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
(山西鲁能河曲电煤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河曲 036500)
上榆泉洗煤厂是一座矿井型动力煤洗煤厂,年入洗能力为450万t,双系统运行,入洗原煤粒度为300~0 mm。洗煤厂入洗原煤来自上榆泉煤矿,矿井采出的毛煤经过两道通过式破碎机破碎后直接进入3个毛煤仓,洗煤厂没有准备车间对毛煤再进行筛分破碎,按照设计要求,进入毛煤仓的煤粒度已符合洗煤厂入洗要求。
上榆泉洗煤厂主要包括五大系统:原煤准备系统、粒度为300~35 mm的块原煤动筛分选系统、粒度为35~2 mm的末原煤重介分选系统、粒度为2~0.15 mm的粗煤泥螺旋分选系统和粒度为0.15~0 mm的细煤泥处理系统。
上榆泉洗煤厂原煤准备系统和块原煤分选系统主要流程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矿井采出的毛煤直接进入3个毛煤仓,分别经每个仓下的6台给煤机给入1个圆锥形溜槽转载至122皮带,经123除铁器除铁后转载至201皮带,经202除铁器除铁后进入150 t的缓冲仓暂存,然后经203、204给煤机分别给入205、206分级筛分级,300~35 mm块原煤转载至207、208手选皮带,经过手选除杂后进入209、210动筛跳汰机分选。动筛跳汰机入洗最大粒度为300mm,故必须确保进入洗煤厂原煤粒度小于300mm,粒度大于300 mm的大块原煤进入动筛跳汰机后将对动筛跳汰机产生严重破坏,使动筛跳汰机无法正常运行。
实际生产中,部分大块(粒度为600×300×300 mm)原煤甚至超大块(粒度为1200×300×300 mm)原煤进入洗煤厂,导致给煤机给料槽被砸坏,122皮带被撕,转载溜槽被堵被砸坏,207、208手选皮带多次被撕,动筛跳汰机弧板、摇床筛板、排料轮隔板被严重损坏,大量的机电事故致使洗煤厂根本无法正常生产。
由于井下不能保证洗煤厂入洗原煤粒度,大块严重影响生产,洗煤厂准备把井下采出的毛煤在进入毛煤仓前转载出去,新建一个准备车间,把大于300 mm的大块全部破碎,保证洗煤厂入洗粒度,现场考察发现,没有场地建准备车间,只得另外研究制定方案。洗煤厂先后研究、制定、比较、采取了多个方案,力求保证洗煤厂正常生产。
方案一,在手选皮带上增加人员,把超过洗煤厂入洗粒度的大块全部选出,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手选人员劳动强度太大,虽然手选人员很努力,但也只能清除少部分大块,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洗煤厂研究实施了方案二,在205、206分级筛与207、208手选皮带之间的转载溜槽上安装一层筛孔为300×300 mm的固定筛,小于300mm的原煤进入动筛分选系统,粒度大于300mm的大块直接排除溜槽,人工外运,试用几天后发现,特别容易堵,且给煤机至分级筛之间的设备仍然破坏严重,不能解决问题,不实用。
经过再三研究比较,实施了方案三。方案三是在每个毛煤仓下给煤机与122皮带之间转载的圆锥型溜槽上进行改造,在圆锥形溜槽深度为200 mm的地方用槽钢焊成600×600 mm筛孔的篦子,在圆锥形溜槽底部与122皮带之间安装齿辊式破碎机,破碎机的入料粒度为600 mm,出料粒度为300 mm。在圆锥形溜槽篦子上方给煤机给煤处设手选工及时清除大于600 mm的超大块,不让篦子堵塞。方案三实施后,解决了撕皮带、破坏溜槽、破坏动筛跳汰机的问题,保证了洗煤厂正常生产。
原煤准备系统改造前,大块造成了大量的机电事故,增加了维修难度,提高了维护成本,3个月造成经济损失500万元,洗煤厂全体人员疲惫不堪,而每天的入洗原煤量为3000 t左右,是洗煤厂额定生产能力的20%,全年仅能入洗原煤90万t,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洗煤厂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根本无法完成。
原煤准备系统改造购买、安装3台破碎机一次性投入850万元,新增手选工每年增加费用60万元。原煤准备系统改造后,解决了大块造成的的机电事故停产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维护成本,洗煤厂每天的原煤入洗量都能达到15000t,当年入洗原煤450万t,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顺利完成,销售收入是改造前的5倍。
笔者所在洗煤厂原煤准备系统改造后,在随后一年的运行中生产正常,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顺利完成,改造非常成功。原煤准备系统的改造经验对在同类型的洗煤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