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25日 为配合重建新中国船舶工业体系的需求,以杨俊生、辛一心为首的我国造船界的科技先驱,卓有远见地在上海成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分会(以下简称学会),杨俊生等 20人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薛宗柏等3人为候补理事,杨俊生为理事长,辛一心、王世铨为副理事长。
1958年11月 上海市科协成立。在市科协领导下,进一步明确了学会的性质和工作方向。同时学会名称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分会”正名为“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
1978年1月15日,在文革期间停止活动的学会正式复会。当时限于历史原因,未能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仅对理事作了调整和充实,恢复第五届理事会。经市科协批准,张心宜任理事长,王星朗等8人任副理事长。
1981年12月10日~16日 经国家科委、外交部和六机部报请国务院批准,由学会承办的“1981年(第1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出席外宾人数约500人,展览面积约9000平方米,交流论文100多篇,参观观众31000多人次,参加学术会议人数达3200多人次。这次会展是我国造船工业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技术交流活动,开创了学会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的先河。此后,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每两年一次在上海举行,已连续成功举办 15届,展览规模不断扩大,学术交流水平不断提高,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海事会展。此外,学会还与有关单位联合,成功举办了7届“亚洲电线电缆及线材制品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5届“国际金属管及管件制品技术会议和展览会”等等。
1991年10月4日 学会与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暨轮机工程师学会香港联合分会(J.B)签署了合作协议备忘录。这是我会首次与境外友好学会签订合作协议。此后我会又陆续与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2个境外友好学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1994年11月 学会荣获市科协首届“三星级学会”(最高星级)称号,至今学会连续荣获市科协 “三星级学会”称号。此外,学会还连续荣获“省级学会之星” 、1990~2002和 1995~2006年 “学会之星十连冠”称号。
2001年2月22日 学会举行隆重热烈的建会50周年庆典活动。庆典活动按庆祝大会、综合报告会、新世纪专题学术报告会、共商上海船舶工业发展大计、兄弟省市造船学会来宾座谈会、学会历届理事座谈会、学会会员座谈会及贵州省航海学会交流合作活动等8个板块进行。各方代表700余人参加了此次庆典活动。
2002年5月22日 由学会与日本关西造船协会、韩国造船工程学会发起的泛亚海事工程学会联合会(PAAMES)在日本神户成立,学会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张圣坤教授代表学会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004年10月26日至29日,学会在上海成功组织主办了第一届PAAMES会议和第四届New S-Tech(此后改名为AMEC)会议。此后,PAAMES会议和AMEC会议每两年举办1届,分别在韩国、日本、新加坡成功举办了3届。
2004年12月4日 学会荣获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2006年5月16日,学会荣获人事部和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8年12月9日 学会举行纪念改革开放暨复会30周年座谈会。有关领导张广钦、黄平涛、胡传治、杨槱、胡家伦,以及何友声、许学彦、张炳炎、潘镜芙院士,学会正副理事长、荣誉理事、名誉理事长,学会顾问等共约70人出席。座谈会由学会副理事长周振柏主持,张圣坤理事长作了题为“改革创新铸造学会之星,继往开来谱写更美画卷”的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