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亮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高考美术统考模式的进与退
陈 亮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美术高考伴随着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它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而美术高考中统考模式效应带给人们的影响更是深远的。笔者通过阐述、分析、对比各地方省美术统考和校考的相互矛盾关系,进一步说明美术统考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艺考改革的必行之路。
高考美术;艺考热;统考模式;校考
1977年8月,在粉碎四人帮后,当时的中国政治僵化、经济混乱、教育处于断层和百废待兴的局面,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为了给当时乱治的中国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实现了对1966年取消高考的否定之否定,变“十六字招生办法”为“文革”前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废止了11年的统一高考,就这样在全国人民的欢声雷动和奔走相告中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满怀热情走进了期盼多年的考场。1978年夏季,又有590万考生参加考试,两季考生共有1 160万人,成为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从此,高考制度正式正名,艺术类高考包括美术高考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发挥出它的作用。
伴随高考制度的逐渐恢复和正常化,美术高考的恢复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界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高考制度的恢复使高校选拔出一批在艺术文化素质上与“文革”期间有着天壤之别的新生,极大地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而且使中国的美术人才培养也重新走上健康的轨道。从社会的角度看,统一美术高考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了浓厚的向学风气,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美术高考也自然地深入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省高校开始自行组织高考美术的专业测试,笔者认为那是现在“统考”的雏形。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术高考的一种全新的“统考”考试方式正式重装出台,作为选拔美术类人才和检验美术考生专业成绩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一种衡量标准应用而生,而且这种模式一直运行到现在。在这短短的七八年时间里,统考作为美术高考中的一种考试方式,也可以说是考试模式,它伴随着我们这个国家社会制度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改革而改革。对中国美术教育和美术事业的发展、振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在近几年的艺考热里,全国各地方省的美术统考更是显示出它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美术考生来讲,考生肩负着两个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统考”和“校考”。作为考生本人、考生家长对此反应更是强烈和深有体会。统考规范了美术专业考试,但是相对抬高了专业考试门槛。所以从2009年开始一些省市出现了艺考降温的局面,统考是全国各地方省自己组织的美术专业测试,统考过后,地方省高校的美术专业招生和录取与组织校考的艺术、美术类院校不同,又造成了省内院校考生投考比例集中,有些省外院校却“吃不饱”,导致省内外院校投考比例失调。也是在这近几年里,一些词汇也开始充斥在常关注美术高考者的耳边和周围,譬如说“艺考改革”“统考模式改革”。
笔者作为参加高考美术培训的一名基层教师对此也感同身受。在20世纪90年代初或者是中期,美术考生参加了省里高校组织的统一美术专业测试后就可以到省外各艺术、美术类院校参加各学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那时候,省地方高校组织的美术统考成绩和现在不同,它不会因为省统考成绩差而影响到你参加省外院校的美术专业考试。而现在,一旦省美术统考专业成绩不过,那么你就没有参加外省院校专业考试的资格。原来的考生对美术专业是一种真正的热爱,对美术兴趣的积极性是高涨的,现在的考生对美术考试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抵触。当然,这与一个国家的时代背景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就拿中国的美术高考大省山东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山东每年美术类高考生都是位居全国考生人数之首,2011年也不例外。2011年和2010年山东美术统考人数都在4.5~4.6万人左右,2009年美术统考人数突破5万人。
山东省的一些相关招生专家表示,山东省今年美术统考报名人数有所减少,但目前从相关高校了解到的信息看,美术类专业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减少,相反有些高校还增加了美术类招生计划,这样美术类考生被相关高校录取的几率较往年有一定增大。也有专家认为,2010年美术统考总分提高到300分,比2009年增加100分,通过这种评分方式可以拉开考生们的统考专业成绩,使美术统考的含金量相对较高。据预测,90%左右的考生能获得省招考院下发的《合格证》,而对那些想冲击名牌艺校的考生来说,还得闯过校考这一关。山东招考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美术统考中,九成以上考生拿到了统考合格证,八成多考生拿到本科专业合格证。如果没有统考合格证,校考不予承认。
这是一组烟台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数据:2007年5 721人;2008年4 947人;2009年3 910人;2010年3 115人。
“从报考人数上看,艺考生在逐年减少。”一所中学负责学生音体美教育的老师表示,在高考人数减少的大背景下,艺考生数量减少是自然现象。“事实上,艺考热的‘虚火’仍在燃烧,并对艺考前景看好,预计三五年之后,以美术为主的艺考生还会相对增多。”
济南市一位画室负责人暗示:“统考规范了美术类专业的考试,考生不用再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考,减轻了奔忙之苦,也基本杜绝了高三时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临时学习艺术的‘后转学生’。”美术统考,给艺考热降了一下温。有数据为证,2009年美术高考报名考生为5.4万余人,较2008年锐减40.33,比艺考高峰年2007年削减44.95。2010年,山西省美术类考生人数为4.6万人,比去年再减8 000人。“统考对于艺考热是一个有力的调节”,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艺术类招生组研究员付连兴暗示。
但是实行美术统考后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那就是省内院校报名投考的盲目与集中。青岛大学招办主任祁勇介绍,“以前各学校组织校考,会按照招生规划数1∶3.5或者1∶4的比例发放及格证,只有取得校考及格证的考生才会报名投考该学校。”青岛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都有100个左右的规划,往年校考按1∶4发专业及格证,允许最多有三四百名学生报名投考。而2009年省内二本院校施用统考绩绩后,只要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资格线文科300分、理科290分,专业课成绩达到120分以上,都有资格报名投考。2009年美术类统考的过关率为81.81,全省有4.4万人拿到专业统考及格证。报名投考集中造成部分院校分数线提高。一位画室负责人透漏:在他画室学习的学生,往年文化课成绩370分、380分都能上省内“一本”院校,“2009年,文化课成绩400分,美术统考分150分左右的学生,报名投考省内院校都没考上。想上省内承认统考绩的院校,美术生专业课成绩要150分以上、文化课成绩则要420分以上才相对于稳妥”。
还有就是各省美术统考的评分标准和校考不同,有些在外地学习美术高考培训的考生回来参加省统考,很多考生的专业学习方法都是针对省外艺术、美术院校的,结果一参加省统考的美术专业测试则考的都不尽人意,造成很多考生对美术高校选拔制度的不理解和误会。前几年,在一些地方省高校组织的美术统考中还出现过这种怪现象:考中央美院、清华美术学院专业考得很好,而参加省高校组织的美术统考专业成绩却很不理想,这种现象曾一度在各地方省举行的美术统考考试中出现过。
但是统考对于当前形势又好像是大势所趋。因为:
(1)“艰辛”是深深镌刻于艺考考生心中的两个字。艺考的奔波令众多考生不堪重负。曾经有一名美术考生列出自己当年在外地参加校考培训的账单,考前学费约每月2 000元;住宿费每月1000元;餐费每月900元;交通费1500元;颜料、工具费用1000元,共计6 400元。如果再加上考前恶补、早期投入的花费,通向艺术殿堂的确需要有资金支持。时下,许多艺术考生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会加大专业补习的强度,考前辅导花费五六千元甚至几万元也成为寻常之事。
(2)伴着艺考热,衍生出一些更为畸形的社会现象,污染了艺术教育这片净土。考前辅导班就是其中之一,如北京不少知名艺术院校的老师都在校外开有考前辅导班,他们与全国各地的中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高中一下子会有几百人集体去北京上专业辅导班,并且一上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每月学费3000元左右。细算起来,一个小小的考前辅导班一个月就可以创收数十万元。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考前辅导班几乎个个火爆,有的甚至供不应求,原因是因为隐藏在辅导班背后庞大的关系网。多数辅导班的老师来自艺术院校,他们本人都是本院校艺考的评委,操艺考生杀大权。于是,许多考前辅导班大胆发出许诺:只要参加辅导就能得到某某艺术院校的专业测试合格证。一位有心人曾给2008年山东省艺术高考算过一笔经济账:全省16.1万艺术考生,以半月艺考每人投入3 000元计算,一个5亿元的巨型蛋糕赫然出炉。
2009年是教育部设定的高考美术统考大限,艺术统考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3个盲区:山东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3个省市自治区启动。省外的二本美术类院校可以依据或者是参考省统考的专业成绩进行最后的招生和录取。山东省考生在最后填报志愿和省内外高校招生录取的工作问题上,从最初的省统考到校考的实践工作中都进行了相关调整,既方便了考生,也方便了学校招生。
在河南,省高校自己组织的美术统考带给我们的又是另外一种现象。
无论是普通高考人数,还是美术高考人数,河南省也位居全国前列。但是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很落后。导致河南高考生的压力比其余省区要大得多。河南省2010年美术考生66 007人,2011年预计仍然会在6万人左右。不要小看河南省任何一所二本院校。对于河南考生来说,上二本的难度堪比外省区考生上重点。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校考可以考得上外省重点,但是按照统考成绩考不上省内的一般学校。河南省美术统考时间一般较早,很多考生在还没有进入状态的情况下就进入考场,很多考生表示,他们提高专业水平的机会一般都放在了校考上。所以,很多考生统考专业成绩都不理想,而校考成绩却还都不错。
使用河南省统考成绩的211工程大学只有郑大、太原理工、西北大学、福州大学等寥寥几所。省统考过线率非常大,使用省统考成绩的院校录取竞争相当激烈,2008、2009年河南艺术类补录院校中,没有一所是使用省统考成绩,都是使用校考成绩,使用省统考成绩的院校家家爆满。2010年A本补录的院校中,使用统考成绩的院校只有4个名额。且统考分数如果不理想,又没有参加外省院校单招,文化课一般的话,直接就没有任何升学的希望了;而外省有100多所单招学校,其中有美院,也有综合性大学,选择余地更大。
每一次的单招就又有一次机会。机会多,也正是艺术生较之文化生最大的优势。每拿到一个外省院校的合格证就增加一份高考志愿填报的选择和录取的希望。每年都有很多同学,按照统考很难上二本,但是通过校考后就能上很不错的学校。
从上面所说我们不难看出,河南省的美术统考给一些考生带来的压力包括省内高校和省外院校在招生工作上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现在很多艺考生、美术类考生都是高中生居多,他们的专业也都是从当年的7月份开始学习,一般到12月份参加统考结束,为了应试统考,专业都是速成。统考过了合格线再应试校考。而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大都还可以,因为应届生比例居多。所以都是在美术统考刚达本科线后靠文化课的分数综合成绩投考省内高校,使得省内高校的艺术类文化课录取分数一年比一年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省内外院校考生投考比例失衡。省外的艺术类院校由于专业分数相对较高,文化课相对较低,这样又使一小部分专业好的考生专业过线,被省外艺术院校录取,这也一定程度造成省外艺术类院校学生和省内高校艺术类学生两者在专业上的差距分配不平衡。
通过上述所说,我们感觉到统考的考试模式可谓带给艺考一个全新的时代,表现出来的积极作用也好,突出问题也好,对于目前中国的教育环境和时代背景来讲,艺考相对于普通高考的一个特殊性,美术统考模式带给艺考的只能是相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而定。各地方省高校美术生的招生、录取情况都不同,那么我们在做省统考、校考的准备工作时,就要做到和考虑到相应的省内高校和省外院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如果学校能站到考生利益的角度上和国家高校培养人才的责任态度上来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使考生能少一些繁复、少一些奔波,使美术高考招生多一些公平、多一些完善,那么一个全新的艺考生活也将随着年历翻开新的一页。
[1]郭原.《艺术教育》2009年第4期.
[2]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Shallo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est Mode with Art into Back
Chen Liang
Fine art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ith 1977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store today,for Chinese art education and influence of is huge,its impact not only from 1970s since the start offine art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est,and the influence of model effect bring us more likelywas profound.I through the elaboration,analyzed,and compared each place province fine arts nationwide examination and school take an examination of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t nationwide examination mode test reform has become art will doroa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rt;Art examhot;Nationwide examination mode;School exams
G633.955
A
1000-8136(2011)05-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