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科技需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

2011-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技事业科技人员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在多个指标上都接近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这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队伍的规模迅速扩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部门科研机构形成了年轻化的队伍,仪器设备条件大幅度改善,研究骨干得到了大额的经费支持。这些有利条件使我国科研产出及科技论文的数量大幅增长,例如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如今已到了世界前二三位的位置。

然而,我国科技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成果质量却与这些科研有利条件不太相符。例如,在现有科技管理体制下,科技人员显得十分忙碌。在攻克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时,一线的研究人员却又很少。最优秀、最有潜力的研究人员被引导到“短、平、快”的项目及各种人才头衔的角逐上。久而久之,所产出的大量论文和成果中,有内涵、有国际水平的成果比例明显偏小,大科学家的人数比例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别。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在增加投入的同时,科技管理没有跟上,特别是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多地受到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的影响,而经费投入的增加将退居为第二位的因素。

由于科学精神的感召力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益处,我国公众长期以来一直衷心地支持科技事业,对科学家十分尊重。曾几何时,科学家是青少年的偶像。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悄悄地变化。公众调查显示,科技事业已经不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事业,科技工作者也不再是最受尊重的人。这一调查结果固然与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有关,但不可回避的是,整个社会对科技和科技人员有了新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是不利于今后科技事业发展的。例如,由于科技界不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和追逐名利的行为,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感到科学精神与科技人员行为是不一致的,进而对技术发展能否为公众带来利益产生了怀疑。

如果说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公众对科技的态度,那么心理学因素的影响则主要是与普通科技人员有关。在科技工作的组织上,如果置广大科技人员的心理感受于不顾,过分地强调所谓领军人物的作用,则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术领导人通过对资源的掌控而强行地把他人研究成果划归自己名下。在正常的管理制度下,学术领导人通常是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和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其贡献能够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样,研究团队内部谁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工作做出了何种贡献也会得到合理的评价。只有合理地分配资源和荣誉,才能建立起学风健康的团队。

而在我国不少科研单位,不同级别研究人员之间的平等关系被老板和打工仔的关系所取代,以压力或诱骗手段夺取下属成果以获得个人名利的事例层出不穷。此类行为若成为惯例,将对年轻研究人员产生不良的心理后果。例如,年轻人可能会因此而认为,如果做研究与打工相同,那么以赚钱养家的角度看,科技工作也不会是一个好的职业,“社会上能够赚钱的地方有的是,何必来趟这浑水”,这样下去人才不流失才怪。即使留在科技队伍中,他们也会想,“成果反正要交出去,就应按照市场规则,卖个好价钱”。他们不再想要成果的署名权,而是指望从学术带头人那里换回一些利益。这些“小人物”还可以走得更远:“既然成果是用来换利益的,何必追求真实的成果呢?投机取巧倒腾出来的东西,照样能交换!”这样一来,成果的质量不下降才怪。以上所说的并非杞人忧天,现实中已有了不少的实例。年轻研究人员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工作和生活,要想做出原创性的一流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研究队伍如果出了问题,投入再多、仪器设备再好也没有用。在这个方面,科技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要让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有成就感。成就感不是靠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奖励来堆砌的。科研人员成就感的主要来源是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和鼓励。如果一个人通过勤奋工作完成一项任务而受到赞扬,则会在工作中更有劲头,并对今后获得更好的成绩产生希望,从而让科研活动回归正常轨道。

猜你喜欢
科技事业科技人员成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老科学家的爱国观探析及启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思想和政策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