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占武 郑文范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阜新 123000;2.东北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出:运动是永恒的,物质是不灭的,运动是实现了物质转化。人类出现后是加速了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转化,其手段主要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把握,其结果主要构成了当前人类学意义的自然界。从科学技术合规律性来看,人类科技手段和水平同样遵循物质不生不灭这个根本自然法则,人类科学技术不论如何先进,也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实物粒子,或使一个粒子消失得无影无踪。科学技术其本质不过是人们按不同方式对各种自然资源转化为可认识、可把握、可开发、可利用等实践活动,以满足人类及其社会需要。
科学技术是“非常态”环境向“常态”环境引入的转化手段。自然物质不灭原理也是等价于世界本原于物质的一条根本的哲学原理,它是关于自然物质永恒性的基本哲学原理。它断言在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变化中,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而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自然界物质演化过程中,既发生物质实体的突变,又发生运动形式和时空形式的变化,物质演化一方面在空间中横向展开为系统,另一方面在时间中纵向贯通为过程。由于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所以物质形态的系统和过程也是不可分的。任何物质系统都以其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为基础,是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在物质系统演化的总链条中,有进化和退化,每一个相对稳定的物质单元的出现都是先前演化过程的结果,由一个物质单元向新的物质单元的突变也是演化的产物。物质系统的更新和发展也就是物质形态的演化。
科学技术转化论本质认为科学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有效转化,这一过程首先是通过是由“非常态”环境向“常态”环境的引入实现的。自然界演化大致可分为宇宙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地球的演化、生物的演化四类 ,科学技术也具体表现在对于上述演化态的引入过程中发挥其转化功能的。
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科学技术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工具。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一体化被社会所认可。科学技术一体化意味着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增强。认识天然物归根到底是为了制造人造物,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科学技术是人类谋求经济利益的首要手段。正如马克思所说,近代工业生产赋予科学技术的使命是生成物质财富。
天然自然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人们能够认识天然自然,但不能创造天然自然。但从科学技术的转化的功能来看,科学技术定义为“按照人所需要的目的,运用人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借助人可能利用的物质手段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而使自然界人工化的动态系统或过程”。探讨了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离不开科学技术,揭示了科学技术是人类唯一的认识和改造自然方式和途径。人类有目的地创造出天然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把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产物,把经过人类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叫做人工自然。人工自然越来越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来源[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表明了科学技术与产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产业以及产业化是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中介,再先进的科技成果如果得不到实际应用,缺乏相应的产品,或没有其他技术的配套,也只有潜在的价值,科学技术只有经过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科学作为社会的主要力量与技术一起汇集在产业这里,使产业融合了人类历史上的求真和求实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传统。
产业就是科学技术通过社会性生产和扩散实现人工物向社会物转化的过程。产业化则是指通过人们的社会性实践,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转化功能,实现了由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化的人工物,因此产业化就是科学技术的转化功能的放大、普遍化和社会化。产业是人类借助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通过工程设计与建造建立起来并加以运转与维护的生产与服务体系,生产出各种产品(服务)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的过程[2]。产业活动看成是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和工程手段,直接或间接面对自然界,生产各种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3]。
从科学技术转化功能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发挥科学技术的转化功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科学技术的转化功能的发挥大致经历了表层转化(农业经济)、非循环转化(工业经济)、循环转化(知识经济)的过程。从科学技术的转化功能理解社会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及其相应的社会结构。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很长的农业社会时期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以应用手工工具的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科学与技术相分离,也与物质生产过程相分离,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科学技术只是通过农业发挥了表层的转化功能。
18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机器大生产出现,社会生产力开始迅猛增长。机器大生产提出了大量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各种科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取代以往的经验成规。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的转化功能大大增强。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建立在科学技术非循环转化基础上的。例如在资本主义钢铁生产过程中,只注重把铁矿石中的铁原子转化成铁制工具这一段,不注重下一个过程的转化问题。一方面是机器化的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是转化不构成回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到了资本主义后期造成极大的生态问题,出现了增长的极限,生态危机和全球性问题是转化不彻底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是转化不彻底的危机。罗马俱乐部等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观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缺乏循环转化功能的警示。
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循环转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是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特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共有性本质是一致的。这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物质资源守恒和信息资源具有可共享,非稀缺性特征,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其有效转化,为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守恒的实现提供可能性,从而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资源的稀缺性和满足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因此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基础。
[1]陈昌曙.试谈对“人工自然”的研究[J].哲学研究,1985:1.
[2]高亮华.产业: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J].晋阳学刊,2005(6):54-57.
[3]万长松.产业哲学引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