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成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61)
笔者曾撰文论述了双语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应用领域。指出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双语现象的定义双重语言现象,简称“双语现象”,是指在一个言语社区内,在日常生活的各种不同的场合,人们普遍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口头表达或交流思想。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指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双语制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从实际看,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产生的社会原因包括1,经济原因2,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3,外语教育。本文探讨英汉双语现象中的若干关系。
语言学家把双语现象按其关系分为并存现象、混合现象、和主从现象三种。并存现象中的两种语言各自保持自己的体系;混合双语现象中的两种语言合为一个体系;主从双语现象中的一种语言体系为主,另一种从属它。在我国较长的教学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保持自己的体系,因而具有并存英汉双语现象的主要特点,这种想象大致有以下功能:
2.1 可以同时了解英汉不同文化的社会风俗及表达方式。例如当教师说:“Good morning,every one.”中国学生就反应就是 “Good morning,teacher.”而在英语国家,teacher表示教师的职业,对男士的尊称应是sir。类似的例子有许多,他们表明英汉双语现象可以使交际者同时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习惯及各自表达方式。
2.2 可以同时用两种不同方式思维和表达。例如在翻译活动中,交际者要同时思考、理解并表达两种语言的篇章意思,表达的方式而有所不同,拥有表达时用英语思维方式,中文表达时用中文思维方式。
但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英汉双语并存时存在两种局限。
(1)相互干扰 任何语言都反映该民族的历史发展和问候语风俗习惯。英汉两种语言属于跨不过在不同语系,表达形式差异大,因而相互干扰也很多。例如,中文句子“男生的比例是多少?”英文应翻译成:“What percentage of students are boys?”这样更合乎英语表达习惯,但中国人往往受中文干扰会使用how many percentages的错误结构。
(2)双语翻译的不完全性 英汉双语现象离不开翻译活动,绝大多数翻译过程能忠实地体现原文意思,但也有一些时候英汉翻译会存在不完全性问题。例如,翻译英文问候语“How do you do?”时简单的中文“你好”并没有完全表达出对话双方是首次见面的含义。在翻译中文“度”字时,英文中应分清它的使用场合,分别译成:计水量的kilowatt per hour,计温度量的degree等。
针对英汉双语现象的特点,我们可以扬长避短,采取相应措施来弥补一些局限性。
(1)努力创造英语思维活动的社会环境。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大多以中文为基础讲授英文的语法和篇章结构,使许多学生养成了以中文为标准的不良习惯,有人学单词时用中文注音,写英语作文时先想中文再译成英文意思,用英文结构看中文意思。如:
A:Do you mind smoking here?
B:Yes,I don’t mind.
这些不良现象也许是制约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英汉双语现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的做法多种多样,主要是创造以英语思维为主的语言环境,克服以中文为标准的不良习惯,如中文注音、英文写作时的中文翻译等坏习惯,养成英语思维,直接以英语方式表达的好习惯,可以通过不断地进行Pattern Practice(句型练习)来熟悉句型和词语的用法。例如,要借用别人的词典时可以这样问:“May I use your dictionary,please?”这种 May I…please?的句型用途很大,如要请别人允许自己做一件事时便可应用。英美人士也很重视句型练习,句型练习能创造英语思维的环境。
(2)比较和联想有助于理解记忆,有助于减少或克服翻译中的不完全性。英语中不少单词都是多义词,要了解同一单词的不同意义和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引申意义,辨别同义词的差异。例如:habit,custom,tradition是同义词,在一定的场合可以替换使用,但在另一种场合则不能。还要搞清楚某些词型相近词区别,例如:effect和affect;adopt和adapt。在学习单词时应注意联想相关词形,例如:imagine,imagination,imaginative,imaginary,imaginable。联想有助于扩大词汇量,理解不同的词形的具体用法,减少或克服翻译中存在的片面性和不完全性。
根据一些语言学家的观点,每种语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体系,且受各自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英汉双语现象中,既要考虑两者的语言因素,又要考虑它们各自的非语言因素,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注意两者的个性。例如:中文发音分四声,而英文无四声区别,却很注意轻重连读,同一单词有多种发音。在结构上,英汉句子均有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组成,但英文短语作定语时往往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英语还有动词不定式小品词to,名词单复数,代词格等形式,而汉语却无此等形式,英汉均有省略形式,夸张等修辞法。例如中文诗歌: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英文中也有像He is as brave is a lion.之类的夸张句。英文中独有的虚拟语气,中文独有的七律诗等都是英汉双语环境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另外,英汉双语的使用和表达的意思与它们使用的环境即语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语言学家把语境因素分为三种: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基调又分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功能基调可影响话语的类型结构(generic structure)或语篇的类型结构。不同地位的交际双方因语境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包括语音、语气、语调、语法、词汇、话语结构等。这些因素并非纯语言因素,英汉双语活动常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汉语句子“您到哪里去?”可表示对别人的关心和尊敬,其中的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清楚正确。但在英语中,Where do you go?是不礼貌的问句,因为英美人不愿意别人关心自己的私事。英汉双语现象中,类似语境问题而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理解方式对双语交际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英汉双语活动中,应高度重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双重特点。
言语者使用语言的能力取决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性活动,实践使用越频繁,掌握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许多乡村农民未接受学校教育,不会写,不会读,但讲起话来有声有色,听说表达能力较强,这是他们每天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由于使用环境的限制,英汉双语活动实践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致使有人在某些方面缺乏实践锻炼,如有些学生在做书面选择项目上能力较强,但在听、说、写等方面能力较弱。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必须搞好以下工作:
4.1 摆正位置,端正观念,敢于实践。人们用母语时敢想,敢说敢写,不怕犯错误,而在英汉双语活动中对英语表达思前顾后,怕犯错误,放弃了许多实践机会。因此,摆正位置,端正观念尤为重要,要在实践中应克服怕犯错误的想法。人们使用母语时也经常犯一些错误,英美人在语法上和拼写上也同样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要明确学英语的目的不是掌握百分之百精确的英语,而是要达到理解主要意思并进行顺利交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解准确率接近百分之七十足矣。只要敢于表达,敢于实践,创造更多的使用环境,就能逐步做到熟能生巧。
4.2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包括录音、录像、电视、电台、电影、计算机等,这些现代化手段作用显著,提供了大量的英汉双语活动的环境。
4.3 英汉双语环境中,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译等关系,加大听说写的实践量,增加听说写训练,不但不会削弱、反而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模仿熟悉的英汉双语的写作格式,
如英语求职信的语篇体裁含七个语步:A、提出候选身份(introducing candidature);B、确认任职凭证(establishing credentials);C、提出足以激发对方接受申请的凭证(offering Incentives);D、附寄有关文件(enclosing documents);E、采用施压策略(using pressure tactics);F、索取回音(soliciting response);G、礼貌收尾(ending politely)。英汉双语活动需要以该两种语言知识为基础,是语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分析英汉双语现象,我们既要认清它的作用及局限性,注意克服两种语言的相互干扰和翻译活动中的不完全性问题,努力营造双语使用环境,多联想,勤比较,同时考虑双语现象中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借助现代化手段,搞好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关系,全面兼顾,克服顾此失彼的现象,加强实践环节,使英汉双语现象更为和谐、协调。
[1]耿建祥.英汉双语现象中的若干关系.汉英语言与文化:下卷,1998.
[2]朱永生.话语基调的含义与主要内容.外国语,总第107期.
[3]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编.大学英语考试与教学丛书,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