH20112079 利用三值模板模糊匹配进行手指静脉识别=Finger Vein Image Recognition Based on Tri-value Template Fuzzy Matching/陈刘奎(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郑宏∥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57~162

针对静脉特征图像中静脉边缘和末梢模糊造成匹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值模板图像的模糊匹配方法。该方法将提取出的静脉特征图像分割为三值图像,值1代表目标区,0.5代表模糊区,0代表背景区。三值图像用于模板匹配时,计算模板间非0值区域之间的平均距离作为相似分数,分数越低,则模板越相似。该方法匹配能力强,不要求点与点之间的绝对位置匹配,对模糊的静脉边缘和末梢匹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实验中采集的456张近红外手指静脉图像进行匹配,正确识别率达99.46%,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图11参14

♣近红外手指静脉识别 三值模板 模糊匹配

CH20112080 多传感器影像配准中基于虚拟匹配窗口的SIFT算法=SIFT Algorithm Based on Visual Matching Window for Registration Between Multi-sensor Imagery/王瑞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马建文,陈雪∥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63~166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匹配窗口的SIFT算法,通过构建虚拟匹配窗口,增大SIFT特征点之间的尺度相似性,提高了匹配的几率;并通过与最小二乘法和双线性内插法的结合完成自动配准。文中选取角度和尺度偏差较大的SPOT-5(P)与TM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配准精度小于一个像素。图3表1参14

♣传感器遥感影像 SIFT算法 配准模型

CH20112081 用形态学重建方法进行机载LiDAR数据滤波=Airborne LiDAR Data Filtering by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Method/沈晶,刘纪平,林祥国(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67~170,175

在利用KD-树进行粗差剔除的基础上,结合机载Li-DAR数据的多回波特性剔除不必要的冗余数据,利用形态学重建的方法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滤波,且运行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参数。使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提供的测试数据对算法进行实验,并与国际上8种滤波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各种场景的适应性较强,既能有效地去除非地面点,又能很好地保留地面点,使Ⅰ类误差、Ⅱ类误差和总体误差分别保持在9.93%、7.27%和9.76%以下,整体性能优于经典的滤波方法。表1参17

♣机载激光雷达 滤波 数学形态学 形态学重建

CH20112082 利用分离性测度多类支持向量机进行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 Based on Separability Measure for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谭琨,杜培军,王小美(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71~175

从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高光谱数据的分离性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并用OMIS传感器获得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和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比较了各种多类SVM的分类精度,并和传统的光谱角制图和最小距离分类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VM进行高光谱分类时,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最高。图5表4参12

♣高光谱遥感 分离性测度 多类支持向量机

CH20112083 面向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建模研究及其改进=3DFace Reconstruction of Morphable Model and Its Improvement/廖海斌,陈庆虎,鄢煜尘(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76~180

针对传统三维形变模型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三维形变模型进行个性化三维人脸重建。首先建立基于关键特征区域重采样的标准三维人脸数据库,实现三维人脸的稠密对应;然后选择与目标人脸奇异值向量最相似的人脸作为形变模型的基空间,进行形变模型成分的动态选择;最后引入基于特征点的稀疏形变模型替代原稠密对应形变模型进行匹配求解线性组合系数,并完成特定的三维人脸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建模时间短、复杂度低,通过单张图片的少量特征点能生成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图6表1参14

♣人脸建模 形变模型 稠密对应 奇异值分解

CH20112084 利用遥感数据对单株木和森林场景进行建模=Single Tree Modeling and Forest Scene Rendering with SRTM and TM Data/郭俊,牛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81~184,198

针对遥感在三维可视化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用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任务)和TM(陆地资源卫星专题绘图仪)数据建立森林场景的方法。利用L系统语言和L-studio软件,通过提取的分枝规则建立了针叶树和不同叶面积指数(LAI)落叶树的几何模型,并将其作为森林场景内树木的纹理贴图。实验区的三维地形用四叉树结构建立,综合应用数据分块、动态载入、双缓存数组等措施提高大范围场景的漫游速度。从TM影像获取目视判读的遥感分类图和LAI反演图,结合控制树木的栽种位置和纹理选择,建立了单幅TM影像大小的森林场景。实验为其他遥感数据的三维显示提供了通用的建模方法。图8参18

♣虚拟植物 L系统 三维可视化 虚拟森林景观

CH20112085 利用虚拟格网系统误差补偿进行RPC参数精化=Refinement of RPCs Based on Systematic Error Compensation for Virtual Grid/曹金山,袁修孝(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85~189

提出了一种RPC参数精化方法,即通过消除虚拟控制格网点上的系统误差来实现RPC参数的精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QuickBird影像,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精化RPC参数以后,其像点的平面精度达到了±2.4pixels;对于SPOT-5立体像对而言,基于精化RPC参数的影像目标立体定位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分别为±5.892m和±4.020m。图3表2参16

♣有理函数模型 有理多项式系数 RPC精化 精度

CH20112086 基于交比的单幅图像平面几何信息提取算法=Distance Measurement for a Single Image Based on Cross Ratio/王美珍,刘学军,甄艳,卢玥(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90~194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交比这一射影变换不变量的单幅图像平面几何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化场景中的平行、垂直等几何关系计算平面的灭点灭线;然后利用平面上已知长度的参考线段及灭点、灭线信息构建交比;最后依据待求线段与已知几何信息的位置关系计算待求线段的长度。对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的精度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图7表1参10

♣单幅图像 距离量测 交比 灭点 灭线

CH20112087 PDI与MPDI在内蒙古干旱监测中的应用和比较=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of PDI and MPDI for Drought Monitoring in Inner Mongolia/杨学斌,秦其明,姚云军,赵少华(北京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95~198

以内蒙古明安镇为试验区,基于TM遥感影像对PDI和MPDI两种干旱监测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和比较。试验表明,PDI、MPDI与植被覆盖区实测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分别为0.37、0.535 5,这两种指数在试验区进行干旱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MPDI的监测精度高于PDI。此外,通过整个试验区PDI和MPDI空间分布格局的比较以及这两种指数值与植被覆盖区实测土壤含水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整个试验区,两者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植被覆盖区,MPDI的干旱监测效果要明显好于PDI,这主要是因为MPDI考虑了植被覆盖的影响。图3参13

♣土壤含水量 光谱特征

CH20112088 MVLL算法中地表断裂特征的自适应窗口变化策略研究=Self-adaptive Window Extension Strategies of Discontinuity Features for MVLL Algorithm/纪松,范大昭,张永生,刘航冶(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199~203

针对线阵CCD影像,研究了MVLL算法的匹配走向,得出了匹配走向即建筑物底部至对应屋顶的连线在匹配过程中为近似直线的结论。分析了MVLL算法中地表断裂特征通常匹配至屋底的匹配难点,改进了相关参数自适应调整算法,给出了自适应窗口变化算法的流程。两组ADS40线阵影像的断裂特征匹配实验表明,经过自适应窗口变化后,地表断裂特征能够成功匹配,MVLL算法的自适应性增强。图9表3参7

♣匹配走向 断裂特征 窗口变化 相关系数

CH20112089 中国区域940nm带整层大气水汽透过率的参数化模式=Parametrization of Total Atmospheric Absorbing Transmittances by Water Vapor at 940nm in China/伽丽丽,魏合理,徐青山,陈秀红(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204~207,217

用MODTRAN模拟计算了全国34个地点的逐月和全年平均大气模式在940nm波段的水汽透过率,并拟合出每种大气模式水汽透过率与水汽量经验关系式中的参数a、b。结果表明,参数a、b值与模式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a-W、b-W的经验关系式,且该关系式与海拔高度H(地面气压p0)有关。最后分析了a、b值的变化对地基消光反演水汽量精度的影响。图2表1参10

♣水汽 透过率 参数化

CH20112090 利用卫星星座对GNSS-R海洋遥感时空特性进行研究=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NSS-R Oc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Constellation/韩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数理系),符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2).-208~211,243

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了GNSS-R接收天线俯仰角、卫星轨道长半轴和轨道倾角对镜像反射点数量的影响,对4颗和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时空分辨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分别获取了星座的时间分辨率。认为由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8h可完成全球5°×5°海洋格点的探测任务。图6表4参12

♣导航信号反射 海洋遥感 卫星星座

CH20112091 地物反射率探测激光雷达回波信号的小波去噪=De-noising Proces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in Feature Reflectance Detection LiDAR System/吕立蕾,龚威,宋沙磊,祝波(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56~59,65

从能量、图形、统计多角度出发,提出了由信噪比、平滑度等6项指标组成的小波消噪效果评价体系,对各算法去噪后信号作出全面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3σ准则的阈值法与模极大值法相结合的小波去噪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图5表1参12

♣激光雷达 小波去噪 模极大值

CH20112092 地面移动测量近景影像的建筑物道路特征线段自动分类研究=Building and Road Characteristic Line-segment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of Ground Mobile Mapping Close-range Imagery/欧建良,鲍峰,王卫安,陆娇(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60~65

根据影像灭点理论分析建筑物道路特征线与影像平面线段间数学关系,对影像所提取线段进行分类。实验通过立体影像中模拟数据和基于影像边缘提取线段的处理实现了地物特征线段的快速自动分类,无关线段过滤效果显著,是移动测量地物自动量测与影像理解的重要基础。图7参22

♣移动测量 可量测实景影像 灭点 建筑物道路

CH20112093 利用目标点最小生成树的路面裂缝检测=Target-points MST for Pavement Crack Detection/邹勤,李清泉,毛庆洲,陈龙(武汉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71~75

分析路面裂缝的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点最小生成树的路面裂缝检测方法。最小生成树具有描述空间线性聚集特征的优点,有利于实现对裂缝的全局分析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对不连续裂缝的处理,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图8表2参10

♣裂缝检测 线特征 最小生成树 图论

CH20112094 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分辨率对水域面积提取影响的分析=Influenc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on the Area Extracted from ETM+and MODIS/熊金国,王世新,周艺,阎福礼(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98~103

对8个不同地区对应的同一时间的ETM+数据和MODIS数据,利用谱间关系法得到30m和250m分辨率具有不同景观格局分布的水体专题图,研究分辨率对不同景观格局分布的水体提取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区域内水体边缘密度很小时,ETM+和MODIS提取结果的误差很小;当区域内水体边缘密度很大时,ETM+和MODIS提取结果的误差相应就变大。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与两种分辨率的提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不破碎区域的水体,MODIS和ETM+可以得到相近的精度;而对于中度破碎的水体,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信息能显著地提高中度破碎水体的精度;但对于高度破碎的水体,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信息的多元回归几乎不能提高精度。图4表5参18

♣水域面积 空间景观格局 精度评价

CH20112095 一种利用Cloude-pottier分解和极化白化滤波的全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An Unsupervised Wishart Classification for Fully Polarimetric SAR Image Based on Cloude-Pottier Decomposition and Polarimetric Whitening Filter/杨杰,郎丰铠,李德仁(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104~107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loude-Pottier分解和极化白化滤波(PWF)的全极化SAR数据分类算法。该算法利用PWF的结果来代替反熵A对复WishartH/α分类结果进行进一步细化,按PWF的值将复WishartH/α分类结果由8类分为16类,然后再次进行Wishart迭代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分类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复WishartH/α分类结果和复WishartH/α/A分类结果。图8参12

♣极化白化滤波 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非监督分类

CH20112096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遥感影像半监督分类=Gauss Mixture Model Based Semi-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熊彪,江万寿,李乐林(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108~112

提出了对每一类地物的光谱特征用一个高斯混合模型(Gauss mixture model,GMM)描述的新思路,并应用在半监督分类(semi-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中。实验证明,本方法只需少量的标定数据即可达到其他监督分类方法(如支持向量机分类、面向对象分类)的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图8表2参15

♣遥感影像分类 半监督分类 高斯混合模型

CH20112097 MODIS影像雪深遥感反演特征参数选择与模型研究=Study of Characteristic Parametric Selection and Model Construction for Snow Depth Retrieval from MODIS Image/刘海,陈晓玲,宋珍,殷守敬(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113~116,121

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MODIS遥感影像,借助灰色系统理论,结合观测站实测雪深数据,选择雪深反演特征参数,构建反演模型,并定义多元回归模型的综合评价系数,进而从构建的多个回归模型中,选择出雪深反演最优模型。图2表1参11

♣冰雪遥感 遥感反演 特征参数选择

CH20112098 多尺度同质区域提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研究=Multiscale Image Segmen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with Supervised ECHO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ry/张倩,黄昕,张良培(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117~121

提出了一种监督的多尺度同质区域的提取、融合和分类方法(ECHO),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地物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利用空间分辨率为5m的华盛顿商业街数据和空间分辨率为0.7m的北京地区QuickBird数据,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图9表3参8

♣多尺度 最大似然 高分辨率

CH20112099 基于pLSA和Topo-MRF模型的SAR图像分类算法研究=A pLSA Based on Topo-MRF Model Method for SAR Images Classification/刘梦玲,何楚,苏鑫,孙洪(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1).-122~125

针对大多数分类方法未能同时考虑图像与特征、类别与特征、类别与类别之间关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在语义分析(pLSA)和拓扑马尔可夫随机场(Topo-MRF)模型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图5表3参9

♣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分类 拓扑图

CH20112100 UAV低空航测技术研究=UAV Borne Low Altitude Photogrammetry System/林宗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理空间信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1,36(1).-5~9

阐述无人飞行器(UAV)低空航测系统不同于普通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特点,具体包括任务目标、飞行平台性能、成像传感器系统组成结构、数据处理的特殊技术等方面,尤其着重阐述了专门针对低空轻小型无人飞行器研制的具有自检校自稳定功能的组合宽角数码相机的设计原理。图14表1参20

♣无人飞行器 低空航测 组合宽角相机 自检校

CH20112101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采样一致性准则的遥感影像配准参数解算方法研究=Resolving Method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Registration Coefficient Based on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Sample Consensus/宋妍,田玉刚(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贾小霞∥测绘科学.-2011,36(1).-51~54

提出运用最大似然采样一致性准则解算遥感影像配准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理论,对初始匹配点的坐标残差进行概率建模,计算概率模型成立时的似然函数值并选择似然函数值最大时的参数为正确结果,最终剔除错误点保留正确匹配点。该方法较之传统的最小二乘方法更为准确地计算配准系数,并可以解决随机采样一致性准则解算配准参数时,对阈值的依赖问题。试验证明,该方法可提高配准参数解算的稳健性和精度。图3表5参13

♣极大似然估计 采样一致性准则 遥感影像 配准精度

CH20112102 特征维数对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以高光谱遥感影像为例=Impacts of Feature Dimensionality to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 for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谭琨,杜培军,王小美(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2011,36(1).-55~57,31

为验证SVM对高维特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针对不同特征提取方法与特征组合,以国产OMISⅡ传感器获得的北京昌平地区高光谱遥感据为例,对SVM分类器中特征维数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通过对主成分分析、最小噪声分离算法、相关系数分组后特征提取、导数光谱等的分析,表明SVM分类器的分类精度随着特征维数波动,其中主成分分析降维后提取的特征具有用于分类能够获得最高的准确率。通过与最大似然法和光谱角制图分类算法的比较,说明在同样的特征输入情况下SVM分类算法分类的准确率高于最大似然法和光谱角制图分类器。图3表6参15

♣高光谱遥感 支持向量机 特征提取

CH20112103 稀少控制下TerraSAR-X影像高精度直接定位方法=High-precisely Direct Geo-location Method for TerraSAR-X Image with Sparse GCPs/魏钜杰,张继贤,赵争,庞蕾(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科学.-2011,36(1).-58~60,50

基于轨道数据的星载SAR影像直接地理定位技术是解决稀少控制条件下测图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模型和地球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由粗到精的TerraSAR影像直接地理定位方法。利用AIRGM算法对SAR影像目标进行粗定位,结合低分辨率DEM对SAR影像进行精定位,并利用陕西宝鸡地区高分辨率TerraSAR影像和SRTM数据对该算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定位精度,能够满足该地区稀少控制条件下1∶50 000的地形图实际测图精度要求。图4表2参15

♣地理定位 稀少控制 合成孔径雷达

CH20112104 遥感影像理解综述=A Review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Understanding/张春晓,王天宝,鲁学军,姜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测绘科学.-2011,36(1).-67~69,37

通过对近年来遥感影像理解(IU:Image Understanding)研究的分析,给出了遥感影像理解的框架流程,讨论了高级语义特征和低级影像特征,针对流程中的各个任务介绍了有代表性的方法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特别是基于知识系统和影像认知的应用。图3表1参18

♣影像理解 模式识别 特征提取

CH20112105 曹妃甸近海表层悬浮泥沙遥感定量监测研究=Study on Remote Sensing Quantitative Model of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Caofeidian/奥勇,王晓峰,孔金玲(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国土科学与工程系)∥测绘科学.-2011,36(1).-77~80

在曹妃甸近海水体实测光谱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与同步采集的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进行相关分析,选用合适的TM数据的遥感变量参数,根据2008年实测的4个剖面29个站点的海洋水色数据建立了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与TM数据对应的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并用18个独立样本点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曹妃甸近海水体光谱曲线基本呈现单峰现象,敏感波段位于450-700nm范围内,最大波峰位于550nm附近,同时在600-700nm之间存在弱小的波峰,但最大峰值不明显;不同的地区,遥感敏感波段的选择有所差异;反演算法各地区不通用;误差计算结果表明,本区域TM3与SSC的二次多项式模型、TM3/1与SSC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主成分前三分量线性方程模型定量反演效果比较理想,反演结果能客观地揭示本区域悬浮泥沙的浓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为今后对该海域悬浮泥沙运动规律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图5表3参7

♣遥感反演 反射率 悬浮泥沙 定量监测

CH20112106 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集成技术与方法=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High Precision Light Small Aerial Remotely Sensing System/关艳玲,刘先林(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段福州,左建章∥测绘科学.-2011,36(1).-84~86,80

着重论述基于国产轻型组合宽角数字相机、轻小型机载激光雷达(LiDAR)、高精度与小型化POS及稳定平台、高效快速数据处理系统四类核心产品,突破轻小型航空遥感载荷,满足1∶500测图精度要求集成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的技术与方法。图4参9

♣组合宽角数字相机 机载激光雷达 航空遥感系统

CH20112107 LiDAR点云数据的栅格化重心压缩方法=Grid Compression Method in Center of Gravity for LiDAR Cloud Data/刘磊(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张建霞,郑作亚∥测绘科学.-2011,36(1).-90~91

分析了国内外点云数据处理中数据压缩方法的研究现状。针对车载LiDAR点云数据量庞大、冗余信息多的问题,提出了栅格化重心压缩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了压缩结果,建立了栅格化重心压缩的预测模型,可用于栅格化重心压缩效果的预测。图6表1参7

♣激光雷达 点云数据 数据压缩

CH20112108 基于DEM的机载LiDAR航线设计=A DEM-based Approach for Flight Course Design of Onboard LiDAR/王东亮,万幼川,徐景中,赖旭东(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1,36(1).-116~118

参照我国航空摄影标准中有关相机的部分,深入研究了基于DEM的机载LiDAR航线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并研发出了LiDAR航线设计系统。试验表明,与传统航线设计方式相比,基于DEM的航线设计方式能够设计出更为准确、合理的航线。图3表3参6

♣航空摄影 数字高程模型 激光雷达

CH20112109 低空遥感数字影像的点特征提取算子的比较=Intercomparsions of Interest Point Detectors Based on the Digital Image of Low-altitude Remote Sensing/王利勇,王慧,李鹏程,吴翰书(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1,36(1).-121~124

低空遥感是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点特征是最常用的影像特征,目前存在多种点特征提取算法。根据低空遥感数字影像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中的要求,利用探测速度、适应性、提取效能三个特征提取算法的比较标准对常用的点特征提取算子进行了比较。为针对不同特点的低空遥感数字影像,选择某点特征提取算法提供依据。图6表3参8

♣低空遥感 兴趣点算子 特征点提取

CH20112110 融合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无控制DEM匹配=DEM Matching of Least Squares Combining with Genetic Algorithm Without Control Points/杨容浩,岑敏仪,张同刚(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工程系),杨佳∥测绘科学.-2011,36(1).-146~149,124

为了解决传统无控制DEM最小二乘匹配方法拉入范围小的问题,立了一种基于匹配度之和最大的DEM匹配模型,结合DEM匹配的实际需要,对遗传算法的编码方案、初始种群生成、适应度函数、基本遗传操作和迭代终止条件等5个基本方面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匹配相结合的无控制DEM匹配方法流程,采用模拟数据设计了三组试验方案,测试新模型及算法的性能,并分别与传统模型的遗传匹配方法和最小二乘匹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算法比最小二乘匹配方法具有更大的拉入范围,比遗传匹配方法具有更快的匹配速度和更高的匹配精度。图2表3参16

♣遗传算法 无控制DEM匹配 最小二乘匹配

CH20112111 虚拟人在国庆阅兵推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pplication of Virtual Human in Deducible National Military Parade System/彭伟锋,陈刚,张良,王建坡,董忠亮(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1,36(1).-175~177,169

简要介绍了虚拟人动画的控制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基于骨骼动画技术的虚拟军人动画在国庆阅兵推演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关键技术;初步探索三维场景中大数据量多目标绘制时提高虚拟军人动画渲染速度的方法。图6表2参8

♣骨骼动画 虚拟军人 模型树 时间策略

CH20112112 一种基于先验知识动态分配资源的作业调度策略=A Dynamical Scheduling Strategy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Based on Priory Knowledge/汤灿恩,刘定生,马艳(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信息.-2011(3).-3~8,43

针对目前遥感图像并行处理系统的调度策略中资源分配盲目性,导致作业平均带权周转时间过长和系统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先验知识的动态分配资源调度策略。这种策略一方面利用先验数据库来存储各种算法单位资源单位数据量的平均运行时间,结合待处理图像的数据量来估算作业单位资源的运行时间,从而为系统作业调度提供准确的并行作业运行时间估计;另一方面利用模糊数学知识动态地计算出集群的整体负载值。最终,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资源的动态分配方法,可根据作业单位资源的运行时间和当前集群整体系统负载值动态决定作业所需分配的资源数。这种资源分配方式可解决传统资源分配策略在资源分配上的盲目性,缩短作业平均带权周转时间,从而使系统达到负载均衡。通过对比分析和实验结果,本调度策略能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并行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中传统作业调度存在的问题,缩短了系统的作业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使得整体系统的处理性能得到大幅优化。图7表2参10

♣遥感图像并行处理系统 动态调度策略 负载均衡

CH20112113 基于单应矩阵的直线匹配=Matching Straight Lines on the Basis of Homography/娄安颖,宋伟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刘薇∥遥感信息.-2011(3).-9~13

提出了在单应矩阵原理约束下进行直线匹配的算法。首先利用单应矩阵将从不同影像上提取出的直线集变换到同一影像坐标系下;然后结合直线自身的几何特性及其特性支持区域的灰度特性,初步确定同名直线;最后依据左右一致性准则,剔除错误匹配。当引入直线特性支持区域的灰度测度时,只考虑几何变形和灰度畸变较小的一侧,提高了匹配的可靠性。实验表明,该算法简单、易行,并有效解决了部分被遮挡直线以及断裂直线的匹配问题。图4表2参9

♣单应矩阵 直线匹配 几何特性 灰度特性

CH20112114 一种基于通用模型的遥感影像并行处理算法——以PCA融合为例=A Remote Sensing Data Parallel Proce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General Model—With an Example of PCA Fusion/史园莉,李海涛,宋朝达,韩颜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遥感信息.-2011(3).-14~18,120

空间应用需求对遥感数据处理的时间和精度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高速、高效地解决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通用模型的粗粒度遥感影像并行处理算法,采用“分块驱动”和“影像处理链驱动”两种策略进行遥感影像的并行算法设计,并对其进行MPI的实现。利用PCA融合算法在集群平台上进行并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集群系统上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近似线性的加速比,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图7表2参12

♣通用模型 分块驱动 影像处理链

CH20112115 贝加尔湖地区2003年-2005年间CO时空动态的遥感分析=Remote Sensing Analysis on the Spatio-temporal Gradients of Carbon Monoxide over Lake Baikal Region during 2003-2005/王可,江洪,张秀英,施成艳(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遥感信息.-2011(3).-19~26

主要基于搭载在Envisat卫星上的SCIAMACHY传感器反演的2003年-2005年间CO柱浓度数据产品,并结合生物质燃烧和土壤等辅助数据对贝加尔湖区域上空CO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贝加尔湖区域2003年到2005年间的CO年均值浓度为2.28×1018molecule.cm-2,远高于欧亚大陆的本底浓度1.6×1018molecule.cm-2;CO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2003年的3月高达2.92×1018molecule.cm-2;CO的月均值变化和生物质燃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贝加尔湖地区4个大城市中赤塔(Chita)的年均值浓度是最高的;各土壤类型上空CO月均值季节变化显著,其中薄层栗钙土(Kh24-2b)类型土壤的振幅达2.91×1018molecule.cm-2。图5表3参47

♣卫星遥感 时空分析 贝加尔湖地区

CH20112116 基于环境一号小卫星CCD图像的滨海湿地监测研究=Study on Coastal Wetlands Monitoring Based on HJ-1CCD Image/任玉环,刘亚岚,许华,刘旭东,尹球(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2011(3).-27~32,37

湿地生态系统是与森林和海洋并列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的监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渤海湾-莱州湾为研究区域,利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CCD图像通过分层分类法提取滨海湿地的分布,并以黄骅市为例对湿地的变化进行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HJ-1CCD图像进行滨海湿地的监测是可行的,且与Landsat图像相比HJ-1CCD数据具有高获取频率和宽覆盖范围,从而可以为湿地分布和变化的监测与管理提供经济有效的支撑。对湿地景观格局的评价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湿地景观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天然湿地逐渐减少,人工湿地相对增多,人类的影响正日益加剧,需要引起重视。图5表5参11

♣湿地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信息提取

CH20112117 基于分区暗像元和Spline插值方法估算太湖气溶胶光学厚度=Using the Sub-area Dark Pixel and Spline Interpolation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on Taihu Lake/陈军,孙记红,付军(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3).-33~37

传统暗像元大气校正算法认为研究区域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呈均匀分布状态。对于Ⅱ类水体,尤其是气溶胶类型复杂的内陆湖区,暗像元算法的均匀性假设将不再适用。针对传统暗像元算法的不合理性,本研究将太湖湖区划分为9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利用传统暗像元算法估算其气溶胶光学厚度,然后结合Spline插值算法获取整个太湖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信息,并以传统暗像元大气校正算法作为参照,探讨与分析分区暗像元算法的精度状况。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气溶胶光学厚度是遥感大气校正的关键参数;在2003年10月28日,受西北风的影响,太湖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呈湖南低,湖北高的分布模式;分区暗像元大气校正算法获取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值为0.79,标准偏差为0.099,标准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为12.58%,与传统暗像元算法相比,分区暗像元算法综合考虑了水体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改善大气校正的精度。图3参17

♣大气校正 气溶胶光学厚度 暗像元

CH20112118 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率快鸟遥感图像薄云去除=Wavelet-based Cloud Removal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Data:An Experiment with QuickBird Imagery/张波(广西科学院广西-东盟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季民河,沈琪∥遥感信息.-2011(3).-38~43

薄云污染会影响遥感图像的正常判读和解译。传统去云方法对图像做傅里叶变换,对转为频率域后的图像进行同态高通滤波的整体处理,因而会在去云的同时对无云区域及图像边缘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将图像分解为若干频率特征不同的分量,仅仅针对表示薄云的低频近似分量进行同态滤波,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去除薄云的图像。试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使具有高频细节的地物信息免受滤波处理,但连续变化的低频地物信息仍会受到一定影响。图5表2参14

♣遥感图像处理 去云 同态滤波 小波变换

CH20112119 我国北方森林草原地区火险等级遥感评估及时空特征分析=Fire Danger Rating Assessment and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North China Using Remote Sensing/王丽涛,周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乔德军,刘文亮∥遥感信息.-2011(3).-44~49

我国是森林草原资源大国,但频发的森林草原火灾给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火险等级评估作为一项科学防火的重要方法手段,可以为森林草原防火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相对气象台站获取的数据,遥感数据在大区域尺度地表信息反演上不受空间复杂性和插值的影响。因此,利用遥感进行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评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我国北方4省为主要研究区,根据其森林草原生态环境特点,结合资源环境领域遥感研究的已有成果,选取了5个基于遥感数据反演的火险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火险指数模型,确定火险分级原则,进行火险等级评估研究。依据火险等级评估的时间序列结果,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火险季节变化与区域分布特征。图4表1参30

♣火险等级评估 遥感 层次分析法

CH20112120 汶川地震大型单体滑坡遥感调查与危险性评价=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Large Scale Individual Landslide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张雪峰,何政伟,薛东剑,张东辉,杨晏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3).-50~54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山体大面积滑坡、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对这些次生性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监测,评价其近期的稳定性,对于防灾减灾,指导灾后重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利用遥感影像对大型滑坡进行识别与解译,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汶川地震形成的文家坝大型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2008年5月16日获取的SPOT5影像进行解译,实现了对滑坡的规模、结构、类型、物质组成、稳定性等特征的遥感调查;选取与该滑坡发生有密切关联的地层岩性、坡度、区域降雨量、地震和水文条件5个因素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指标,采用比例标度法构建判别矩阵,建立了滑坡危险度判别模型。经计算,文家坝滑坡危险性指数为0.684,危险度较高,有必要进行工程治理。图3表2参13

♣遥感 滑坡调查 危险性评价

CH20112121 应用混合编程实现植被遥感信息提取与安全评价模型=Building the Vegetation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Model with Mixed-language Programming/李攀,胡卓玮,刘洪岐,赵晓丽,张明明(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遥感信息.-2011(3).-55~60

针对区域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情况,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信息的方法,构建植被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植被信息提取和安全评价模型,实现区域植被遥感信息获取、变化监测和安全评价;并利用ENVI/IDL结合C#语言,在VS2005环境下调用ArcEngine9.3工具包部分功能,充分利用各个语言的优势建立植被信息提取与评价软件包,为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调查提供服务。图4表2参20

♣植被信息提取 遥感 变化监测 安全评价

CH20112122 用于铁路勘察的机载LiDAR数据生产DEM方法研究=Research on DEM Production Based on Airborne LiDAR Data for Railway Survey/韩祖杰(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张弛,赖旭东∥遥感信息.-2011(3).-61~66

机载LiDAR数据是一种比较好的DEM生产的数据源,尽管生产流程基本成熟,但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需要在行业应用时加以深入研究。针对铁路勘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综合使用专业软件和多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手段,满足铁路勘察设计需求的机载LiDAR数据生产DEM方法,并将其运用在生产实践中,大规模生产的结果表明,本流程和方法是可行的。图5表1参9

♣铁路勘察 机载激光雷达 滤波 数字高程模型

CH20112123 基于知识规则的洪泽湖湿地信息提取及动态变化研究=Extraction of Hongze Lake Wetlands and Their Change Study Based on Knowledge Rules/张砾,阮仁宗(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3).-67~70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准确地获取湿地基础信息,对湿地的动态监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知识规则分别提取出洪泽湖1988年10月25日和2002年11月9日两时相遥感影像的湿地信息,然后通过叠加分析比较了两个时相的湿地信息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洪泽湖湿地植被在这14年间急剧减少,有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图5表1参7

♣洪泽湖湿地 知识规则 信息提取 动态变化

CH20112124 基于光谱特征的MODIS影像东海水体类别信息提取=Water Class Extrac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Using MODIS Data Based 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申力,许惠平,吴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3).-71~76

近年来东海海洋环境由于赤潮频发日趋恶化,为了进行基于水体类别信息提取的水体宏观分异规律探究,本文在对不同水体光谱曲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基于光谱特征波段运算的MODIS影像水体类别提取模型,通过优化并确定各类水体阈值,最终得到了2004年6月11日和2007年10月2日东海赤潮期悬浮泥沙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赤潮水体、赤潮边界水体和远洋洁净水体五大类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并分别对两个时期的影像进行了叶绿素a(Chl-a)和海表温度(SST)反演辅助分析,研究结果不仅能从宏观上有效识别悬浮泥沙和赤潮等水体的分布范围,同时也能反映出不同水体因子从海岸带向远洋深海的变化规律,为海洋环境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研究基础。图17表2参16

♣光谱特征 波段运算 悬浮泥沙

CH20112125 基于环境卫星CCD影像的薄云去除研究=Research on Haze Removal from HJ Satellite CCD Images/郑玉凤(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李海涛,顾海燕∥遥感信息.-2011(3).-77~81

云雾覆盖是光学遥感影像的主要噪声之一,它严重影响了遥感影像的判读和使用。如何降低或去除薄云的影响,恢复云下地表信息,成为提高遥感影像可用性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环境卫星CCD影像的特点,基于BSHTI(Background Suppressed Haze Thickness Index)云检测方法,对BSHTI方法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和完善。通过目视评价和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薄云雾的干扰,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遥感影像信息的损失,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原始影像的清晰度和连续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薄云去除方法。图3表2参15

♣环境小卫星CCD影像 云检测 薄云去除

CH20112126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n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s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A Case Study of Dafeng,Jiangsu/张晓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严长清,刘斯琦,阿慧娟,朱晨曦,戴煜暄∥遥感信息.-2011(3).-82~8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适当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海岸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丰市作为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的试验区,采用1992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混合变化检测法和变化矢量分析法进行变化检测,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对每种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比较。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于试验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等优点,适合试验区以及整个江苏海岸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检测。最终,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获得了5期近30年江苏海岸带土地覆被分类图,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应用于江苏海岸带的变化检测。图1表4参24

♣土地利用 变化检测 主成分分析 混合变化检测变化矢量分析

CH20112127 基于Hyperion影像的射阳河口无机氮磷浓度反演研究=Modeling the In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Sheyang Estuary Based on Hyperion Image/潘洁(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张鹰∥遥感信息.-2011(3).-88~93

利用射阳河口实测光谱及模拟Hyperion光谱数据与表层水体无机氮磷营养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氮磷与悬沙浓度的光谱相关性分析,构建定量模型,实现了射阳河口水体无机氮磷浓度的定量反演。结果表明:现场实测光谱反射率与氮、磷浓度以及悬沙浓度间的相关性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相关系数曲线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对Hyperion的各波段与896nm间进行了9种波段组合与氮磷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为中心波长为428nm波段与896nm波段光谱反射率的归一化差值指数因子(F3(428,896)),分别为0.80与0.79。以F3(428,896)因子构建线性模型,模型检验的相对RMSE分别为36.63%和47.33%,反映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同时,模型充分显示了河口氮磷含量与悬沙浓度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氮磷含量本身的高相关性。图6表1参13

♣遥感影像 线性模型 反演

CH20112128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基础地理信息变化提取研究=The Study on the Change Extraction of Fundamental Geospatial Information Based 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冯存均,刘晓忠,沈彩莲(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遥感信息.-2011(3).-98~101,107

以不同时期ALOS卫星遥感影像为例,通过影像预处理,结合基于多光谱的向量变化分析法、差值主成分分析法、全色影像差值法等多种变化检测方法,对基于变化影像实现居民地、道路和水系自动与半自动发现和提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各检测方法进行优缺点分析。图9表1参11

♣卫星遥感影像 向量变化分析 主成分分析 影像差值 变化检测

CH20112129 高分辨率自主卫星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Application Research on High-resolution Autonomous Satellite Data in E-government/谭娟(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李浩川,庄家礼∥遥感信息.-2011(3).-102~107

梳理了高分辨率自主卫星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方向,总结了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定量地归纳了性能指标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第一期的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自主卫星数据的电子政务遥感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及其工作模式,并对其后续建设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思路。研究成果可为其他自主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借鉴。图1表1参2

♣自主卫星 高分辨率 电子政务 遥感

CH20112130 多源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技术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State of the Automatic Registration Techniques of Multi-sensor Remote Sensing Imagery/王瑞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马建文,陈雪∥遥感信息.-2011(3).-121~127

综合利用多种不同遥感卫星获取的数据,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观测对象的几何和物理特性,有利于后续影像融合、影像分类等操作的进行,但是不同传感器设计各异,使多源影像自动配准难度重重。为此本文首先对自动配准的流程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对国内外多源遥感影像的自动配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最后总结了多源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图1参38

♣多源遥感影像 自动配准 特征提取

CH20112131 风云三号传感器红外通道海表比辐射率模拟=Modeling of Sea Surface Emissivity in the Infrared Window Channels of FY-3AInstruments/蒋耿明(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2).-3~8,57

海表比辐射率(SSE)是从卫星被动遥感数据反演海表温度(SST)的关键参数之一,讲述了利用Wu and Smith(1997)发展的SSE模型,对搭载在风云三号(FY-3A)上的红外大气探空仪(IRAS)第8(12.47μm)、9(11.11μm)、19(3.98μm)和20(3.76μm)波段,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第5波段(11.54μm),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第3(3.65μm)、4(11.00μm)和5(12.13μm)波段的SSE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SSE是观测角度、波长和海表粗糙度(海面风速)的函数。模拟值与IRAS、MERSI和VIRR红外通道波谱响应函数进行卷积计算得到波段SSE。在观测角度小于60°时,波段SSE对海面风速不敏感,使用风速为8m/s的SSE替代其他风速条件下的SSE所引起的误差小于0.5%。另外,使用波段SSE计算卫星观测值所导致的误差不超过0.05K,可以忽略不计。波段SSE随观测角度变化的规律可以用高斯函数进行描述,拟合误差小于0.02%,相关系数为1.000。模拟结果可以用于SST的精确反演。图6表3参12

♣传感器 红外窗口通道 海表比辐射率模拟

CH20112132 针对HJ-1B的水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Method of Water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Based on HJ-1B/高玉川,梁洪有(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李家国,余涛,顾行发∥遥感信息.-2011(2).-9~13

利用HJ-1B热红外波段数据进行了水表温度反演。数据定标后,利用水体指数对HJ-1B热红外数据进行了水体识别,识别后直接对水体区域进行编程处理。在模型方面,考虑了HJ-1B热红外通道波谱响应函数的影响,利用MODTRAN4模型修正了Jimenez-Munoz和Sobrino提出的单通道算法,算法的参数“水汽含量”从MOD05水汽产品中取得。最后利用相同时间段内MODIS的海表面温度产品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抽取的1211个验证点中相对误差在5%以下的占78.695%,可以认为利用HJ-1B热红外数据进行水表面温度反演是可行的。图5表2参14

♣水表温度 水体温度

CH20112133 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帧迭代盲解卷积算法=Multi-frame IBD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宋向(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袁红颖,耿则勋,赵振磊∥遥感信息.-2011(2).-14~19

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帧迭代盲解卷积(IBD)算法。传统的单帧IBD算法收敛性和唯一性不确定,而且复原结果对初始估计很敏感。Zhulina提出的多帧迭代盲解卷积算法,其算法原理简单,并能处理各种不同类型PSF引起的图像降质;但是该算法收敛缓慢,并且只适合于处理高信噪比图像。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多方向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帧IBD图像复原算法。算法运算速度快,且对噪声污染严重模糊图像恢复效果较好,观测数据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优越性。图5参13

♣双树复数小波变换 图像降质 图像复原 点扩散函数

CH20112134 基于ASTER数据的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Decomposition Technique of Mixed Pixel Used i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Based on ASTER/杨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张志,覃志豪,李文梅∥遥感信息.-2011(2).-20~25,85

以ASTER数据为数据源对湖北省钟祥市胡集虎山尾矿库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与评价。运用FLAASH模型对ASTER数据进行了大气辐射纠正,并对数据进行了几何纠正。因ASTER数据空间分辨不能很好地满足水质监测的精度要求,故而文中使用波谱沙漏分析对ASTER数据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到研究区的水体信息,同时在获得基于ASTER数据的纯净像元指数基础上,利用反距离权重算法对野外采样点处混合像元的光谱反射率值进行计算。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了实测污染物数据与水体反射率比值间显著相关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水体反射率进行运算处理,得到研究区水体相应污染物浓度分布,完成了对研究区水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与评价。图10表1参30

♣水质遥感监测 大气纠正 混合像元 相关分析

CH20112135 基于Terra/MODIS数据的HJ-1B/CCD1交叉定标方法研究=Cross-calibration of HJ-1B/CCD1A-gainst Terra/MODIS/徐磊,马灵玲,胡坚,唐伶俐(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遥感信息.-2011(2).-26~31

交叉辐射定标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场地定标方法,其应用弥补了场地定标成本较高、定标参数更新周期较长的不足。对于我国2008年发射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CD数据而言,探索交叉辐射定标方法的适用性,对及时发现传感器辐射性能的变化,促进CCD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辐射定标精度较高的Terra/MODIS数据为参考,分别使用光线匹配法(RM)和辐射传输模型方法(RTM)对HJ-1B/CCD1数据进行交叉辐射定标,并与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场地定标结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这两种方法获取的CCD1的第2、3、4波段的定标结果与场地定标结果差异较小,只有第1波段定标结果与场地定标结果差异相对较大,这证明了交叉辐射定标方法的有效性。另外,虽然RTM方法考虑了参考传感器和待定标传感器光谱响应和观测几何的差异,但由于RTM方法会受到所使用的6S模型本身的误差及输入的大气参数、地表参数测量误差的影响,该方法并不总是优于RM方法。图4表3参11

♣交叉定标 无场地定标

CH20112136 一种InSAR相关系数精估计方法=An Accurate Correlation Estimation Method of InSAR/韦海军,黄海风(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朱炬波,梁甸农∥遥感信息.-2011(2).-32~35,78

InSAR的相关系数是对SAR干涉图像对相似度的度量,是InSAR技术应用分析的一项基本参数。相关系数的估计是通过比较两幅SAR图像中对应位置的相邻像素值得到的,由于采样点数目的限制及存在由于地形起伏引起的干涉相位,估计结果往往与真实值相差较大。提出了一种能够大幅减小相关系数估计误差的方法,首先利用粗精度DEM仿真地形相位以消除地形起伏对相关系数估计的影响,随后采用第二类统计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相关系数的估计精度。我们用SIR-C/XSAR的Etna火山干涉数据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图10表1参10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高程模型 第二类统计

CH20112137 非渗透表面丰度提取方法运用——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An Approach of Extracting the Percent of Impervious Surfa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李明杰,钱乐祥,陈健飞(广州大学)∥遥感信息.-2011(2).-36~40,119

非渗透表面丰度即非渗透表面含量百分比,是水文学中不透水层与遥感领域混合像元分解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在城市区域,非渗透表面多指房屋、道路、停车场等建设用地区。基于广州市海珠区2000年ETM+数据,首次采用单窗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数据与植被-非渗透表面-土壤(V-I-S)模型、归一化线性混合光谱模型(NSM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非渗透表面丰度值,并对提取结果进行49个300m×300m有效样区的抽样检验。结果表明抽样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10.03%的均方根误差以及2.65%的系统误差,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三模型结合使用提取非渗透表面丰度的可行性。图5参14

♣非渗透表面丰度 单窗算法

CH20112138 基于多时相HJ卫星的冬小麦面积提取=The Area Extraction of Winter Wheat Based on Multi-temporal HJ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mages/赵丽花(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李卫国,杜培军∥遥感信息.-2011(2).-41~45,50

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作物种植面积提取和长势监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以江苏省姜堰市为研究区,根据冬小麦的物候规律和季相节律的差异性,选取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生育期的HJ卫星影像,借鉴分层信息提取法原理,综合利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法,结合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定位调查等资料提取了姜堰市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总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22%,样点空间匹配精度为81.25%,实验基地空间匹配精度为80.34%。结果表明:HJ卫星能够用于提取南方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和长势监测,满足农情监测的需要,且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能有效地增加信息量,实现信息互补,有助于提高监测精度。图5表4参11

♣小卫星 多时相遥感影像 农业遥感

CH20112139 用于应急三维GIS的DEM数据压缩方案=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DEM Data Compression Based on the 3DEmergency GIS/田继辉(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卢小平,李英成,肖金城,王恩泉,冯琅∥遥感信息.-2011(2).-46~50

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何科学地应对和及时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是我国乃至全球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而应急三维DEM可视化平台为这一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DEM数据作为空间数据中基础数据之一,但最新Lidar获取的局部数据,其数据量之大,无法快速地浏览与显示。针对于此,设计出DEM数据压缩方案,利用SevenZip结合Int5/3小波+SPHIT编码对其进行压缩,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该方案,并验证了该压缩方案的可行性及良好性。图3表4参6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SPHIT编码 数字高程模型

CH20112140 光谱响应差异对高精度交叉定标的影响——以FY-3A/MERSI与EOS/MODIS为研究实例=Impacts of Spectral Response Differences on SNO Calibration-study Examples of FY-3A/MERSI and EOS/MODIS/吴荣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杨军,杨忠东,刘京晶∥遥感信息.-2011(2).-51~57

分析了MERSI与MODIS间光谱响应差异对测量表观反射比的影响。正演模拟结果显示,在极区冰雪情况下,MERSI与MODIS测量得到的表观反射比之间的相对差异是关于MODIS所测表观发射比的二次函数。MERSI的前4个通道与对应的MODIS通道之间的相对差异在0~0.8%,0~2%,0.5%~2.5%,-1.8%~0.8%之间。将正演模拟得到的对光谱响应差异的修正关系应用到具体的SNO测量后,MERSI前3个通道的表观反射比与修正后MODIS的表观反射比之间的相对差异减小到了3%以内。MERSI的1、2通道在红外波段也有响应,这部分响应在极区冰雪条件下对表观反射率的影响在0.5%左右,基本可以忽略。图4表7参9

♣光谱响应 辐射定标

CH20112141 推扫式光学卫星遥感影像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研究及应用=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Model of Products of Push-broom Optical Satellite Image/张过,刘斌,江万寿,王长委(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2).-58~62

推扫式光学卫星遥感影像系统校正与精纠正的几何模型通常用一个二维仿射变换模型表示,系统几何校正产品和精纠正产品中仍然包含了地形起伏信息。为了对这些信息加以应用,仿照RFM(有理函数模型)用于辐射校正产品几何处理的思路,提出利用RFM对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精纠正产品求解RPC参数并进行三维几何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利用一景北京地区10m和2.5m分辨率SPOT5HRG各级影像产品进行了正射纠正试验,利用北京地区两景异轨5m分辨率SPOT5HRG的各级影像产品进行了立体定向试验,结果表明,各级影像产品的三维几何模型可以用三阶分母不相同的RFM替代,与直接应用辐射校正产品影像模型进行正射纠正和立体定向的精度一致。图2表3参12

♣三维几何模型 正射纠正 立体定向

CH20112142 基于TM影像天山北坡地表反照率反演方法的研究=Study on Asimulation of Surface Albedo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Based on TM Image/王继燕,罗格平,严坤,鲁蕾(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遥感信息.-2011(2).-63~68

地表反照率是气候模型和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的重要参数。基于6S模型估算地表反照率,忽略了地形起伏的影响,不同波段组合的地表反照率也有待进一步研究。选取干旱区典型流域——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TM影像为数据源逐步进行地形校正、大气校正等,从而提取窄波段地表反照率。在此基础上,根据亮度、绿度、湿度3个特征变量的物理意义,以各波段能量权重为转换参数对窄波段地表反照率进行组合,实现研究区宽波段地表反照率的反演,得出基于不同波段的物理意义的地表反照率。图1表4参22

♣地表反照率 地形校正 大气校正 光谱校正

CH20112143 基于多分类器集成的“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研究=Class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Beijing-1Micro-satellite Based on Multiple Classifier Combination/单丹丹,杜培军,夏俊士(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2).-69~78

将多分类器集合应用于“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土地覆盖分类,首先构建分类器集合,应用最小距离分类、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然后利用Bagging、Boosting、投票法、证据理论和模糊积分法等分类器集成方法,得到综合不同分类器输出的最终分类结果。试验表明,多分类器集成能够有效提高“北京一号”小卫星土地覆盖分类的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图6表13参17

♣“北京一号”小卫星 多分类器集成 土地覆盖分类

CH20112144 利用遥感监测长江三角洲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Monitoring the Respond of Forest Vegetation Phenology to the Climate Changing in Yangtze Delta Region Using Remote Sensing/金佳鑫,江洪,张秀英,王跃启(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遥感信息.-2011(2).-79~85

植物的物候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对生态影响的重要指标。目前,气候变暖日益为人所关注,使用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监测人口密度高和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可以揭示区域热环境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本研究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SPOT卫星VGT传感器的长时间NDVI数据序列,对经济发达区域森林植被的NDVI序列进行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法平滑处理,并提取与研究其物候特征,发现①NDVI与气温具有较强相关性,随气候变暖,森林植被NDVI年均值有增加趋势;②森林植被生长活跃期起始日期提前,终止日期延后,时长有明显的延长趋势,生长活跃期内NDVI有所增加;③森林植被NDVI极大值与极小值出现日期均明显提前,NDVI极大值有增大趋势,而极小值呈下降趋势,年内极差增加,NDVI增长期缩短,衰落期延长;④森林植被在春、夏两季NDVI均值有所增长,秋季无明显变化,冬季略有降低。图8表1参29

♣气候变化 森林植被 遥感监测

CH20112145 遥感数据异地归档方法研究与实现=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ote Archiving Method of Remote Sensing Data/李斌斌,冯钟葵,唐梦辉(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信息.-2011(2).-86~90,105

遥感数据异地备份是在数据中心和备份端各自保存一份遥感数据,并提供数据恢复手段的容灾技术。遥感数据异地归档是遥感数据异地备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遥感数据异地备份的关键。为实现遥感数据异地备份中异地归档功能,针对异地归档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遥感数据异地归档方法,并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图1表1参8

♣遥感数据

CH20112146 基于决策树的面向对象变化信息自动提取研究=A Research on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of Automatic Chang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Based on Decision Tree/张雨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李海涛,顾海燕∥遥感信息.-2011(2).-91~94,97

为了从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变化信息且保证其效率,结合面向对象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变化信息自动提取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影像的特征指数及形状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作为特征集,将其作为知识库应用到决策树控制模型中,进而利用该模型实现自动分类。对所得到的分类后影像对象,组织分析其综合属性并作为决策规则再次分类,通过“双重分类”的方式实现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变化信息自动提取。该方法为遥感影像变化信息自动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图5表3参8

♣变化检测 面向对象 决策树 特征指数

CH20112147 Envisat卫星寿命延长方案对SAR数据应用的影响=Impact of the Envisat Mission Extension on SAR Data Applications/云烨,焦健(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遥感信息.-2011(2).-95~97

卫星的工作寿命主要取决于卫星的燃料量,一旦燃料耗尽,卫星就会失去控制而报废。根据对Envisat卫星剩余燃料的估算,欧空局将于2010年10月22日对Envisat卫星采取新措施,减少燃料消耗,以延长卫星寿命。主要介绍了Envisat卫星寿命延长方案对SAR数据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图3表3参2

♣卫星寿命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轨道基线

CH20112148 RapidEye卫星影像质量分析与彩色合成方案研究=Quality Analysis and Color Composition Scheme of RapidEye Satellite Image/王广亮,李英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陈志军,曾钰,金澜∥遥感信息.-2011(2).-98~101,110

RapidEye卫星是由德国负责运行的5颗卫星群,具有覆盖范围大、重访率高、分辨率适中以及丰富的多光谱信息等特点。对该卫星影像的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同时对其多光谱数据模拟真彩色的彩色合成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红波段、新绿波段和蓝波段组合的最佳合成方案。图2表5参3

♣数据质量 彩色合成

CH20112149 一种基于非均匀网格的点云数据缩减算法=An Algorithm of Point Cloud Data Reduction Based on Asymmetric Gridding/程效军(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李巧丽∥遥感信息.-2011(2).-102~105

针对点云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非均匀网格的点云数据缩减算法。采用球面投影的方法建立规则网格,以网格内部点的法矢的标准差作为网格细分的依据,用中值滤波的方法确定每个网格内的保留点,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6表1参7

♣点云缩减 球面投影 中值滤波

CH20112150 ALOS/PALSAR InSAR数学模型研究=Study on InSAR Model of ALOS/PALSAR Data/吴宏安,张永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对地观测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11(2).-106~110

日本ALOS卫星携带的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因其较长的波长使得相同时间间隔内地面具有较高的相干性,因而极具InSAR应用潜力。介绍了ALOS PALSAR,分析了该数据在InSAR数学模型(包括距离向频谱、干涉临界基线距、模糊高度、差分相位对形变的敏感度)中的特点,并与常见的ERS SAR数据进行比较。表5参1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数学模型

CH20112151 HJ-1B热红外通道星上定标精度检验与敏感性分析=Validation of HJ-1BThermal Band On-board Calibration and Its Sensitivity Analysis/李家国,顾行发,李小英,余涛,陈瀚阅(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龙明涛∥遥感信息.-2011(1).-3~8,118

利用内蒙古达里湖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场地的星地同步观测数据,通过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大气廓线高度、大气气体含量、水表参数和观测角度等因子的不确定性对HJ-1B热红外通道(B08)星上定标精度的影响,分析星上定标对各观测因子误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回归星上黑体常温点293K和高温点328K得到的HJ-1BB08星上定标,在285.5K点的定标精度在0.84K以内,从定标角度来说,满足陆表温度反演1.0K以内对定标精度的要求,而较难满足水表温度反演0.3K以内对定标精度的要求;星上定标更适用于洁净、干燥大气和高温、高比辐射率地物目标的定标。图4表11参20

♣星上定标 精度检验 敏感性分析

CH20112152 基于a’trous小波与广义HIS变换的SAR与多光谱影像融合=A Method of Fusion of SAR and Mul-tispectral Images Using a’trous Wavelet and Generalized HIS Transform/黄登山,杨敏华,姚学恒(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尹军∥遥感信息.-2011(1).-9~13,123

为了提高SAR影像的解译水平,避免通常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方法造成的SAR影像信息损失,提出一种基于a’trous小波与广义HIS变换的SAR与多光谱影像融合方法,在将多光谱影像转换到HIS空间后,应用a’trous小波对I分量进行分解,通过加法的形式将多光谱影像的高频分量信息与SAR影像信息集成,并根据解译的需要,通过改变阈值来控制对多光谱影像信息的集成幅度。实验选取一组TM多光谱影像与ERS-2SAR影像进行融合研究,并将融合结果与另一小波融合方法融合结果进行视觉比较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另一小波融合方法的融合结果与方法融合结果阈值τ=1时的结果接近,而方法却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在完整保留了SAR影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多光谱影像信息的注入程度,为获取更能满足解译需要的SAR融合影像提供更多选择,拥有更好的鲁棒性。图2表2参16

♣遥感 SAR影像 多光谱影像 影像融合

CH20112153 基于三线靶标法的在轨MTF评价方法及其精度分析研究=A Research on MTF for On-orbit Estimation and Accuracy Analysis Based on Three-bar Method/王琦,李显彬,李晓辉,唐伶俐(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遥感信息.-2011(1).-14~21

介绍了三线靶标法在轨MTF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三线靶标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介绍三线靶标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线靶标的布设要求和靶标数据处理方法;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重点分析了相关因素(靶标尺寸,传感器光谱响应函数,相对采样相位,靶标相对倾角,靶标对比度与随机噪声等)对三线靶标法评价精度的影响,为实施三线靶标法在轨MTF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评价结果提供了定量化的精度分析。图10参9

♣三线靶标法 精度分析 仿真实验

CH20112154 基于SAILH模型的植被冠层NDVI二向性分析=Analysis of NDVI Bidirectionality Based on SAILH Model/梁守真,施平,周迪(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遥感信息.-2011(1).-22~26,86

NDVI是植被遥感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植被指数,建立NDVI与其他冠层参数模型必须考虑其方向性问题。基于SAILH模型讨论了连续植被冠层NDVI的二向性特征,并分析了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分布、热点参数以及太阳天顶角和相对方位角对NDVI的影响。研究表明冠层NDVI在主平面观测方向存在一个明显的负热点,前向散射方向的NDVI大于后向散射方向;冠层NDVI的二向性分布随外界参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每个参数对NDVI二向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并且通常后向散射方向受各参数的影响要小于前向散射方向。图3表1参16

♣植被遥感 热点效应 二向性

CH20112155 多尺度矢量简单几何实体数据几何匹配方法研究=Simple Geometry Matching of Multi-scales Spatial Data/黄蔚,蒋捷(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遥感信息.-2011(1).-27~31

数据匹配是空间数据整合及跨尺度数据更新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实质是识别出多尺度矢量空间数据中的同名地物,并建立彼此间的关联。数据匹配的技术手段包括语义与几何匹配两种,系统地阐述了几何匹配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多尺度矢量空间数据的三种匹配模式,可有效解决多尺度数据间点-点,线-线、线-面、点-面、面-面的几何匹配问题。图7参17

♣几何匹配 多尺度 矢量空间数据 数据整合

CH20112156 微地震震前热异常活动现象研究=Tidal Force of Celestial Bodies and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Three Micro-earthquakes in China,March 2009/马维旻,彭望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马未宇,诸一行∥遥感信息.-2011(1).-32~36

2009年3月间,在中国境内共发生3次4级微地震,利用NCEP(www.ncep.noaa.gov)遥感数据依据天体引潮力变化周期提取异常增温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天体引潮力变化周期获得的增温图像呈现出震前异常增温经历:起始→高峰→衰减→再升温→平静的演变过程,该过程反映地震构造由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结构调整→地震爆发→平静的一般过程。从引潮力的改变就是温度开始变化的起点,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震构造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突然的而是连续的,当达到临界点(温度由最高-下降点)就可能诱发地震。图2表1参17

♣天体引潮力 异常增温图像 微震

CH20112157 遥感数据异地备份中数据一致性方法研究与实现=Data Consistency Research and Implement in Remote Sensing Data Remote Backup/程艳娜,李安,冯钟葵,陈俊,唐梦辉(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信息.-2011(1).-37~40

近年来,遥感数据的备份与容灾是数据存储与安全领域内备受关注的问题。异地备份的目的是实现数据的互备份和互检索,实现遥感数据动态备份与快速恢复。根据遥感数据异地备份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维护数据一致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消息队列机制的异步复制控制法、差错控制法和同步文件比对法3种维护遥感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同时对这3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图2参6

♣遥感数据 数据一致性 异地备份

CH20112158 一种高保真同态滤波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A High-fidelity Method of Removing Thin Cloud from Remote Sensing Digital Images Based on Homomorphic Filtering/李洪利(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沈焕锋,杜博,吴柯∥遥感信息.-2011(1).-41~44,58

同态滤波是一种常用的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但传统方法在抑制薄云对应的低频区域时,会不可避免地改变非云区的辐射信息。提出一种高保真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在同态滤波框架内利用基于区域模板的检测方法进行云区判别,处理时仅对云区用同态滤波结果进行替换,无云区则保留原始影像的亮度值。为进一步提高影像的保真度,影像拉伸处理时进一步剔除了云区对拉伸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够在有效去除薄云的同时保留非云区的辐射信息,具有高保真特性。图7表2参10

♣同态滤波 云区判别 区域模板 去薄云

CH20112159 航空影像色彩一致性处理算法研究=Research on Color Consistency Processing of Aerial Images/王邦松(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艾海滨,安宏,张力∥遥感信息.-2011(1).-45~49

航空影像的色彩一致性处理,又称影像匀光匀色,是正射影像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色彩学、统计学、人体视觉等多角度出发,通过适当地改变原始影像亮度、对比度,提出了解决影像中大面积雾霭的方法,对于影像拼接之后出现的不同影像间色彩反差明显的现象,通过调整影像统计直方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图6表1参7

♣航空影像 色彩一致性 匀光匀色 统计直方图

CH20112160 面向土地利用类型识别的高分辨率SAR数据复合技术研究=Study on Composition Method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AR Data for Land Use Type Discrimination/尤淑撑,刘顺喜(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遥感信息.-2011(1).-50~53

2007年以来,相继发射了3颗1m/3m高分辨率SAR卫星,极大地丰富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源。SAR图像增强是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必要的预处理步骤。针对直接基于SAR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识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SAR与光学图像、多时相SAR图像、多极化SAR图像合成和单极化SAR图像彩色合成等4种影像复合方法,分析评价了SAR与光学图像融合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可为高分辨率极化SAR数据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图7表1参6

♣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影像融合

CH20112161 HJ-1A高光谱数据的条带噪声去除方法研究=A Strip Noise Removal Method of Hyperspectral Data HJ-1A/郭兴杰(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阳春,汪爱华,马卫胜∥遥感信息.-2011(1).-54~58

针对环境减灾小卫星的高光谱图像条带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光谱空间连续性的倾斜条带去除方法。高光谱数据的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光谱波段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连续成像,具有光谱空间的连续性,基于光谱空间连续性的条带去除方法利用了光谱空间连续性的这一重要特点。在考虑了图像条带噪声的倾斜角度的基础上,成功地将该方法应用于批量的环境减灾小卫星2级高光谱数据,进行了相对辐射校正的研究,并将相邻列均衡方法应用于单幅环境减灾小卫星2级高光谱数据,对比二者的单幅图像条带去除效果,结果证明基于光谱空间连续性的条带去除方法较相邻列均衡方法更适合于对环境减灾小卫星的2级高光谱数据进行条带噪声的去除。图7表1参9

♣高光谱 条带去除 光谱空间 环境减灾小卫星

CH20112162 面向遥感图像无损压缩的CCD噪声抑制方法研究=Study on Suppression Method of CCD Noise for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吴强(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王智勇,郭兴杰∥遥感信息.-2011(1).-59~64

CCD在成像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会限制星地间遥感图像数据的传输效率。因此,为有效抑制CCD噪声并提高遥感图像的无损压缩比,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噪声标准差估计的各向异性扩散方法。首先,结合图像同质性测度和边缘提取结果提出一种遥感图像噪声标准差的自动化估计方法。而后,通过噪声模拟的方式拟合出图像噪声标准差与经典式各向异性扩散方程传导系数中梯度阈值的线性关系。基于图像噪声标准差估计和同质性测度结果,最终提出一种可自适应性调整传导系数值和迭代次数的噪声驱动式各向异性扩散方法。中分别采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图像和标准测试图像对所提出的噪声估计方法和噪声抑制方法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对比其他各向异性扩散方法,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实现更好的图像复原效果,还可有效地提高多光谱遥感图像的无损压缩比,并为今后星上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提供一种较新的思路。图6表5参27

♣噪声 标准差 各向异性扩散 无损压缩

CH20112163 ETM+和ASTER数据在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对比研究=Comparison Between ETM+and ASTER Data for Extraction of Alteration Information/林腾,高光明,刘容秀,肖娟(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遥感信息.-2011(1).-65~69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是找矿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选择位于秘鲁南部阿雷基帕(AREQUIPA)省境内的萨卡纳(CERCANA)和伊卡(ICA)省境内的Moarcona铁矿区作为的两个研究区,从分析地物光谱出发,利用ETM+和ASTER卫星影像数据,通过主成份分析法和比值分析法分别对两个研究区进行泥化蚀变信息提取和铁染蚀变信息提取,并对两者的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果表明,相较于ETM+数据,ASTER数据在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图6表3参16

♣矿化蚀变 光谱特征 主成份分析

CH20112164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市建筑目标提取研究=Research on Extra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s Based o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韩权卫(国家测绘局地图技术审查中心),孙越,龚威平∥遥感信息.-2011(1).-73~76

基于Geoeye-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根据机场、大型公共建筑、污水处理厂3类建筑目标的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采用面向对象分类识别方法,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数据,对上述3类建筑目标进行提取实验。实验表明,提出的技术路线对上述3类城市建筑目标提取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图8表1参13

♣城市建筑目标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面向对象

CH20112165 适合人口普查区域划分的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研究=Research on the Optimal Spatial Resolu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for Census Area Division/马维军,刘德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李玉群,程佳∥遥感信息.-2011(1).-77~81

根据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分析总结了不同区域类型和不同人口数量等级普查区域对遥感影像的要求。对主要确定普查区域界线的地物进行了归纳,依据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的概率模型,分析得出不同区域满足人口普查区域划分需要的遥感影像最佳空间分辨率,并通过实验区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验证,作为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区域划分及制图选择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依据。图5表7参8

♣人口普查 遥感影像 空间分辨率

CH20112166 多分辨率金字塔算法的遥感影像融合对比分析=Comparison Analysis on the Fus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Multi-resolution Pyramid Algorithms/董张玉(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赵萍,胡文亮,刘珍∥遥感信息.-2011(1).-82~86

采用拉普拉斯、对比度、梯度以及形态学4种金字塔分解算法,以区域特征选择为融合规则对IKONOS多光谱和全色波段影像进行融合,从空间信息和光谱特征两个方面对融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种算法的遥感影像融合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金字塔算法影像融合的空间信息增强和光谱特征保留效果最好;Laplacian算法次之;对比度和梯度算法效果最差。图7表1参20

♣遥感影像融合 金字塔算法 多分辨率分解

CH20112167 基于云雾边缘高程特性的云雾分离检测算法研究=The Function of DEM in Separating Fog from Clou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马慧云(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王钊∥遥感信息.-2011(1).-87~91

云雾本身具有的某种相似性造成它们分离检测的困难。国内外研究工作者基于云雾的色调特性差异和纹理特性差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云雾分离检测研究,但仍未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在分析气象专家判别云雾属性所应用的图像的6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首次基于云雾边缘高程特性差异进行云雾分离检测研究,并选取MODIS传感器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普适性,但算法中的特征检测指标及特征检测指标的适用性需进一步改进。图5表3参12

♣高程 相似性 图像处理

CH20112168 遥感图像融合的研究现状、困境及发展趋势探讨=A Discussion on the Status,Dilemmas and Tendencies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 Fusion Research/孙洪泉(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窦闻,易文斌∥遥感信息.-2011(1).-104~108

从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遥感图像融合的角度,概述了遥感图像融合的研究现状处于瓶颈发展时期。提出遥感图像融合研究的三方面主要困境:缺乏统一的融合理论框架作指导;缺乏面向应用的融合算法设计;融合数据源的选择没有针对性,缺乏针对不同传感器数据和不同分辨率的融合研究。指出目前遥感图像融合研究在特征级和决策级融合,多角度融合,数据预处理精度,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方面的研究不足。最后,提出了未来遥感图像融合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表1参44

♣遥感 图像融合 融合理论框架 尺度选择

CH20112169 多通道/多波束星载SAR实现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综述=A Summary of HRWS Imaging Performance of Multi-channel Space-borne SAR/赖涛,董臻,梁甸农(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遥感信息.-2011(1).-109~118

传统单发单收星载SAR受最小天线面积限制,不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大测绘带,采用多通道接收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阐述了多种结构的多通道SAR系统的实现原理,分析比较了多种系统在品质因子、数据量、信噪比、信号处理复杂度以及是否存在盲区等方面的优劣和异同,并给出整体性能评价。这些结论对实际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力支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图16表1参37

♣多通道星载SAR 高分辨大测绘带

CH20112170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综述及展望=A Summary on Current Techniques and Prospects of Remote Sensing Change Detection/孙晓霞(中国矿业大学),张继贤,燕琴,高井祥∥遥感信息.-2011(1).-119~123

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对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进行了概括性介绍与优缺点评述,并分析了当前变化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一种基于影像分割的变化检测方法:在仅对其中一个时相影像进行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两时相影像间的对应图斑单元与变化判别规则,实现图斑单元间的直接比较来提取变化信息。并分析了基于分割的变化检测方法与像素级变化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的优势。图1参17

♣遥感 变化检测 影像分割

CH20112171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配准误差研究=Research on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Error of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徐源强,高井祥,张丽,王坚,郑南山(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2).-129~132

针对闭合条件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配准产生的闭合差,基于测量平差理论,提出一种闭合差分配方法。首先通过间接平差理论求出各相邻测站间的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再对闭合差按与方差成正比分配给各测站。通过多站点云配准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点云配准的精度。表1参9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配准 配准误差 误差分配

CH20112172 约束总体最小二乘在点云拼接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Constrained Total Least-squares to Cloud Point Registration/陈玮娴,袁庆,陈义(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2).-137~141

在两站点云拼接的大角度空间直角坐标转换问题中,由于拟合靶标球心坐标值在两套扫描测站坐标系下均存在误差,提出基于约束总体最小二乘的点云拼接方法,建立附有约束条件的变量中的误差模型,对观测向量和系数阵同时进行修改。经算例证明,与传统的约束最小二乘法相比,可得到更加合理的模型和更高精度的参数解。表4参6

♣点云 拼接 误差 约束最小二乘

CH20112173 基于JX4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DEM和DLG改进方法=Improvement in DEM and DLG of JieXi4 Digital Photogrammetry System/龙四春,刘文彬,林剑,李朝奎,陶建军,李博超(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测绘通报.-2011(2).-12~16

针对JX4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得的DEM在建筑物地基和路面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凹凸,以及DLG数据中建筑物高度信息的缺失,提出一套改进的DEM和DLG生产方法。该方法将建筑物地基和路面DEM铲平并将建筑物的高度信息添加到DLG中。改进后的DEM和DLG可以与DOM结合生成更高精度的DTM和建筑物模型,为建立高效率、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城市奠定了基础。图9参9

♣数字摄影测量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线画图形

CH20112174 基于LiDAR点云与特征线的DEM更新方法=Method of DEM Updating Based on LiDAR Data and Breakline/古林玉,卢小平(河南理工大学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李英成,刘沛∥测绘通报.-2011(2).-17~20

比较和分析现有特征线的获取方式及其优缺点,结合TIN模型的构网原理阐述特征线在辅助构建TIN模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使用RTK技术对基于LiDAR点云与特征线生产的DEM精度进行实地检核,最后得出应用特征线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DEM精度的结论。图6表2参8

♣机载激光雷达 点云 特征线 数字高程模型

CH20112175 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物自动提取方法的比较=Comparison of Automatic Building Extraction Methods Based on LiDAR Data/冯甜甜(同济大学测量系),龚健雅∥测绘通报.-2011(2).-21~23,47

简述三种典型的利用LiDAR点云自动提取建筑物的方法。提出对建筑物提取结果的精度评价指标,并对三种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Dempster-Shafer理论的建筑物自动提取方法最为稳健。表3参9

♣激光雷达 建筑物自动提取 精度评定

CH20112176 基于遥感技术的内陆湖泊水质监测系统=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Inland Lake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周正,刘良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通报.-2011(2).-35~38

针对传统内陆湖泊水质监测应用周期长、不连续、费用较高的局限性,介绍基于遥感数据的内陆湖泊水质监测系统,包括系统需求、系统框架、系统结构及系统特征,并讨论系统未来设计的改进。图7表1参8

♣水质 湖泊 遥感 系统

CH20112177 遥感影像融合技术方法研究=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Data Fus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王乐,牛雪峰,王明常(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通报.-2011(1).-6~8

分析多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应用Brovey变换、乘积变换、主成分变换、HIS变换、小波变换等五种方法对SPOT和TM图像进行影像融合实例验证。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目视效果分析及定量分析评价。图1表2参8

♣遥感影像 数据融合 融合方法 融合效果评价

CH20112178 GeoEye-1卫星影像定向精度初步分析=Block-adjust and Analysis with GeoEye-1Imagery/虞欣,李和军,贾光军,陈倬(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测绘通报.-2011(1).-28~30

利用北京市某地区的GeoEye-1卫星影像、外业控制资料等数据来进行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解算试验。试验与分析表明:GeoEye-1卫星影像采用RPC+二维仿射变换的区域网平差时,当在试验区的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别布设一个控制点时,试验结果可以满足国家1∶5 000地形图绝对定向后的平面与高程限差。表2参8

♣高分辨率 卫星影像 航天测图

CH20112179 基于ASTER数据的近海水产养殖区提取方法对比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ffshore Aquatic Farming Areas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ASTER Data/马艳娟,赵冬玲(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王瑞梅∥测绘通报.-2011(1).-59~63

以山东省烟台市的邻近海域作为研究区,分别采用波段运算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出研究区中的近海水产养殖区域,并对提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验证构建的波段运算函数表达式的有效性。图10表2参8

♣波段运算 面向对象分类 监督分类

(2059~2179 李梦丹)

CH20112180 利用POLDER数据验证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及Ross-Li模型/朱高龙,居为民,陈镜明,柳艺博,朱敬芳,邢白灵(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5).-875~894

将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MCD43A1)模拟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从POLDER-3/PARASOL BRDF全球数据集中筛选的9961个像元的BRDF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MCD43A1所采用的RossThick-LiSparseR BRDF模型(Ross-Li模型)拟合二向反射的能力。结果表明,Ross-Li模型总体上可以有效地模拟地物的二向反射,所有像元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模拟值与POLDER-3观测数据之间的R2达到0.943,RMSE为0.016,模拟反射率比POLDER-3数据总体偏低5.2%。但Ross-Li模型明显低估了热点反射率,热点模拟结果比POLDER-3数据平均偏低14%,模拟值的R2为0.824,RMSE为0.07。热点反射率模拟误差与地表覆盖类型有关,针叶林热点反射率模拟值偏低最严重,其次是阔叶林、草地与农田,灌木与裸地热点反射率模拟值偏低相对较小。通过修正Ross-Li模型中的体散射核,可以明显改善热点反射率的模拟效果(R2=0.839,RMSE=0.043)。Ross-Li模型对天底、暗点等特征方向反射率的模拟较为准确。Ross-Li模型的模拟精度随太阳天顶角和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降低。对于农田与草地而言,Ross-Li模型的模拟精度随NDVI的增加而降低,但在森林与灌木覆盖条件下,当NDVI约为0.5时,Ross-Li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差。

♣热点反射率 Ross-Li模型 BRDF模型参数产品

CH20112181 不受刀刃边缘倾角约束的遥感影像点扩散函数稳健计算方法/秦荣君,龚健雅(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学报.-2011(5).-895~907

采用传统刀刃法提取PSF时,只有在刀刃边缘近似平行或垂直于采样方向情况下才能得到好的效果,这样限制了刀刃法提取PSF进行图像恢复的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稳健的基于倾斜刀刃的图像的PSF计算模型,不仅在提取理想刀刃状况下(与采样方向近似垂直或平行)与传统方法等价,而且对倾斜刀刃提取PSF进行图像恢复也能得到理想效果,所恢复的图像在峰值信噪比(PSNR),均方差测度(MSE)和信噪比(SNR)等方面,都要优于传统方法,利用任意倾角的刀刃边缘提取的PSF都可以基本达到理想刀刃所提取的PSF的效果,因而提高了刀刃法提取PSF进行图像恢复的鲁棒性和通用性。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采用模拟实验数据和ADS40航空影像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刀刃法 维纳滤波器

CH20112182 利用小波变换的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图像多尺度分水岭分割/陈杰,邓敏(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肖鹏峰,杨敏华,梅小明,刘慧敏∥遥感学报.-2011(5).-908~926

为了减少仅用分水岭变换而导致的过分割问题,提出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处理方式用于融合后多光谱QuickBird图像的分割。整个分割过程包括多尺度图像表示、图像分割、区域合并和结果映射等过程。首先,依据原始图像的大小确定分解尺度并用小波变换产生各波段的低尺度图像。采用相位一致模型提取各近似系数的梯度,并逐尺度地融合各梯度图。分析不同尺度下的不同地物的局部梯度方差,以选择最佳的小波分解尺度。然后,通过移动阈值与扩展最小变换,利用多层次标记提取方法标记均质区域。进而,在梯度重建的基础上利用标记分水岭变换得到分割图像。其次,采取空间相邻关系、面积、光谱与纹理等多约束策略,以搜索最小合并代价的方式合并最初分割区域中的邻接区域对。最后,修改细节子图并进行小波逆变换将最初分割结果投影到更高尺度图像,同时处理边界上的像元以保持区域边界直至原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用于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图像的分割,而且缓解了过分割问题且取得了较准确的分割效果。

♣小波变换 分水岭变换 最佳尺度 标记提取

CH20112183 利用自动匹配与三角剖分进行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马灵霞,邹同元,徐京(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遥感学报.-2011(5).-927~939

在研究传统几何精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基于自动同名点匹配和三角剖分技术的几何精校正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基准底图对待校正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的。首先利用FAST(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Test)算子在基准底图上快速提取均匀分布的候选特征点,通过图像自身携带的地理定位信息确定初始同名点对;经平移误差消除、互相关双向匹配、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粗差剔除、二元三点插值等步骤获取稳定可靠的亚像元级同名点对;最后根据亚像元级同名点对构建Delaunay三角网进行图像变换和重采样处理。以Landsat卫星ETM为基准底图对环境卫星CCD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试验,本算法几何精校正精度较传统的方法得到了很大提高。

♣遥感图像 几何精校正 Delaunay三角网 特征匹配

CH20112184 面向影像匹配的SUSAN角点检测/王巍,赵红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5).-940~956

在分析比较现有角点提取算法的基础上,将SUSAN算法用于提取高分辨率影像的角点及影像匹配。针对试验中原算法在不规则纹理区提取大量冗余角点及对强边缘敏感等问题,提出按照影像局部和整体对比度的关系自适应计算灰度差阈值,使用矩形模板从边界上确定USAN区域(核值相似区)可能的范围,再检测角点的改进思路。试验证明改进后算法提取的角点位置更为准确,有效剔除了原算法检测结果中的冗余角点,提高了影像匹配速度。

♣角点提取 SUSAN算法 响应函数 影像匹配

CH20112185 基于局部空间统计分析的SPOT 5影像分类/朱钟正,苏伟(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遥感学报.-2011(5).-957~972

受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的影响,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时若仅利用光谱信息则分类精度的提高将会受到限制,而局部空间统计特征可以通过对地物空间聚集度的描述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影响。研究了局部空间统计在不同指数(Moran’s I,Getis-Ord Gi,Geary’s C)、邻域规则和间隔距离下,对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 5影像分类精度的影响规律。对波段1进行局部空间统计分析,运算结果作为纹理波段添加到原始的光谱波段中;综合利用光谱波段和纹理波段进行监督分类;最后,选取测试样本进行分类的精度评价,并比较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分类精度,得到地物分类精度同参数之间的关系与规律。通过分析可以得出Getis-Ord Gi指数对于总体分类精度的提高最理想,总体分类精度从87.74%提高到95.12%。

♣局部空间统计分析 邻域规则 空间分布方向

CH20112186 利用城市POI数据提取分层地标/赵卫锋,李清泉,李必军(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学报.-2011(5).-973~988

为了获取能够用于智能化路径引导的层次性空间知识,提出了一种依据显著度的差异从城市POI数据中提取出分层地标的方法。首先,通过从公众认知、空间分布和个体特征3个方面分析影响POI显著性的因素,构造了包括公众认知度、城市中心度和特征属性值3个指标向量的POI显著性度量模型;然后,分别讨论了利用问卷调查、多密度空间聚类和数据规格化的方法计算POI对象的各项显著性指标值的过程;最后,选择武汉市武昌地区的POI数据进行显著度计算,从中提取显著度较高的对象构成若干层地标,并以各层地标为种子生成加权的Voronoi图,用来反映各地标的空间影响范围并建立了同层和上下层地标之间蕴含的关系。

♣导航 空间知识 地标 分层

CH20112187 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算法/王相海,方锦,宋传鸣(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遥感学报.-2011(5).-989~1007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遥感图像的实时传输成为可能。近年来,多描述编码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克服不可靠信道传输时遥感图像降质的可选方案而受到关注。本文将多描述编码与图像质量可分级编码机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DCT分层结构的遥感图像分级多描述编码方案,将包含图像细节信息的增强层通过下采样形成多个描述,并将包含图像关键信息的基本层作为冗余引入到每个描述中,保证了在解码端获取遥感图像基本层信息的最大可能性。此外,方案中对描述中的基本层信息进行了独立嵌入式编码,可方便对其进行有效的信道传输保护,提高传输码流的稳健性。本文编码方案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描述间的冗余度方便控制和编码码流具有嵌入式等特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遥感图像 多描述编码 DCT变换 可分级编码 嵌入式编码

CH20112188 高斯曲线优化能见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转换模型/余娟,龚威,朱忠敏(武汉大学)∥遥感学报.-2011(5).-1008~1023

大气气溶胶是影响对地观测定量精度的最主要不确定性因素。随着定量遥感的发展,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广泛应用的基于辐射传输模型大气校正研究中,需要输入气溶胶光学厚度等关键参数,但与对地观测影像数据同时相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获取较难,而水平能见度作为表征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间接参数可通过广泛分布的气象台站获得,可将能见度转换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作为同时相数据输入传输模型进行大气校正计算。本文以实测的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拟合气溶胶标高其随时间的变化对Peterson模型进行了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得到RMSE为0.254,结果表明优化的模型对精度有较大提升。

♣气溶胶光学厚度 转换模型 辐射传输

CH20112189 改进SIFT点特征的并行遥感影像配准/朱志文,沈占锋,骆剑承(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5).-1024~1039

针对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存在的内存消耗多、运算速度慢的问题,采用金字塔和分块策略,首先对原始影像进行粗配准,然后进行分块影像匹配以实现精确配准。在匹配过程中,根据影像分辨率限制高斯金字塔影像的阶数,对特征点进行过滤;同时对匹配过程进行并行化,以提高算法效率。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在保证配准精度稳定的前提下,解决了原算法对内存要求高的问题,效率比原算法显著提高,适用于大范围遥感影像之间的配准。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点特征

CH20112190 基于GVF和Snake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四元数空间道路提取/唐伟(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赵书河∥遥感学报.-2011(5).-1040~1052

基于Snake模型的优势及缺陷,提出一种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道路提取方法。通过建立多光谱图像信息的四元数表达式,解决Snake模型应用于多光谱图像的局限性;通过多光谱图像四元数空间标记分水岭分割,获取道路初始轮廓,解决道路初始边界设置问题;通过梯度矢量流模型迭代求解,解决道路凹陷位置逼近问题,最终实现道路提取。用QuickBird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与直接采用Snake模型进行道路提取结果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于高分辨率影像上的高等级道路提取具有较好的精度。

♣道路提取 四元数 边缘检测 分水岭变换

CH20112191 重大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协同服务机制研究/范一大,王磊,李素菊(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遥感学报.-2011(5).-1053~1064

结合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业务需求,分析了国外数据共享实践经验与案例,基于国家灾害管理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中国建设重大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协同服务机制的构想。在进行职责任务划分的基础上,设立了包括指令中枢、数据中枢和信息中枢的立体化体制架构,并结合国家灾害管理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服务机制的业务关系流程,设定应急与常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并对所需的保障配套机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目前,重大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协同服务机制已经在国家灾害管理部门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实践和检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自然灾害 空间信息服务 数据共享 协同调度

CH20112192 基于极化相干矩阵的河流水质污染监测初探/陈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贾海峰,杨健,陈玉荣∥遥感学报.-2011(5).-1065~1078

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水质污染具有监测范围广、实时性强的优点。本研究选择中国南方地区水质变化明显的河流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波段星载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卫星RADARSAT-2提供的数据,对基于极化SAR的河流水质污染监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介绍了电磁波的极化现象以及极化SAR的基本原理;其次结合一次同步测量实验,提取河流区域,并对极化SAR数据与水质常见监测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10个采样点18组数据的分析发现,极化相干矩阵中的T22元素与部分水质指标(如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而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并通过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利用[T]矩阵元素反演BOD5的经验公式,拟合系数达到0.82。最后通过对地表散射模型和菲涅尔系数的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极化相干矩阵中部分元素与水体物理性质存在相关性的原因。初步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T22元素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极化SAR 水质监测 相干矩阵

CH20112193 卫星遥感中风场对降雨飘移距离的影响及误差校正/钱程程,陈戈(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遥感学报.-2011(5).-1079~1091

首先利用海表面风速与高度的对数关系、风向与高度的关系,推算出高空的风速、风向及相应风力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根据降雨的形成高度,假定在海表面10m处风速为10m/s的情况下,得到单位质量为1的雨水在风场影响下的飘移距离在3-100km之间,可以判定这个偏移距离即为在风场影响下卫星观测降雨的误差。利用上述方法对10组TRMM卫星降雨产品数据进行纠正,将纠正前后的TRMM数据与GPCP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经过纠正的TRMM数据与GPCP数据更为一致,整体精度提高了12%左右,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卫星遥感 大气遥感

CH20112194 亚热带森林参数的机载激光雷达估测/付甜(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庞勇,黄庆丰,刘清旺,徐光彩∥遥感学报.-2011(5).-1092~1104

通过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在分析云南省中部的78块样地的基础上提出2个预测森林不同生物特性的统计模型(加权平均高度的预测模型和生物量的预测模型),并讨论了预测结果及其精确性。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了2组变量(树冠高度变量组和植被密度变量组)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自变量选择。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数据与森林的平均树高和地上各部分生物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于3种不同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平均树高估测均能达到比较高的精度;生物量的估测结果是针叶林优于阔叶林,混交林的生物量与激光雷达数据则没有明显相关性。最后,对回归分析的结果和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进行讨论,认为预测结果的精度可能与森林类型、激光雷达采样时间和采样密度以及坐标误差等因素有关。

♣机载激光雷达 地上生物量

CH20112195 勇气号火星车六年探测征程及科学发现简述=A Brief Review of Spirit’s Six Years of Mars Roving and Scientific Discoveries〔英〕/邸凯昌,葛之江(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4).-651~658

勇气号火星车2004年1月4日成功着陆古谢夫撞击坑。2009年5月1日,勇气号陷入一个命名为“特洛伊”的松软的沙坑。由于多次尝试从深陷的沙坑中解救勇气号失败,2010年1月26日NASA宣布勇气号不再行使而变成静止科学观测站。在6年的探测征程中,勇气号行驶了7.73km并且取得了诸多科学发现,例如发现了只有在水环境才能生成的盐类沉积物以及含有硫和蛋白石的矿物质沉积。本文简要综述勇气号6年漫游火星表面的征程以及重大的科学发现,特别展示了行星制图与遥感技术在实现火星车探测的科学和工程任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勇气号火星车 漫游火星 行星制图 遥感

CH20112196 高光谱图像端元提取算法研究进展与比较=The Development and Comparison of Endmember Extraction Algorithms Using Hyperspectral Imagery/李二森,朱述龙,周晓明,余文杰(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遥感学报.-2011(4).-659~679

高光谱图像中混合像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物识别和分类精度,而且已经成为遥感科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和研究了现有的典型端元提取算法,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归纳总结,从是否假定纯像元存在角度将其分为两类:端元识别算法和端元生成算法,并就两种分类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种典型端元提取算法:N-FINDR、VCA、SGA、OSP、ICE和MVC-NMF算法进行分析和实验。通过对这6种方法的实验比较,得出两种端元提取分类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高光谱图像 混合像元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端元

CH20112197 后向投影算法的地理坐标系下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A Novel SAR Imaging Method Under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英〕/李杨寰,金添,宋千,周智敏(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遥感学报.-2011(4).-680~686

传统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一般依赖于GPS/INS组合系统补偿平台的运动误差,并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GPS获取的地理坐标(即经度,纬度和高度)需要转换为本地的直角坐标,原始雷达数据在这个直角坐标系下才能引入成像及运动补偿算法进行处理,并获得本地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这种图像是通过局部坐标描述的,对于其他部门是不通用的,因为其他部门需要的是经过全球地理坐标标绘的图像。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后向投影算法BP(Back Projection)引出的新的SAR成像算法,它直接在地理坐标下处理,可避免坐标转换的过程。而且生成德图像像素均和地理坐标一一对应,能够很方便地被情报或其他部门使用。而且在仿真试验以及外场试验中,证明了本文算法和常规BP算法成像效果是相当的。

♣合成孔径雷达 运动补偿 地理坐标系 坐标换算

CH20112198 基于CFD技术的微波定标源亮温评定方法=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Microwave Blackbody’s Equivalent Brightness Temperature by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Technologies/年丰(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杨于杰,王伟∥遥感学报.-2011(4).-687~695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微波定标源表面物理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解决了现有测温手段难以对小尺寸定标源尖劈进行高精度温度测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标源等效输出物理温度的评定方法,并给出测温电阻埋设深度的建议值,从而有效减少测温电阻测量值与定标源等效表面物理温度值的差值,给出定标源输出亮温度不确定度小于0.5K的合理评定结果,提高了微波辐射计定标系统的精度评估水平。

♣定标源 黑体 亮温 辐射计 微波遥感

CH20112199 Envisat ASAR ScanSAR-Stripmap干涉测量研究=ScanSAR-Stripmap Interferometry Using Envisat ASAR Data/梁存任,曾琪明,崔喜爱,焦健(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4).-696~708

分析了ScanSAR-Stripmap干涉测量的相位组成,指出其因非同步数据引起的特有相位项,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相位项的存在。提出一整套ScanSAR-Stripmap干涉测量方法,借助JPL开发的开源干涉测量软件ROI_PAC的相应模块实现干涉处理过程,重点解决了ScanSAR-Stripmap两种模式数据间的配准以及相干性的提高等问题。用EnvisatASAR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将实验结果同常规条带式干涉测量结果做了对比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测量 条带模式

CH20112200 HJ-1卫星CCD数据的大气校正及其效果分析=Atmospheric Correction on CCD Data of HJ-1Satellite and Analysis of Its Effect/郑盛(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赵祥,张颢,何祺胜,曹春香,陈良富∥遥感学报.-2011(4).-709~721

利用MODTRAN4模型对地表-大气-遥感器之间的辐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模拟出对应大气参数下的表观辐亮度;利用模拟生成的大气校正查找表,逐像元对HJ-1卫星CCD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并从光谱曲线、与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3个方面,探讨了HJ-1卫星CCD数据大气校正效果。结果表明:(1)HJ-1卫星CCD数据的大气校正明显消除了大气在可见光波段的“增加”效应;(2)大气校正后的HJ-1卫星CCD地表反射率数据与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在植被和居民地的地表反射率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大气校正后的HJ-1卫星CCD数据4个波段在这两种地物上的误差大部分不超过20%;(3)大气校正增大了植被NDVI和其他地物NDVI的差值,突出了植被信息。

♣HJ-1卫星 大气校正

CH20112201 石漠化遥感评价因子提取研究=Remote Sensing of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岳跃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张兵,王克林,李儒,刘波,张明阳∥遥感学报.-2011(4).-722~736

通过地面光谱试验,验证了植被指数和线性光谱分解方法提取石漠化遥感评价因子的有效性,并基于光谱吸收特征发展了石漠化综合指数(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ynthesis indices,KRDSI)。结果表明,植被指数能够比较有效地提取绿色植被盖度,土壤背景对基于植被指数的喀斯特地区绿色植被盖度提取影响很小;植被指数和线性光谱分解技术均不能有效提取表征石漠化信息的非绿色植被覆盖信息,而KRDSI能够直接提取石漠化遥感评价因子。研究表明,利用Hyperion高光谱成像数据,基于植被指数和KRDSI能够比较有效地直接提取石漠化遥感评价因子。

♣光谱指数 线性光谱分解

CH20112202 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的SAR图像海岸线检测=A Coastline Detection Method Using SAR Images Based on the Local Statistical Active Contour Model/黄魁华,张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遥感学报.-2011(4).-737~749

首次将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引入SAR图像海岸线检测问题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的SAR图像海岸线检测方法。首先利用C-V模型进行粗分割,消除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对初始轮廓线设置要求严格的限制,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G0分布的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进行精细分割。该模型采用G0分布对轮廓线上每一点的邻域进行统计建模,增强了模型数据拟合能力,提高了海岸线检测精度,加入水平集函数惩罚项,消除了重新初始化过程。实测SAR图像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用于精确海岸线检测。

♣合成孔径雷达 海岸线检测

CH20112203 强噪声SAR干涉图的等值线中值–Goldstein二级滤波=Filtering Strong Nois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Interferogram with Integrated Contoured Median and Goldstein Two-step Filter/李佳,李志伟,丁晓利,朱珺,汪长城(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遥感学报.-2011(4).-750~765

结合等值线滤波条纹边缘保持能力强和Goldstein滤波平滑效果好的特点,并且引入伪相干值对Goldstein滤波因子进行改进,提出InSAR干涉图的等值线中值–Goldstein二级滤波方法。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证明,强噪声干涉图经过新方法滤波后噪声水平大大降低而且分布均匀,条纹细节信息保持良好,在原本看不到信号的区域也可以恢复部分条纹,并适用于条纹密集和曲率变化大的干涉图。

♣InSAR 干涉图 去噪 条纹保持 滤波

CH20112204 一种新的InSAR相位质量图生成方法=New Method of Generating Phase Quality Map for InSAR/钟何平,唐劲松,陈鸣(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水声技术研究室)∥遥感学报.-2011(4).-766~777

针对传统质量图易受干涉条纹宽度影响,及其在真实相位差等于2kπ的陡峭区域的低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依靠法向量一致性来度量相位质量的方法。在3×3的缠绕相位窗口中,以中心点为参考点,进行局部相位解缠。解缠后,中心点与每对窗口边界上的相邻点构成8个三角形,将8个三角形的单位法向量合成后的法向量作为局部解缠相位平面的法向量,8个三角形的法向量与合成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和作为中心点的相位质量。对仿真数据和真实InSAR干涉纹图的处理结果表明:在质量引导算法中,新质量图比传统质量图具有更精确的路径引导能力。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声纳 质量图

CH20112205 基于统计混合模型的遥感影像阴影检测=A Shadow Detec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Statistical Texture Features/夏怀英,郭平(北京师范大学图形图像与模式识别实验室)∥遥感学报.-2011(4).-778~791

为提高阴影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新的遥感影像阴影检测方法—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的混合模型(称作SMM-RBFNN)应用于遥感影像阴影检测。灰度共生矩阵中的能量、熵、对比度和逆差矩4种统计特征量作为混合模型的输入特征矢量,采用类“期望-最大化”算法(类EM)进行参数估计,训练检测器实现阴影检测。对多幅带有浓厚阴影的遥感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高斯背景法和直方图阈值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强反射性地物漏检和水体错检问题,能够克服基于阈值思想的检测法需要反复实验选取阈值的缺点。

♣阴影检测 神经网络 混合模型 纹理特征

CH20112206 雪热力模型(SNTHERM)在冰沟流域的模拟和敏感性试验=Valid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Snow Thermal Model(SNTHERM)at Binggou Basin,Gansu/刘誉,蒋玲梅(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施建成,张立新,张生雷,潘金梅,王培∥遥感学报.-2011(4).-792~810

采用基于质能平衡的积雪过程模型——雪热力模型(Snow Thermal Model,SNTHERM.89)来描述和模拟2008年中国甘肃省黑河实验冰沟流域的积雪过程与积雪特性参数,并将模型模拟的雪水当量与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的雪水当量产品进行了对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SNTHERM模型能准确模拟黑河冰沟流域的积雪变化过程和积雪特性,对积雪的演变特征作出合理的描述,表明SNTHERM在中国黑河冰沟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对SNTHERM模型进行不同驱动气象参数和初始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积雪特性参数对辐射通量最敏感;各积雪特性参数对各自的初始输入比较敏感,密度则对初始输入的雪深、密度和颗粒大小都比较敏感,表明在需要准确模拟密度的情况下以及进行雪水当量同化工作时,初始输入的雪层深度、密度和颗粒都必须比较准确。

♣积雪特性参数 敏感性分析 雪热力模型

CH20112207 基于高光谱高频组份分形特征的水稻铅胁迫评估=Assessment of Pb-induced Stress Levels on Rice Based on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Spectral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刘美玲,刘湘南,曹仕,李婷,吴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遥感学报.-2011(4).-811~830

通过研究铅污染胁迫下水稻的光谱高频组份的分维数来诊断水稻铅污染胁迫水平。根据实验区水稻冠层实测ASD高光谱数据和同步获取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利用Daubechies小波系中的“Db5”母小波对水稻的350~1300nm波段范围进行小波分解得到第5层高频组份(d5),并采用盒维法计算d5的分维数,最后采用模糊数学建立d5的分维数与污染胁迫水平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d5能有效地探测到铅污染胁迫的光谱弱信息,并实现不同污染水平水稻高光谱信号的分离。小波变换、分形分析和模糊数学三者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光谱弱信息提取、度量及建模,达到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状况监测的目的,也为作物其他环境胁迫弱信息的动态识别与精确度量提供借鉴意义。

♣高光谱遥感 小波变换 分形分析 隶属度函数

CH20112208 MODIS NDVI和AVHRR NDVI对草原植被变化监测差异=Differences Between MODIS NDVI and AVHRR NDVI in Monitoring Grasslands Change/陈燕丽(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龙步菊,潘学标,钟仕全,莫伟华∥遥感学报.-2011(4).-831~845

以草地作为研究载体,对比分析草原植被AVHRRNDVI和MODISNDVI两种NDVI序列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讨论两种NDVI序列对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水汽压3种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为合理选择NDVI序列对植被进行监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两种NDVI序列所反映的草原植被年内变化趋势相似,但MODISNDVI对各类草原的区分度优于AVHRRNDVI;(2)两种NDVI序列所反映的2000—2003年草原植被年际变化差异明显;(3)两种NDVI序列与水汽压、降水量相关性差异显著。

♣植被变化 植被监测

CH20112209 决策级融合的多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A Novel Change Detection Method of Multi-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Based on the Decision Level Fusion/柳思聪,杜培军(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陈绍杰∥遥感学报.-2011(4).-846~862

针对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分辨率数据和不同变化检测应用的需求,将由粗到精数据集分层检测和决策级融合的思想引入到变化检测,以多时相多分辨率ALOS遥感影像为例,构建并试验了由粗到精变化检测的技术流程。该方法将ALOS多光谱数据视为粗数据集,将全色数据和融合数据视为精数据集,通过对3种数据集变化检测结果按照一定的决策规则进行综合,生成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图,反映变化的发生位置及变化强度。选择江苏省徐州市城区和矿区两个区域进行试验并与常规变化检测算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多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并为实际野外调查提供重要的检测靶区。

♣变化检测 决策级融合 土地覆盖变化

CH20112210 用中国环境减灾卫星1号数据评估日本仙台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淹没区=Mapping Tsunami Damaged Area Caused by the Magnitude 9.0Japan Earthquake Using China’s HJ-1Satellite Imagery/宫鹏,张晗,张海英(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梁璐,王雷∥遥感学报.-2011(4).-863~868

地震对平坦地区引起的损失用中等分辨率的卫星数据比较难于辨认。但是,2011-03-11在日本仙台发生的9.0级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海啸造成日本东北部近海岸带的低洼陆地巨大的淹没损失。如果能及时获取当时海啸淹没的遥感影像,应该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淹没区制图。但是,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料仅仅是地震发生以后3天的中国环境减灾卫星1号的多光谱成像数据,我们报告利用这份资料获得的淹没区的制图结果。

♣环境减灾卫星 地震灾害

CH20112211 运用生物地理学理论与遥感影像寻找本·拉登/Thomas W.Gillespie,John A.Agnew,Erika Mariano,Scott Mossler,Nolan Jones,Matt Braughton,Jorge Gonzalez,陈小平(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遥感学报.-2011(4).-869~874

本·拉登到底在哪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依据反映生物分布和灭绝规律的生物地理学理论(距离衰减理论、岛屿生物地理理论、本·拉登个人数据),结合遥感数据(陆地卫星ETM+、航天雷达地形测图、QuickBird),从全球、区域、局部3个空间尺度分析并最终指出本·拉登当前最可能的所在地。这是第一次运用科学手段来确定本·拉登居所。该方法具有可重复性。

♣遥感影像 定位

CH20112212 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蒙继华,吴炳方,杜鑫,张飞飞,张淼,董泰峰(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土资源遥感.-2011(3).-1~7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农田内不同单元小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并由此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准确化的农业微观经营管理。由于遥感技术能在不同的电磁谱段内周期性地采集地表信息,因此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在精准农业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在指导农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及收获等方面均已有很多成功的应用。为使人们对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有一总体了解,在概述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还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技术方法的改进、新数据的应用、多源数据整合、遥感数据与农学/作物模型的整合以及监测技术的系统化是促进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研究内容。

♣农业遥感 精准农业

CH20112213 山区地形对被动微波遥感影响的研究进展/李欣欣,张立新,蒋玲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遥感.-2011(3).-8~13

随着土壤湿度与海水盐度卫星(SMOS)发射计划的顺利开展和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业务化运行服务之后,人类用星载微波辐射计监测土壤水分是空间技术上的又一次飞跃,但土壤水分的反演精度受到微波辐射计低空间分辨率观测像元的空间异质性和地形的影响,尤其山区地形对大尺度被动微波遥感观测影响显著,其中包括微波辐射的传输路径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地表发射特性受地形坡度和坡向的影响,山体间的多次反射和地形的阴影效应也会改变地表的散射特性。目前,数项微波辐射地形效应的模拟研究已在国内外开展,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简化的地形校正方法。为了使人们对该领域研究有一概括了解,基于电磁波辐射传输的物理机理和地表形态特征的统计分析,首先探讨了地形效应对微波辐射传输和地表微波辐射特征以及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影响,然后通过地形在微波辐射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综述,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地形效应 被动微波遥感 土壤水分

CH20112214 地质找矿中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与深化应用——以铀矿为例/刘德长,叶发旺,赵英俊,杨旭,伊丕源,董秀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遥感.-2011(3).-14~19

以铀矿勘查为例,通过对遥感信息进行综合研究与深化应用的思考,提出后遥感应用技术的新理念,并认为它是将遥感信息的应用“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的观点,进而建立了我国克拉通和大型活化盆地的铀矿区域找矿模式。在上述观点和模式指导下,利用新型遥感技术,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塔里木盆地北缘柯坪断隆东段发现了3条颇具规模的铀矿化带,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铀矿勘查 遥感技术

CH20112215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问题探析/高振宇,吴学瑜,范清东,曹子剑,门春春(天津市地籍管理中心)∥国土资源遥感.-2011(3).-20~24

为解决不同周期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通过对天津市2008年度及监测时段内各季度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结果的对比,从时间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监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就如何应对和改进作业方式展开了论述。因受数据源和信息提取手段等的制约,使监测效率不易有大的改变,故仅着重对如何改进和优化季度监测中的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了间接法和循环法的改进方法,以促进季度监测与年度监测的有效衔接,使监测工作更为高效,且有针对性地开展。

♣遥感 土地利用 动态监测

CH20112216 多角度偏振遥感在水体油污染监测中的优势分析/罗杨洁(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朱俊∥国土资源遥感.-2011(3).-32~36

为了更好地进行水体油污染监测,首先简要介绍了多角度偏振探测技术,然后着重分析了水体油污染目标的偏振特性,同时从目标地物反射光谱的偏振探测机理出发,讨论了它们偏振光谱的空间特征,并总结出3条普适规律。结果显示:偏振光谱信息与强度辐射光谱信息相比,目标地物间反射光谱的微小差异得到了增强,且在大角度入射时,增强效果更为明显。可见,多角度偏振遥感在水环境监测和地物识别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偏振 多角度 地物识别

CH20112217 基于先验特征的台风云系影像分割方法研究/廖小露,田玉刚,刘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3).-37~42

传统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台风云系影像分割方法多采用圆形或菱形模板进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当运算模板较大或经多次腐蚀、膨胀运算后,不能很好地保留台风云系影像原始的形态信息。为了解决此问题,探讨了一种基于先验特征的台风云系影像分割原理与方法,即先提取台风云系影像的大致形态,并以此作为形态学模板;然后利用形态学方法提取台风云系影像;最后,以2008年7月28日18时的09号FY-2C气象卫星云图台风云顶温度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本次示例台风(200809号台风)形状自定义的模板来腐蚀分割台风云系影像,并详细对比和分析了不同形状、大小的模板对台风云系影像分割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基于先验特征的自定义台风云系结构模板,其分割结果不仅较好地保留了台风云系影像的形状特征,而且腐蚀后保留的台风云系信息最多。

♣气象卫星云图 数学形态学 先验特征 影像分割

CH20112218 两种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张学艺,李剑萍,官景得(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秦其明,马力文,曹宁∥国土资源遥感.-2011(3).-43~47

为了获得宁夏灌区春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动态模拟的最佳方法,根据宁夏灌区典型农业试验观测站春小麦LAI的大田观测数据,分别运用农业气象学和遥感反演等方法模拟春小麦LAI的动态变化,并对两种方法的模拟精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分段函数(三叶至抽穗期运用遥感反演法,抽穗至乳熟期运用农业气象学法)能最优模拟春小麦全生育期LAI的动态变化。

♣动态模拟 叶面积指数

CH20112219 基于影像交叉学习的CBERS CCD波段模拟/俞乐(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曹凯,吴飏,张登荣∥国土资源遥感.-2011(3).-48~53

与TM/ETM+相比,CBERS CCD缺少2个红外波段(波段5和波段7),这便导致了许多针对TM/ETM+数据的图像处理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CBERS CCD图像。为此,采用基于影像交叉学习的波段模拟方法,即以ETM+数据作为先验知识,通过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拟合CBERS CCD与ETM+7波段DN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在CBERS CCD已有波段的基础上模拟一个新的波段图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模拟的CBERS CCD新波段与验证波段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波段模拟 机器学习

CH20112220 基于ASTER影像的蚀变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以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地区为例/余健,董玉森,张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杨日红∥国土资源遥感.-2011(3).-54~60

基于赞比亚谦比希(Chambishi)铜矿带中的多种蚀变矿物及其在ASTER影像VNIR-SWIR谱带的特征光谱分析,采用相对波段吸收深度(Relative absorption-Band Depth,RBD)和波段比值的方法对蚀变信息进行增强处理。用波段比值ASTER 2/ASTER 1和ASTER 3的RBD增强黄铁矿和黄铜矿信息,用ASTER 8的RBD增强白云石、方解石和黑云母信息,用ASTER 6的RBD增强绢云母信息,对已有的Crosta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改进,将信息增强后的比值和RBD数据应用于Crosta法则,对谦比希铜矿及其附近区域进行蚀变信息提取。经已知铜矿床(点)验证及地质资料分析证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蚀变信息并识别研究区内主要矿物,提取结果可靠,可为蚀变异常提取工作提供参考。

♣蚀变异常 相对波段吸收深度

CH20112221 利用CHRIS/PROBA数据定量反演草地LAI方法研究/李新辉,宋小宁,冷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3).-61~66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地为研究样区,基于新一代微卫星CHRIS/PROBA高光谱遥感数据,利用双层冠层反射率模型(A Two-layer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ACRM)定量反演叶面积指数(LAI)。首先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并结合反演结果对角度信息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适于该区的最优波段组合和参数,实现了区域尺度的草地叶面积指数定量反演;然后利用该区多年实测数据的统计结果对ACRM模型进行检验,并将反演结果与MODIS的LAI数据进行相互校验分析。结果表明,CHRIS/PROBA数据用于反演稀疏草地的LAI是可行的,且利用多角度信息可以改善稀疏植被覆盖情况下LAI低估问题。本研究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更精确的参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叶面积指数 双层冠层反射率模型

CH20112222 基于物探飞行模式的正射影像快速制作/

曹辉(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郭大海,王建超,段延松∥国土资源遥感.-2011(3).-67~70

随着航空物探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基于物探和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飞行方式。为了研究物探飞行模式下正射影像的快速制作方法,针对物探飞行模式的摄影特点,利用摄影中心构建泰森多边形的方法确定最佳影像采样区域和接边线,并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和航空数码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自动生成测区数字正射影像(DOM),以避免人工的接边处理。同时,针对区域整体DOM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块、分级的金字塔存储调度策略进行海量影像的存储、显示、漫游及缩放,以突破32位文件系统的限制,实现海量存储和海量正射影像的快速生成。

♣正射影像 泰森多边形 海量影像

CH20112223 空间U统计量法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胡波,朱谷昌(中南大学),张远飞,肖燃∥国土资源遥感.-2011(3).-71~76

鉴于传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的局限性,试图在二维光谱特征空间(即散点图)中研究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方法。在二维散点图中,两个波段灰度值的联合分布体现了各向异性的特点,聚类常呈类似椭圆形分布。对散点图中点的频数使用空间U统计量法逐个获得地物聚类的椭圆参数,将每个椭圆内的点映射到遥感图像上,经过目视解译,最终获得蚀变异常信息的空间分布。以青海省巴音山地区蚀变信息提取为例,对空间U统计量方法进行了应用,并将提取的异常区域与已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铁化和泥化区域吻合度较高,取得了比主成分分析更好的蚀变信息提取效果。

♣信息提取 统计量法 聚类各向异性 二维散点图 异常聚类

CH20112224 基于LiDAR和航空影像的地震灾害倒塌建筑物信息提取/于海洋,程钢,张育民,卢小平(河南理工大学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遥感.-2011(3).-77~81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震后展开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快速、准确地获取震后损毁建筑物信息能够为灾区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是灾害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新出现的LiDAR技术能够提供地面目标的高程信息,可应用于复杂环境下倒塌建筑物信息的提取。研究中采用航空遥感数据和LiDAR数据,基于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OBIA)与SV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中倒塌建筑物信息进行了提取,提取总体精度达到86.1%。

♣地震灾害 信息提取 面向对象 图像分析 激光雷达

CH20112225 基于核PCA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张微(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张伟,刘世英,杨金中,茅晟懿∥国土资源遥感.-2011(3).-82~87

针对基于像元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分三步走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自动解译技术流程:首先采用核PCA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最后采用择多滤波器进行分类后处理。通过对覆盖西藏山南地区的IKONOS图像的解译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其结果与人工目视解译图基本一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支持向量机 分类后处理

CH20112226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南方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以广州市为例/张志新,邓孺孺,李灏,陈蕾,陈启东,何颖清(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3).-88~94

通过测量图像端元的地表反射率,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确大气校正;在对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表反射率的线性混合像元分解(Liner Spectral Unmixing,LSU)模型,有效地避免了因大气时间、空间差异所造成的多时相误差,实现了多时相对比;通过增加土壤湿度因子,消除了土壤湿度差异造成的误差,建立了适用于南方地区的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模型。实地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将该模型运用于广州市1998~200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监测,认为城市化、大型工程建设与陡坡开荒是造成广州市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植被覆盖度 线性混合像元分解 地表反射率

CH20112227 右江谷地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特性遥感研究/李新萍,郝多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段朋∥国土资源遥感.-2011(3).-95~99

利用1986年和2006年获取的TM图像,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

景观异质性的景观指数,以右江谷地典型区广西平果县为研究区,分析该区近20a间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6年间,平果县土地利用变化总趋势是林地、未利用地和居民地面积增加,草地、耕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各种景观指数随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响应,景观多样性变大,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维度均变小,表明整体景观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空间分异特性

CH20112228 基于ASTER数据的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研究/陈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旭媛∥国土资源遥感.-2011(3).-100~105

以ASTER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同一颗卫星上的MODIS数据得到大气透过率;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对下垫面类型进行分类和利用JPL(Jet Propulsion Lab)提供的光谱库计算地表比辐射率,进而采用劈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的反演。在此基础上,利用反演的LST、分类结果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对沧州地区的城市热环境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城市热岛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城市热环境的模拟调控、优化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地表温度 城市热岛效应

CH20112229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研究/徐梦洁,陈黎,刘焕金,王慧(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3).-106~112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灯光数据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构建基于灯光数据的城市化水平指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模式;通过与统计数据对比,按照最小误差原则确定市辖区建设用地信息提取的阈值,根据各城市在1998~2003年和2003~2008年两个阶段建设用地信息提取阈值的变化,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的主导扩张类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表现为核心城市的面状扩张、沿交通网络的线状扩张和非核心城市的点状扩张模式,城市群的特征逐渐体现;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但空间差异逐渐缩小;镇江、常州、扬州、无锡、苏州、南通、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等市属于填充增强主导扩展类型;南京、杭州和上海则属于外延-填充增强主导扩展类型;泰州和宁波属于填充增强-外延主导扩展类型。

♣夜间灯光数据 城市扩展

CH20112230 矿山地面塌陷的高分辨率遥感识别与边界提取/王钦军,陈玉,蔺启忠(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土资源遥感.-2011(3).-113~116

为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上准确识别地面塌陷、圈定其边界、提取其面积,总结了地面塌陷遥感影像识别标志,提出了一种边界提取方法。该方法以GeoEye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在图像融合的基础上,首先用Robert算子和方向算子对融合图像进行边缘增强;然后分别选择原始图像和上述2种边缘增强图像的第一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Original,Robert and Direction Enhanced Image,ORD),最后利用ArcGIS软件圈定地面塌陷的边界并提取其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突出地面塌陷边界,提高其面积提取的精度。

♣遥感 地面塌陷 边界提取

CH20112231 石羊河流域蒸散发量遥感估算及时空格局分析/刘春雨,赵军,刘英英,魏伟(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3).-117~122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采用MODIS图像数据反演石羊河流域的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对石羊河流域1月、4月、7月和10月的日均ET进行了估算(1月的日ET为0.15~7.21mm,4月的日ET为0.89~7.86mm7,月的日ET为0.12~9.08mm,10月的日ET为0.54~8.33mm;主要分布在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及祁连山地区的水体周围)。同时采用图像剖面线分形的方法描述研究区遥感ET的局部及微观的结构特征,了解遥感ET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实际ET,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间接精度评价。经验证表明,估算的ET结果合理、精度较高。

♣遥感估算 蒸散发 时空格局

CH20112232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生态系统保育土壤价值评估——以河北省北部四地市为例/许旭,李晓兵,韩念龙(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遥感.-2011(3).-123~129

为了给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科学地进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土壤属性数据与DEM,对河北北部地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进行了评估,并参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生态系统保护土壤肥力的价值与固土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年度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总量达到7.55亿t,对应的价值量为1.08×104亿元。林地、灌丛及草地生态系统分别为平均土壤保持量与保持价值最大的3种生态系统类型,它们在区域土壤保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的中部山区,植被覆盖良好,土壤保持量及保持价值较高,而东西部平原及坝上地区,地势平坦,植被覆盖稍差,土壤保持量及保持价值均较低。中部山区虽然植被覆盖良好,但由于地势起伏大,容易发生水土侵蚀,因此加强中部山区自然植被的保护和建设,是减缓区域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服务价值的关键。

♣生态系统 土壤保持量

CH20112233 农牧交错带湿地信息提取技术研究——以多伦县大仓乡为例/吴见,彭道黎(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遥感.-2011(3).-130~134

农牧交错地带地类复杂,混合像元现象严重,湿地信息的自动提取难度较大。针对该区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特点和难点,选取多伦县大仓乡地区的TM遥感数据,先采用NDVI阈值提取出水体,并利用水体形状特征(如面积s、周长p、形状指数k等)对水体类型进行提取;再尝试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提取去除水体后的湿地信息,并以SPOT 5卫星影像修正LSMM分解的草甸分量,进一步提取高盖度、中盖度和低盖度草甸信息。经验证,用上述方法提取湿地信息的总体精度为85.3%,Kappa系数为0.79,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提取结果相比,精度提高19.9%,Kappa系数提高0.22。该方法可为其他光谱特征混杂地区的湿地遥感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湿地 光谱混合分析 遥感 植被覆盖度

CH20112234 几何纠正模式对QuickBird全色影像定位精度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为例/石迎春,叶浩,郭娇,董秋瑶(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遥感.-2011(3).-135~139

以陕北黄土高原的QuickBird全色影像为例,设计了4种几何精纠正模式并试验其对纠正后影像平面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控制点(GCP)均匀分布的条件下,随着GCP个数的不同,GCP残差的变幅远大于纠正后影像均方根的变幅;②利用实测GPS点-正射纠正模式纠正后的影像精度最高,1∶10 000地形图-正射纠正模式次之,实测GPS点-多项式纠正模式再次之1∶10 000地形图-多项式纠正模式的精度最低;③在实测GPS点-正射纠正模式中,GCP个数对纠正后影像的精度影响不大,其余3种模式的GCP个数越多、纠正后影像的精度越高。

♣全色影像 平面精度

CH20112235 江苏盐城市海滨土地利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孙贤斌(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刘红玉∥国土资源遥感.-2011(3).-140~145

为了给江苏盐城海滨区域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利用地统计学理论模型和GIS技术,对江苏盐城海滨区域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数据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和空间变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7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变异

CH20112236 基于BJ-1小卫星遥感数据的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检测/陈宇,杜培军,唐伟成,柳思聪(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遥感.-2011(3).-146~150

为了评价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BJ-1)遥感数据监测煤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效果,针对其数据特点,选择基于图像信息运算和图像信息变换的直接变化检测法以及分类后比较法,对徐州东矿区2007-2008年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对比、评价各种方法在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BJ-1数据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变化矢量分析法的检测精度最高,其后依次为图像比值法、图像差值法和多波段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变化检测,确定徐州市东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较为集中的几个区域,包括东矿区北部的青山泉矿、韩桥矿、董庄矿和南部的大黄山矿等地区。

♣北京一号小卫星 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CH20112237 基于NDVI的人工植被碳储量估算/王让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衣怀峰,宁虎森,吕妍,吉小敏,赵福生,徐德福,李琪∥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399~404

人工植被是吸收CO2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生物成分,干旱区人工碳汇林在CO2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2009年8月TM数据,提取克拉玛依人工减排林生态景观格局信息,并应用NDVI指数估算植被碳密度。通过测定乔木层及草本层生物量,估算出人工植被乔木层及草本层碳密度。结果表明,克拉玛依人工减排林乔木层的平均碳密度值为37.04mg/hm2,1m×1m样方内草本层平均碳密度为59.65g/m2,地上植被碳密度约为37.64mg/h m2,植被层碳储量为250 915.5mg;随着植被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累积效应的发挥,人工植被的碳汇功能还将进一步增大。

♣人工植被 碳储量 碳循环

CH20112238 台湾地区蒸散发的遥感估算与时空分析/占车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李玲,王会肖,赵洁∥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05~412

在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基础上,改进了SEBS的地表动量粗糙度、零平面位移及植被高度等参数化方案,并建立适合台湾地区的气温和地表温度相关性模型,构建了改良的定量遥感蒸散模型SEBS-China。选取台湾地区2002年和2003年4季各一晴空代表日,利用MODIS数据模拟了日均实际蒸散发。模拟结果较实测蒸发皿蒸发量偏小,与实际规律相符。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的太阳净辐射量、蒸发比和地表蒸散发量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变化分明的年内分布规律:夏秋季比春冬季高,其中7月最大、1月最小。时间上,2002年4个代表日的模拟值普遍高于2003年的4个代表日。在空间上,高值区位于中部山区,并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到沿海地区又略有回升。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平均蒸散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森林、草地、水体、裸地、城镇建设用地,各行政区陆面蒸散发分布呈现城市明显低于区县的规律。

♣区域蒸散发 定量遥感

CH20112239 基于MODIS数据反演阜新地区土壤水分的研究/于健,杨国范(沈阳农业大学),王颖,王长顺∥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13~419

利用MODIS数据计算表观热惯量模型反演阜新地区春季的土壤含水状况分布。通过处理2009、2010年4月的数据,拟合表观热惯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模型,得到阜新地区土壤含水状况分布图。通过与37个实测点土壤含水量数据对比验证表明,深度为0~10cm时,相对误差均值为5.4%;深度为10~20cm时,相对误差值为10.82%;深度为20~30cm时,相对误差值为16.50%,相对误差都满足地区实际反演要求,并随土层深度增加相对误差均值增大。

♣表观热惯量 土壤含水量 MODIS数据 遥感监测

CH20112240 基于CUDA的干涉型高光谱实时光谱复原处理技术/杨仁忠,陈敏浩,石璐(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20~425

随着干涉成像技术的发展,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对干涉型高光谱数据的应用提出了实时光谱复原处理及快速成像显示的需求。针对干涉型高光谱图像数据码速率高、可并行处理性强等特点,将干涉型高光谱复原处理算法与新兴的CUDA技术相结合,进行了算法应用研究与软件设计,实现了干涉型高光谱实时光谱复原处理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UDA的干涉型高光谱数据的光谱复原处理技术能够满足地面应用系统的需求。

♣干涉型高光谱 实时光谱复原处理

CH20112241 基于分形信号的高光谱影像增强方法/周子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26~431

目前常用的高光谱影像增强方法大多继承了多光谱影像的增强处理方法,这类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光谱信息,而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图像增强方法存在端元的选取问题。基于影像的自相似特征,探索运用分形信号进行遥感影像增强的可能性。以3景Hyperion高光谱影像数据为基础,把基于地毯的方法进行修正后用于计算高光谱影像中每一像元的分形信号。结果表明,与原始高光谱影像相比,分形信号影像可以更好地突出地物特征,从而达到影像增强的目的,原始曲线形态特征、初始尺度的选择以及采样点数目对分形信号和分形特征尺度均有影响。

♣高光谱 分形信号 影像增强

CH20112242 基于波谱匹配的Hyperion数据大气校正方法对比研究/王正海,段建军,耿欣(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32~436

遥感影像数据的大气校正是高光谱遥感地空对比、信息提取的前提和关键,如何根据不同数据、不同研究区、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大气校正方法是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EO-1卫星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特点和研究区地形环境特征,分别选择线性回归经验模型、基于MODTRAN4模型的FLAASH和基于DEM数据的ACORN-3模型不同大气校正方法对研究区Hyperion数据进行大气校正。从波谱匹配、识别的目的出发,通过计算不同方法校正后影像像元的波谱曲线与实测地面波谱曲线的匹配程度分析不同大气校正方法的校正效果。

♣Hyperion数据 大气校正 波谱匹配

CH20112243 MODIS-NDVI时间分辨率加倍算法:从16-Day到8-Day/王正兴,柯灵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邓芳萍∥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37~443

第五代植被指数(C5)对16-Day的Terra/MODISNDVI(MOD-NDVI)和Aqua/MODIS-NDVI(MYD-NDVI)采用“错位8d”合成,理论上可以将时间分辨率提高到8-Day。为了探讨该算法可行性,利用中国东北2008年生长季C5的MOD和MYD数据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线性滤波分别对MOD和MYD时间序列进行平滑,同时对MOD和MYD的合成时间(DOY)进行了统计分析。DOY分析发现:MODIS C5采用MOD与MYD“错位8d”合成出现的8-Day重叠,可能导致时间错位问题:按照“前8-Day∶后8-Day”统计,比例为55∶45,如果直接合并,会导致像元DOY时间错位比例为7%,这导致MYD-NDVI与MOD-NDVI错位,而且这样的错位不能通过滤波恢复。最后,提出了基于实际DOY的合成算法,可以把C5的两个16-Day产品合并为8-Day时间序列。判定的优先顺序为:DOY>QA>NDVI。

♣植被指数 时间序列 分辨率

CH20112244 一种Curvelet变换和IHS变换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陈超,秦其明(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池长艳,蒋洪波,刘明超∥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44~449

根据图像处理中所用的不同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Curvelet变换和IHS变换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图像进行IHS变换,然后利用Curvelet变换对I分量和高分辨率图像进行融合,最后进行IHS逆变换,得到融合结果图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源数据光谱特性方面优势突出,其融合结果可以应用于以光谱分析为主的领域。

♣遥感图像融合 Curvelet变换 IHS变换 精度评价

CH20112245 东北-内蒙古地区基于MODIS单、双卫星积雪数据及常规积雪观测结合的积雪日数研究/刘俊峰,陈仁升(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50~456

结合Terra和Aqua卫星的积雪产品,获取2001-2008年东北—内蒙古地区逐年积雪日数分布,并利用此数据对比Terra卫星积雪数据获取的逐年积雪日数。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双星与单颗卫星积雪日数差异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整个东北—内蒙古地区双星积雪日数平均高出单颗卫星积雪日15d,但与台站积雪日数对比发现,双星积雪日数平均仍然偏低27d。这说明,利用Terra和Aqua双卫星积雪监测数据能明显改善山区云对遥感监测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减少降雪初期和消融期由于积雪消融较快带来的积雪漏测,但不足以消除云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获取的2001-2006年台站年积雪日数与MODIS年积雪日数与有良好的统计关系,利用两者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修正整个东北—内蒙古地区的MODIS积雪日数,能够很好地消除云等因素带来的MODIS双卫星积雪日数偏小的问题,修正后台站与双星积雪日数之间的绝对误差由原来的27d减小到18d。

♣积雪日数 空间分布

CH20112246 基于异常探测的高光谱端元提取方法研究/彭青青(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辽,王杰,沈金祥∥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57~460

端元提取是高光谱影像分析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是解决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分解关键的步骤。现行的高光谱端元提取算法在端元提取过程中,异常像元同时加入到端元数组中,如何有效区分异常与端元,成为高光谱遥感端元提取的瓶颈,也是提高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分解精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异常探测的高光谱端元提取方法,首先利用RX算法对原始影像进行异常探测,根据异常探测的结果剔除一定数量的像元,将剔除的像元用原始图像均值向量替代,再对影像进行正交子空间投影(OSP)提取端元。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异常与端元,抑制异常像元参与端元提取,同时处理后的图像端元提取的结果受异常处理的影响很小,证明了去除异常信息后提取端元的可行性。

♣异常探测 端元提取 RX算法 正交子空间投影

CH20112247 基于外部风向初始信息的SAR影像海面风场反演研究/张毅,蒋兴伟,宋清涛(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61~468

首先利用SeaWinds散射计风向作为初始信息进行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海面风场反演,在对SAR影像进行了噪声剔除、辐射定标、极化转换等处理后获得VV极化下各分辨单元的后向散射系数,结合地球物理模式函数获取风速并显示输出海面风场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尝试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数值预报模式风向作为初始场从SAR影像中反演风速信息,将结果与之前以散射计风向作为初始信息得到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方法的正确性,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风向结合SAR影像将是未来业务化近岸海面风场反演的发展趋势。

♣初始风向 散射计

CH20112248 基于MODIS数据的玛纳斯河山区雪盖时空分布分析/林金堂,冯学智,肖鹏峰,李晖(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69~475

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d合成数据(MOD10A2)与DEM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积雪频率与积雪覆盖率,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山区雪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一月份积雪覆盖丰富,积雪频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低山地区、南部中海拔地区以及清水河与塔西河的河源地区;四月与十月的雪盖分布规律相似,总体上积雪频率随高程上升而上升;七月份只有少部分高山区域被积雪覆盖;②积雪频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区域是玛纳斯河、金沟河、清水河以及塔西河的河源高山地区,而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的河谷地区则始终保持较低水平;③一月份,1 400m以下地区的积雪覆盖率超过95%,随着高程上升,迅速下降至2 600m的最低值约41%,此后逐渐上升至5 000m以上80%左右;④一月、四月和十月份积雪覆盖率在大部分高程带上均表现为北坡、东北坡和西北坡最高,东坡和西坡次之,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最低的规律;七月份各高程带的雪盖分布没有明显的坡向差异。

♣卫星雪盖 时空分布 积雪频率

CH20112249 基于MODIS的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贺振,贺俊平(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76~481

以2001年和2009年8月MODIS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原理,通过建立科学的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对黄土高原地区近8a的荒漠化土地进行了动态变化监测,分析了2个时期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荒漠化土地面积整体呈明显的减少态势,但类型转化结构表明荒漠化土地强度却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荒漠化 植被覆盖度 卫星影像

CH20112250 基于ETM数据的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及成矿区预测研究——以甘肃党河南山地区为例/费一清(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李永庆∥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82~488

遥感成矿探测技术关键在于成矿构造及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以甘肃酒泉党河—南山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TM数据和ASTER遥感数据,利用主成分变换、掩膜分析、阈值分割等方法,从Landsat-7ETM数据中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并预测可能成矿的区域。该方法准确、有效地消除了云、雪等干扰信息,利用该方法获得的矿化蚀变信息与已知矿点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用该方法提取蚀变信息是可行的。

♣蚀变信息 主成分变换 成矿预测

CH20112251 FY-3A卫星资料在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蒋璐璐,魏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89~495

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因此雾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雾与下垫面在可见光、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的反射及辐射特性存在差异,这为利用卫星遥感手段监测大雾天气提供了重要依据。依据FY-3A卫星的VIRR数据,利用多波段阈值法对2010年4月5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日间雾进行了遥感监测,并估算了雾的垂直厚度、光学厚度以及能见度等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FY-3A卫星资料监测雾具有可行性,适于在雾的监测预报业务中推广应用。

♣雾 遥感 阈值法

CH20112252 利用高-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大区域耕地快速监测研究/王力凡,潘剑君(南京农业大学)∥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496~500

及时掌握耕地面积信息在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耕地监测的大区域和高精度的双重要求难以统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高-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逐步抽样的方法,采用种植业区划分区作为均质区进行研究,提高了大区域耕地面积解译的精度。以山东省为例,利用MODIS、CBERS-2B的CCD和HR 3种分辨率的影像进行抽样,并计算不同影像之间的精度系数,逐层修正解译精度,最终得到山东省耕地的解译面积,其结果仅比同年统计数据高出8.5%,大大优于中低分辨率影像耕地面积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显著提高了中低分辨率影像耕地面积的提取精度,同时又满足大区域耕地监测的需求,可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相关研究中。

♣遥感影像 农业遥感 快速监测

CH20112253 巴丹吉林沙漠典型地域沙丘多年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陈芳,刘勇(兰州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501~507

在各种地貌发育类型中,沙丘属于快速移动的地貌类型。目前关于沙丘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关于区域移动状况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区域沙丘移动涉及的研究范围较大,用传统的地面观测手段很难满足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Landsat卫星发射以来,其为沙丘移动研究提供了长周期、大尺度的影像资源及新方法。利用1989-2010年间多景Landsat TM影像对巴丹吉林沙漠4个典型区域的沙丘移动变化进行分析,在几何精纠正的基础上提取沙梁线,以判断沙丘移动方向和速度,并分析其动力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Landsat TM影像能有效用于10a尺度的巴丹吉林沙漠典型地区的沙丘变化研究;②北部高大沙丘的多年变化不明显;③东部和东南部流沙带的沙丘移动方向为东南向,南部流沙带的沙丘移动方向存在西北—东南向的往复性,与区域风场基本一致;④结合ASTER DEM数据对沙丘移动速度和高度关系进行了分析,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几何纠正 遥感监测

CH20112254 分形方法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梁钰琦,王功文,朱彦彦,曲家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508~511

分形方法已经成为提高勘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该方法在遥感数据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少。以河南卢氏木桐钼铁多金属矿区为实验区,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MPH与波段比值、滤波等方法组合提取该实验区的蚀变信息。采用分形理论的求和法像元亮度—面积模式,对所提取出来的铁染蚀变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阈值选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蚀变作为一种地质记录,其空间展布不仅具有分形特征,而且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区遥感蚀变异常进行分级,弥补了传统的门限化方法和利用灰度直方图目视确定突变点方法的不足,取得了较好效果。

♣分形 蚀变 阈值 遥感

CH20112255 遥感技术在减灾救灾中的应用/徐鹏杰(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邓磊∥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4).-512~519

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减灾救灾工作中,并在灾前预警准备、灾中监测救援和灾后评估恢复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灾害信息获取中常用的可见光、热红外和雷达数据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减灾救灾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其在灾害不同阶段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最后结合遥感的特点和数据处理方法,介绍了遥感在不同种类灾害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我国遥感技术在减灾救灾应用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自然灾害 减灾救灾 遥感技术

CH20112256 一种寒冷环境下分析幼林对地表微波辐射信号影响的方法=Understanding the Young Stand Effects on Soil Surface Microwave Radiation Signal at Frozen Environment/张钟军(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立新,杨立娟,刘嘉敏∥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263~269

通过拓展冻土介电常数模型、寒冷环境植被介电常数模型,将Matrix-Doubling算法发展为适用于寒冷环境的幼林微波辐射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模拟寒冷环境下幼林在Ku(18.7GHz)、Ka(36.5GHz)波段上的亮度温度并与车载微波辐射计获得的实测亮度温度对比,进行模型验证。最后,用发展后的Matrix-Doubling模型模拟的结果和相同环境下ω-τ模型的结果进行匹配,反演出幼林在Ku、Ka波段上的等效单散射反照率和光学厚度,为用微波遥感监测地表冻融过程中去除植被对地表微波辐射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微波辐射信号 双矩阵

CH20112257 基于区域网平差的机载InSAR定标方法中控制点的选取策略及误差传递关系分析=The Strategy of GCPs Select and Error Transfer Manner among Calibration Method for Airborne InSAR Based on Bundle Adjustment/胡继伟,洪峻,明峰,张林涛(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270~276

高精度的高程测量需要通过干涉定标来对InSAR系统干涉参量误差进行校正,为了降低系统随机误差对定标精度的影响,一般选取GCP控制点时,基于敏感度矩阵条件数最小原则要求GCP控制点尽量沿整个测绘带均匀分布,但在复杂地形区域,由于野外布放GCP控制点难度较大,有时很难满足应用条件,因而针对基于区域网平差理论的稀疏控制点下InSAR定标方法中控制点的选取策略及误差传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GCP控制点时,如果不能满足整个测绘带内沿距离向均匀分布的条件,在满足尽量沿距离向分散的同时,GCP控制点位置沿距离向靠近远距端分布是一种较好的GCP布设方法。另外,基于区域网平差理论的多条带联合定标处理时,传递顺序应该由远距端向近距端依次进行。最后,对丘陵区域3条带仿真数据进行定标处理,通过对不同选取策略下各条带的定标结果以及不同传递顺序下3条带联合定标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稀疏控制点下InSAR定标方法中控制点选取策略及误差传递关系分析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机载InSAR 干涉定标 区域网平差 稀疏控制点

CH20112258 地球自转对星载合成孔径高度计的影响=Earth Rotation Effect on Satellite Synthetic Aperture Altimeter/史灵卫,刘和光,许可,杨双宝,徐曦煜,王磊(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277~282

合成孔径高度计在方位向采用了合成孔径的方法,是一种新型高度计。在回波数据处理中,要在多普勒域进行延迟补偿,故而需对回波的多普勒频率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卫星雷达和地面目标相对运动速度的分析,得到了回波的多普勒频率公式。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率对合成孔径高度计的回波波形、有效视数和测量精度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延迟补偿、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等方面要加以考虑。

♣合成孔径 高度计 延迟补偿 地球自转

CH20112259 合成孔径辐射计24通道数字相关器设计=Design of Twenty-four Channels Digital Correlation in Synthetic Aperture Radiometer/陆浩,王振占(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283~286

针对合成孔径辐射计中存在的相关器单元过于复杂、不易于星载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数字相关系统设计方法。利用新一代大规模可编程门阵列FPGA-Virtex5和12片高速四通道的模数转换器AD9287实现了24个极化通道在100MHz采样率下的复相关运算,量化精度为8bit。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接口电路和软件实现,解决了合成孔径辐射计相关系统体积、功耗和硬件复杂程度过大的问题。

♣合成孔径辐射计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高速模数转换器 数字相关 欠采样

CH20112260 基于卫星云图的台风云系特征提取算法研究=Segment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Cloud Systems with Compositive Algorithms/王毅,孙佳俊(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韩永,项杰∥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287~293

利用静止卫星观测数据,进行了滤波、去噪等预处理,及综合优化的云检测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正交匹配小波算法和优化的遗传—模糊聚类算法,实现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云系特征的提取。这两种算法提取出的台风云系特征参数简单,用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监测预警中可提高效率,适用于台风预报预警监测的业务化应用。

♣图像处理 卫星云图 算法 特征提取 台风

CH20112261 遥感影像道路的多点同时快速行进提取方法=Road Extraction Method Using Multi-points Fast Marching and Minimum Paths/杨康,李满春,刘永学,程亮,江冲亚(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294~302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同时快速行进构建最短路径,提取遥感影像道路的方法。该方法依据道路灰度、梯度或边缘特征构建行进速度项,以多个道路特征点作为起始种子点,多点同时快速行进提取遥感影像最小能量图,并以起始种子点为中心点,按照最小能量值对图像区域进行划分,提取相邻区域对应起始点对行进过程中最先接触的鞍点,设定判定准则从鞍点中选取有效鞍点,剔除可能提取的错误捷径,从有效鞍点出发,沿最小能量值减小且梯度变化最快方向逆向搜索至对应起始点对提取最短路径,最终连接最短路径作为提取的道路。研究将该方法应用到ETM+、IKONOS、航空影像等遥感影像数据中,进行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大小、不同路网条件下道路提取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少量的道路特征点作为先验知识,即可实现各类型道路信息的提取。提取的道路连续,无需细化、断线连接等后处理,能够实现多条道路的同时提取,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

♣遥感影像 道路提取 最小能量图 最短路径

CH20112262 组合分析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Research of Combinatory Analysis Method in Altered Information Extraction/李淼淼,邢立新,潘军,乔振民,王红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03~308

目前主成分分析法、比值法、光谱角制图法等已广泛应用于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研究区遥感数据特点,采用比值与主成分组合分析的方法,结合FLAASH大气校正、中值滤波以及彩色密度分割等图像处理方法,对新疆且末地区ASTER数据进行蚀变信息提取。经USGS标准矿物波谱库中典型矿物光谱的验证,组合分析方法能够去除数据冗余和噪声,有利于各类蚀变信息的提取。

♣蚀变信息 主成分分析 比值分析 组合分析

CH20112263 HJ1B星CCD相机内方位元素的在轨标定方法=On-orbit Calibration of Interior Orientation for HJ1B-CCD Camera/徐雨果,刘团结,尤红建,董磊,刘方坚(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09~314

为了获得内方位元素的在轨值,提高遥感影像的定位精度,利用线阵推扫传感器构象模型,提出了一种对HJ1B-CCD相机内方位元素进行在轨标定的方法。首先,选取地面控制点,建立地面控制点和相应像点的共线方程组;其次,建立误差方程,估算未知参数的初值;最后,利用狭义岭估计的方法解算误差方程,获得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值。实验证明,用该方法对HJ1B-CCD相机内方位元素进行在轨标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在轨标定 内方位元素 线阵推扫 共线方程

CH20112264 基于置信区间与形态重构的自适应滑窗新方法=A Confidence Interval and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Based Adaptive Windowing Method/蒋李兵,王壮(国防科技大学ATR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15~321

滤波滑窗的选取是SAR图像相干斑滤波的关键问题之一,从SAR图像中均匀区域的幅度和空间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区间与形态学重构的自适应滑窗方法。首先在初始滑窗内进行强度筛选,依据初筛结果的异质程度自适应调整置信区间,得到在幅度上连续的初始自适应窗;接着以初始自适应窗为掩膜,通过空间邻接约束进行形态学重构,进一步得到在空间上连续的、形状任意的自适应滑窗。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窗法和改进的Sigma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滤波滑窗。

♣相干斑滤波 自适应滑窗 置信区间 形态学重构

CH20112265 基于多元局部二值模式的遥感图像纹理提取与分类=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exture Features by Multivariate Local Binary Pattern/宋翠玉(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李培军,杨锋杰∥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22~327,276

纹理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遥感图像分类以提高地物识别的精度。为了描述多光谱遥感图像多个波段之间的空间信息变化规律,将新型纹理提取算法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扩展到多维空间以计算多元纹理。单波段纹理信息、多元纹理信息分别与光谱信息结合后用于遥感图像分类,并根据分类精度评价其有效性。实验表明,加入单波段或多元纹理信息的分类精度均比光谱分类有明显提高;基于多元LBP纹理的分类不仅避免了传统单波段纹理参与分类前进行波段选择的繁琐,其精度还能与基于单波段纹理分类精度最高者相当或者更高。

♣局部二值模式 多元纹理 纹理提取 支持向量机

CH20112266 基于小波低频分量微调的IHS变换融合法及其应用=An IHS Transform Fusion Method Based on Adjustment to Wavelet Low-frequency Component and Its Application/孙小丹(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28~333

针对IHS变换融合法和小波变换融合法存在的弊端,结合这两种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低频分量微调的IHS变换融合法,并通过IKONOS和QuickBird影像数据,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新融合法首先利用IHS变换技术提取真彩色影像的亮度分量;接着,为了提高融合影像的光谱保真度,采用小波变换技术,联合亮度分量和全色影像数据,生成更为合理的新亮度分量;同时提出了小波低频分量微调环节,并利用该环节进一步改善了融合影像的高频信息融入效果;最后,执行IHS逆变换,获得真彩色融合影像。研究表明:新融合法兼具IHS变换融合法和小波变换融合法的优势,融合结果的质量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影像融合 IHS变换 小波变换 小波低频分量微调

CH20112267 ASTER-GDEM与SRTM3数据质量精度对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and Accuracy Between ASTER-GDEM and SRTM3/郭笑怡,张洪岩,张正祥,侯光雷,赵建军(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34~339

ASTER-GDEM是最新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SRTM3是目前研究人员广泛应用的地形数据。结合实测数据、矢量化地形图,从高程精度、位置精度和坡度因子3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数据精度。结果表明:ASTER-GDEM数据高程精度低于SRTM3数据,而水平位置精度较高,二者各级坡度百分率近似,与国家1∶5万数字地形图生成的DEM差异较大。

♣精度 全球数字高程模型

CH20112268 并联结构组合分类器的误差分析=The Errors Analysis of Combined Classifier Based on Parallel Structure/郑忠,曾永年,刘慧敏,徐艳艳,于菲菲(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40~347

虽然遥感图像分类器发展迅速,但是单分类器分类精度仍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组合分类器便成为遥感分类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串联结构相比,并联结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充分和应用最广泛的,因而主要就并联结构组合分类器的误差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并联结构组合分类器的精度变化与单分类器的误差集合分布模式有关。相离时,其精度提升幅度最大;相交时,组合分类器精度得到提升,其精度提升幅度大小与组合后的误差像元集合的大小成反比;相包含时,其精度位于两单分类器之间,且更靠近精度较高的单分类器的精度。同时以长沙市局部区域为实验区进行了验证性的实验,实验结果有效地验证了并联结构组合分类器的误差分析所得到的推论。最后从理论上讨论了组合分类器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可行性,并指出单个类别的组合分类结果也与单分类器对这个类别的误差集合分布模式有关,为组合分类器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突破方向。

♣组合分类器 分类精度 土地利用

CH20112269 基于高光谱的土壤重金属铜的反演研究=Study on Heavy Metal Cu Based on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王维,沈润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曹翔∥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48~354

为探讨高光谱遥感反演红壤重金属铜含量的可行性,研究采集了34个红壤性土壤样品,通过对350~2 500nm波段范围光谱曲线进行测试和分析,建立了不同的土壤光谱变量与重金属铜含量多元回归关系模型,分析了土壤重金属铜与土壤化学组分以及土壤特征光谱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铜含量与土壤全铁和镁含量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红壤性土壤粘土矿物对土壤铜含量影响较大;与重金属铜含量相关性较好的波段在830nm、1 000nm和2 250nm附近,且一阶微分模型精度(79%)高于反射率模型(66.26%)和倒数对数模型(67%)的精度。因此,一阶微分高光谱反演模型具有较好的快速估算土壤中重金属铜含量的潜力。

♣高光谱 重金属铜 反射率

CH20112270 沙质土壤含水率高光谱预测模型建立及分析=Predict Model and Analysis of the Sandy Soil Moisture with Hyperspectral/尹业彪,李霞,赵钊,董道瑞(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55~359

利用HR768型光谱仪,实地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60个样点的土壤光谱和土壤含水率。对测定的光谱数据选择土壤水分较敏感的红外波段与土壤含水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实测土壤光谱经对数变换后土壤光谱与其含水率拟合效果不理想,用去包络线且一阶微分方法对实测土壤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与相应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其回归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达0.855。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强、易操作的特点,为沙漠区土壤含水率的反演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包络线去除 沙质土壤 土壤含水率 高光谱 噪音

CH20112271 基于环境星HSI影像的草地叶面积指数反演=Using Data of HJ-1AHSI for Retrieving Grassland Leaf Area Index/尹芳(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江东,刘磊∥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60~364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定量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HJ-1A卫星HSI数据,利用野外实测LAI值,探讨利用HJ-1A星HSI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的可行性。选用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改良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3种植被指数,与实测叶面积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提取的RVI、NDVI和MSAVI 3种植被指数均与叶面积指数有较好的定量关系。其中,MSAVI的拟合结果最优,其回归确定性系数为0.622。验证模型的确定性系数为0.547,均方根误差RMSE为0.202,说明实测和模拟LAI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变化一致性。最后基于HJ-1A星HSI影像和MSAVI的估测模型生成研究区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图。

♣草地 超光谱成像仪 叶面积指数

CH20112272 基于RS和GIS的城市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差异性分析——以南通地区为例=RS and GIS-based Urban Expansion in Nantong Area,China:Pattern,Characteristic and Driving Force Variance/王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强∥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65~374

以多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了区域内7个县市(含南通市)的城市扩展时间特征,通过城市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研究了不同阶段城市扩展的空间特征,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比分析了城市扩展驱动机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城市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时空和重心转移分析将区域内城市分为4类:第1类是南通市,保持了较快的扩展速度和最大的扩展面积,主要沿长江沿岸扩展。第2类是海安和如皋,在过去30a具有最快的城市扩展速度,并且有相向发展、相互融合的趋势。第3类是如东、海门和启东,城市规模较小,扩展速度较慢,但小城镇建设突出。第4类是通州(2009年改为通州区),受到南通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规模最小,扩展速度最慢。第1类和第2类城市扩展主要受到政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而第3类和第4类城市扩展受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增加影响更为显著。

♣景观指数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城市扩展

CH20112273 天山典型区卫星雪盖的年内变化特征分析=Satellite Snow Cover Change Analysis Within the Year of Typical Area in Tianshan Mountains/李海星,冯学智,肖鹏峰(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75~382

利用2000年1月~2001年5月位于天山中段的Landsat TM及ETM+卫星遥感数据,提取逐月雪盖信息,结合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不同地形条件、不同垂直带上的雪盖逐月分布状况,从而分析雪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年内雪盖面积与海拔带、坡向带、坡度带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总体而言雪盖比率随海拔上升而增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雪盖边界高度呈现明显夏秋高、冬春低的变化规律;雪盖面积在特定时间段存在东西坡向上的差异,总体差异小于南北坡向的差异。研究结论为天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卫星雪盖 信息提取 时空特征

CH20112274 基于一种改进的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的三江源中东部地区植被盖度信息的提取=Extraction of the Vegetation Fraction Based on an Improved 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fo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Area of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Yellow and Lantsang Rivers/李晓雪,安如,吴红,杨仁敏,曲春梅,陆玲,龚天宇(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83~391

三江源地处青海省南部,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地退化严重。植被盖度是研究草地退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大面积地获取植被信息对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尤为重要。传统的固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TSMA)不适用于地域辽阔、地物类型复杂多样的三江源区,而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MESMA)允许端元的类型和数量随像元的不同而变化,更符合三江源的实际情况。基于已有相关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IMESMA),即加入端元组分合理性最优端元模型判断规则,分两步对影像进行分解并获得像元的植被盖度信息。第一步利用多端元模型探测出含有植被信息和完全不含植被信息的像元,并对非植被像元进行掩膜,以提高分解精度;第二步仅对含有植被信息的像元进行分解,获得最终的三江源中东部植被盖度信息。通过多端元分布图、混淆矩阵和与实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RMSE)对比表明,相比TSMA,IMESMA考虑了同物异谱现象,并且其分解精度高、分解结果可信,更适合三江源区的植被信息提取。本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复杂环境地表组分信息的提取。

♣多端元 混合像元分解 植被盖度 土地利用

CH20112275 机载脉冲激光雷达剖面测量技术的进展及应用=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irborne LiDAR Profilometer/任秀云,刘立宝,杨君国,王静,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光电子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3).-392~398

机载脉冲激光雷达(LiDAR)剖面测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主动遥感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大面积地直接获取地表地物、森林和水下地貌等的三维信息,具有机动性强、高效和实时等优点。该技术可用于海岸线海水深度测量,海岸生态状况监测,森林资源调查及地震等突发事件响应,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全面介绍了国外机载脉冲激光雷达剖面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评述了各个发展阶段,并介绍了国内该技术的发展状况。然后分析了机载脉冲激光雷达剖面测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对机载脉冲激光雷达剖面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剖面测量 激光雷达

(2180~2275 张研霞)

CH20112276 一种改进的点云数据配准方法=An Improved Points Cloud Registration Method/邢正全,邓喀中(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2011,20(2).-21~23,34

针对利用最近点迭代(ICP)算法进行点云数据配准时费时较多的问题,提出结合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和Sobel边缘检测算子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用ICP算法进行点云配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加快配准速度,并在Matlab中编程实现该方法,具体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图4表1参7

♣最近点迭代算法 点云配准 滤波器

CH20112277 基于集群的影像并行OPTA算法研究=Study on Image Parallel OPTA Algorithm Based on Thinning Cluster/刘航冶,李二森(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张振华∥测绘工程.-2011,20(2).-35~38

并行计算是提高海量遥感影像细化处理速度的有效途径。基于对OPTA细化算法的分析,深入研究OPTA细化并行算法中数据划分和数据通信优化等关键问题,提出一种适合集群并行处理的通信优化并行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加速比,适合集群计算环境下海量遥感影像的细化处理。图6表1参6

♣集群 并行计算 数据划分 数据通信

CH20112278 基于子带内小波系数相关性的遥感图像滤波=RS Imagery Filtering Based on the Relativity Among Wavelet Coefficients in the Sub-bands/武海洋,王慧,贺峥嵘(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2011,20(2).-39~42

滤波是遥感图像处理和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小波域滤波方法对所有的细节小波系数逐一进行独立的收缩处理,而没有顾及小波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因而不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系数聚集性分布的滤波策略。该方法认为小波系数的分布具有集中性,对当前的系数在邻域内计算其能量,而后将其纳入系数的收缩策略,并通过调节相应参数改进滤波策略。实验结果令人满意,证明该方法进行图像滤波的有效性。图4表1参8

♣小波变换 遥感图像 图像滤波 阈值策略 邻域

CH20112279 基于三维TIN的非地面点云剔除方法研究=The Exclusion Method for Removing Noise in Ground Point Clouds Based on the 3DTIN/羌云娟,吴侃,秦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2011,20(2).-43~45

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地面进行扫描时,会产生很多非地面点,即噪声点,对后续研究带来很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两种基于三维TIN的非地面点云剔除方法,分别是根据判断相邻三角形法向量的夹角以及构建局部平面的方法,介绍两种剔除方法的原理及实现过程,以拟合局部平面的方法进行实例分析,得出剔除结果。图7参8

♣三维TIN 法向量夹角 拟合局部平面

(2276~2279 李梦丹)

CH20112280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中的遥感图像安全传输策略=A Security Strategy of Remote Sensed Image Transmission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蔡畅(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崔铁军,吴天君,侯一凡∥测绘工程.-2011,20(1).-15~18

从Google Earth的启示可以得知:地理信息服务中遥感图像数据安全传输对于保护遥感数据的安全和数据生产者的版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图像压缩方面采用了只对小波变换低频数据加密的压缩算法,在加密策略方面采用了AES算法,在传输方式方面采用渐进式传输,从而实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安全传输策略,以某区域遥感图像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该策略具有安全快速传输遥感图像的实效。图3参10

♣遥感图像 安全传输 地理信息服务

CH20112281 一种从机载LiDAR点云获取建筑物外部轮廓的方法=A Method to Extract External Contour of Buildings from Airborne LiDAR Data/符小俐,鲍峰,王卫安(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绘工程.-2011,20(1).-40~43

利用点云的滤波、带距离控制的卷包裹算法以及复杂多边形的简化等一系列的算法对测区的机载LiDAR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最终得到描述建筑物在不同高度时的外部轮廓多边形,为基于影像和辅助数据相结合的遥感影像阴影区域提取方法提供有效的辅助数据源。图8表1参6

♣激光雷达 点云滤波 计算方法

CH20112282 基于小波阈值法去噪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Processing of Monitoring Data of Building Deformation Based on 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王旭,刘文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昶∥测绘工程.-2011,20(1).-44~46

基于小波阈值法具有非常明显的渐进近似最优性质,可以在均方差意义下取得最优的去噪效果,利用小波阈值法去噪的技术,对一组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小波阈值去噪合理有效,能够敏感识别观测噪声和有用信息,不需要待检测信号的先验知识,特别适合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图3表2参9

♣变形监测 小波分析 阈值去噪

CH20112283 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Capture and Processing of Low Altitude Remote Sensing Images by UAV/鲁恒,李永树,何敬,任志明(西南交通大学测量工程系)∥测绘工程.-2011,20(1).-51~54

介绍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构成和技术指标,论述影像数据的获取、影像匀色与裁边、重叠度计算、拼接全景影像图、生成正射影像等处理分析方法,并针对地震灾区重建数据获取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完全能满足实际需要,能解决多云雾地区遥感影像资料获取困难的问题,在大比例尺测图、三维景观重建、土地利用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5表2参10

♣无人机 低空遥感 影像处理

CH20112284 ADS4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数据自动化处理=Automatic Process System of ADS40Digital Photogrammetry/杨卫军,李长辉,林鸿,张鹏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工程.-2011,20(1).-55~58

ADS40作为徕卡新的传感器,目前用于国内进行大规模航拍的不多。其数据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保密性能差是现有生产流程中对于地方坐标系下数据处理时的主要问题。文中研究ADS40数据自动化处理方法,极大地简化现有数据生产流程、改进生产效率,并且保证了数据安全性。图2表1参10

♣坐标换算 水准面精化 数字摄影测量 数据处理

(2280~2284 张明)

CH20112285 航空遥感影像正射纠正集群并行算法=Cluster Computing Parallel Ortho-rec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Aerial Images/刘航冶,张永生,范永弘(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6).-424~428

正射纠正是生成正射影像的关键步骤。随着航空遥感影像数据量的急剧增加,正射纠正的处理速度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行处理是解决正射纠正速度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遥感影像正射纠正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并行正射纠正算法中的数据划分,负载平衡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适合遥感影像快速正射纠正的负载平衡并行算法。在同构集群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集群处理节点基本的负载平衡,达到良好的并行加速比,适合于航空遥感影像的快速正射纠正。图6表1参8

♣集群并行计算 正射纠正 负载平衡 共线方程 数据划分

CH20112286 稀疏约束的MVC-NMF算法=Sparseness Constraint MVC-NMF Algorithm/李二森,邹瑜(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战飞∥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6).-429~432

高光谱图像中混合像元的存在直接影响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物识别精度,光谱解混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合像元问题。最小体积限制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MVCNMF)不需要假定纯像元的存在并且在自动提取端元的同时,能够获取每种端元所对应的丰度图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考虑丰度矩阵的稀疏特性。提出了将平滑L0模稀疏约束引入MVC-NMF算法中,用于进一步提高算法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相同的实验环境条件下比MVC-NMF算法解混的精度更高。图2表4参11

♣Hough变换 遥感影像 直线特征 GIS数据

CH20112287 一种改进的道路匹配算法=An Improved Road-matching Algorithm/司毅博,李润生,孟伟灿(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6).-438~442

针对遗传算法在道路匹配时出现的平行路段匹配跳跃问题,利用距离角度拟合法进行改进。将矢量地图与影像地图叠加作为底图进行辅助判断,避免了导航中单一使用矢量数据信息量不足的情况。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解决了地图矢量数据不完整时产生的误匹配问题同时在弯道、U形转弯处、交叉路口、平行路段等处都具有较好的匹配准确度。图6表2参8

♣道路匹配 离线道路匹配 遗传算法 距离角度拟合

CH20112288 基于距离图像的分块曲面LiDAR点云滤波方法=Filtering of LiDAR Points with Block-index Mechanism Based on Distance Image/李鹏程,王慧,张勇(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6).-443~445

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这里采用区块索引机制对激光雷达点云进行分块曲面滤波利用距离图像的像素位置信息指导分块数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滤除非地面点,从而保留地面部分点云,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图5参7

♣点云数据 距离图像 区块索引机制 点云滤波

(2285~2288 安敏)

CH20112289 以LIDAR测量为例的对称二阶张量的无旋转和平移估计=Rotation-and Translation-free Estimations of Symmetric,Rank-Two Tensors with a Case Study in LIDAR Surveying/Han Jenyu,van Gelder B H W,Lin Shiangling∥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2010,136(1).-23~28

♣激光雷达 张量

(廖祥春)

猜你喜欢
方法
中医特有的急救方法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2:04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46
化学反应多变幻 “虚拟”方法帮大忙
变快的方法
儿童绘本(2020年5期)2020-04-07 17:46:30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最有效的简单方法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3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