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秉烨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18)
公路滑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韩秉烨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18)
滑坡问题是山区公路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针对公路滑坡,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类似地质自然灾害处治及预防提供参考。
滑坡;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山区公路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地形、地貌、地质的不同,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层出不穷。滑坡作为山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也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滑坡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至关重要。
公路滑坡是指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弱面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按造成滑动的力学分为推移式和牵引式滑坡。推移式滑坡是上部岩土对下部岩土体造成挤压使其产生变形,滑体表面有起伏波状,滑动速度较快;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岩土体先滑动造成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表面有阶梯状或陡坎状,滑动速度较慢。
(1)地质因素。地质构造是滑坡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容易形成滑坡的地方是断裂构造发育的陡峭断层面,受构造影响,陡崖上的破碎岩体风化剥落后,在外应力的作用下搬运堆积于坡脚,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2)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地表水的下渗,导致边坡土体饱和甚至在边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滑体的重量,降低了边坡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最终导致滑坡。
(3)地震的影响。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极大,首先是强烈的地震作用可以造成边坡土体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从而降低了坡体的抗滑能力;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导致了北川县县城的滑坡灾害。
(4)不合理开挖对滑坡的影响。土方开挖会使坡体改变原有平衡状态形成临空面,为滑坡提供了滑动空间,而对临空面的治理往往不能及时跟上,导致坡体内的裂隙在卸荷后松弛、张开,从而使地表水在该地段容易下渗,最终改变原有地下水的通道及流速、流向,当地下水渗至坡体内软化滑带,降低了其抗剪强度,同时由于公路开挖,使坡体解除了支撑,暴露了滑动面,滑体中的软弱夹层在上覆岩体的重力作用下失稳,最终导致松散层与基岩的接触面完全临空,失去支撑,导致公路滑坡的形成。
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避让、监测预报以及工程治理等手段减少甚至避免因滑坡复活、新产生滑坡或潜在滑移体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滑坡的防治包括预防与治理两方面。预防就是在滑坡灾害没有产生以前,了解其存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使滑坡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治理就是对潜在不稳定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确保其稳定,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公路滑坡防治措施主要有:绕避、地表地下水排水工程、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工程、支挡工程、坡体内部加固工程、滑带土改良工程等几个方面,这些措施单独和组合使用,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
“治坡先治水”,将地表水引出滑动区外和降低地下水位,对治理各类滑坡都适用,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着。地表排水、地下排水能大大降低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正应力从而提高抗滑力。地表多以截水沟、排水沟等形式出现,地下排水以泄水通道、盲沟等形式出现。主要方法有:①截水:在滑坡体可能发展的边界5 m外的稳定地段设置环形截水沟,以拦截和旁引滑坡范围外的地表和地下水,使之不进入滑坡区;②排水:在滑坡区内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树枝状排水系统,以排除地表水,下部布置一处排水竖井;③填水:用隔水性较好的黏土材料填塞滑体上的裂缝,防止滑坡体内渗入地表水。
采取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的办法,“砍头压脚”使滑坡的外形改变,重心降低,提高滑坡的稳定性。①削方减载: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且滑坡后缘及两侧有明显的边界,或者有岩体出露而不易受到牵引变形的滑坡治理,对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特别对于滑动土体厚度大于30 m的厚重型滑坡,通过削方减载较容易实现安全系数的提高。②填土反压:适用于滑坡前缘有足以抵抗滑坡下滑力的有利地形,且滑坡前缘地表水水量不大的中浅层滑坡。能较好地处置挖方废方,在地形有利时较经济,但对地形、水系要求较严格,并要有充足的废方,有时会占用耕地和农田,反压高度有限。在滑坡的处治过程中,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往往是相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的。
对于由于失去支撑而引起的滑坡,或滑床陡、滑动快的滑坡,可采用支挡结构物如挡土墙(抗滑石垛、重力式挡墙、锚杆挡墙、锚索挡墙)、抗滑桩、坡面柔性防护结构(拦截落石的钢绳网)、坡面生态护坡系统等措施进行整治。
3.3.1 抗滑片石垛
适用于滑面位置低于坡脚不深滑体不大的中、小型滑坡。基础置于可能形成的滑面以下0.5~1.0 m处,垛的高度要高出可能向上产生滑动面的位置,垛后设置砂砾滤层保证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
3.3.2 抗滑挡墙
适用于因人为切割支撑部分或治理因河流冲刷而产生的中、小型滑坡,有砌石、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常使用的为重力式抗滑挡土墙,挡墙的胸坡越缓越好,墙后设1~2 m宽的衡重台或卸荷平台。基础埋入完整稳定的岩层或土层的一定深度。在墙高、墙身断面和地质条件变化处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在挡墙背后设置顺墙的渗沟以排除墙后的地下水,在墙上设置泄水孔。目前开发的锚杆(锚索)挡墙结构有较好的挡土和抗滑作用。
3.3.3 抗滑桩(锚索抗滑桩)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以下的稳定部分以固定滑体的桩柱,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有挖孔法、钻孔法、打入法3种施工方法。对于浅层滑坡,可将钢筋混凝土管桩木桩、钢管桩、钢轨桩等打入,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滑动;对于中厚层滑坡,多采用挖孔法和钻孔法。共同支撑滑体的下滑力,阻止其滑动,抗滑桩和多根抗滑桩组成的桩群,其抗滑能力大,同抗滑挡墙相比,效果显着,但施工较为复杂,被广泛应用。为使抗滑桩受力更合理,目前出现了锚索或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体系。
3.3.4 柔性防护结构
柔性防护结构是设置于斜坡上一定部位处由钢绳网、固定系统(拉锚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等组成的柔性钢绳网,用来拦截或阻滞顺坡滚落的块石,分为被动防护和主动防护结构两种类型。
3.3.5 培土植草
生态护坡工程在路堑边坡段处采用框架锚索等工程方案外,在网格内培土植草,此生态护坡工程可以将边坡暴露在外的土体遮盖起来,防治土体风化及受雨水冲刷,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
主要包括岩石锚固锚索(有或无预应力)、微型桩、格构锚固结构等。①岩石锚杆、锚索、锚梁。岩石锚杆能提供较大的锚固力,当锚固力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采用锚索甚至锚梁结构,同时可以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提供锚固力。预应力锚固能提供强有力的“主动”支护,现已成为滑坡治理中的常用措施。预应力锚固与抗滑桩(也可以与抗滑挡墙)结合使用,形成预应力锚索(杆)抗滑桩效果良好。②微型桩。通过许多密布在滑体上的微型桩,穿过滑动面,增加抗滑力,加固坡体,直径一般为小于300 mm的插入桩或灌注桩。③格构梁(锚索、锚杆格构梁)。是一种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浆砌片石对坡面进行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固定的滑坡综合防护措施,它将整个护坡与柔性支撑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型支挡加固措施。
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善滑坡带土石性质。一般有焙烧法、电渗排水法和爆破灌浆法等。①焙烧法:利用导洞焙烧滑坡脚部的滑带,使之形成地下“挡墙”而稳定滑坡的一种措施;②电渗排水:利用电场作用而把地下水排除,达到稳定滑坡的一种方法;③爆破灌浆法:用炸药爆破破坏滑动面,随之把浆液灌入滑带中以置换滑带水并固结滑带上,从而达到使滑坡稳定的一种治理方法。
公路滑坡的防治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根据水文地质特点,分析影响边坡变形破坏的因素,抓住重点,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制多种措施相结合来实现对滑坡的整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The Road Landslide Produces Reason and Prevention Government Measure
Han Bingye
The landslide question is one of mountainous area road main plant diseases.The author in view of the road landslide,the analysis shade the reason which formed,proposed the concrete prevention measure,provided the reference take the time as the similar geological natural disaster punishment and the prevention.
landslide;reason;prevention;measure
U416.1+63
A
1000-8136(2011)08-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