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频“失信”只因监管“失信”

2011-08-15 00:43:24吴杭民
浙江人大 2011年9期
关键词:著名品牌洋品牌魔咒

■吴杭民

仅仅在曝出日式快餐“巨无霸”味千拉面“骨汤门”后几天,另一快餐巨头肯德基也被爆料旗下高价豆浆由粉剂冲泡,引发巨大反响。各方纷纷质疑:国际知名品牌为何在中国频频“失信”?消费领域这样的“李鬼”还有多少?如何打破“诚信淡漠”的怪圈,让不法商人无缝可钻?

“道德血液”的严重缺失,使得社会诚信度与日俱下。三鹿乳业、锦湖轮胎、达芬奇家具……当这些著名品牌的丑闻相继冲击我们的耳膜时,当大品牌、洋品牌的“皇帝新装”被层层扒掉后,我们或许会震惊地发现,这些著名品牌的“道德血液”原来是那么苍白。

大品牌缘何频频“失信”?原因自然很多,有消费者盲目崇拜大品牌、洋品牌的习惯纵容之因;有整个社会诚信度下降的波及之因……但最关键的是监管乏力无力之因。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已经陷入了“媒体曝光、监管跟进”的魔咒,“骨汤门”、“豆浆门”无一能摆脱这个魔咒。如果不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引爆达芬奇“造假门”,人们至今还会沉迷在这个天价“洋品牌”编造的谎言里。在过去的13年里,达芬奇家居为何能逃避监管而畅行无阻?业内人士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达芬奇实际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监管部门力度不强却片面寄希望于品牌的“道德血液”,这是极其天真的想法。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配套处罚措施不完善,让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与此同时,企业违法成本低,不能很好地起到惩戒作用,使得一些大品牌、洋品牌自恃强势而罔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是有恃无恐地“失信”于社会。

必须看到,在监管无力、监管真空的地带,那些假作为的“监管秀”,更是需要提防和警惕的。在很多地方,一些大品牌、洋品牌都是当地的重点企业、纳税大户,受到地方的特殊保护和照顾。于是,本应依法进行的有效监督,就会成为一场场的“监管秀”。在没有被媒体曝光、没有引发舆论关注前,监管部门是不舍得下手整治的,甚至在媒体曝光之后,有关部门还会出面庇护一下。

当然,我们还不能排除一些执法机构的“养鱼执法”,使得著名品牌能心照不宣地胡作非为。“养鱼执法”这种危害更甚的失职、渎职行为,使政府部门的形象和权威大打折扣,不仅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更使政府的“执行力”成为“空中楼阁”。久而久之,“养鱼执法”甚至会成为权钱交易、腐败滋生的温床。

大品牌频频“失信”,只因监管“失信”——不仅失去了群众对职能部门的信任,更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面对监管的“失信”,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我们就会循环往复地踏入监管真空的“河流”,迎头撞上一个又一个“某某门”。

猜你喜欢
著名品牌洋品牌魔咒
解除魔咒
露肉季到!解除显胖魔咒!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08:57:56
原野奇谈(五)剪羊毛的魔咒
大公司,请破解创新的魔咒
意大利著名品牌ALESSI
——感性与幽默的生活用品
工业设计(2016年3期)2016-04-22 12:20:16
净水产业国产货 披“洋”皮卖高价
西班牙著名品牌MANGO 2012春夏配饰
流行色(2012年5期)2012-04-29 05:53:56
靠什么抵制洋品牌“双重标准”
民生周刊(2012年44期)2012-04-29 00:44:03
褪色的洋货
洋品牌“牛”,不过是击中了中国的软肋
产权导刊(2011年10期)2011-03-09 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