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0100731 仿真学中觅食原理在图像分割中应用的研究=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in Image Segmentation of the Foraging Principle in Simulation/郑肇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883~888
在介绍单细胞细菌和蜜蜂习性基础上,引入了趋化性移动的概念,并将其用于解决图像分割问题,阐述了新图像分割方法的具体过程。通过对航空影像的分割实验,给出了质量评价。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潜力的图像分割方法。图8表2参8
CH20100732 POS影像外方位元素相关性对模型上下视差理论精度的影响=Theoretical Accuracy Effect on Vertical Parallax of Relativities Between Ex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Obtained via POS/袁修孝,吴珍丽,季顺平(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889~893
推导了直接利用影像外方位元素重建立体模型时上下视差的理论精度公式,利用两组带POS数据的实际航摄影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顾及影像外方位元素间的相关性时,模型上下视差的理论精度可以正确反映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真实精度;视外方位元素为独立参数时,所估算的模型上下视差的理论精度非常低,且存在明显系统误差,不能正确评价影像外方位元素的实际精度。因此,为了能在摄影测量中合理使用POS测定的影像外方位元素,在提供影像外方位元素值的同时应给出外方位元素参数间的协方差矩阵。表4参8
CH20100733 利用航空影像、点云数据和矢量图进行简单房屋三维重建方法研究=An Approach on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from Images,Data Clouds and Vector Maps/刘亚文,宋守东(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894~897
采用航空影像、点云数据和矢量图进行房屋的三维重建。该方法从矢量图和三维点云数据提供的房屋高度信息中自动获取房屋模型参数的初始值,利用矢量和影像匹配技术、最小二乘平差算法实现平顶房、人字形简单房屋的自动三维重建。试验数据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房屋的点云数据分割和平顶房、人字形简单房屋的几何模型自动重建。图3参9
CH20100734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自适应阈值分割的Kriging方法=An Adaptive Threshold Se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Spatial Statistic Theory to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Change Detection/申邵洪,万幼川,龚浩,赖祖龙(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02~905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统计理论的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用于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研究。针对未确定类别的目标像素点,分别以局部区域内的变化类和非变化类为样本点,将目标点的实际值和估计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目标点的类别。为验证本方法的优越性和自适应性,分别与系列传统阈值分割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去除伪变化信息,减少目标的错判、误判率,提高检测精度。图3表1参8
CH20100735 复杂交通场景中车辆视频检测的背景提取与更新=Background Extraction and Updating in Complex Traffic Scene/雷波,李清泉(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06~909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复杂交通场景的多层次背景模型,采用随机差影法来获取背景的候选像素,利用空间统计与时间统计的方法确定背景及其可信度。结合目标跟踪结果以区域为单位进行背景更新并排除浅阴影干扰,能在目标出现运动状态变化时快速地恢复背景,并且能够检测出场景中的部分静止目标。实验表明,本算法能及时恢复真实背景,提高了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图4参8
CH20100736 一种新的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算法研究=An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POLISAR Image/邹同元,杨文,代登信,孙洪(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10~913
提出了一种建立在Mean-shift过分割结果区域图上的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算法。首先通过Mean-shift算法得到极化SAR图像的过分割结果区域图,并将过分割小块视为“超级像素”,然后在Freeman-Durden分解的基础上引入散射功率熵和各向异性量参数来进一步分析“超级像素”的混合散射机制问题,最后结合Wishart迭代聚类实现极化SAR图像的非监督分类。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为满意的分类效果。表1参8
CH20100737 全球地图第一版中国土地覆盖产品的生成=The Production of China Land Cover Data for Version 1.0 Global Map/张永红,张继贤,郭健,曹银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14~918
介绍了全球地图第一版中国土地覆盖分类产品的遥感数据源、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详细介绍了非监督聚类和决策树分类相结合的区域级土地覆盖分类方法及处理步骤,并以2003年全年的MODIS/TERRA16d合成产品MOD43B4为主要遥感数据源,采用先进行影像聚类,然后以聚类结果为处理单元进行多时相多特征决策树分类,得到了覆盖全国、约1km分辨率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采用室内精度评定和外业验证两种方法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检验,生成的中国土地覆盖分类产品的精度为89.14%。表2参13
CH20100738 基于数据同化的全色和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Fusion Algorithm of Multispectral and Panchromatic Images Based on the Data Assimilation/陈荣元,刘国英,王雷光,秦前清(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19~923
借鉴气象领域中数据同化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同化的多光谱和全光谱影像融合框架。此框架可根据后续处理对影像各个属性指标值的依赖程度确定各个属性指标的权重,构造由影像各个评价指标的加权和组成的目标函数,从而获取合适的影像。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图2表1参11
CH20100739 利用傅立叶变换和CIELab变换的FFTLAB方法研究=Study on Remotely Sensed Image Fusion Method Based on FFT and CIELab Transform/陈生,骆剑承,李均力,沈占锋(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24~927
结合CIELab颜色空间和傅立叶变换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傅立叶变换和CIELab变换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方法——FFT-LAB。实验表明,该方法优于目前的GS、PCS、Pansharp等融合方法。图3表1参11
CH20100740 基于内容的半监督流形图像检索=Manifold Based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for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王志强,傅向华,赵良辉,杜文峰(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28~931
提出了一种半监督流形图像检索方法。给定查询图像,首先利用L1距离进行相似度计算,构造出图像数据库的加权图并排序;然后,由用户从排序结果中选择少量与查询图像相似的图像,形成正反馈图像集合作为已标注样本,其他图像作为未标注样本,进行基于拉普拉斯流形正则化的半监督学习,训练分类函数;最后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函数对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分类排序,返回检索结果。在Corel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半监督流形图像检索方法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图3表1参12
CH20100741 LiDAR点云数据的分布式组织及其并行获取方法=An Approach for Distributed Organization and Paralleled Access of LiDAR Point Clouds Data/王宗跃,马洪超,徐宏根,邬建伟(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8).-936~939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大规模LiDAR点云并行快速数据读取方法。采用按空间位置均匀格网划分的数据组织形式,研究了在该组织方式下格网大小、数据分布策略对数据获取速度的影响。该方法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并行效果,当有9台数据服务器并且待获取的数据范围较小时,加速比达到8以上。图6表2参11
CH20100742 几何和图论特征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的影响=Influence of Geometric and Graph Theoretical Measures on L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万幼川,黄俊(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794~798
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中地物的几何特征和空间邻域信息,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分布的特点,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几何和图论特征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并分析讨论了几何和图论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未利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4种典型地类,其分类结果也可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提供依据。图1表3参9
CH20100743 危险理论与影像目标检测=Danger Theory and Image Target Detection/郑宏(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799~804
探讨了危险理论与影像目标检测的内在联系,用危险理论解释了影像目标检测的整个过程,并提出了一种面向影像目标检测的危险模型。该模型将目标检测的过程视为一种生物免疫系统检测危险抗原的过程,其中兴趣目标被视为“危险抗原”,目标检测器被视为一种“抗原提呈细胞”。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车辆目标检测实验,说明了危险理论在影像目标检测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图4表1参12
CH20100744 利用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和EM的SAR图像分割技术=A SAR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with Automatic EM and Nonlinear Anisotropic Diffusion/杨露菁,王德石,李煜(海军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05~808
提出了一种SAR图像分割技术。首先利用各向异性平滑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平滑,然后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并结合强度和空间结构信息进行聚类,最后对类条件概率进行平滑以消除杂波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自动化程度高。图5参8
CH20100745 利用InSAR技术定位西安活动地裂缝=Positioning of Xi’an Active Ground Fissures with SAR Interferometry/赵超英,张勤,丁晓利,瞿伟(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09~813
根据活动地裂缝造成的形变去相干特征,分析了自适应滤波后的差分干涉图的伪相干图,并从中提取了所监测时间段的活动地裂缝的位置信息,将其与该时间段地面调查的地裂缝位置信息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采用伪相干图法不仅可以提取活动地裂缝的位置信息,还可以监测地裂缝的发育状况。通过与地裂缝水准对点资料比较发现,活动地裂缝区域可能是造成相位解缠粗差的区域。图5表2参10
CH20100746 利用曲波域BivaShrink模型进行SAR图像去噪=Speckle Suppression Method for SAR Image with Curvelet Domain BivaShrink Model/王文波,张晓东,羿旭明,费浦生(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14~817
从SAR图像Curvelet变换系数的统计特点出发,将Curvelet变换与子带相关去噪(BivaShrink)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urvelet变换的SAR图像去噪方法。通过计算方差一致性范数和区域能量比,联合当前层和父层曲波系数,共同确定局部自适应窗口,从而最优估计Curvelet系数的阈值萎缩因子,实现降噪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分辨率SAR图像,该算法不论是在噪声的去除还是在结构信息等细节的保持上,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其他常用斑点去噪方法,主观视觉效果和数值指标都有较好改进。图2表1参14
CH20100747 一种局部自适应的干涉相位图滤波方法=A Locally Adaptive Filter for Noise Filtering of InSAR Interferogram/黄柏圣,许家栋(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18~821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频率估计的自适应干涉相位图滤波方法。首先,利用相似最大似然法对干涉相位图进行局部频率估计,根据局部频率估计值,求取滤波窗口大小和旋转角度,通过内插求取滤波窗口内的像素值,使窗口内的像素更协调一致;然后,利用Lee滤波算法对窗口内的像素进行处理。仿真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干涉相位噪声,而且能很好地保持干涉条纹的细节信息。图5表1参7
CH20100748 一种基于图像增强的图像滤波方法=An Image Filtering Algorithm with Image Enhancement/康牧,王宝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22~825
针对传统图像滤波算法在滤除噪声的同时也会丢失掉一些图像细节信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增强的滤波算法。该算法根据待检测像素周围3×3邻域的像素平均灰度值和待检测像素的梯度值,并结合人眼视觉特性自适应地生成动态阈值。该算法能够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图像边缘信息。图2参13
CH20100749 利用决策级融合进行遥感影像分类=Class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Decision Level Fusion/许凯,秦昆,杜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26~829
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级融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对遥感影像特征以最大似然分类器进行预分类,应用Adaboost算法将分类的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实现影像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精度较传统分类方法有明显的提高。图1表4参8
CH20100750 面向对象的航空影像与LiDAR数据融合分类=Object-based Fus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Data and Aerial Images/管海燕,邓非,张剑清,钟良(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30~833
针对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与航空彩色影像的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多源数据融合分类方法。该方法根据影像光谱特性将航空影像分割为若干个同质区域,通过综合考察每个区域内LiDAR数据的滤波结果、空间离散度、高差值和航空影像光谱信息,判断各区域归属为哪一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房屋、树木和裸露地3种基本地物。图11表2参7
CH20100751 一种SVM-RFE高光谱数据特征选择算法=A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Hyperspectual Data with SVM-RFE/张睿,马建文(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34~837
提出了一种基于一对一(one-verse-one,OVO)多类策略的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约减算法(supportvector machin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用于高光谱数据的特征选择。对比分析了该算法所选择波段与基于一对多(one-verse-all,OVA)策略的SVM-RFE算法、MSVM-RFE算法以及OneRI、nfoGain、ReliefF等3种基于特征排序的方法所选择波段在高光谱数据分类中的精度表现。结果显示,OVO SVM-RFE算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高光谱数据特征选择算法,并且所选择波段在分类精度方面优于5种对比算法。表3参10
CH20100752 “云指数法”云检测研究=Cloud Index Method for Cloud Detection/文雄飞,董新奕,刘良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38~841
针对FY-2C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指数进行云检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光谱信息较少、空间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对大空间尺度的FY-2C遥感数据提供较好的云检测结果。图4表2参9
CH20100753 利用MODIS图像反演海岸带气溶胶光学特性=Retrieval of Aerosol Optical Characteristic over Coast with MODIS Image/麻金继,乔延利,杨世植,崔执凤(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42~846
针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表面高反射率和强吸收性气溶胶粒子多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卫星图像反演该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新算法。以MODIS图像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气溶胶观测站对中国海岸带气溶胶粒子的长期观测数据统计出气溶胶粒子模式;再应用线性分层离散坐标法对这些气溶胶模式计算出不同气溶胶光学厚度和不同几何条件下的表观反射率组成的查找表;然后利用MODIS长波段的图像和查找表完成浑浊水域上空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反演;最后采用清洁日地基观测结果对该算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图6表2参13
CH20100754 利用区域特征进行云与辐射雾分离检测=An Algorithmfor Separating Radiation Fog from Cloud with Region Feature/马慧云,邓敏(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47~850
提出了基于区域特征的云与辐射雾分离检测算法。选取MODIS数据作为实验数据,确定了算法的区域特征和区域特征指标,并对算法的稳定性和普适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普适性,但算法区域特征的选择仍需加强。图3表2参12
CH20100755 利用高光谱数据估算太湖水体CDOM浓度的神经网络模型=Remote Sensing Retrieval of CDOM Concentration in Lake Taihu with Hyper-spectral Data and Neural Network Model/孙德勇,李云梅,王桥,乐成峰(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7).-851~855
利用2007-11-08~2007-11-21 14d时间对太湖74个样点进行了水质取样分析和波谱实测。在分析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CDOM浓度遥感反射比的敏感波段,建立了湖泊水体CDOM浓度反演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隐含层节点数为10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各神经网络模型中效果最佳。利用验证样本对神经网络模型和其他算法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发现神经网络模型更适用于湖泊水体。图2表2参18
CH20100756 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匹配=A Novel Matching Method for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Based on Rational Function Model/袁修孝,刘欣(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71~674
针对线阵推扫式卫星遥感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有理函数模型预测同名像点位置的快速影像匹配方法。经对某地区一对IKONOS立体影像进行匹配试验,验证了算法的稳健性,并与常用的金字塔影像匹配和核线影像匹配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金字塔影像匹配和核线影像匹配,利用有理函数模型预测同名像点的影像匹配方法的效率和成功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图3表2参6
CH20100757 基于蚁群算法的正射影像镶嵌线自动选择=Automated Seamline Detection for Orthophoto Mosaicking Based on Ant Colony Algorithm/张剑清,孙明伟,张祖勋(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75~678
自动选择正射影像的镶嵌线,使它避开房屋、树木等高出地面的地物,以及避开在待拼接正射影像上存在较大颜色反差的区域,在正射影像的无缝镶嵌与自动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进行正射影像镶嵌线自动选择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选择正射影像的镶嵌线,实现了测绘生产中DOM的自动化无缝镶嵌。图8参11
CH20100758 基于遗传和蚁群组合算法优化的遥感图像分割=Segmen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and Ant Colony Algorithm/刘朔,武红敢,温庆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79~683
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组合对模糊聚类进行优化,巧妙地对图像的像素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提取,利用这些特征作为聚类依据,将图像的多个特征结合到智能计算中,充分利用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既提高了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又加快了分割过程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蚁群组合算法优化的模糊聚类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图3参15
CH20100759 一个基于语义挖掘的遥感影像检索模型=A Remote Sensing Image Retrieval Model Based on Semantic Mining/刘婷婷,李平湘,张良培,陈旭(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84~687
通过建立一个三级影像内容描述模型,挖掘出隐含在不同影像不同区域中的语义特征;假定每一幅影像必包含感兴趣区域和非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用来描述影像内容的语义特征,利用此特征进行影像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提取出影像内隐含的语义特征;同时使用感兴趣影像和非感兴趣影像进行检索,能够很好地提高检索精度,并且降低了检索的复杂度。图6参8
CH20100760 基于边长比约束的离散点准确边界追踪算法=Boundary Tracing from Irregular Points Based on Ratio of Edge Length/黄先锋,程晓光,张帆,龚健雅(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88~691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边长比约束的离散点边界追踪算法,实现了对带洞凹多边形边界的有效追踪。通过边长比作为限制条件,有效地降低了边界追踪算法中阈值对点密度的依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实用性。图7参7
CH20100761 基于ICESat-G LAS完整波形的坡地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研究——以吉林长白山林区为例=ICESat-G LAS Full Waveform-based Study on Forest Canopy Height Retrieval in Sloped Area—A Case Study ofForests in Changbai Mountains,Jilin/邢艳秋,王立海(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696~700
为了评价大光斑激光雷达在坡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的能力,以长白山汪清林区为例,利用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上搭载的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提供的完整波形数据,在不同地形坡度范围内,以激光波形长度和地形指数为变量建立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在0~5°坡度范围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90%的冠层高度,随着坡度范围的扩大,相对应的模型反演精度显著下降。总体来讲,在地形坡度不大于15°的地区,GLAS波形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演森林冠层高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图3表1参14
CH20100762 基于CO-CA的海岸带盐沼植被动态扩散模型研究=Study of Salt Marsh Vegetation Spread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Conditions Optimized CA/管玉娟,张利权,陈春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701~705
分析了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局限性,立足于上海市九段沙的典型盐沼植被特点,结合遥感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随机理论模型等,将滩涂植被的生境信息如高程信息、土壤盐碱度以及各种滩涂植被的扩散速度等信息作为优化条件,设计并实现了条件优化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O-CA)。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宏观地模拟滩涂植被的动态过程,同时克服了标准元胞自动机在生态动态模拟过程中的盲目性。图3表1参5
CH20100763 谐波法与双源模型耦合估算土壤热通量和地表蒸散发=Coupling of the Harmonic Analysis Method and Two-source Energy Model to Estimate Soil Heat Flux and Evapotranspiration/杨红娟,丛振涛,雷志栋(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706~710
尝试将谐波法和双源遥感模型TSEB耦合起来模拟表层土壤含水率,并利用两个稀疏植被站点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当TSEB模型模拟的显热通量误差较大时,耦合方法模拟的表层土壤含水率误差也较大,进而使得土壤热通量与实测值的偏差较大。但是由于土壤热通量分担了部分显热通量的估算误差,潜热通量的模拟精度明显提高,土壤组分对地表总潜热通量的贡献越大,这种提高越显著。图2表2参11
CH20100764 水汽加权平均温度回归公式的验证与分析=Valid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ater-vapor-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 fromTm-Ts Relationship/于胜杰,柳林涛(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6).-741~744
在中国地区部分无线电探空仪2003~2006年探空资料的基础上,对Bevis回归公式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Bevis回归公式得到的水汽加权平均温度 Tm的精度与测站的海拔高度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根据这种相关性,对其进行与高度相关的改进,改进后的回归公式可以应用于中国任何地区的水汽加权平均温度的计算。表2参12
CH20100765 基于投影基准面的线阵推扫式卫星立体像对近似核线影像生成方法=G eneration of Approximate Epipolar Images from Linear Pushbroom Satellite Stereoimagery Based on Projection Reference Plane/胡芬,王密,李德仁,金淑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学报.-2009,38(5).-428~436
提出一种实用的基于物方投影基准面的线阵推扫式卫星影像核线模型,研究并实现基于该模型的近似核线影像生成方法。该方法能够生成子像素级上下视差的近乎严格的核线影像,且能直接由立体影像的定向参数建立原始影像与核线影像之间的严格坐标对应关系;基于投影基准面进行近似核线排列,有利于生成分辨率一致、相对于物方水平的核线立体模型,方便进行立体量测和立体判读。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通用性,分别对带有高精度RPC的SPOT5-HRG异轨立体像对、IKONOS同轨立体像对、IRS-P5同轨立体像对以及Quickbird同轨立体像对进行了核线试验。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卫星影像的立体测图和DEM自动生成软件模块中。图5表6参12
CH20100766 基于信噪比的InSAR干涉图自适应滤波=A New Adaptive InSAR Interferogram Filter Based on SNR/孙倩,朱建军,李志伟,尹宏杰,胡波,蒋弥(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学报.-2009,38(5).-437~442
提出一种基于信噪比的InSAR干涉图相位噪声抑制算法。该算法对Goldstein滤波方法进行改进,使Goldstein滤波参数α依赖于局部信噪比,从而实现对低信噪比区域进行强滤波、高信噪比区域弱滤波。采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有效抑制 In-SAR干涉图的噪声。图6表2参15
CH20100767 一种基于形状特征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A Method of Road Extraction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Shape Features/雷小奇,王卫星,赖均(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测绘学报.-2009,38(5).-457~465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灰度一致性的图像分割方法并结合形状特征进行道路提取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割,对分割结果使用形状特征进行道路段的选择,可以获取直线和曲线道路段,克服了许多方法只能提取直线道路段的缺点,然后在确定的道路段上选择种子点进行区域增长,从而实现自动选取种子点并提取道路网的过程,最后结合边缘信息和形态学方法规整化道路网。提出的方法能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直线和曲线道路段的提取。经过实验分析和比较证明:该方法对于路面灰度均匀性较好和路面灰度均匀性较差的图片,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图27表1参14
CH20100768 机载LiDAR数据滤波方法评述=Filter Algorithms of Airborne LiDARData:Reviewand Prospects/黄先锋,王潇,张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学报.-2009,38(5).-466~469
DEM提取是机载LiDAR数据处理的基础问题,总结国内外LiDAR滤波方面的研究进展,定量分析算法的性能,着重分析形态学方法和基于内插的方法并指出两种算法的互补性,并总结展望,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图2表2参12
CH20100769 基于地面移动测量序列立体影像的3维线段提取和物体识别=3D Line-segment Extraction and Object Recognition Based on Ground Mobile Mapping Sequential Stereo Imagery Data/欧建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绘学报.-2009,38(5).-470
从提高移动测量内业自动处理能力,实现基于移动测量的建筑物测绘成图与3维重建的目标出发,提出一种提取空间垂直线、根据模板规则做建筑物自动识别与平面图测绘的方法。与常规建筑物测绘方法相比,该方法基于3维垂直线与建筑物立面对应关系和模板匹配进行建筑物识别和平面图测绘,具有两个特点:从空间垂直线提取建筑物的简单立面信息,然后从多个立面整体生成平面图;生成建筑物平面图后,结合垂直线数据得到建筑物立面基本轮廓与对应纹理信息,为建筑物3维重建提供支持。
CH20100770 基于Clementine和ULCN2005的月球测图研究=Study of Digital Lunar Mapping Based on Clementine Imagery and ULCN2005/宁晓刚,张继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学报.-2009,38(4).-290~295
为使用嫦娥一号三线阵光学影像进行月球测图,本文研究月球测图的特殊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提出基于Clementine卫星影像数据和ULCN2005月球控制网进行月球测图的方法,应用商业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和自主研发的辅助软件系统进行了月球测图实验。该实验选择了月球近南极的一块区域(W109.7°~W163.4°,S69.3°~S84.2°,面积约1.5×105km2),采用10个轨道的60景Clementine的UVVIS影像、408个ULCN2005控制点(其中56个作为检查点)和1337个连接点,建立该区的DTM和地形图,水平中误差和垂直中误差分别为98.639m(0.19pixel)和1003.751m(1.93pixel)。论证基于嫦娥数据生成月球DTM和地形图的可行性。图5表2参15
CH20100771 基于有理多项式模型RFM的稀少控制SPOT-5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Block-adjustment with SPOT-5 Imagery and Sparse GCPs Based on RFM/张力,张继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学报.-2009,38(4).-302~310
SPOT-5HRS/HRG影像是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的主要数据源,西部1∶5万测图工程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形图测绘的重大项目。针对SPOT-5卫星影像为CCD线阵推扫成像的特点,提出和研发了一套基于通用成像模型,即有理多项式模型(RFM)的稀少控制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算法。为综合评价提出的区域网平差方法的性能,同测绘生产单位合作,选择多个实验区或作业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试验,试验表明,对于覆盖大范围区域的SPOT-5HRS立体影像,仅用少量地面控制点即可满足我国1∶5万地形图测绘的要求。图6表4参8
CH20100772 基于SVM和PWC的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Unmix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Pairwise Coupling/李慧,王云鹏,王兴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测绘学报.-2009,38(4).-318~323
支持向量机与两两配对方法结合可分解遥感影像混合像元。首先支持向量机的输出值转化为两两配对的后验概率,再由两两配对的概率值求得多类后验概率,最终像元所属类别的后验概率作为地物的组分信息。利用多波段遥感数据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将结果与线性分解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VM与PWC结合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一般线性模型的精度,并且此方法可用于图像分类中。图8表3参23
CH20100773 一种基于特征分类辨识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A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for SAR Image Based on Feature Classification Discrimination/宦若虹(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测绘学报.-2009,38(4).-324~329
给出一种基于特征分类辨识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用恒虚警和扩展分形方法对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后用面积和峰值能量比算子辨识目标和背景杂波,去除一部分虚警,用小波域主成分分析对每个检测窗口内的图像提取特征向量,用支持向量机对提取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辨识目标和背景杂波,完成目标检测。使用ADTS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特征分类辨识后,在检测率不变的情况下,虚警数目显著降低。图6表2参15
CH20100774 城区LiDAR点云数据的树木提取=Extracting Trees from LiDARData in Urban Region/张齐勇,岑敏仪,杨晓云(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工程系)∥测绘学报.-2009,38(4).-330~335
机载激光扫描(LiDAR)可以快速获取地球数字表面模型。提出一种适合复杂城市环境的机载激光扫描数据提取树木的算法:首先对LiDAR数据滤波生成DTM,提取地物点;然后对地物点进行区域增长运算,使用面积阈值滤出大的区域;再计算出LiDAR数据点的梯度值,根据梯度阈值分离出树木点;最后结合梯度阈值分割和区域增长分割的结果实现树木点的最终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新算法在城区环境中能从LiDAR数据中较好地提取出树木,城区树木提取率达到85.4%,提取正确率为86.1%。图7参15
CH20100775 贝叶斯网络在航空影像纹理分类中的应用研究=A Study of Texture Classification of Aerial Image U-sing Bayesian Networks/虞欣(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报.-2009,38(4).-375
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些方法和思想引入到影像解译领域中,互相取长补短,是开创影像解译新局面的一个途径。贝叶斯网络方法是概率论和图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带有概率注释的有向无环图,它能够表示随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概率关系,最早引起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它一方面可以用图论的语言直观地揭示问题的结构,另一方面它按照概率论的原则对问题的结构加以利用,降低推理的计算复杂度。
CH20100776 集成影像与LiDAR数据重建3维建筑物模型研究=3D Building Model Reconstruction from Imagery and LiDARData/程亮(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测绘学报.-2009,38(4).-376
集成高分辨率多视航空影像与LiDAR数据,以影像处理为主线、LiDAR数据为必要补充,以自动恢复精确、细节的3维建筑物轮廓为研究重点,以“轮廓提取-轮廓线段匹配-3维轮廓生成-建筑模型重建”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套集成影像与LiDAR数据重建3维建筑物模型的技术方案。
CH20100777 一种基于条纹中心线的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InSAR Interferogram Filtering Based on the Center Lines of the Interference-stripes/王耀南,彭曙蓉,邓积微,李灿飞(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报.-2009,38(3).-210~215
干涉条纹图噪声的滤除是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针对干涉条纹图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条纹中心线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考虑到干涉条纹中心线获取的复杂性,此算法采用细胞神经网络快速提取干涉条纹图的条纹中心线。通过用真实的InSAR干涉图实验证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滤波效果,滤波结果视觉特征良好、残余点减少,保持了图像的边缘和细节特征,而且降低了为滤波效果所付出的时间代价。图4表1参13
CH20100778 一种综合利用像方和物方信息的多影像匹配方法=A Novel Method of Multi-image Matching Using Image and Space Synthesis Information/袁修孝,明洋(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报.-2009,38(3).-216~222
提出一种综合利用像方和物方信息的多影像匹配方法。对各原始影像采用3×3像元平均法生成4层金字塔影像,并在最高层金字塔影像中计算各搜索影像与基准影像的初始视差然后从第3层金字塔影像开始进行基准影像与各搜索影像的匹配,并对各立体像对的匹配结果进行物方融合,剔除部分误匹配点,获得较精确的物方空间信息,以用于下一层金字塔影像的匹配。此过程融入带几何约束条件的相关系数法匹配和整体松弛法匹配策略;最后通过对某地区一组大重叠度数码航空影像的匹配试验,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检测所生成的DSM精度,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双片影像匹配方法,多影像的匹配可以有效剔除误匹配点并显著提高影像匹配的成功率。图5表3参13
CH20100779 基于MTF滤波的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融合=Remote Sensing Image Fusion of Beijing-1 DMC+4 Microsatellite Based on MTF Filter/张瑛,何彬彬,李小文(电子科技大学地表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测绘学报.-2009,38(3).-223~228
北京一号小卫星提供4m分辨率全色影像和32m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但其空间分辨率比值(1:8)较低,在对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融合时存在空间信息损失问题。针对此问题首先从全色影像中提取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e Transfer Function),根据MTF设计2维低通滤波器,通过对多光谱影像的亮度成分滤波估计低分辨率全色图像数据值,基于GIF(General Image Fusion)融合框架得到融合结果。实验证明本方法用于融合遥感影像的可行性,其空间信息的保持在视觉效果和定量指标上均优于IHS(Intensive-Hue-Saturation),BT(Brovey Transform)和GS(Gram-Schmidt)等传统的替换类融合算法,在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保持上亦有较好的折中。图5表1参13
CH20100780 利用方向性粗糙度特征对SAR图像目标检测的研究=Study of Target Detection of SAR Image U-sing Directional Roughness Feature/胡风明,范学花,杨汝良,商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测绘学报.-2009,38(3).-229~235
从反映纹理信息的粗糙度特征出发,深入研究利用方向性粗糙度特征对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的方法。方向性粗糙度特征是用指数小波在一个尺度上对检测图像滤波,对特定大小目标用能量关系函数求得各像素点在一个方向上的分形特征。针对MSTAR数据和ADTS数据的SAR图像,确定了用该方法检测目标时的最优参数。分别用方向性粗糙度特征和恒虚警率(CFAR)方法对上述两种不同波段的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方向性粗糙度特征能以更低虚警率检测出全部特定大小的目标,而且目标空间可分辨性好、位置指示准确。图16表4参17
CH20100781 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复杂城市区域数字地面模型提取=Digital Terrain Model Extraction in Metropolis Based on LiDAR Point Cloud Data/贾蓉,刘春(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遥感信息.-2009(5).-3~7
LiDAR已成为获取数字地面模型(DTM)的重要手段。结合城市地形较平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Li-DAR离散点云数据提取DTM的分步滤波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高程频率直方图获取滤波主要参数,运用趋势面拟合的方法剔除剩余地物点,然后通过克里金法对地面点进行插值,最终得到DTM。将这种滤波方法应用在上海陆家嘴某区域,并与单纯趋势面拟合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数据表明,该滤波方法能有效的获取城市DTM。图8参9
CH20100782 机载高光谱数据提取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模型分析及验证=Model Analysis and Validation by Using Airborne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to Extract Winter Wheat 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颜春燕(中国地质大学)∥遥感信息.-2009(5).-8~14
遥感提取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如何用冠层光谱数据有效地提取叶绿素含量仍然是一个难点。用光谱指数TCARI和OSAVI的组合建立提取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式,并使用实验田获取的冬小麦冠层光谱以及与之同步的机载高光谱传感器OMIS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误差分析讨论了该方法用于遥感高光谱数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表明大气校正的精度,传感器的信噪比以及波段中心的漂移是模型反演精度的主要制约因素。图5表1参12
CH20100783 纹理合成技术在遥感影像缺失信息恢复中的应用=Texture Synthe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storing Missing Information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陈仁喜(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遥感信息.-2009(5).-15~18
纹理合成技术是目前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基于样本的纹理合成,可以根据用户给定的纹理样本,生成具有相同视觉效果的大面积纹理图像,在图像缺失信息修复、目标物去除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采用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原理的样本纹理合成方法,对遥感影像上可能出现的遮挡区域进行恢复弥补,并针对遥感影像的特点,引入相应的GIS辅助数据,提高算法处理的可靠性和视觉质量。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恢复效果,在遥感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图8参9
CH20100784 基于多通道Gabor滤波器的纹理图像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Texture Segmentation via Multichannel Gabor Filters/刘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遥感信息.-2009(5).-19~22
提出了一种快速、实用的Gabor滤波器设计方法。首先根据人类视觉特性选定Gabor滤波器的频率带宽参数,利用图像大小确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构造一组多通道的Gabor滤波器在时域和频域中提取图像多方向和多分辨率的Gabor能量特征,对特征空间进行非线性变换和Gauss滤波处理,最后通过K-means方法实现纹理图像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较好的纹理分割效果。图5表1参8
CH20100785 一种ALOS影像的定向及正射纠正方法=An Orientation and Rectification Approach to ALOS Image/岳庆兴,贾永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信息.-2009(5).-23~27
以ALOS的任一CCD在瞬时轨道坐标系的俯仰、滚动、偏航3个姿态角和以列坐标为变量的姿态角roll的函数为该CCD的定向元素待求未知数,外方位线元素由辅助文件给定的成像前后各4组位置速度向量及对应时间通过拉格朗日多项式内插得到。首先给出了基本关系式,列立误差方程,然后针对该方法纠正影像存在的困难,给出了实用的检查精度和纠正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仅用2个控制点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稳定解和较高的精度。图5表2参3
CH20100786 基于三维真实场景的落叶松林参数敏感性分析=Coniferous Forest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3-D Real Scene/王新云,孙国清,过志峰(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09(5).-28~31
森林冠层结构对太阳辐射能量有重要的影响,而双向反射率因子(BRF)在植被冠层反射研究中对冠层的生物物理特性起重要作用。在针叶树简化实验和落叶松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BRF对落叶松及其环境参数的敏感性:叶面积指数(LAI)、太阳位置、地面背景和天空光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冠层的空间结构分布、地面背景的类型对BRF有很大的影响。图5表1参12
CH20100787 通用遥感卫星快视处理系统技术研究=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Quick Look Processing of Gener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杨仁忠,蔡兴文,石璐(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信息.-2009(5).-32~35
分析了各国遥感卫星传输格式复杂、多样的特点,针对由此而带来的记录系统快视处理和成像部分开发研制上的扩展性、可复用性较差的问题,开展了通用遥感卫星快视处理系统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通用快视数据格式、数据格式转换处理的方法,以及实现了通用多功能成像显示技术,并通过模拟多颗卫星数据以原码速率回放的手段,验证了快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图5参6
CH20100788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方法研究=The Study of Extracting Impervious Surface Informatio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李彩丽,都金康,左天惠(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信息.-2009(5).-36~40
不透水面是城市地区的典型特征,它与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不透水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生态指数常出现于城市水文、水质、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植被制图等研究中。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面不仅可获得较高精度的不透水面信息,而且可为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不透水面提取提供样本训练区并检验其提取精度。利用南京IKONOS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不透水面信息,初步解决了阴影归类和遮盖不透水面的植被剔除等问题,提高了不透水面信息提取精度。图5表4参20
CH20100789 多种分类器融合的遥感影像分类=Multi-ple Classifiers Combin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张丹,杨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信息.-2009(5).-41~43
在遥感影像分类应用中,不同分类器的分类精度是不同的,而同一分类器对不同类别的分类精度也是不相同的。多分类器结合的思想就是利用现有分类器之间的互补性,通过适当的方法将不同的分类器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往往可以得到比单个分类器更好的分类结果。研究了如何在Matlab下采用最短距离分类器、贝叶斯分类器、BP神经网络分类器对影像进行分类,并采用投票法进行多种分类器结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最后进行分类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多分类器结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比单一分类器分类的精度高。图5表5参7
CH20100790 基于融合NDVI和EVI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NDVIand EVI Time Series/朱满(西安勘察测绘院)∥遥感信息.-2009(5).-44~46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同一地物的NDVI和EVI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据此,提出结合NDVI和EVI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分类方法,结果表明比单独使用NDVI或EVI时间序列总体精度要提高2.7%,Kappa系数提高0.04。图2表2参10
CH20100791 基于相位一致特征的CBERS-02B遥感图像自动配准=An AutomaticRegistration Method of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Phase Congruency Feature/王洪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信息.-2009(5).-47~52
以CBERS-02B卫星HR高分辨率和CCD多光谱遥感图像数据为基础,针对基于特征的自动配准方法中的特征检测与特征匹配两个关键步骤,通过引入性能优良的相位一致特征检测方法和特征相似与空间关系相结合的特征匹配策略,实现了一种基于相位一致特征的遥感图像高精度自动配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遥感图像亮度和对比度具有不变性,能稳定可靠提取HR高分辨率和CCD多光谱遥感图像显著的点特征,精确匹配相位一致特征点,实现了CBERS-02B卫星不同谱段,不同传感器和不同时相遥感图像间高精度自动配准,所进行实验的自动配准精度均到达了优于0.3像元的系统配准精度。因此,该自动配准方法适合应用于有高配准精度要求的遥感图像间自动配准。图4表4参15
CH20100792 无人机林区影像镶嵌=Image Mosaic of UAV-borne Images of Forest Area/王涛,龚建华,宋宜全(中国科学院遥感所)∥遥感信息.-2009(5).-53~55
通过无人机获取的林区影像具有纹理一致性,很难进行影像匹配,对于大范围的影像镶嵌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摄影测量方法,很难在地面上布置控制点。拟采用SIFT算法提取无人机影像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影像镶嵌。图4参10
CH20100793 基于模糊聚类的遥感图像与现有地形图的变化检测方法=A Method of Change Detection Betwee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nd Geographic Map Based on Fuzzy Cluster/陈文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信息.-2009(5).-56~60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遥感图像与现有地形图的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对遥感图像和地形图的像元进行分类,然后基于分类结果实现图像的叠合,从而显示图像间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一个图像变化检测实例说明该方法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遥感图像与现有地形图之间的变化,从而避免了参考点均方误差法无法完全反映图像实际变化情况的问题。图3参8
CH20100794 多光谱数据波段选择方法试验研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Study on Band Selection Algorithm of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Taking Hubei Shennongjia as an Example/冯永康,余华(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5).-61~66
以神农架林区植被信息提取为例,从统计特征的角度出发,采用最佳指数因子、联合熵与类间、类内可分性判别准则三种波段选择方法。在对3种波段选择方法计算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验区地物光谱特征和TM传感器不同波段功能,采用逐步逼近的思路,从候选波段组合中确定了最佳波段组合。试验得出TM传感器4、5、3波段组合为神农架林区植被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组合。图2表4参30
CH20100795 作物蒸散发模型研究中的地表温度反演=Assimil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陆玲,安如(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信息.-2009(5).-67~72
针对美国加州Merced县2002年8月9日的ETM+影像,利用单窗温度反演算法反演了遥感蒸散发模型SSEBI中的地表温度参数。选用了ETM+热红外的高增益61波段,对热红外波段反射率较低的植被覆盖研究区进行了地表温度反演,并反演地表温度所需要的几个参数:亮度温度、地表比辐射率、大气透射率。最后得出了研究区域地表温度分布结果:水体地表温度低于植被作物,建筑或道路的地表温度最高。不同地物间地温是不同的,作为蒸散发反演的重要参数,这将影响不同地物蒸散发估算。因此精确反演地表温度,将为今后蒸散发的研究打好基础。图6表1参16
CH20100796 机载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与改造=Research and Reconstruction of Airborne Real-time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the Satellite Channel/黄伟锋,李茂堂,刘博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中心)∥遥感信息.-2009(5).-77~81
基于卫星链路的航空遥感图像实时传输系统是为了监测大面积的自然灾害而建造的,对于取得灾害的第一手资料意义重大。机载实时数据处理系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描述了其硬件组成及配置,并采用比较新颖的方法设计和编写了相应的软件,实现了数据接收、压缩、加密和卫星通信等功能。根据相关接口规范和传输协议,加上可靠的硬件和灵活的软件设计,实现了可模拟成像器有关功能的模拟机,该模拟机的成功实现为整个系统的研制和调试创造了非常方便的条件。该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防洪抗旱等部门,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方法和依据。图12参7
CH20100797 现代黄河三角洲植被主要建群种野外光谱特征及TM分类试验=Field Spectral Features and Constructive Species Classification ofVegetation in Modern Yellow River Delta Using Landsat TM/刘庆生,刘高焕,宋创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09(5).-82~86
通过对2007年10月现代黄河三角洲芦苇、柽柳、翅碱蓬野外光谱数据处理、分析获得3种植被的特征光谱。经Fisher比率法和方差分析发现芦苇、柽柳、翅碱蓬类内和类间特征均分别位于350~700nm和350~550nm之间。通过波段综合,获得TM相应波段的野外光谱数据,对其分析发现利用(TM2-(TM3+TM1)/2)和(TM4-TM3)组合可以很好地区分出这3种植被,并利用2006年10月的TM数据进行判别试验,经同年野外植被调查数据验证,该方法判别精度为63.3%,为主要建群种快速制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图3参9
CH20100798 我国遥感技术标准化工作及规划=Standardization and Planning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China/习晓环,姜小光,唐伶俐,李传荣,欧阳光洲,张健,马灵玲(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遥感信息.-2009(5).-87~89
由于遥感技术的标准研究及制订工作远远落后于遥感技术的发展,影响着遥感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进程。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适应这一需求,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遥感技术标准化研究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工作。这对于推动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以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意义重大。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遥感技术标准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我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工作情况,初步提出了我国遥感技术标准化工作计划和发展策略。
CH20100799 支持向量机在SAR图像解译中的研究进展=Development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SAR Image Interpretation/吴涛,阮祥伟,谭剑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5).-90~95
支持向量机(SVM)是统计学习理论的最新方法,在模式分类和回归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针对SAR图像解译,SVM在图像滤波、图像分割、目标识别与分类、极化数据分类等过程中有很好的处理能力。介绍了SVM的基本原理,综述SVM在SAR图像解译中的各方面研究进展。图3参36
CH20100800 基于光谱特征分析的MODIS影像去云算法的研究=Cloud Removing from MODIS Based on Spectrum Analysis/马张宝,李炳燮,齐清文,刘高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4).-3~8
去云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步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谱特征分析的MODIS影像去云算法——首先分析云和云影地域的光谱特征,总结出云影响增强模型,计算一定周期内多时相遥感影像中云影响最小的影像的索引矩阵;为了进行图像之间的匹配,选择这些影像数据中云影响最小的一幅影像作为基准图像,对于无云的部分地域,对其余影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提取的索引矩阵和图像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像元替换方法,可以获得去除或者弱化云影响的图像。为了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该算法得到的250m空间分辨率的云检测图像与NASA提供的云检测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去云算法能消除或者大大减弱云对MODIS影像的影响。图13表2参9
CH20100801 L波段多角度裸露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研究=Basic Research for Bare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at L-band Multi-angular/吴学睿(内蒙古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系)∥遥感信息.-2009(4).-9~15
土壤水分是气象预报、农情监测以及水文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有效获取土壤水分。欧空局(ESA)计划于2009年发射卫星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其主要目的是监测全球范围内的土壤水分和海洋盐度变化。根据SMOS的设置情况,寻找精度较高的半经验模型以便为进一步的土壤水分反演提供简化模型。对于裸露地表,地表粗糙度、土壤介电常数等因素影响最终的微波发射率。运用Dobson半经验介电常数模型计算土壤的介电常数,将计算结果输入高级积分方程模型(AIEM)。通过AIEM模拟的数据库,利用回归关系建立了一个精度相对较高的L波段多角度半经验模型。图6表1参19
CH20100802 基于约束最小二乘的光学遥感图像融合=Pan-sharpening Algorithm Based on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of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王忠武,赵忠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4).-16~18
在光学遥感图像融合方法中,最小二乘法常被用于求解多光谱图像拟合低分辨率全色图像的线性回归系数,但是回归系数常常出现负数,导致其物理意义不明确。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约束最小二乘的低分辨率全色图像构造方法。通过IKONOS-2全色与多光谱图像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求得的回归系数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符合实际情况,并且与光谱响应函数法、最小二乘法相比,其融合质量基本保持一致,并且由于该方法不需要先验知识,故其实用性较强。图2表1参14
CH20100803 利用MERIS产品数据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研究=Monitoring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in Taihu Lake Based on MERIS Data/宋瑜,宋晓东(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4).-19~24
第三代水色传感器MERIS的荧光通道的合理设置为荧光遥感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MERIS数据、同步地面光谱和水质监测数据,分别通过基线荧光高度(FLH)、归一化荧光高度(NFH)和最大叶绿素指数(MCI)建立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荧光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MERIS荧光参数中最大叶绿素指数(MCI)较基线荧光高度(FLH)更适合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归一化荧光高度(NFH)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间的拟合效果最好。最后选取NFH进行MERIS荧光遥感模型的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图7参27
CH20100804 MODIS地表产品数据的相关算法及处理过程=The Algorithms and Process of the MODIS Land Surface Product/吕京国(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2009(4).-25~29
以MODIS积雪覆盖产品和地表温度产品为例,介绍了MODIS地表产品数据的相关算法、处理过程及产品级别,对MODIS产品的数据结构及数据项的具体含义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后介绍了处理MODIS数据的常用软件,为MODIS地表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表2参8
CH20100805 基于ISODATA法的冬小麦产量分级监测预报=A Classification of Wheat Yield by Remote-monitoring Based on Optimization ISODATA/李正金,申双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遥感信息.-2009(4).-30~32
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了基于TM卫星遥感技术和小麦估产模型的冬小麦产量监测研究。在利用GPS实地采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通过影像校正、采用优化的ISODATA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将样点的作物信息数据贯穿到整个校验分类过程中,信息解译精度在90%以上。利用分类提取的冬小麦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信息等,结合冬小麦估产模型,计算单点产量信息,经过线性转换,对整个区域的冬小麦产量进行监测预报,并制作了冬小麦产量分级专题图。图5表1参8
CH20100806 辅以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以陕西省杨陵县为例=The Research of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with Texture Analysis—Taking Yangling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鲍海英,李艳(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4).-33~37
随着遥感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图像的纹理特征更加明显,使得对图像进行纹理分析成为可能。以陕西省杨陵县为试验区,将TM多光谱影像和SPOT-5高分辨率全色影像进行融合,先对影像各种纹理特征进行比较,选用对比度这一属性辅助进行面向对象的分割,同时结合地物的光谱信息,对该地区进行监督分类。与单纯基于光谱特征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分类精度,细化了地物类别。图4表2参19
CH20100807 机载激光扫描(LIDAR)标准数据格式(LAS)的分析与数据提取=Analysis of LIDAR Standard Data Format(LAS)and Data Extraction/刘春,姚银银,吴杭彬(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遥感信息.-2009(4).-38~42
机载LIDAR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三维地物探测手段,其相应的数据格式也在不断发展。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ASPRS)协会下的LIDAR委员会于2003年发布了标准LIDAR数据格式LAS,经过改进,目前已有4种版本,分别是LAS 1.0、1.1、1.2与2.0(拟定版)。在解析4种版本的基础上,探讨了LAS标准格式的发展趋势,并采用IDL 6.2语言对该格式的LIDAR数据进行读取和转换试验,检验了LAS格式的效率,并为以后的LAS格式数据处理提供参考。图8表2参7
CH20100808 基于反射光谱预测哈图-包古图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Research on Estimating Geochemistry Element Abnormity Based on Reflectance Spectrum of Gold Deposit in Hatu-baogutu/李慧,蔺启忠,刘庆杰(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4).-43~49
为了探讨采用遥感手段定量估算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基于岩石样本的Au、S、As、Fe四种元素的含量数据,分析了它们的相关关系,发现As与Au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As元素含量异常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Au的异常;基于岩石样本的反射率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上述元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与预测。结果发现,Fe、As元素的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在训练建模过程中分别为0.8241、0.8063以上,而在验证建模过程中分布为0.6485、0.5472,它们均远高于S和Au元素回归模型的相应的相关系数。因此,利用岩石样本反射率光谱定量估算As元素的含量是可行的。图2表4参17
CH20100809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区域景观格局尺度效应=Scale Effect of Regional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the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赵磊(神华(北京)遥感勘查有限责任公司)∥遥感信息.-2009(4).-55~61
无论在景观生态学还是在遥感领域,尺度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考虑景观的粒度效应,很少涉及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结合研究区的特点进行了景观分类,并从不同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角度进行空间粒度放大试验,探讨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具有尺度效应,其所反映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在宏观上是一致的,但类型的边界、形状和数量均产生较大的差异;景观格局指数能反映不同遥感影像所记录的地表信息,从不同遥感数据源、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角度定量化判断尺度放大过程中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特征信息的尺度效应。图4表3参9
CH20100810 西藏墨脱县甘登乡滑坡遥感应急调查=E-mergency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for Landslide Activity Dammed the Yarlung Zangbo in Gandeng Village Modog Xian Tibet China/王治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信息.-2009(4).-71~74
利用4个类型11个时相的卫星数据,采用“数字滑坡”技术进行处理及解译获取灾害特征信息,基于地学原理进行的动态空间分析认为:最近发生在我国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右岸,西藏甘登乡菊汤蒙的堵江性质为原已存在的一崩滑群的局部复活,为一自然重力侵蚀现象。自2008年汛期以来曾有过3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堵江,崩滑活动的规模约为500×104m3。卫星监测表明,菊汤蒙崩塌群正处于活动期,会经常发生堵江。该段河流位于高山峡谷,滑坡坝堵江后可在较短时间冲开,溃坝可能在下游造成一定的灾害,建议作为重大地质灾害卫星监测区域。图4表1参2
CH20100811 密云水库上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V 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Upper Basin of Miyun Reservoir/魏彦昌,张喜旺,袁超,吴炳方,董立新(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2009(4).-75~79
基于遥感监测的多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详细分析了密云水库上游地区近1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转变,并借助Fragstats软件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有林地、中高覆盖草地始终是研究区的优势类型,维持着景观的基本功能,但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在近10年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0年前有较多的林草地转变为耕地,之后,大量的耕地实现退耕,林草植被增加迅速。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有增加的趋势,但对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有利的景观类型也在同步增加。图5表2参12
CH20100812 太湖秋冬季蓝藻水华MODIS卫星遥感监测=Monitoring Cyanobacterial Blooms Using MODIS Images in Taihu Lake,China/孔维娟(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遥感信息.-2009(4).-80~84
利用2007年10~12月长时间序列MODIS卫星遥感影像,在经验模型估算叶绿素a和藻蓝素浓度的基础上,通过阈值分割提取太湖蓝藻水华,实时获取了蓝藻水华及其色素浓度信息。结果表明:10~12月蓝藻主要分布在西部沿岸和湖心区,爆发频率和水华面积均高于北部各湖湾,其中10、11月平均水华面积分别为261.5km2和321.6km2,12月水华面积明显小于前两个月,平均为163.3km2。另外,在蓝藻爆发期,叶绿素a和藻蓝素平均含量基本维持在45μg/L和180μg/L的水平,且爆发期内,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覆盖面积、色素浓度在短时间内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图7参15
CH20100813 利用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对星载SAR干涉测量DEM进行倾斜改正的研究=Study on InSAR DEM Inclination Correction with Icesat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和会,闻洪峰(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遥感信息.-2009(4).-85~88
InSAR与ICEsat测高技术作为极具潜力的两项对地观测技术,各有其特点,利用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对星载SAR干涉测量DEM进行倾斜改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取无控制特殊困难地区大范围DEM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介绍了InSAR与ICEsat激光测高两种技术的特点及互补性;分析了利用ICEsat测高数据改正In-SAR数据本身难以消除的误差的可行性;并以南极Grove山大范围DEM的提取为例,证实了其优越性。图3参10
CH20100814 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The Progress of the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on Urban Heat Island/李志乾,巩彩兰,胡勇,尹球,匡定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遥感信息研究实验室)∥遥感信息.-2009(4).-100~10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探讨了城市热岛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热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汇总,提出了城市热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城市热岛遥感研究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CH20100815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点云非地面点剔除算法=Filtering Algorithm for Non-ground Point from Airborne Laser Scanner Data/何正斌,田永瑞(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9(4).-97~101
在机载LIDAR所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处理中,重要的是将点云数据中的地面数据和非地面数据分离。针对基于坡度的扫描线滤波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坡度的伪扫描线点云数据滤波算法。该算法可以避免滤波前的预处理过程,且能保证每条伪扫描线首个判断点的属性为地面点。此外,为了避免同一地形在两相邻伪扫描线间可能存在的不吻合,通过移动窗口曲面拟合滤波方法再次进行调整。实验验证该组合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图9参10
CH20100816 一种新的对圆形标志定位算子的不确定性估计方法=A New Estimation Method for Uncertainty of Circular Mark Location Operator/闫丽丽,高井祥,孙久运(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29(4).-116~119
对已有的圆形标志中心定位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的标志定位方法。并推导出定位算子的不确定性公式,用蒙特卡洛积分方法计算在不同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实验表明,在摄影比例尺为1∶75的条件下,新的定位算子比子像素定位算子有更低的不确定性,精度提高了将近10倍,可以达到0.02个像素左右。图2表3参8
CH20100817 基于剖分数据模型的影像信息表达研究=Research on Image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Based on Partition Data Model/程承旗,郭辉(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测绘通报.-2009(10).-12~14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直观的空间信息,如何合理、高效地表达这些信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剖分数据模型为影像信息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影像信息表达的对象不是“空间实体”这一抽象概念,而是空间实体在遥感图中的“影像”。提出基于最小外包面片MBC的表达方法,论述MBC的概念和实现。最小面积比阈值和最深剖分层级是两个影响MBC影像信息表达的效率和结果的重要参数,通过试验得到它们的较优值。图3表2参10
CH20100818 TerraSAR-X影像直接地理定位方法研究=Research on Methods of TerraSAR-X Image Direct Geolocation/魏钜杰,张继贤,黄国满,庞蕾(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通报.-2009(9).-11~14
开展高精度直接定位算法研究对促进SAR影像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高分辨率雷达卫星TerraSAR-X影像,在无任何地面控制支持下采用距离多普勒构像模型及地球物理模型,通过线性化及最小二乘平差原理迭代求解目标点的位置矢量,并利用影像元数据文件中提供的影像四个角点和中心点的地理坐标作为控制点,消除定位结果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在利用陕西宝鸡地区的TerraSAR-X影像试验中,将其定位结果与当地1∶1万地形图上选取的控制点进行比较,获得的平均平面定位精度约±63m左右,表明该算法合理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图3表4参11
CH20100819 多相位水平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Using Multiphase Level Set Method/林颖,印桂生(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测绘通报.-2009(9).-22~25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特别是城区场景)常表现出高的光谱异质性、地物细节丰富且地物拓扑关系复杂等特点,这对影像分类产生较大干扰,导致分类精度不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一种新的非监督多相位水平集分类方法:该方法以基于区域竞争思想及Bayes准则的多相位水平集分类框架作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的基础,通过采用Parzen窗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来改善复杂场景下样本概率密度估计的准确性,从而增加分类模型的抗干扰能力;此外,为提高多水平集模型演化效率,在模型求解中提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水平集函数重初始化方案。通过与前人工作的试验对比及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模型在复杂场景及存在上述干扰的情况下表现出好的分类效果。图4参10
CH20100820 地面干涉雷达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Ground-based InSAR in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刁建鹏,黄声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通报.-2009(9).-45~47
地面干涉雷达是一种基于微波干涉技术的新型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介绍一种地面干涉雷达系统——微变形监测系统(IBIS),该系统采用步进频率-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和干涉测量技术,能对地面目标作动态或静态监测。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试验表明,IBIS的精度高,能监测到建筑的微小变形,可真实地反映高层建筑的变形规律。图6参12
CH20100821 一种改进的àtrous小波融合方法=An Improved Method ofàtrous Wavelet Fusion/王倩,刘洋,贾永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测绘通报.-2009(8).-10~12
针对遥感高分辨率全色影像同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融合,提出将区域方差和区域梯度相结合的融合规则,应用于影像经àtrous小波变换产生的各分解层高频分量融合,获得融合的各分解层高频分量,然后进行àtrous小波逆变换,最终得到融合的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试验结果证明,改进的方法比常规àtrous小波融合方法性能更好。图2表1参6
CH20100822 基于自适应中心加权中值和Goldstein的InSAR干涉图强噪声滤波方法=ACWM and Goldstein Based Filter for Removing Strong Noise InSAR Interferogram/王琪洁,朱建军,丁晓利,尹宏杰,李志伟(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绘通报.-2009(8).-13~16
针对现有的滤波方法在处理强噪声干涉图时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中心加权中值和Goldstein的两步干涉图滤波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构造的针对强噪声干涉图的两步滤波法在滤除噪音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存干涉图的条纹信息。与经典的Goldstein方法相比,新方法的滤波效果可以提高22.4%和43.6%。图4表2参13
CH20100823 基于图斑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Change Detection of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Map Spot/赖祖龙,申邵洪,程新文,张洁(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通报.-2009(8).-17~20
高分辨率影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相对不足的特点,传统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变化检测中显示出不足。研究一种基于图斑的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以光谱特征为依据,对影像进行分割,然后以图斑为基本分析单元进行变化检测研究。引入概率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并与相关系数法相结合,采用区域内的光谱、纹理特征进行变化检测。选取城市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高分辨率影像的变化检测,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图3表2参9
CH20100824 无惩罚系数SVM高光谱影像分类算法研究=On SVM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of Hyperspectral RS Imagery Without Penalty Coefficient/沈照庆,舒宁,陶建斌,刘玲(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通报.-2009(6).-22~25
惩罚系数是支持向量机(SVM)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设置对分类结果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规律可循,高光谱影像数据量大、数据复杂,为其选择合适的惩罚系数非常困难。提出无惩罚系数的SVM算法,利用最近点算法(NPA)计算二分类,对错分数据不设惩罚系数,而是对其重新构造凸集,计算最优超平面,迭代循环直到错分率达到所设的阈值为止。此算法简化了计算过程,降低了误分率。最后用AVIRIS高光谱影像进行实验,实验效果显示,本算法的分类精度和速度都得到很大提高。图7表4参7
CH20100825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RS Technique in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王文卿(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测绘通报.-2009(6).-38~40
阐述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内容,同时分析遥感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监测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阐明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推广,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CH20100826 1∶5万地形图对海岸带遥感影像精校正能力的实例分析=Analysis of Ability of 1∶50000 Topographic Maps for Costal Zone Remote Sensing Image Accurate Rectification/刘善伟,张杰,马毅(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测绘通报.-2009(6).-41~44
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项目中,需要利用一定数量和分布的控制点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外业测量控制点精度高却费时费力。以1∶5万地形图为例,选取控制点分别对SPOT-5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并联合使用实测点和高精度正射影像图进行实际定位精度评定,校正结果基本满足“国标”对生产1∶5万正射影像图的地物点平面位置定位精度要求,但有个例不能满足908专项《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规程》的精度要求。地形图的成图精度、现势性及地图纸质是影响影像校正精度的主要因素,在作业过程中必须辅以一定数量的实测控制点,以保证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表2参13
CH20100827 高分辨SAR-GEC影像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Study of High-resolution SAR-GEC Image Rigorous Geometrical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张过,祝彦敏,费文波,李德仁(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通报.-2009(5).-12~15
提出并构建SAR影像GEC(Geocoded Ellipsoid Corrected)产品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用RPC模型替代SAR影像GEC产品严密成像几何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基于RPC模型的GEC产品的定向和纠正。最后用TerraSAR-X影像验证其理论和算法,得到如下结论:针对高分辨SAR影像GEC级别产品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能用于SAR影像的定向以及正射纠正。图3表2参8
CH20100828 基于数学形态学算法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快速滤波=Fast Filtering of Airborne LiDAR Point Cloud Data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rphology/张熠斌,隋立春,曲佳,柳艳(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测绘通报.-2009(5).-16~18
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是LiDAR数据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针对LiDAR点云数据量大的特点,以规则格网组织数据,按离散点或格网移动结构窗口,提出基于数学形态学算法的LiDAR点云数据快速滤波方法,并详细介绍滤波的方法和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滤波效果好。最后选取两组不同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实验,并给出滤波前后的数字表面模型和局部断面图。图2参6
CH20100829 基于RFM的QuickBird少量控制点纠正控制方案与模型=Control Point Planning and Model for Fewer GCPs to Correct the Quick Bird Images in RFM/黎贵发(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绘通报.-2009(5).-28~31
针对基于RFM的QuickBird纠正控制点数量要求比较多的情况,在RFM的基础上,选择25点、16点、13点、9点的控制方案和不同的有理函数系数个数的组合,从模型解算控制定向残差、检查点定向残差以及成图精度等方面寻求控制方案与有理函数系数个数的最佳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方案与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点或16点控制方案与有理函数采用仿射变换的模型组合为较理想的组合方案,为保证成果的可靠性,要求四角偶控制点布设成控制点对。图3表4参4
CH20100830 WorldView-2核线影像立体测图研究=A Study of Stereo Plotting with World View-2 Epipolar Line Image/江恒彪,关鸿亮,曹天景(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测绘通报.-2009(5).-32~34
卫星遥感影像大多是线阵推扫式成像模型,且分辨率越来越高,研究遥感影像数字测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线阵推扫式成像方式与传统框幅式摄影测量不同,线阵CCD的每一扫描行都具有独立的外方位元素,这使得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核线模型不再是一直线,而是类似于双曲线的形状。比较框幅式摄影测量与推扫式成像核线模型之间的差异,在具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线阵遥感影像的匹配方法仍可在接近一维的形式下进行,加快影像处理的速度。图5表2参7
CH20100831 大比例尺数码影像航测像控布点方案探讨=On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Scale Digital Aerial Photocontrol Points/吴巧玲(福建省测绘院)∥测绘通报.-2009(5).-35~37
通过对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理论的分析,以及通过利用在试验区试验和近几年相关大比例尺数码航空摄影测区的实际应用,探讨一种实用、可行的大比例尺数码影像像控布点方案。图2表2参5
CH20100832 3S技术与数字农业=3S Technique and Digital Agriculture/周园(沈阳农业大学高职学院)∥测绘通报.-2009(5).-69~71
介绍数字农业的有关概念,讨论数字地球与数字农业的关系,分析3S技术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图1参5
CH20100833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应用探讨=On the Use of IMU/DGPS-assisted Aerial Photogrammetry/蔡文惠,梁国华(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测绘通报.-2009(4).-41~43
介绍全球定位辅助航空摄影惯性测量IMU/DGPS的相关技术,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探讨和实验研究,并提出建议。表2参6
CH20100834 ADS40在带状线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Study of Application of ADS40 to Corridor Line Surveying/陈弘奕(山西省工程测绘院)∥测绘通报.-2009(4).-44~46
介绍ADS40机载三线阵推扫式数字航摄仪在带状线路测量中采用的作业模式、像控点的布设方案、数据处理流程和测图过程中高程值的获取方法,并与常规带状线路摄影测量的作业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对ADS40在带状线路测量中的优势进行评价。图5表2参5
CH20100835 卫星编队InSAR基线定标分析=InSAR Baseline Estimation Analysis Based on Formation Satellites/郑浩,汤晓涛,陈刚,刘志铭(西安测绘研究所)∥测绘通报.-2009(4).-12~15
在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基线参数是影响干涉处理结果的重要因素。卫星编队InSAR系统中基线值不断变化,需要一种可靠的方法精确测定基线参数。基线定标是获取高精度基线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方法是通过已知的地面定标点的坐标,反向求解基线长度、基线倾角、轨道高度等参数。在对基线定标基本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仿真数据来验证定标点布设方案的可行性,为制定更加合理的基线定标方案提供参考。表3参14
CH20100836 基于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Change Detection of High-resolution RS Imagery Based on Fusion/申邵洪,赖祖龙,万幼川(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通报.-2009(3).-16~19
提出一种融合分类后比较法和差异影像法的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以相关系数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差异影像直方图,确定未发生变化的区域,保证两个时相间样本的一致性。分类后比较法能够提供变化类型信息,差异影像法能够有效检测变化区域,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产生一种精确且有变化类型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图斑为基本分析单元,结合差异影像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差异影像的引入能够有效去除分类后比较法产生的伪变化信息,支持向量机分类后比较法能消除因成像条件差异而产生的伪变化信息,两种变化检测结果的有效结合能够提高变化检测结果精度,准确反映变化类型。图4表3参6
CH20100837 HIS变换和提升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影像融合模型研究=Remote Sensing Images Fusion Model Based on HIS and Lifting Wavelet Transforms/曹敏,史照良,沈泉飞(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通报.-2009(3).-20~23
分析提升小波变换的原理,提出HIS变换和提升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影像融合模型,融合同时相ETM+多光谱波段影像和全色波段影像,结合主观目视和客观指标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静态小波变换和提升小波变换方法融合效果都优于常用的HIS,PCA和Brovey方法,且提升小波变换比静态小波变换方法的融合效果更好,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持影像光谱信息,并大大提高了影像处理效率。图2表1参6
CH20100838 小像幅航空影像纠正技术研究=Research on Rec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SFAP of Digital Cameras/左志权,曹辉,段延松(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通报.-2009(3).-34~35
以纠正为主题,通过大量试验数据及适当的理论推导,说明光学畸变差纠正及系统误差补偿在小像幅数码影像处理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试验结果看,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表3参13
(731~838 李梦丹)
CH20100839 环境一号卫星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王桥,吴传庆,厉青(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遥感学报.-2010(1).-104~121
2008年9月发射的环境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的新型卫星,对中国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围绕环境一号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业务运行,首先对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环境一号卫星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给出了环境一号卫星CCD、红外和超光谱数据的实例,并从几何精度和辐射特性等多个方面对环境一号卫星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然后从大型水体环境遥感监测、区域环境空气遥感监测、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角度,系统提出了环境一号卫星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括业务流程和数据产品定义在内的环境一号卫星应用方案;最后将所建立的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环境参数反演方法用于京津塘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巢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显示了环境一号卫星应用的作用和效果。
CH20100840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遥感影像分类/毛典辉,李文正(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林伟华∥遥感学报.-2010(1).-90~103
针对目前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中存在分类知识难以获取的不足,尝试引入形式概念分析的数据挖掘理论,并基于族集最小覆盖理论实现概念内涵的缩减,从而保证分类规则的简洁与无冗余性。研究选取湖北省房县作为试验区,实现了该理论在研究区中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规则的挖掘应用。基于挖掘出的分类规则构建了启发式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挖掘出的分类规则可信度较高,基于挖掘出的分类规则构建的分类器相对于监督分类方法、决策树C4.5算法在分类精度上有一定优势,从而证明了它对遥感影像分类提供一种的新方法。
CH20100841 基于光谱滤波器的混合像元分析/梅少辉,何明一(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遥感学报.-2010(1).-68~79
提出一种利用光谱滤波器进行遥感图像混合像元全约束分解的新算法。该算法利用端元光谱中与背景光谱正交的光谱成分构建光谱滤波器,滤除混合像元中的背景干扰成分,直接获取信号光谱的丰度。采用该光谱滤波器多次迭代分解,修正单个混合像元的端元光谱空间,获取其确切的端元光谱配置,保证了分解时各端元丰度的非负性,实现混合像元的全约束分解。多光谱数据仿真实验证明,与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CLS)和正交投影(OSP)分解法相比,该方法虽然在时间方面略逊一点,但其分解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相关系数高,均方根误差小,具有很高的分解精度,在遥感定量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最后给出了该算法在真实的高光谱图像中进行混合像元分析的结果。
CH20100842 基于水流路径分析的雪线数字提取/肖飞,杜耘,凌峰(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百平,吴胜军,薛怀平∥遥感学报.-2010(1).-55~67
基于水流路径分析的思路,提出一种雪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对水流路径上积雪覆盖信息逐像元对比,记录最下点位置形成积雪区下边缘点,顺次连接各点形成雪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年平均雪线的求算。研究表明,该方法可避免雪盖内部积雪空缺区域对下边缘线提取的影响,较好地提取积雪区的下边缘线,初步实现了雪线的数字提取;并可较为方便地进行多个时期雪线的时空变化对比分析。利用该方法并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可为大范围雪线时空分异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与分析奠定基础。
CH20100843 IKONOS图像的线性回归波段拟合融合方法/王忠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赵忠明,刘顺喜∥遥感学报.-2010(1).-43~54
讨论基于线性回归波段拟合的空间细节信息提取方法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全色与多光谱图像构造线性回归方程,根据全色图像的高频成分设置最小二乘求解的权系数,然后利用回归系数构造低分辨率的全色图像,提取空间细节信息,最后将空间细节注入多光谱图像中进行融合。通过IKONOS全色和多光谱图像的融合实验,比较了本文方法与基于光谱响应函数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提取的空间细节信息进行融合,能达到甚至超过基于光谱响应函数方法的融合质量;相对于与FastIHS融合方法,本文方法的融合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CH20100844 CBERS02B卫星CCD相机在轨辐射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巩慧,田国良,余涛,顾行发,高海亮,李小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学报.-2010(1).-1~12
利用贡格尔实验场对CBERS02B卫星进行场地反射率基法辐射定标,获得CCD相机可见近红外波段的绝对辐射定标系数,利用敦煌实验场对定标系数进行了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此次定标结果和测量值非常吻合,定标系数可信度高。
CH20100845 多光谱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区域多中心方法/林剑(湖南科技大学知识网格实验室),钟迎春,彭顺喜,刘建勋∥遥感学报.-2010(1).-165~179
针对遥感图像土地利用一种类别由多种地物组成,存在难以求取类别光谱特征多元分布模型的问题,分析了多光谱遥感图像土地利用的光谱特征和区域多中心特征,提出了一种光谱信息和区域信息基于规则的区域多中心分类方法,以类别的类内中心集合表征类别模式,以区域为分类单元,以区域单元含类别类内中心数和区域单元中属于某种类别的像元占单元总像元的百分比为分类准则;采用类内中心表征类别模式和基于规则的分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利用类别由多种地物组成、类别模式不满足多元正态分布的问题,由于类别区域单元多中心特性差异大,分类规则的建立及训练样本的选择易于实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分类精度4%~6%。
CH20100846 石油类污染水体吸收特性分析/黄妙芬(大连水产学院),唐军武,宋庆君∥遥感学报.-2010(1).-131~147
石油类污染物主要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分解油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影响着水体的表观和固有光学特性。利用2008年5月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境内双台子河和绕阳河所测定的水色三要素吸收系数以及对应的水体组分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内Ⅱ类水体水色三要素的吸收光谱特性;探讨了水体中由于石油类污染物的存在,黄色物质和色素吸收光谱的变化特征;采用差值法确定了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吸收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无论是石油类污染水体还是非石油类污染水体,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光谱都遵循e指数衰减规律,色素吸收光谱在440nm和675nm处有以叶绿素为主的典型的色素吸收峰,在490nm处有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2)对于石油类污染水体,在测定黄色物质和色素吸收系数时,由于包含了石油类污染物的作用,会增大黄色物质和色素的吸收系数;(3)石油类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和非色素颗粒物、黄色物质一样遵循e指数衰减规律,但三者的指数函数斜率有明显的差别,这为将三者区分开来提供了可行性。
CH20100847 运用动态谐波回归模型对MODIS叶面积指数时间序列产品的分析与预测/江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顺林,王锦地,肖志强∥遥感学报.-2010(1).-13~32
运用动态谐波回归模型(Dynamic Harmonic Regression,DHR)对MODIS的长时间序列的LAI产品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分离出LAI随时间变化的多年趋势、季节变化及残差等主要成分,通过建立的模型实现LAI年间变化的短时预测。本文将所述DHR模型分析方法试用于遥感数据产品随时间变化的信息提取,对LAI年间变化的预测结果证明该方法用于遥感像元尺度LAI产品的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的效果良好。
CH20100848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综述/邓飚(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郭华东,王长林,聂跃平∥遥感学报.-2010(01).-187~206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古遗址的分布信息,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手段。阐述了遥感考古探测的基本原理,以遥感考古探测平台为序系统介绍了遥感考古探测方法与进展情况,对遥感考古探测的作用、局限性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CH20100849 基于高精度曲面模型的DEM构建与误差分析/陈传法,岳天祥,杜正平,卢毅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学报.-2010(1).-80~89
引入地形表达误差(terrain representation error,Etr),选择标准曲面和甘肃省董志塬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窗口分析法实现Etr的提取;用统计分析法得出Etr随网格分辨率变化的回归方程;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计算DEM中误差。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准确的计算HASM生成的DEM精度;相同的采样数下,HASM较传统方法(IDW,Spline和Kriging)能生成更高精度和分辨率的DEM。在难以获取已知数据的地区,HASM提供了生成相对准确DEM的高效工具。
CH20100850 遥感与GIS在肯尼亚土地覆盖制图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Earth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 Mapping Land Cover Patterns in Kinangop Division,Kenya/Kennedy Okello WERE,Andre Kooiman∥遥感学报.-2010(1).-180~186
CH20100851 小波变换块自适应矢量量化压缩SAR复图像/丁宏,易航,王广学,黄晓涛(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遥感学报.-2010(1).-33~42
随着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的快速发展,SAR系统中所含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必须对大量的复图像数据进行压缩,SAR复图像数据的压缩不同于SAR实图像的压缩,通常对相位特性的保持要求很高,所以压缩SAR复图像成为研究中的难点。在分析复图像数据经过小波变换后的相关性变化,研究了使用小波变换块自适应矢量量化(WT-BAVQ)压缩合成孔径雷达复图像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方法。对一幅复图像进行压缩和解压缩,计算其平均空域相关值和平均相位相关系数,给出了解压缩之后的图像。与块自适应矢量量化(BAVQ),小波变换矢量量化(WT-VQ)小波变换块自适应量化(WT-BAQ)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压缩比的条件下,小波块自适应矢量量化算法的平均空域相关值最高。
CH20100852 基于遥感的植被长时序趋势特征研究进展及评价/蔡博峰(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于嵘∥遥感学报.-2009(6).-1170~1186
基于遥感的植被长时序变化特征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AVHRR、SPOTVGT和MODIS是当前研究植被长时序趋势变化的主要数据源。海量数据不断积累的同时,植被长时序趋势特征研究方法却缺乏对比评价和分析。当前常用的方法有代数运算法、傅里叶变换、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法、回归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等。在对各种方法评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和对比了主流方法中的回归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与新兴方法Sen+Mann-Kendall法。结果表明,Sen+Mann-Kendall能克服主流方法的不足,不需要数据服从某一特定分布,并且对数据的误差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CH20100853 粗集属性划分的集成遥感分类/潘欣,张树清,李晓峰,那晓东,于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学报.-2009(6).-1156~1169
提出了一种基于粗集属性划分的遥感分类新方法,构造了基于粗集的集成遥感分类器。该分类器利用粗集理论将输入的属性集合划分为多个约减,利用这些约减构造多个训练子集。每个训练子集训练神经网分类器,在决策时将多个单个分类器的结果进行投票选举。这种方法即减少了单个分类器的输入属性个数,又避免了由于属性选取造成单一分类器在某些分类上的错误偏见。该分类器与神经网分类器方法,以及属性选取与神经网结合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SEC无论在分类精度上,还是在不同样本个数条件下的精度稳定程度上均有较好表现。
CH20100854 快速高准确度云检测算法及其应用/单娜,郑天垚,王贞松(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遥感学报.-2009(6).-1138~1155
采用光谱阈值判别和纹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树状判别结构的快速高准确度云检测算法,综合利用多个判别准则,确定图像中云层覆盖情况,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分辨精确度。树状判别结构还能够在平均意义上显著提高算法运行效率。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能够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使算法的运行效率提高5倍左右,基本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所提出的云检测算法已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中实际应用,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达到自动云检测的虚警概率小于5%,漏警概率小于10%的工程要求。
CH20100855 利用MODIS数据识别水稻关键生长发育期/孙华生,黄敬峰,彭代亮(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09(6).-1122~1137
利用遥感方法提取中国范围内的水稻关键生长发育期。首先,对时间序列TerraMODIS-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进行傅里叶和小波低通滤波平滑处理,然后,根据水稻在移栽期、分蘖初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EVI变化特征,实现对各个生长发育期的识别。通过将利用2005年MODIS数据识别的结果与当年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进行比较,采用本研究中的识别方法得出的水稻各个生长发育期的绝对误差大部分小于16d,经过F检验表明提取的结果与地面观测资料在0.05水平下具有显著一致性。研究中的信息提取方法可被用于其他年份的水稻生长发育期识别,根据其他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也可能适合于提取其他作物的生长发育期。
CH20100856 基于Hyperion影像的水稻冠层生化参量反演/陈君颖,田庆久(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亓雪勇,刘晓臣,管仲∥遥感学报.-2009(6).-1106~1121
采用小区实验与大田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扬州实验小区地面实测拔节期、抽穗期及灌浆期的水稻叶片、冠层光谱及氮和叶绿素含量,采用光谱吸收特征和植被指数分析方法,得到估算水稻氮和叶绿素含量的最佳光谱特征参数;结合覆盖江苏姜堰地区大田的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建立反演水稻冠层氮和叶绿素含量的模型,对研究区大田水稻冠层氮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反演及制图。结果表明:经波深中心归一化方法分析,发现以670nm为中心的光谱吸收特征面积与水稻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基于反转归一化光谱,结合560nm和670nm两个波段,建立的植被指数NDVI560_670能很好地反演水稻叶绿素含量。
CH20100857 InSAR干涉图最优化方向融合滤波/尹宏杰,李志伟(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丁晓利,蒋弥,孙倩,王平∥遥感学报.-2009(6).-1092~1105
在分析干涉条纹图噪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有效保持干涉图条纹的边缘和细节信息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基于最优化融合的自适应方向平滑算法。该算法首先对8个线性方向窗口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干涉图的相干性选择合适的线性方向窗口,按照最优化融合的方法,以方差倒数为权重对各个方向窗口的均值进行加权平均。模拟和真实干涉图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不仅能有效的抑制干涉图噪声,而且能较好的保持干涉图的细节和边缘信息,具有很好的信息保持能力。
CH20100858 光学遥感影像表观辐亮度地形效应纠正物理模型/史迪,阎广建,穆西晗(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学报.-2009(6).-1030~1046
针对已有地形纠正方法的不足,在山区辐射传输模型简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平地面上接收到的漫射辐射与垂直于太阳方向表面接收的直射辐射比例因子的概念,建立了仅需要太阳角度信息和大气模式作为输入参数,主要针对地形效应本身进行纠正的简单纠正模型,可以将复杂地形区光学遥感影像表观辐亮度纠正为无地形影响的水平地表辐亮度,并以TM影像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
CH20100859 小波变换改进的MASK匀光算法/张振,朱宝山,朱述龙,曹闻(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系)∥遥感学报.-2009(6).-1074~1081
针对单幅遥感影像内部所产生的亮度不均匀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改进的MASK匀光算法。该方法在利用小波变换获得不均匀背景图像的过程中,对小波系数进行了自适应非线性改进,克服了直接利用分块取均值获取背景影像的不足,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单幅遥感图像中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CH20100860 同化MODIS温度产品估算地表水热通量/徐同仁,刘绍民(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军,梁顺林∥遥感学报.-2009(6).-989~1009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和通用陆面模型(CLM1.0)发展了一个地表温度的同化系统。这个系统同化了MODIS温度产品,并将MODIS的叶面积指数引入CLM模型中,主要用于改进地表水热通量的估算精度。将CLM输出的地表温度与MODIS地表温度建立关系,并作为同化系统的观测算子。将MODIS地表温度与实测地表温度进行了比较,将其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观测误差。选取3个美国通量网站点(Blackhill、Bondville、Brookings)作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同化结果中地表温度、显热通量的估算精度均有提高。其中Blackhill站的估算精度改进最大,均方差由81.5W·m-2减小到58.4W·m-2,Bondville站均方差由47.0W·m-2减小到31.8W·m-2,Brookings站均方差由46.5W·m-2减小到45.1W·m-2。潜热通量估算精度在Bondville站均方差由88.6W·m-2减小到57.7W·m-2,Blackhill站均方差由53.4W·m-2减小到47.2W·m-2。总之,结合陆面过程模型同化MODIS温度产品估算地表水热通量是可行的。
CH20100861 基于FFT的星载SAR复数图像压缩及其码率控制算法/李玲,王贞松(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遥感学报.-2009(6).-1010~1029
分析了成像后的星载SAR复数图像压缩的必要性及复数图像特点,对已有压缩算法做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FFT变换和加权量化的星载SAR复数图像压缩算法,同时建立了适合SAR复数图像压缩的码率控制模型,提出一种精确码率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幅值PSNR和平均结构相似度以及平均相位误差为性能指标,提出的SAR复数图像压缩算法优于现有压缩算法(JPEG2000、H.264等);同时,提出的码率控制算法能够实现精确码率控制。
CH20100862 星载微波辐射计交叉定标中陆面目标辐射亮温计算模型/杨虎,游然,卢乃锰,邱红,师春香(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遥感学报.-2009(6).-979~988
从被动微波辐射计在轨辐射定标的角度出发,选取亚马逊雨林作为高温地面目标,利用DMSPF13~SSM/I数据和NCEP数据对研究区19—89GHz辐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利用辐射亮温稳定的热带雨林作为地面目标,对19~89GHz的频段,微波辐射亮温计算精度可以达到1K以内;对于6和10GHz这样的低频通道,撒哈拉沙漠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地面目标,根据所建立的亮温计算模型,利用数值预报分析场NCEP数据作为输入,其亮温计算精度在2K以内。
CH20100863 CBERS02B卫星CCD传感器数据反演陆地气溶胶/王中挺(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陈良富,巩慧,高海亮∥遥感学报.-2009(6).-1047~1059
研究利用CBERS02B卫星的CCD传感器数据反演陆地气溶胶的方法。采用的方法是暗像元法。具体步骤为:根据地面采集的植被光谱数据,结合CCD传感器特点,建立浓密植被(暗像元)红蓝波段(CCD传感器的第三和第一波段)反射率与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暗像元识别的阈值,讨论气溶胶光学厚度对暗像元识别的影响以及消除这种影响的方法;利用6S进行辐射传输运算,构建查找表;根据CBERS02B卫星的CCD传感器数据,从查找表插值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并进行了算法的误差分析。用广西南宁市及北京地区附近的两景数据进行了实际的反演试验,使用MODIS的气溶胶产品与反演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CBERS02B卫星的CCD传感器数据能够较好的反演陆地气溶胶。
CH20100864 植物叶绿素荧光遥感研究进展/张永江(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刘良云,侯名语,刘连涛,李存东∥遥感学报.-2009(5).-963~978
按照遥感探测方法,首先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遥感的基本情况、荧光光谱特征和应用,接着介绍了日光诱导荧光遥感研究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植被指数法和Fraunhofer线提取法,以及日光诱导荧光在植物胁迫探测中的一些应用。最后,对叶绿素荧光遥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CH20100865 中国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与发展/聂跃平(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杨林∥遥感学报.-2009(5).-940~962
遥感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考古学的新目标、新需要不断出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田野考古研究的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回顾了遥感考古的历史,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大遗址探测中的优势与作用,以当前遥感考古与虚拟考古研究为例,对遥感考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CH20100866 汶川地震粮食受损遥感快速估算与分析/李强子,张飞飞,杜鑫,吴炳方,张磊,魏彦昌,蒙继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09(5).-928~939
综合利用灾前IRS P6 Liss-4高分辨率数据与灾后的航空影像,估算粮食受损面积,并利用同期农业气象数据估算了不同受灾区域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最终估算得出震区粮食作物受损产量。监测结果表明:地震造成的12个重灾县市冬小麦直接损失247.1hm2,产量约为1013778kg,直接影响不大。但受灾地区冬小麦总产量超过22万吨,而且对秋粮作物的种植和生产造成影响,对中国粮食生产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CH20100867 村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国巧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李京,陈云浩,蒋卫国∥遥感学报.-2009(5).-901~912
以平原村镇香河县、山地村镇密云县和水乡村镇昆山市为研究区,分析了村镇空间结构的特征。建立基于网格的村镇选址及空间范围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建模技术实现;此外,空间范围模型根据泰森多边形模型的思想,提出用土地效益的概念代替距离来确定村镇的空间范围。由于考虑因素更全面,更具体,这两个模型可以更好地为村镇的选址与空间范围的确定提供参考。此研究为村镇规划工作提供帮助。
CH20100868 SSM/I的云南思茅微波发射率的稳定性分析/游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杨虎,卢乃锰∥遥感学报.-2009(5).-887~900
利用装载于美国国防卫星上的特种微波成像仪SSM/I资料和相应的气象台站观测地面和探空资料,在微波辐射传输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南思茅的微波发射率特性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云南思茅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度较好,地表微波发射率稳定。地表微波发射率有弱的正弦季节变化(变化幅度很小,最大不超过0.02),在1~4月有很小的年际变化(发射率最大差异约0.008),这些在有地面和探空观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式模拟得到跟踪订正。
CH20100869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与NDVI的时间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大杨树镇为例/闫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黄华国,张文义,王剑波,任玉环,方立群,黄晓霞,曹务春,闫守邕,王世文∥遥感学报.-2009(5).-873~886
利用月度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人数和长时序月度NDVI值的相互关系,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趋势及发病人数进行预测。研究区大杨树镇2001—2005年共有144例完整的HFRS病人资料,以及同期详细的宿主动物捕获数据。基于Landsat TM影像以及Google earth影像,大杨树地区土地利用分为4种类型,山地、林地、农田以及居民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数据由SPOT-4卫星的VGT-S10数据集(10d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提供。对HFRS病例与NDVI之间的关系进行图解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NDVI的峰值多出现于8月,而HFRS发病人数的峰值多出现在11月。前朔3个月的农田NDVI值与HFRS病例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P值<0.001)。农田NDVI峰值比HFRS病例的峰值提前了3个月。研究量化了NDVI与HFRS之间的关系,为HFRS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CH20100870 基于自分类和颜色空间变换的遥感图像色彩校正方法/陈旭,林宏,强振平(西南林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遥感学报.-2009(5).-816~826
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自动分类和lα β颜色空间变换的色彩校正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不同时间的ETM遥感图像进行了多景色彩校正后的拼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重叠区域校正、直方图匹配等常规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校正不同获取时间所导致的景间颜色、亮度差异,提高遥感图像后续分类、变化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多景遥感图像的拼接效果。
CH20100871 MISR和MODIS二向性反射数据产品的对比分析/陈永梅,王锦地(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梁顺林,王东伟,马斌∥遥感学报.-2009(5).-801~815
利用4种地表类型共16个地面站点的MISR9个角度反射率数据产品和MODIS反射率数据产品(MOD09A1),对比两种传感器获取的地表方向反射观测数据和用BRDF模型参数产品计算的方向反射数据,分析了这两种BRDF模型参数的外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MISR和MODIS BRDF模型参数数据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对观测数据以外方向反射的外推能力,相比用MISR BRDF模型参数数据外推到相应MODIS观测角度方向反射的结果一致性较强。(2)采用两种BRDF模型参数推算的方向反射率与观测数据的接近程度有随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弱的趋势,在观测天顶角较小时一致性较好。(3)所用数据处理结果显示,MODIS BRDF模型参数数据产品在近垂直主平面方向反射率推算结果相比近主平面方向的推算结果更接近观测数据。
CH20100872 利用AIRS数据交叉辐射定标SVISSR分裂窗通道/蒋耿明(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延昊,马灵玲∥遥感学报.-2009(5).-792~800
利用高精度和稳定的AIRS/Aqua(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 on board Aqua)数据对SVISSR/FY-2C(Stretched Visible and Infrared SpinScan Radiometer on board Feng Yun 2C)的两个分裂窗通道IR1(Infra Red 1,10.9μm)和IR2(InfraRed 2,11.9μm)进行交叉辐射定标的方法,并利用赤道附近2006年12月和2007年12月的AIRS和SVISSR数据完成了交叉辐射定标,结果表明,SVISSR数据与卷积得到的AIRS数据高度线性相关,SVISSR/FY-2C传感器的两个分裂窗通道不仅存在定标误差,而且定标误差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增大的趋势。相对于AIRS/Aqua测量值,当SVISSR的通道亮温从220K变化到340K时,2006年12月IR1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5.8K变化到-4.4K,而2007年12月IR1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6.9K变化到-5.1K,2006年12月IR2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2.2K变化到-1.5K,而2007年12月IR2通道的温度调整量从6.3K变化到-6.1K。
CH20100873 MODIS产品估算复杂地形下的光合有效辐射/谢小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中美合作遥感中心),高志强,高炜∥遥感学报.-2009(5).-779~791
提出基于MODIS大气和地表产品反演高精度复杂地形下的光合有效辐射模型。该方法是对普通的大气传输模型进行简化,在模型中分别考虑了削减光合有效辐射的5个主要因子:瑞利散射、臭氧和水汽吸收、气溶胶散射以及地表和大气间的多次反射。从3个方面考虑了复杂地形对于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1)坡度和坡向;(2)天空可视角;(3)邻近地形的附加辐射。提取2006年晴空条件下的估算结果与中国生态网络山东禹城站和长白山站的实测值的比较,得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和0.9,表明模型反演结果能够较好地解译实际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通过比较考虑地形和不考虑地形2种情况得到的光合有效辐射,定量地分析了地形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CH20100874 多次散射对向上漫射散射系数及漫射吸收系数影响的数值研究/赵巧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宋玉芝∥遥感学报.-2009(5).-763~778
在假定水体表面为镜面、水体中无内光源及非弹性散射的情况下、利用多次散射理论,研究了在固定体散射函数的情况下,不同的入射天顶角、单次散射反照率和散射系数对向上漫射散射系数,上、下行漫射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紧贴水表的下层,向上漫射散射系数随入射辐射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随单次散射反照率和散射系数的改变而改变;当入射辐射为垂直入射时,向上漫射散射系数的深度廓线随深度呈现单调增的趋势,并逐步接近一个恒定状态;随着入射天顶角的增大,该单调现象发生了变化,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逼进恒定状态,且这个恒定值随单次反照率增大而增大。下行漫射吸收系数随着入射天顶角的增大,其廓线由单调增加过渡到先增大后减小;在散射系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入射天顶角的下行漫射吸收系数逐渐收敛于同一稳定的状态。且单次散射率越小,这种收敛的速度越快,达到恒定状态的深度也越浅。上行漫射吸收系数的主要特征基本与下行漫射吸收系数类似,而且两个恒定值均大于属于固有光学参数的吸收系数,其中向上漫射吸收系数最大。
CH20100875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车辆检测的抗体网络/郑宏,胡学敏(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遥感学报.-2009(5).-913~927
将车辆检测的过程视为一种“抗体”检测“危险抗原”的过程,其中车辆是“危险抗原”,车辆检测模板是“抗体”。利用一些车辆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一种抗体网络学习并获取一组优化的“抗体”。这些“抗体”经过与待测影像的匹配,实现对道路车辆目标的有效提取。采用0.6m分辨率的QuickBird全色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CH20100876 多级移动曲面拟合LIDAR数据滤波算法/苏伟(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孙中平,赵冬玲,孙崇利,张超,杨建宇∥遥感学报.-2009(5).-827~839
为提高城市区LIDAR数据滤波精度,提出了一种多级移动曲面拟合滤波方法。建立区块网格搜寻及索引机制完成对离散LIDAR点云的标示;通过建立二次多项式完成参考曲面的拟合,不同窗口大小获得不同层次的拟合曲面;设置自适应阈值,完成地面点与非地面点的判断。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滤波算法误差在1m以内,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CH20100877 RapidEye卫星影像在1∶50000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刘智,黄洁(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邵怀勇,蒋华标,彭孛,田立∥国土资源遥感.-2010(1).-127~129,133
在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基础上,以红格钒钛磁铁矿—拉拉铜矿区RapidEye卫星影像为例,深入探讨了RapidEye卫星影像在1∶50 000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中的可行性。从RapidEye图像的几何纠正精度、合成处理及遥感解译标志来看,RapidEye影像可以满足1∶50 000矿山开发遥感调查的需要,大大提高1∶50 000矿山开发遥感调查的实时性。
CH20100878 基于知识工程师的崇明岛东滩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分类研究/阿也提古丽·斯迪克,赵书河,左平,王春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0(1).-123~126
以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TM遥感图像,结合现场调查和前人关于东滩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崇明岛东滩主要分布的盐沼植被类型,提出了基于知识工程师的植被分类方法。与常规非监督和监督分类相比,该方法的精度较高,总体精度为92.35%,kappa系数为0.9072,而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6.92%和89.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研究区植被进行分类与识别,可为实现盐沼植被的自动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途径。
CH20100879 基于RadarSAT-2同步观测试验的海面油膜雷达信号特征研究/刘杨,邵芸(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齐小平,王世昂,原君娜,申晋利∥国土资源遥感.-2010(1).-112~116
海底自然烃渗漏在海洋表面形成的油膜分布对海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利用3m分辨率的RadarSAT-2数据在渤海海域开展海洋表面油膜检测同步现场试验,利用机油在海面生成表面油膜,14min后接收SAR数据,测量并分析海洋表面油膜雷达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合海况条件下,3m分辨率SAR数据可以检测到几个微米厚度的表面油膜,此时C波段对海洋表面波有5dB的阻尼作用。油膜漂移的SAR测量结果进一步证实表面油膜的扩散与漂移受风场、流场影响。
CH20100880 矿化蚀变区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分析与空间结构研究——以内蒙古突泉县—扎鲁特旗成矿带为例/李红,朱谷昌(中南大学),张远飞,杨自安∥国土资源遥感.-2010(1).-89~95
基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分析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提出在光谱特征空间研究典型地物的几何结构与空间关系,分析总结中等植被覆盖的矿物蚀变区典型地物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分布形态与空间分布关系,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CH20100881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玛纳斯河流域荒漠化监测/刘艳(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丁涛,阮惠华,林娜∥国土资源遥感.-2010(1).-81~84
利用遥感手段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带的荒漠化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不同时期TM数据,在小尺度上分析该区域2000~2008年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基于MODIS陆地遥感产品(NDVI、Albedo及LST),利用多源信息复合法计算荒漠化程度指数;基于TM荒漠化监测结果对该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初步建立并验证基于MODIS数据的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近10a来,绿洲外围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大部分变化发生在绿洲内部,主要为局部荒漠化被开发或因盐碱化过重导致的撂荒;荒漠化监测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程度定量评价精度可达91.25%。
CH20100882 NOAA-AVHRR数据在吉林省东部林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赵彬,赵文吉(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潘军,李家存,胡德勇∥国土资源遥感.-2010(1).-77~80
概述了利用NOAA-AVHRR数据进行林火监测的原理和4种方法。针对吉林省东部的森林火灾,运用4种方法进行了火点信息提取与分析,最后对阈值法进行了改进,提取精度达到了89.2%。分析了NOAA-AVHRR应用于林火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不足。
CH20100883 城市硬化地表格局特征及尺度效应遥感研究/李伟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轶∥国土资源遥感.-2010(1).-69~72
硬化地表增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应用SPOT遥感影像提取了地表硬化度指数,拟合了地表硬化度和多光谱因子间的关系(Rspot=0.818,p<0.001),并以北京市建成区为例进行了硬化地表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区中等和高密度建设用地占绝对优势,高密度或较高密度建设覆盖格局的异质特征主导了北京市中心的总体景观格局。另外,尺度效应研究发现,在高度城市化的大都市,与较高分辨率影像相比,中等分辨率影像提取的地表硬化度精度更高,应用不同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的硬化地表格局特征有明显差异。
CH20100884 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面向对象海岛识别方法探讨/栗敏光,李英成,薛艳丽,叶冬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遥感.-2010(1).-65~68
遥感技术在新一轮全国海岛调查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针对目视解译方法的不足,采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方法实施海岛专题信息提取。对多源多级遥感图像数据和多时相高分辨率光学图像数据,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小目标识别与伪信息剔除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不论融合高分辨率雷达图像数据与多光谱光学图像数据,还是直接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光学图像数据,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方法均能够达到较高的海岛识别能力与识别精度。
CH20100885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温度年内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徐永明,覃志豪(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沈艳∥国土资源遥感.-2010(1).-60~64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5年全年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和气象观测资料,定量分析了地表温度年内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之间的时滞响应关系。首先,通过谐波分析方法(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HANTS)消除地表温度数据中云的影响,提取地表温度时间序列谐波(即周期变化规律),重建地表温度无云时间序列;然后,利用DEM和纬度数据计算了研究区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并将其与地表温度的年内变化进行时滞相关分析。0.991 6的相关系数表明:太阳辐射是地表温度年周期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对于太阳辐射时间而言滞后20d左右;时滞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和气温之间的年内变化规律呈极显著相关,气温的变化相对于地表温度存在约5d左右的滞后响应。
CH20100886 基于云雾与晴空地表混合像元的云雾检测算法/马慧云,范冲(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赵向东∥国土资源遥感.-2010(1).-55~59
从专家目视判别晴空地表与云雾的原理出发,针对不同时区晴空地表与云雾分离检测算法的难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适应于不同时区的白天晴空地表与云雾分离的遥感检测算法。应用10幅不同时区MODIS图像对算法的可行性、稳定性及精度进行评定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性较强,稳定性较高,且不需人工干预。
CH20100887 基于有效区域自动判断的多幅遥感图像镶嵌方法/张登荣,张汉奎,俞乐,陈倩(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国土资源遥感.-2010(1).-39~43
针对目前遥感图像镶嵌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接缝线去除效果差等问题,从有效区域出发对现有镶嵌技术进行改进。采用自动追踪法得到图像的有效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幅遥感图像镶嵌处理:在几何拼接阶段,用有效区域代替原始矩形图像参与图像拼接;在拼接缝消除阶段,用有效区域确定两幅图像的拼接线,采取整体色调调整和重叠区加权两个步骤消除接缝线;在多幅图像镶嵌时,对两幅待镶嵌图像的有效区域求并集,即是结果图像的有效区域,参与下一次的镶嵌计算。通过两组多幅遥感图像的镶嵌实验表明,该技术流程可以实现全自动的多幅图像匀光,处理后图像整体色调一致,不存在明显接缝线。
CH20100888 高光谱数据的波段序结构分析与应用研究/张远飞,吴德文(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张艮中,朱谷昌,李红∥国土资源遥感.-2010(1).-30~38
把高光谱数据近似于连续的细分波段作为波段序列数据,由此提出波段序结构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波段序列直方图、左(右)偏度参量分析、相关(似)矩阵分析和回归偏度分析等。通过对波段序结构分析技术在高光谱数据的统计特征分析与数据质量评价、“蚀变异常”信息潜在性评价与特征波段选择及矿物蚀变信息提取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实践,阐述了这一技术思想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
CH20100889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在LUCC中的研究进展/白穆,刘慧平,乔瑜,王晓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0(1).-19~23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促进了遥感分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遥感分类对象、分类特征和分类器3个方面。本文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遥感分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CH20100890 新世纪以来铀矿地质遥感的科技进步与持续发展/刘德长,赵英俊,杨旭(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遥感.-2010(1).-14~18
从采用新型遥感技术、引进航空成像光谱测量系统和开发后遥感应用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遥感所取得的科技进步,并对铀矿地质遥感的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CH20100891 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与应用研究/王润生,甘甫平,闫柏琨,杨苏明,王青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国土资源遥感.-2010(1).-1~13
回顾和总结了“九五”以来,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高光谱矿物识别和矿物填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包括主要岩矿光谱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矿物的种类识别、丰度反演和成分识别;中—热红外多/高光谱的数据处理和矿物识别;高光谱矿物识别的地质应用模式、矿物填图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流程、矿物填图的技术体系;矿物填图在区域地质找矿、矿区勘查和成矿与找矿模型、植物地球化学探测、矿山环境监测以及月球和行星探测等方面的应用示范。最后,提出了高光谱矿物填图近期的研究方向。
CH20100892 基于Google Earth虚拟地球平台的旅游规划研究/李娟,郝志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0(1).-130~133
以虚拟地球平台Google Earth为例,初步探讨了其在旅游规划资料准备、资源调查与评价、辅助空间分析、简化虚拟三维漫游、增强规划创意性以及专家合作与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应用,为旅游规划的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CH20100893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建筑物轮廓信息提取/王永刚(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马彩霞,刘慧平∥国土资源遥感.-2010(1).-49~54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图像上建筑物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半自动、快速简单的建筑物二维轮廓信息提取技术流程。首先,利用最大同质性近邻滤波算法(MHN)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基于数学形态学经典算法(腐蚀、膨胀、开操作及闭操作等)重建的微分形态学断面方法(DMP)进行建筑物二维轮廓信息提取,并在结构算子的步长选择方面对方法进行了初步改进;最后,结合区域标识和面积阈值分割等方法进行了后处理操作。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园QuickBird图像为例的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对规则建筑物的提取效果良好,还可以有效地提取出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轮廓信息。
CH20100894 机载双天线InSAR复图像自动配准研究/孙中昶,郭华东((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焦孟梅,刘广∥国土资源遥感.-2010(1).-24~29
干涉雷达复图像之间的精确配准是提高雷达干涉测量精度的关键之一。对于机载双天线干涉雷达系统,精确的地形高程测量需要精确的干涉相位来保证,从而要求干涉复图像在亚像元级的精确配准。为了使两幅机载双天线InSAR复图像之间配准精度达到亚像元级以及提高运算效率,在分析前人算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复相关精配准算法以及基于过采样图像的精配准方法对机载双天线InSAR复图像进行精配准试验和比较,生成了干涉条纹图,并进行了相干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机载双天线复图像相干性很高、偏移量较小;对于机载双天线复数据而言,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实现复图像数据的高精度配准,但是从配准精度以及算法运行时间来看,基于FFT的复相关精配准算法较优,运算效率更高,且更具实用性。
CH20100895 基于遥感技术的开都河下游绿洲区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李会志,李新国,王影(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0(1).-85~88
以3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经图像处理,并结合野外考察,建立解译标志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开都河下游绿洲区的盐渍化土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盐渍化程度呈先加重后减轻趋势;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开都河沿岸低洼地和博斯腾湖湖滨地区及其北岸清水沟、曲惠渠、乌什塔拉渠两岸附近;盐渍化的形成与研究区地形地貌、地下水以及干旱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人类农业活动对盐渍化土壤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CH20100896 西藏改则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与破裂模式/洪顺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智荣,戴娅琼,申旭辉,单新建,荆凤∥国土资源遥感.-2010(1).-44~48,54
通过升降轨ASAR数据的获取与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西藏改则地震的双视线向同震形变场信息。对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的特征分析表明,改则地震主、余震均表现为典型的正断裂破裂模式,并先后形成了东、西两条规模不同的走向NE、倾向NW的正断层破裂带(可能未出露地表),以及西北盘的东、西两个沉降形变中心。从干涉条纹的切割关系判断,东沉降形变中心可能受2008年1月9日Ms 6.9级主震的控制,西沉降形变中心可能受2008年1月16日Ms 6.0级余震的控制。Ms 6.9级主震形成东南盘隆升与西北盘沉降的总体格局;Ms 6.0级余震使西北盘余震震中及以西部位进一步沉降,造成西沉降中心沉降形变量大于东沉降中心。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的获取为进一步的震源参数模拟与三维形变场解算提供了更好的约束条件与信息。
CH20100897 近30年来河西走廊湿地变化及其机理初探/白磊,姜琦刚,刘万崧,崔瀚文(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0(1).-101~106
应用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河西走廊的湿地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1973年、1990年、2000年及2006年前后的湿地面积分别为14 132.38km2、13 299.44km2、12 519.88km2和12 312.38km2,近30a来减少了12.88%(共1 820.00km2),动态度为-0.39%。其中,自然湿地资源不断减少,减少速率不断加大,以沼泽湿地减少最为显著;人工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增加迅速,湿地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上升,各湿地类型比例差异减小,各类湿地分布趋于均匀。气温、降水、青藏高原隆升等自然因素是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变化趋势。
CH20100898 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和最大似然分类相结合的土地覆被分类——以红寺堡灌区为例/喻小倩(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娜,李红,廖铁军,孙丹峰∥国土资源遥感.-2010(1).-96~100
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解和最大似然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红寺堡灌区开发前1989年的土地覆被状况进行分类。分类时,以基准端元为分类特征,分类函数稳定,分类结果易于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像元分解丰度图的最大似然分类总体精度为77.53%,比应用原始影像直接进行最大似然分类的总体精度提高了9.8%。同时,为提高分类精度,本研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分类后处理以满足实际需求。
CH20100899 石羊河流域中游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及驱动分析/宋小宁,朱小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涛,李新辉∥国土资源遥感.-2010(1).-117~122
以石羊河流域中游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多时相、多源遥感图像提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根据转移矩阵,定量研究了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变化面积、变化率及具体的转换类型;提取能够反映景观格局特征的相关指数,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及景观异质性;最后,对其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增强对石羊河流域中游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对促进该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CH20100900 遥感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王彦,李文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55~858
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SCIE收录的15种遥感类目期刊的英文刊名、中文刊名、出版国和最新影响因子,并将其中SCI收录的6种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包括英文刊名、汉译刊名、出版周期、原版刊号、最新影响因子、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地、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创刊年以及期刊的发展,期刊刊载的主要内容,网站可免费获取的该刊目次和文摘及全文信息等。
CH20100901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述评/邢著荣(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冯幼贵,杨贵军,王萍,黄文江∥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49~854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作为描述植被覆盖及生长状况的度量参数——“植被覆盖度”在农业、环境、生态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植被覆盖度的重要作用及研究意义,叙述了其遥感监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常用遥感数据源,主要从统计、物理、FCD等模型入手讨论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CH20100902 面向土地覆盖分类的MODIS影像融合研究/赵德刚(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占玉林,刘成林,牛铮∥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27~831,712
MODIS影像的多波段及其1、2波段的250m中等分辨率为大区域中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盖制图提供了可能。为了有效利用MODIS影像的空间和光谱信息,使用SFIM、HPF和PCA变换等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分别采用MODIS影像的波段1(b1)和波段2(b2)对3~7(b3~b7)波段进行融合,并就融合影像的光谱保真度和分类精度对6种不同融合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融合结果得到的分类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融合方法中使用b2的融合效果均优于b1;SFIM变换在光谱失真较小的情况下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分类精度。因此使用b2的SFIM变换可以用于提高MODIS土地覆盖图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
CH20100903 基于有监督模糊C-均值算法的混合像元分解/张子石(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潘聪,陈红顺∥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13~817,712
遥感影像中普遍存在混合像元,混合像元的分解是遥感图像处理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使用有监督的模糊C-均值算法对遥感影像的混合像元进行分解。在传统的模糊C-均值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先验知识引入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结合通过降采样产生的模拟数据、ETM遥感影像和MODIS遥感影像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算法适用于多光谱遥感图像的混合像元分解,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
CH20100904 基于试验分析确立融合模型的IHS-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宋鹏飞(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张霞,王晋年,田庆久∥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06~812
在多光谱和全色影像分辨率相差较大情况下,IHS遥感影像融合方法会因光谱分配问题导致一定的光谱扭曲;而小波变换方法在变换域具有良好的分频特性,且融合规则和算子对融合效果作用明显。将IHS和小波变换结合,通过试验分析发现小波分解得到的低频部分与光谱信息关系密切、高频部分与空间信息关系密切。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低频、高频部分的融合规则和算子,应用于BJ-1卫星数据的自身融合验证表明,在保持空间清晰度的同时能够明显地降低光谱扭曲程度,较好解决了其多光谱和全色影像分辨率相差较大对数据融合的影响,相比传统的IHS方法有效降低了光谱扭曲。
CH20100905 神舟4号(SZ-4)多模态遥感器散射计数据预处理及Sigma-0数据显示/张毅(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林明森,蒋兴伟∥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01~805
神舟4号多模态遥感器散射计(CN/SCAT)是我国星载散射计系统的前驱,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掌握散射计系统的相关技术,为海洋卫星2号(HY-2)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详细描述了CN/SCAT数据预处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地理定位、物理量转换、面元配准等,这些处理过程可以为HY-2提供参考,同时文中对Sigma-0数据进行科学显示,用户可以快速浏览散射计获取的数据,并找到感兴趣的区域,为HY-2提供业务化服务做准备。
CH20100906 基于Munsell HSV变换的TM影像水体提取方法研究/孙步伟(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GIS重点实验室),赵萍,程雷,张旭明∥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97~800,710
目前基于TM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但是都很难快速、准确、客观地消除山体或建筑物阴影的影响。对常用的几种提取方法进行了验证论述,并基于孟塞尔(Munsell)HSV色彩变换,构建了新的水体提取模型(WEM:TM2-TM5>0且Sat-1Va>0)。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消除阴影的影响,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
CH20100907 利用MODIS植被指数评估分水对黑河中游的影响/李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颜长珍∥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93~796
为缓解黑河下游额济纳旗生态恶化的现状,国家对黑河流域实施了分水政策。在下游环境得到了充分改善的同时,中游绿洲地区的发展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利用2000~2004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对中游两个绿洲地区连续5a生长季的植被覆盖面积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比其植被覆盖面积的增长趋势,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受分水影响的程度做出评估。
CH20100908 基于HJ-1A/B卫星CCD数据的土地宏观监测试验研究/吴海平,刘顺喜(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黄世存∥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88~792,711
对HJ-1A/B卫星CCD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并采用人工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J-1A/B卫星CCD数据能够满足制作1∶100 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平面精度要求,可用于不大于1∶100 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宏观遥感监测。
CH20100909 三峡库区植被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李锦业,吴炳方,周月敏,张磊(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84~787,710
利用遥感手段估算三峡库区植被的生物量,综合野外观测数据,分析了Landsat TM数据的光谱信息与植被生物量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Landsat TM多光谱数据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植被生物量水平。然后,利用Landsat TM数据分别建立了针对三峡库区的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草本植被5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利用所得模型计算了该区域2002年植被的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05×108Mg。
CH20100910 植被指数在长江口潮滩湿地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刘瑜,韩震,郭永飞(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77~783,710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分析了崇明东滩湿地实测反射光谱数据和Landsat TM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发现在近红外波段,植被的反射率差异最突出;在绿光波段,受水分影响较大的植被特征信息比较突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取9种典型的植被指数进行计算,提出了适合研究区植被信息提取的三波段比值植被指数TRVI。并且利用该指数,使用人工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典型地物信息的提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CH20100911 基于TM6的城市居民建筑节能研究/赵晶晶,李晓松,黄慧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裴亮,吴炳方∥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66~771,709
基于2009年北京西城区1月份的TM影像,利用覃志豪的单窗算法对西城区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通过SPOT5影像提取的居民小区分布图获取了西城区居民小区温度分布图。然后,基于热红外成像仪实测居民小区温度对居民小区温度TM6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居民小区的反演温度与红外热像仪实测温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2可达0.8416,基于TM6反演的居民小区温度信息可以有效地反映居民小区建筑热散失差异。通过与实地调查居民小区建筑及供暖信息相结合,可对居民小区的建筑节能进行科学地评价。
CH20100912 城市热岛效应地表通量空间分布研究/王萍(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57~76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更多大中城市的产生以及城市面积的扩展,导致更加严重的城市热岛现象。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根源,以西安市城区为例采用美国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或估算地表温度、植被指数以及地表通量等变量,不仅采用传统的地表温度参数理解城市热岛现象,还着重分析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地表通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发现西安城市建成区与郊区之间热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地表温度不仅与植被覆盖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还与地表潜热通量和实际蒸散发变量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详细分析表明拥有众多工厂企业的西安市莲湖区热岛效应尤为显著,而位于市中心的新城区次之,具有较大面积郊区的灞桥区热岛效应并不明显。因此城市绿地不仅影响城市建成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布,还对地表通量以及实际蒸散发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调节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CH20100913 基于船载太阳光度计的中国海域MODIS卫星反演气溶胶光学参数验证/杨东旭,刘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陈文忠,董文∥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49~756
利用2006~2007年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号科考船在中国黄海和东海海域的POM-01MK2太阳光度计气溶胶光学参数的观测资料,与MODIS反演结果进行比较,给出了光学厚度、A°ngstrm指数和粒子有效半径的对比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观测方法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标准差)达0.97(0.08),73%的对比结果在期望误差(Δτ=±0.03±0.05τ)之内;季节分类对比结果,秋季和春季相关系数(标准差)均为0.97(0.08);海域分类对比结果,黄海北部海域和黄海南部海域相关系数(标准差)分别为0.98(0.08)和0.76(0.10)。MODIS反演得到的A°ngstrm指数偏低,相关系数(标准差)为0.67(0.23);按季节分类得到,秋季和春季相关系数(标准差)分别为0.71(0.27)和0.62(0.19);按海域分类得到,黄海北部海域和黄海南部海域相关系数(标准差)分别为0.87(0.07)和0.70(0.30)。粒子有效半径的对比结果偏差和离散度较大,相关系数(标准差)仅为0.31(0.1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海域沙尘气溶胶和人类源二次气溶胶浓度较高导致海上气溶胶光学性质同MODIS反演中使用的光学参量有较大差别。
CH20100914 CBERS-CCD数据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最佳波段选择——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为例/周旭(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安裕伦,张斌,蒋良群∥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43~748,708
最佳波段选择是遥感数据处理重要基础工作,不仅影响遥感信息提取目视解译效果,而且影响计算机分类精度和效率。以贵州喀斯特山区CBERS-CCD数据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为例,依据最佳指数(OIF)模型,基于波段间信息量和地物间可分性试验,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评价试验结果,得出:①CBERS-CCD数据所有可能3个波段组合中,B3-4-1波段组合RGB合成假彩色影像最适宜多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信息提取;②CBERS-CCD数据第5波段对水田和草地等地类信息提取有重要贡献,应予充分利用;③不同波段组合对不同地类信息提取贡献有别,仅仅依靠某个波段组合即便是最佳波段组合也难以获得很高精度,需要继续研究CBERS-CCD数据与其它数据融合,以及决策树与多特征提取等多种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CH20100915 4种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在沿海丘陵城市地表组分分析中的比较研究/赵小锋,邱全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37~742
近年来混合像元分解在城市地表组分监测与分析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城市遥感的一个热点。目前多数研究选择内陆或沿海平原城市作为研究区,并在分解之前把水体作为干扰因素掩膜去除,以获得较好的分解结果,并符合V-I-S(Vegetation-Impervious Surface-Soil)概念模型。以沿海丘陵城市厦门为研究对象,使用4种方法对2007年1月8日TM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对分解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并使用2006年12月25日SPOT5影像对分解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厦门这种沿海丘陵城市,去水的3端元方法会引起阴坡植被与不透水面之间的光谱混淆,而包含水体的4端元方法则能得到更好的分解结果,光谱归一化对于分解结果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下一步将通过更多的试验来获得适合沿海丘陵城市的最佳光谱混合像元分解方法。
CH20100916 AMSR-E数据散射与极化指数检测2008年1月中国南方冰雪灾害/金亚秋,陈昊(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谷松岩∥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15~721
全天候全天时微波遥感是监测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测量的多通道辐射亮度温度对全球和区域性天气与气候、大气降水、陆地水文、海面风场等物理信息的获取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初中国通常温暖的南方发生暴雪和冰冻灾害,用业务运行的多通道辐射亮度温度算法产品却无法识别这一冰雪灾害。通过对积雪层的矢量辐射传输模拟,根据多通道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数据的散射与极化特征指数、往年同时期同地区正常条件下的平均特征指数以及先时特征指数的变化,构成新的判据流程,能有效地识别中国南方区域性冰雪自然灾害。
CH20100917 多尺度自适应恒虚警率(CFAR)自动检测与重构多方位SAR图像中不同尺度目标物/戴尔燕,金亚秋(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22~730,708
提出一种多尺度自适应恒虚警率(CFAR)检测方法,用于SAR图像中城区环境不同尺度目标物的自动检测,同时完成对目标物尺寸大小的估算。以目标物几何尺度及其成像位置作为依据,实现不同方位飞行的SAR对同一景物的图像上目标物像的自动匹配,以相对飞行机载PI-SAR图像为例,检测机动车目标和建筑物(群)目标,并实现该两类目标物景象的立体重构。
CH20100918 建筑物三维重建方法综述/王继阳,文贡坚,吕金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ATR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32~840
建筑物三维重建的最终目的是高精度、全自动、逼真地生成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它是涉及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建筑物检测、三维模型重建以及模型可视效果增强等3个方面出发总结了现有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并从自动化程度、适用范围、复杂性等方面对一些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若干个开放性问题和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CH20100919 基于SURF算子的SAR图像匹配改进算法研究/贺经纬,尤红建(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22~826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匹配有着图像纹理特征丰富、匹配计算量大的特点同时要求匹配点均匀分布。针对几种常见匹配算法的不足,利用SURF算子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在提取亚像素级的精度特征点基础上,使用双向搜索算法改进了匹配正确率。然后根据数据随机取样一致性(RANSAC)剔除错误点,并用仿射和二次多项式两种变换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匹配的正确性。
CH20100920 一种基于正弦模型的干涉SAR射频干扰抑制算法/韩松涛,向茂生,汪丙南(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818~821
P波段电磁波谱与多种通信、无线电频带混叠,这些应用会对P波段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产生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针对P波段InSAR系统射频干扰抑制问题,提出相位保持的抑制算法,算法基于正弦参数模型,采用阈值检测、迭代相参的处理技术,在抑制射频干扰对图像聚焦质量影响的同时保持回波数据的相位信息,该方法尤其适用于P波段InSAR系统。通过对仿真的机载干涉SAR数据进行处理,对比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
CH20100921 遥感和GIS辅助下的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分析/张小文(兰州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6).-772~776,709
以遥感数据和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改进的SEMMED土壤侵蚀模型,对祖厉河流域1999年和2001年土壤侵蚀的空间变换进行了模拟和对比。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葛家岔站点附近、草滩站附近和北部葛家寨和靖远一带,流域中南部的土壤侵蚀通常小于北部。在北部的屈吴山,以及与宁夏交界的月亮山还有华家岭由于植被覆盖度较高,很好的起到了减少径流,抑制土壤侵蚀的作用。降水的年际差异导致本区的土壤侵蚀年际差异较大。
CH20100922 城市群热岛时空特征与地表生物物理参数的关系研究/曾永年,张少佳,张鸿辉,黄炜,刘慧敏(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7
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为例,利用2005年3个不同季节的TERRA/MODIS数据提取的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及其随季节的变化,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作为反映地表生物物理特征的参数,分析了城市热岛时空特征与地表生物物理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城市热岛效应的季相变化明显,一年中夏季与春季的城市热岛效应相对显著,城市地表温度高出周边的郊区达8~10℃;而冬季城市热岛效应相对不太明显,城市地表温度高出周边的郊区4℃。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说明通常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城市地表温度或城市热岛的代用指标是不适宜的;然而,地表温度与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在不同季节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且地表温度与NDBI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能够很好地指示不同季节城市热岛的强度,这就为定量分析不同季节城市地表温度的变化提供了物理指数,也为利用遥感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CH20100923 浅析遥感光谱特征参量的原理及基本方法/谭昌伟,郭文善,王纪华,朱新开,王君婵(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55~160
概述了导数光谱、红边参数、光谱吸收特征以及光谱反射特征等遥感光谱特征参量的原理及基本方法,总结和分析了这些参量在植被领域中的应用动态,提出了遥感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展望,遥感光谱特征参量能够为植被理化信息的提取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CH20100924 基于多层分割的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彭海涛,柯长青(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49~154
利用ALOS数据,在Definiens Developer 7软件中用分形网络演化法(FNEA)进行多级分割,获取影像对象。综合运用对象的光谱、空间特征和不同层对象之间的关系,提取了湖北省洪湖市试验区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信息。最后,用一种基于单层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基于像素的最大似然法与这种基于多级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级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不仅克服了基于像素的最大似然法出现的“椒盐”现象,在分类精度上较这两种分类方法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CH20100925 ASTER多光谱影像与资源二号全色影像融合研究/董张玉,赵萍,胡文亮(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43~148
随着遥感获取数据手段的日益增多,遥感影像的融合技术备受关注。针对ASTER多光谱影像光谱信息丰富、分辨率小,资源二号全色影像分辨率高、纹理信息丰富的特点,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ASTER多光谱影像与资源二号全色影像为例,分别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以及主成分分析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3种融合方法进行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对比,探讨ASTER多光谱影像与资源二号全色影像融合的方法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对两幅影像融合的效果最好,极大地改善了两种单一方法的缺点,提高了原始影像的目视效果和光谱信息,从而为区域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资料。
CH20100926 HJ-1A/B星CCD多光谱遥感数据特征评价及应用研究/任平,杨存建,周介铭(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38~142
我国现有的风云系列卫星、资源卫星及海洋卫星都可实现多种性能的对地观测,在灾害与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面对复杂多样的自然灾害及环境问题,这些卫星却都难以完全满足灾害和环境监测与预报所需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以及全天候的要求。主要对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HJ-1A/B)星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提取数据特征,以便为该数据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CH20100927 一种适用于WindSat的地理定位方法/陆文,严卫,施健康,任建奇(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26~131
星载全极化微波辐射计WindSat为海面风场的被动微波遥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WindSat亮温需要经过地理定位才能形成包含目标位置信息的有效物理量。地理定位是辐射计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针对WindSat圆锥扫描方式,将Patt94定位算法进行修改,应用于Wind-Sat地理定位中。详述了定位的计算过程,给出了定位结果,讨论了误差分析方法。通过模拟WindSat轨道,对可能的定位误差来源展开分析,着重分析了辐射计姿态误差、扫描方位误差对定位的影响。最后,就辐射计姿态校正进行了讨论。
CH20100928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与信息提取/张俊,于庆国,侯家槐(国家测绘局第三地形测量队)∥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12~117
采用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了信息提取实验,并将其与基于像元方法的信息提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研究表明,在目视效果上,传统方法的分类结果图中“椒盐现象”非常明显,而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椒盐现象”;在分类精度上,面向对象方法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Hellden精度和Short精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各类地物提取效果显著提高,总分类精度提高21.76%,Kappa系数提高0.2756。面向对象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CH20100929 基于半分析模型的石头口门水库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研究/姜广甲,刘殿伟,宋开山,徐京萍,张柏,王宗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07~111
总悬浮物(TSM)是水质遥感反演的重要参数之一,以遥感技术为手段监测总悬浮物浓度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利用2008年6月13日在石头口门水库采集的高光谱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数据,计算得到水体总悬浮物的后向散射系数,并经相关分析,选取675nm处的后向散射系数建立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模型,决定系数为0.8327。与基于遥感反射率的经验方法比较,半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反演精度更高,且在悬浮泥沙含量较高的区域效果更佳。
CH20100930 土地复垦整理植被覆盖度的遥感评价/丁美青,郭云开,陈松岭,曾繁(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02~106
随着土地复垦工作的广泛开展,土地复垦整理效果评价日益重要。以湖南益阳中洲土地复垦区为例,选取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RDAS IMAGINE软件实现植被覆盖度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土地复垦后该项目区的植被覆盖度比复垦前还要高,与实际情况相符,充分说明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复垦后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CH20100931 近10a新疆地区植被动态与R/S分析/王桂钢,周可法,孙莉,秦艳芳,李雪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84~90
利用SPOT VGT传感器的NDVI时序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算法(HANTS)对ND-VI数据进行去云预处理,基于趋势分析、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99~2008年新疆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了Hurst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的差异。结果表明:近10a来,新疆植被总体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R/S分析表明,新疆大部分地区植被变化将保持现在的趋势,局部地区具有反持续性。各土地覆盖类型Hurst指数均在0.63以上,沙漠、戈壁、裸地的Hurst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土地覆盖类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覆盖类型其Hurst指数较低,可持续性低于自然或半自然状态下的植被覆盖类型。
CH20100932 比较研究目标探测算法在地质小目标探测上的性能/魏欣欣,燕守勋(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高光谱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77~83
受图像分辨率的影响,一些蚀变矿物信息在遥感影像上以亚像元的形式存在,在整个场景中为低概率存在目标,需要从蚀变矿物与背景物的光谱差异上来寻找目标物。将目标算法用于探测地质小目标——蚀变矿物。通过比较各种目标探测算法对试验区内绢云母的探测效果,初步评估和优选适合于探测地质小目标的探测算法。
CH20100933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戴声佩,张勃,王海军,郭玲霞,王亚敏(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69~76
利用GIMMS/NDVI数据分析了1982~2006年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5a来,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植被NDVI增速为0.5%/10a,7月、8月和10月份增加趋势最显著。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的中东部等地区植被覆盖显著增加;青海的格尔木至玉树一线、陕西的南部地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塔河、托里等地区植被退化。植被覆盖与气温、降水的年际关系都呈弱的正相关。但年内关系则都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植被覆盖随月均温升高而增加,当月均温超过20℃时,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月降水量在0~100mm之间,植被NDVI随降水呈线性增长,当月降水量超过100mm之后,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CH20100934 TM与MODIS植被供水指数反演及对比分析/曹广真,侯鹏,范锦龙,杨曦(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63~68
为了探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针对同一地区同一时刻旱情所得植被供水指数的差异,选择我国华北地区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影响较广的河北地区为研究区,针对近年来干旱监测应用较为广泛的Landsat TM/ETM+和EOS MODIS数据,分别进行植被供水指数的提取,并进行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TM VSWI(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与MODIS VSWI之间数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变化范围在-0.51~0.20之间。其中负值主要集中在城镇、裸地及水体地表;②在植被覆盖区,TM的平均VSWI大于MODIS的,但两者差别不大;③在各种植被覆盖度条件下,TM VSWI与MODIS VSWI差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均值均表现出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其值逐渐增大的特点。该结论可以为两种遥感数据源干旱监测的差异分析及综合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H20100935 基于多地表特征参数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曹丽琴,李平湘,张良培,岑奕(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38~44
地表特征是反映地表信息的重要参数,是了解地表时空多变信息的定量要素。提出基于多地表特征参数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并利用武汉市的Landsat ETM+影像为例进行试验。试验选择通用植被指数(VIUPD)、地表温度和纹理特征等多地表特征参数,在考虑光谱特征和空间信息的前提下,结合分层思想的决策树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结果证明利用多地表特征参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光谱反射率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和SVM分类方法相比较,分类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H20100936 基于特征值分解的全极化SAR遥感数据分类研究/王庆,廖静娟,田帮森(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31~37
应用极化目标特征值分解理论,研究了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精细分类问题,在H-ām-Wishart分类基础上引入平均散射功率,并根据不同地物的散射功率强度信息,给出了一种简单的阈值分割方法,最后利用鄱阳湖地区的Radarsat-2全极化数据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发现引入平均散射功率信息后的分类类别更多、精度更好。
CH2010093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植被覆盖遥感反演方法研究/陈涛,牛瑞卿,李平湘,张良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24~30
使用新型遥感数据——“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密云水库流域内的植被覆盖进行反演,并将结果与传统回归分析法和NDVI像元二分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山区植被信息遥感反演算法中,神经网络方法以其对非线性过程的精确模拟而具有比传统算法更高的精度,尤其对于遥感反演算法难度较大的山区植被覆盖信息提取效果较好。
CH20100938 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地表温度与土地覆盖定量研究/夏俊士,杜培军,张海荣,刘培(中国矿业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5~23
利用Landsat TM数据,以徐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通过混合像元分解和V-I-S(植被—不透水面层—土壤)模型将土地覆盖类型分解为对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植被、土壤、不透水面层3个分量,最后利用得到的3种地物比例、直接分类后的土地覆盖类型和地表温度对研究区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覆盖类型以及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和生态环境过程分析中。
CH20100939 全球环境变化视角下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研究综述/蔡红艳,张树文,张宇博(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61~167
全球环境变化需要精确和最新的区域到全球尺度的土地覆盖数据集以支撑生态系统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建模。然而,在土地覆盖分类数据集建立过程中,建立科学标准的分类系统至关重要,它影响着数据产品的集成与共享,数据的应用领域与范围。通过对区域尺度、全球尺度及可扩展的FAO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进行评述,指出:①目前国内外没有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的标准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这种分类系统的非标准化影响了数据产品的应用以及对土地覆盖变化的监测;②复合特征是土地覆盖的固有属性,有效地表达与特征量化复合类型是需要不断努力去解决的问题;③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标准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一方面能够与国际土地覆盖产品接轨,另一方面充分体现我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CH20100940 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补偿评估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法/何原荣,朱建军,傅文杰,余德清(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57~62
围绕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中保护与破坏生态环境外部性的内化这一核心技术问题,在阐述现行生态补偿制度中评估参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构建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补偿评估空间数据库的必要性,并通过实践研究了构建的技术流程、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空间信息技术构建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生态补偿评估空间数据库具有操作上的可行性和便捷性,而且有利于促进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科学、合理的评估,对矿区恢复治理的精细化管理也能起到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
CH20100941 3种滤波算法对NDVI高质量数据保真性研究/曹云锋,王正兴,邓芳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18~125
标准MODIS NDVI产品时间序列仍然存在噪声,必须在利用前处理。理想的去除噪声算法,应该最大限度地去噪,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数据中无噪声像元的真值。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不同滤波算法对噪声的处理能力,往往忽略不同算法在滤波处理时对原始高质量数据保真性的研究。基于Timesat 2.3时序滤波工具所提供的3个滤波算法,探讨了原始数据质量差异对滤波算法的保真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滤波算法对原始高质量数据保真性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非对称高斯算法(AG)对原始高质量数据保真性最高,双逻辑曲线拟合算法(DL)性能次之,SG算法拟合结果的保真性较差。
CH20100942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小班区划技术研究/张艮龙,冯益明,贾建华,武红敢,李增元(西安科技大学)∥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132~137
当前森林资源调查小班区划主要是在现地进行对坡勾绘,这种方法存在人为主观性,缺乏科学客观性。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策略,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物信息采用不同的分割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尺度分割等级网,实现了地物信息的分层提取。进而对森林资源进行小班区划,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基于影像自动解译的小班区划精度。
CH20100943 基于TM影像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预测分析/盛辉,万红,崔建勇,郭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8~14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热岛效应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采用1999年、2005年、2009年的TM遥感影像,分析了东营市的热岛效应时空演化规律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东营市热岛效应明显且稳定存在,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城区、东城区人口密度大以及工业区聚集的地方,植被和水体有减弱热岛效应的作用。随着城市的扩展,热岛区分布变广,呈现小而广的分布状态,且随着城市注重环境治理和注重绿化,未来10年东营市热岛效应有减弱的趋势,但是速度较慢。
CH20100944 基于RS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分类监测研究/樊彦国,张磊,孙元芳,武腾腾,朱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1).-45~49
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缨帽变换、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以及分类后处理等综合分类的方法,将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成9类,并将盐碱地分成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光板地4个级别,经过精度评价,这种综合分类法在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CH20100945 基于区域ATOVS数据同化的2008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暴雪监测研究/陆其峰,张文江,张鹏,吴雪宝,张凤英,刘志权,Barker.D.M(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3).-380~392
2008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地面常规观测、地面雷达观测等气象监测手段因受冰雪灾害的影响,未能提供全面及时的雪情信息。为了补充雪情数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采用区域ATOVS卫星遥感数据和NCEP预报数据,利用与美国NCAR合作开发的WRF三维变分预报/同化系统(其中陆面子过程选用NOAH方案),建立了基于区域ATOVS数据同化的2008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暴雪监测系统,提供了暴雪灾害时段内每6h一次的雪水当量演化分布数据。本文系统阐述了基于区域ATOVS数据同化的2008中国南方特大暴雪灾害监测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同化前、后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吻合度。研究表明:同化后的分析场能更好地反映此次强降雪过程的天气特征,雪深的计算精度较同化前有明显改进,从而验证了基于区域ATOVS数据同化的雪情监测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不仅为暴雪天气灾害应急服务提供了及时准确的雪情空间分布和演变信息,也为区域ATOVS数据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CH20100946 融合升降轨SAR干涉相位和幅度信息揭示地表三维形变场的研究/胡俊,李志伟,朱建军,任小冲,丁晓利(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3).-307~318
针对InSAR技术只能监测地表在雷达视线方向上的形变的缺点,详细介绍了融合升降轨SAR干涉相位和幅度信息监测地表三维形变的具体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3个步骤:(1)利用升降轨SAR干涉相位监测地表在2个不同雷达视线方向上的形变;(2)利用升降轨SAR幅度信息获取地表在2个不同方位向上的形变;(3)采用最小二乘准则和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融合上述4个不同方向的形变,从而估计地表三维形变场。以2003年伊朗Bam地震为例,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揭示了该地震引起的地表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Bam地区北部出现了明显地表下沉和沿近西南方向的水平运动,而南部则出现地表隆起和沿近东南方向的水平运动。上下、南北和东西3个方向上的地表形变场都很好地吻合了地震断层所在的位置,最大形变量分别达22,40和30cm。最后,将此三维形变场与利用Okada模型模拟的三维形变场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得到可靠且精度较高的地表三维形变场。
CH20100947 嫦娥一号图像数据处理与全月球影像制图/李春来,刘建军,任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3).-294~306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我国第一幅覆盖月球的遥感影像图,将成为嫦娥工程后期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CCD图像数据的获取、数据特点和数据质量,描述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按制图规范对图像数据进行了镶嵌拼接和处理,制作了覆盖全月球的1:250万比例尺影像图,并进行了影像图的定位精度分析。数据处理和制图结果表明,嫦娥一号CCD数据及其定位精度能够满足1:250万比例尺的制图要求,制作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其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40m,平面定位精度约为100m~1.5km,定位精度略好于2005联合控制网(ULCN2005)和克莱门汀基础地图(2.0版);对所有像元进行了逐一光度校正,大大改善了全球图像的一致性,是目前覆盖最全、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CH20100948 定量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基础与方法/张仁华,田静,李召良,苏红波,陈少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2).-211~222
首先论述了定量遥感产品真值和均匀度的相对性,在现实条件下,提出了特征精度和特征均匀度的定义,并且根据我们的试验给出了反照率、叶面积指数和表面温度的特征精度和特征均匀度。其次,指出定量遥感产品、海岸线测量和曲面面积测量的无标度现象的差异和相似性,提出了定量遥感产品的信息分形维算法。以叶面积指数为例,当信息分形维为2.16时,用相同反演模型在相同6km面积的同类植被上,30m像元尺度遥感数据反演的叶面积指数为6km像元尺度反演值的2.86倍。最后提出了一种可操作的验证方法—“一检两恰”和当地毯式扫描难以实现时可以运用的一种多点观测法。
CH20100949 作物生长模型同化MODIS反射率方法提取作物叶面积指数/王东伟,王锦地,梁顺林(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1).-73~83
叶面积指数(LAI)是监测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参数。遥感提取LAI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植被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反演,但多数模型反演方法都没有考虑作物LAI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关系。在模型反演的基础上引入用作物生长模型描述的LAI随生长变化的关系,将作物生长过程中LAI地面先验信息作为约束信息,提取最优目标参数LAI。要点是在耦合作物生长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中通过变分算法在作物生长不同时刻序列同化多时相遥感观测和LAI先验知识;在同化过程中用伴随方法求解代价函数。采用北京昌平和顺义地区MODIS数据的同化结果显示时序遥感观测能够极大改善被提取LAI的不确定性,对比MODIS LAI产品发现提取LAI廓线符合实际的作物生长规律,因而比MODIS LAI产品更加可靠。
(839~949 赵俊红)
CH20100950 风险管理中的道路提取(多光谱和SAR卫星影像)=Road Extraction for H azard Management(Multispectral Pptical and SAR Satellite Images)〔英〕/Stefan Hinz∥GIM International.-2009,23(1).-33~35
从航空和卫星图像中自动或半自动提取道路和建筑物的方法有许多。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最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研究例证表明,可从多光谱和SAR卫星图像中提取道路网。这种影像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捕捉到地球每一斑点(spot),对自然危害或民事危机后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本文介绍自动提取、半自动诊断和人工干预等方法。图5参5
(白鸥)
CH20100951 激光雷达导出的线和面特征综合用于摄影测量直接定位的替代方法=Alternative Procedures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LIDAR-derived Linear and Areal Features for Photogrammetrec Geo-referencing〔会,英〕/Habib A F,Aldelgawy M∥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19~226
激光雷达的位置和光谱信息以及摄影测量数据是三维环境完整描述的理想数据。然而,它们需要配准后才能起到协同作用。介绍了利用激光雷达导出的特征将摄影测量数据直接定位到激光雷达参考系中的替代方法。激光雷达的线面特征可用作摄影测量数据直接定位的控制信息。介绍了3种替代方法解决这个任务。第一种方法是把线面特征作为约束加到现行的光束法平差中。第二种方法是把现有的基于点的光束法平差应用到线面特征组合中。第三种方法线和面特征点赋权法。
CH20100952 星载雷达的TerraSAR-Xand TanDEM-X革命=TerraSAR-Xand TanDEM-X Revolution in Spaceborne Radar〔会,英〕/Ralf D,FifamèN,Marco W∥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27~234
CH20100953 用全波形激光雷达通过蒙特卡罗光线跟踪进行森林测量=Exploring the Measurement of Forests with Full Waveform LIDAR Through Monte-Carlo Ray Tracing〔会,英〕/Hancock S,Disney M,Lewis P∥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35~240
介绍了用全波形激光雷达测量森林高的两个模拟研究。蒙特卡罗光线跟踪常用于模拟全波形激光雷达对森林三维模型的响应。高斯分解和多光谱边缘探测常用于估计树顶和地面位置、林分密度和地面坡度。高程估计的误差通过与三维模型高的比较可精确量化。讨论了根据雷达数据模拟的树高反演设计和试验。对除扁平林冠外的所有林冠,高斯分解是有效的。证实了多光谱边缘探测区分地面和林冠的潜力。所介绍的方法将精化和扩展以适用特定仪器。
CH20100954 用形态技术从地面激光雷达数据提取建筑物线特征=Linear Feature Extraction of Buildings from Terrestrial LIDAR Datawith MorphologicalTechniques〔会,英〕/Zheng Jianghua,Mccarthy T,Fotheringham A S∥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41~244
激光雷达一直是摄影测量界采集三维目标的一种感兴趣的主要技术。其在建筑物虚拟现实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然而,激光雷达数据的点云占据大量的储存空间,阻碍了激光雷达数据与GIS结合建立虚拟现实的数据处理速度。研究了从地面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建筑物线性特征。讨论了建筑物线性特征提取的方法和基于分维理论的边缘探测算法。
CH20100955 用断面因子由激光雷达数据自动识别河流=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Rivers from LIDAR Data by Profile Factor〔会,英〕/Lin Y,Yan L,Tong Q X∥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XXXVII,Part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45~250
CH20100956 DInSAR和GIS用于地下矿山沉降监测=Application of DInSARand GISfor Underground Mine Subsidence Monitoring〔会,英〕/Miao Fang,Yan Mingxing,Qi Xiaoyi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51~256
CH20100957 用永久的散射InSAR和摄影测量进行城市监测=Urban Monitoring Using 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and Photogrammetry〔会,英〕/Yu Junghum,Hay-Man Ng A,Jung Sungheuk∥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57~262
CH20100958 基于R-D定位模型的SAR影像像元定位精度的分析=Analyzing on Pixel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SAR Images Based on R-D Location Model〔会,英〕/Luo H B,He X F,He M∥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63~266
CH20100959 根据芬兰国家大范围高程模型的机载激光扫描的质量检查=On The Quality Checking of the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Based Nation Wide Elevation Model in Finland〔会,英〕/Ahokas E,Kaartinen H,HyyppäJ∥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67~270
CH20100960三维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在树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Imaging System in Tree Measuring〔会,英〕/Wu L L,Feng Z K,Luo X∥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71~276
CH20100961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滑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3D Laser Scanner for Monitoring of Landslide H azards〔会,英〕/Sui Lichun,Wang Xue,Zhao Dan∥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77~282
CH20100962 一种由激光雷达数据提取建筑物的创新方法=A Novel Method for Extracting Building from LIDAR Data—Fc-S Method〔会,英〕/Ren Zizhen,Zhou Guoqing,Cen Minyi,Zhang Tonggang,Zhang Qiyo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83~288
CH20100963 机载激光系统的系统误差分析和纠正=A-nalysis and Recovery of Systematic Errors in Airborne Laser System〔会,英〕/Wang Zhihe,Shu Rong,Xu Weimi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89~294
CH20100964 航空激光雷达测量滤波的质量控制方法=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Filtering in Aerial LIDAR Survey〔会,英〕/Yokoo Y,Ooishi T∥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295~300
CH20100965 机载激光扫描数据和正射航空相片结合的数据融合=Data Fusion with Integration of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Data and Ortho-aerial Photos〔会,英〕/Wu Hangbin,Liu Chun,Zhou Xinhua∥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09~314
CH20100966 机载激光扫描在水文和海洋中的应用现状=A State of Art on Airborne LIDAR Application in Hydrology and Oceanography:A Comprehensive Overview〔会,英〕/Mohammadzadeh A,Zoej M J V∥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15~320
激光雷达一直被认为是提供地表或水体稠密三维点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利用激光雷达的基本思想起源于无接触水深测量。安置于飞机上的使用两种不同激光束的测深雷达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激光雷达也用于其他目的,如城市测图、森林测量和摄影测量,但本文讨论其在海洋和水文中的应用。处理了海洋和水文的各种主题,如沙丘和潮汐平地测量、海岸线变化和侵蚀、洪水测图和预测、冰雪测量、深达70m的水深测量。
CH20100967 TerraSAR-X和COSMO-SkyMed SAR影像的RPC模型研究=A Study of the RPC Model of Terra-SAR-Xand COSMO-SkyMed SAR Imagery〔会,英〕/Zhang Guo,Zhu Xiaoyo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21~324
CH20100968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精密几何模型研究=Research on Precise Geometry Model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会,英〕/Song Shujing,Liu Yihua,Jiao Jian∥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25~331
CH20100969 LIDAR系统的激光光斑大小和指向精度分析=Laser Footprint Size and Pointing Precision Analysis for LIDAR Systems〔会,英〕/Xu Bin,Li Fangfei,Zhang Keshu∥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31~336
CH20100970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基于小波的现场单指向降噪法=An in situ Single-pointed Wavelet-based Method for Noise Reduction in SAR Images〔会,英〕/Gu Huan,Zhang Guo,Yan Jun∥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37~343
CH20100971 利用L波段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森林高估计=Forest Height Estimation from INDREX-II L-Band Polarimetric InSARData〔会,英〕/Zhang Q,Mercer J B,Cloude S R∥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43~349
CH20100972 地图生产应用的LIDAR和摄影测量技术与方法的融合和优化=Fu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IDAR and Photogrammetric Technologi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Cartographic Production〔会,英〕/Díez A,Arozarena A,Orme S∥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49~357
介绍了利用L波段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森林冠层高度估计的一些结果。用模拟数据和INDREXII会战的真实数据对3种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DEM差分法低估森林高度三分之一,而其他两种方法在有足够的地面返回信号时能取得90%的精度。
CH20100973 基于F.Leberl正射模型的多像片与机载SAR影像的联合平差=Multi-photo Combined Adjustment with Airborne SAR Images Based on F.Leberl Ortho-rectification Model〔会,英〕/Yue X J,Huang GM,Zhang Y∥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57~360
CH20100974 GB-InSAR和LIDAR技术联合用于远距离滑坡监测=Remote Monitoring of a Landslide Using an Integration of GB-InSAR and LIDAR Techniques/Lingua A,Piatti D,Rinaudo F∥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61~367
滑坡监测对滑坡危害和风险评估极为重要。地面激光雷达(TLS)是不稳定斜坡遥感用得越来越多的技术。观测表面的详细数字模型可以以厘米级的分辨率生成。特别是相同的表面进行了多时相扫描时,为了获得位移场,可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为了评估采石场的风险,分别于2007年7月底和10月底进行了GB-SAR和TLS观测。对测量会战进行了报道并讨论了联合使用这些新技术的优点。使用这两种技术不仅可以比较这两种技术,而且也可对两者进行有效性验证。
CH20100975 集成的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系统=Integrated Airborne IFSAR Mapping System〔会,英〕/Wei Ming,Coyne T∥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67~372
CH20100976 用数字影像提高机载激光扫描数据的精度=On Improvement of Accuracy of Airborne Laser Scanner Data Using Digital Images〔会,英〕/Nakano K,Chikatsu H∥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73~378
机载激光扫描仪是实时采集三维数据点云的有用系统,于9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机载激光扫描仪可有效地提取不能用摄影测量法获得的树下的微小地形或地表面。在城市建模、DTM生成、输电线监测和林区探测等应用中均有一席之地。然而,这种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实时获取巨大目标点群的三维坐标的能力。机载激光扫描仪主要基于GPS、惯性测量单元和激光扫描装置组成。研究了用数字影像提高机载激光扫描数据的精度。
CH20100977 结合多传感器数据协同作用的林冠高估计的比较=A Comparison of Estimating Forest Canopy Height Integrating Multi-sensor Data Synergy—A Case Study in Mountain Area of Three Gorges〔会,英〕/Dong Lixin,Wu Bingfa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79~384
CH20100978 使用重叠航带共轭线特征的LIDAR航带平差=LIDAR Strip Adjustment Using Conjugate Linear Features in Overlapping Strips〔会,英〕/Habib A F,Kersting A P,Ruifang Z∥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85~390
激光雷达是主要由激光器、GPS和IMU组成的多传感器系统。提出了减少或消除重叠LIDAR航带间不符值的航带平差方法。所用的数学模型类似于摄影测量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BAIM)的模型。传统的BAIM使用共轭点。然而,这些特征不适合LIDAR表面,因为在重叠的LIDAR航带中几乎不可能识别共轭点。研究了由非共轭点群组成的线特征的应用。通过人工扩大方差协方差阵的方法补偿线特征上所选点的非对应性。介绍了真实数据的试验结果以说明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
CH20100979 地面和机载LIDAR数据结合用于系统检校=Integration of Terrestrial and Airborne LIDAR Data for System Calibration〔会,英〕/Bang K I,Habib A F,Kusevi K∥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91~398
直接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对LIDAR系统采集大范围稠密高精度表面模型产生了积极影响。LIDAR系统能快速提供稠密不规则点群构成的精确表面模型,其质量比其他方法,如手工摄影测量DSM生成、雷达干涉测量和等高线内插要高。典型的LIDAR系统由提供位置信息的GNSS、姿态确定的INS和提供距离数据的激光扫描仪组成。介绍了用由参照控制表面提取的控制特征估计LIDAR轴线校准参数的新方法。本方法参照表面由地面LIDAR系统获得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度估计与机载LIDAR系统相联系的检校参数。介绍了控制数据的优化布局以可靠地估计检校参数。用真实数据对所介绍的方法进行了可行性试验,着重介绍了其优缺点。
CH20100980 利用核线的机载SAR影像匹配研究=Study on Airborne SAR Image Matching Using Epipolar〔会,英〕/Luo Xiaoman,Huang Guoman,Pang Lei,Zhao Zhe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399~402
CH20100981 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的SAR影像匹配技术研究=Research on SAR Image Matching Technology Based on SIFT〔会,英〕/Liu Jingzheng,YU Xuchu∥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XXXVII,Part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03
CH20100982 快速连续的360度彩色3D激光扫描仪=Fast Continuous 360 Degree Color 3D Laser Scanner〔会,英〕/Zhang Aiwu,Hu Shaoxing,Chen Yulin∥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09~414
CH20100983 全小波LIDAR数据管理:未来富有挑战的任务=Managing Full Waveform LIDARData:A Challenging Task for the Forthcoming Years〔会,英〕/Bretar F,Chauve A,Mallet C∥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15~420
概述了全小波LIDAR数据的研究和新进展。评述了各种处理波形的方法。介绍了其在城区和植被覆盖区中的应用。提出了将来研究的建议。
CH20100984 提高LIDAR数据处理精度的渐进式质量控制=A Progressive Quality Contro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IDAR Data Processing〔会,英〕/Zhi Xiaodong,Zhong Lia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21~426
CH20100985 SAR干涉测量影像配准=Image Coregistration in SAR Interferometry〔会,英〕/Li Zhengxiao,Bethel James∥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33~438
CH20100986 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数据模拟:着重于几何建模=Data Simulation of Ladar Sensor:Focusing on Geometric Modeling〔会,英〕/Min Seonghong,Kim Seongjoon,Lee Impyeo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39~444
CH20100987 基于星载InSAR的地球曲率对高程测量的影响=Influence on Height Measure from Earth Curvature Based on Spaceborne InSAR〔会,英〕/Zheng hao,Tang Xi-aotao,Niu Rui∥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45~448
CH20100988 星载InSAR影像配准和扁化地球影响消除研究=Research on Spaceborne InSAR Images Registration and Removal of the Effect of the Flat Earth〔会,英〕/Lin H,Zhang L P,Hu Z L∥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49~452
CH20100989 基于空载LIDAR的三维城市模型快速重建=Fast Reconstruc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City Model Based on Airborne LIDAR〔会,英〕/Lin H,Jing H T,Zhang L P∥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53~458
CH20100990 GPS在分布式SAR卫星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GPS in Distributed SAR Satellite〔会,英〕/Chen Junli,Zhu Jie∥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59~463
CH20100991 巨大LIDAR数据管理的数据库方法=A Database Approach to Very Large LIDARData Management〔会,英〕/Liu Hua,Huang Zhengdong,Zhan Qingmi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63~468
CH20100992 用于机载LIDAR的基于地理编码索引和自适用可视化的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 Based on Geocoding Index and Adaptive Visualization for Airborne LIDAR〔会,英〕/Zhi Xiaodong,Zhang Keshu,Su Guozhon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69~472
CH20100993 借助地面影像块的机载激光扫描点云与航空影像的配准=Registration of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Point Clouds with Aerial Images Through Terrestrial Image Blocks〔会,英〕/Rnnholm P,Honkavaara E,Erving A∥ 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73~480
机载激光扫描点云与航空影像的结合在精确和稳健的三维建模和目标识别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这种结合需要精确匹配数据源,还不能使用GPS和IMU进行直接定位。介绍了一种航空影像与机载激光扫描(ALS)数据的匹配方法,并对现有的匹配方法进行了精度评价。交互配准的精度依赖于用于匹配的所选影像。原始位置与航空影像交互解算的位置间的最大差值在2.3~9cm之间。
CH20100994 一种多传感器系统的时空检校方法=A New Approach to Spatio-temporal Calibration of Multi-sensor Systems〔会,英〕/Blázquez M∥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81~486
目的是要提出用INS/GPS数据对多传感器系统进行检校和定向的新的、严密的更稳健可靠的模型和方法。本方法不需要IMU与传感器相对定向检校参数。介绍了一种严密的4D时空模型,其完全使用INS/GPS导出的控制数据。讨论了方法背后的关键思想,并介绍了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和方法的优点。用真实数据说明了其潜力。
CH20100995 LIDAR与数字影像的自动配准=Automatic Registration Between LIDARand Digital Images〔会,英〕/Deng Fei,Hu Minjie,Guan HaiYan∥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87~490
CH20100996 用于电磁污染的GPS-GIS一体化系统=GPS-GIS Integrated System for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会,英〕/Ammoscato A,Corsale R,Dardanelli 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91~498
GPS应用已由传统的地形测量拓展至环境领域。介绍了电磁污染监测工程和基于GPS接收机和其他传感器相结合的先进系统的第一个原型的研究结果。用安装了行李架并且行李架上安设了天线和电磁传感器的小车进行了试验。用连接了电磁波频谱分析仪的掌型电脑-GPS集成系统进行了GPS测量。为了展示包含电磁污染分布和精确位置信息的专题图,还运用了GIS技术。
CH20100997 基于编队飞行的卫星星载SAR的系统要求和任务分析=System Requirements and Mission Analysis for Spaceborne SAR Interferometry Based on Formation Flying Satellites〔会,英〕/Zhang Running,Li Yang,Liu Shengli∥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499~502
CH20100998 集成遥感系统(SINAT)对国土整治的贡献=Contribution of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System(SINAT)to Territorial Management:Toward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National System of Land Observation〔会,英〕/Crestto L 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03~506
SINAT(国家集成遥感系统)是集成了星载和机载传感器用于获取、处理和分发精确的地理数据的系统。它集成了推动科技发展和提供可靠地理信息给研究员、科学家和学术调研者的国家各机构的成果。介绍了智利空军所做出的努力。
CH20100999 大型数字航空摄影机的精度分析=Accuracy Analysis of Large Size Digital Aerial Cameras〔会,英〕/Passini R,Jacobsen K∥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07~514
CH20101000 DMC虚拟影像表征:在ICC中的经验=DMC Virtual Image Characterization:Experiences at ICC〔会,英〕/Alamús R,Kornus W,Talaya J∥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15~520
CH20101001 数字航空摄影机UltraCamX摄影测量工作流程的几何问题=G eometric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hotogrammetric Workflowof the Digital Aerial Camera Ultra-CamX〔会,英〕/Ladstädter R,Gruber M∥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21~526
详细介绍了大型数字摄影机UltraCamX的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包括影像预处理、自动空三和最终产品(DTM、正射像片等)的生成。高质量摄影机几何检校是摄影测量应用的先决条件。描述了由体素和温度独立模型进行的初始摄影机检校,还介绍了自检校参数。为了避免终产品中存在系统误差,必须应用由这些参数描述的几何改正值。模拟了由系统影像误差引起的外定向参数和DTM表面中的系统误差。
CH20101002 第二代ADS40摄影机的初评=Initial Evaluation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Leica ADS40 Camera〔会,英〕/Casella V,Franzini M,Banchini G,Gentili G∥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XXXVII,Part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27~532
CH20101003 用于航空成像的小像幅数字传感器=Small Format Digital Sensors for Aerial Imaging Applications〔会,英〕/Dare P M∥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33~538
小像幅航空成像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重要工具,但它们的正面属性太常见以至被忽视。由于空间数据用户的不断增加,小像幅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提供高质量空间数据,严格评价小像幅传感器非常重要。通常小像幅传感器用于地形测图、地面建模或多光谱成像。本文讨论多光谱成像。比较了两个不同的小像幅多光谱传感器,一个是商用系统,另一个是定制系统。发现后者显著优于前者。
CH20101004 Ultracam-X影像的辐射测量质量=Radiometric Quality of Ultracam-X Images〔会,英〕/Schneider S,Gruber M∥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39~544
大像幅数字摄影机UltraCamX是2006年由Vexcel成像公司(一个微软公司)推行的摄影机。本文详细了分析了记录的影像数据。用彩色目标进行了一些试验以展示这种摄影机的辐射性能。
CH20101005 四个机载传感器的性能比较及其在地面判读中的可应用性=Comparative Properties of Four Airborne 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Land Surface Interpretation〔会,英〕/Rosso P H,Klonus S,Ehlers M∥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XXXVII,Part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45~550
评价和比较了四种航空摄影传感器(ADS40-1和-2,UltracamD和DMC)的性能及其在德国北部生境测图中的可应用性。根据其光谱和辐射测量特性对不同的生境和地形特性进行了抽样和分析。用定性定量方法比较了传感器在不同地形特征中的性能。
CH20101006 数字航空测图摄影机的发展趋势=Trends for Digital Aerial Mapping Cameras〔会,英〕/Neumann KJ∥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XXIth ISPRS Congress,Volume XXXVII,Part B1,Commission I,2008.7.3-11:China,Beijing.-551~554
越来越多的模拟摄影机被航空数字摄影机取代。拟进行航片飞行计划的机构将需要新传感器市场及其特性的信息。传感器在精度、影像质量和数据格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独立客观的比较很稀少,买家在选购上面临挑战。传感器的开发动力很难预测,好的数字传感器的开发代价高,开发周期长。本文为制图机构和买家提供一些未来决策的指导意见。
(951~1006 廖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