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佳
官员“过敏”与百姓“小题大做”
■席佳
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的分工职责遭拒,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燕9月9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状,要求法院裁判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3部门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目前正处于等待立案阶段。
因为要准备一篇关于“我国的副职研究”学术研究论文,李燕从2011年5月中旬开始,陆续向24个国务院部委提出申请,要求部委公开各自的“副部长分管部门、兼职状况及负责联系的单位”等信息。
这其中,大多数部委都已给出了答复或提出延长答复时间,只有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和科技部断然拒绝。据报道,国土资源部称“可通过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查询”;教育部称“内部管理信息,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而科技部的理由则是“工作分工随工作的发展和领导职务的变化不断调整”。
这些理由怎么听着让人有种被敷衍的感觉,觉得哪一条也不能使人信服。据李燕说,国土资源部官网上并无官员分工信息。教育部的“内部管理”更令人费解,官员既然是“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怎么主人家反而不知道各个仆人的分工了?至于“分工随时在不断调整”,这能成为不公开的理由吗?日本内阁5年走马灯似的换6位首相,不是照样昭告天下了吗?再者,科技部这番说辞也令人狐疑,难道到了副部长级别都没有明确分管职责,工作没有承接性系统性反而几天变一个样儿?
有人质疑李燕是在炒作,也有人说她小题大做,“如果10亿人都提出类似要求,那还要不要办公?”的确,李燕向3部委提起行政诉讼是因为“一己之私”——写作论文需要,但不能因为出发点不够“崇高”就否定她此举的必要性与意义。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公民权利的保障、公民社会的建构,并不是个多么宏大的议题,而是要由这些自觉维护个人基本权利的个案赋予其内涵。如果人人都能有意识地努力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那将是法治社会的福音。
至于有关部委,何须如此“过敏”?既然提出要鼓励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官员分工也并不是什么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不妨知行合一,大大方方地将职责分工情况晒出来。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让老百姓乃至各级政府组织清楚地了解谁负责什么工作,岗位责任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凭此收获“透明公开”的美誉,也给人民群众监督提供切实的依据和途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不盲目扩大“不予公开”的范围,也就能减少“小题大做”事件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