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8-15 00:45王新塘
党史文苑 201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价值观育人

王新塘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3)

当代“90后”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而“90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舞台上竞争实力的强弱,同时也是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水平和质量。在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等思想素质的黄金时期。因此,为了适应各方面因素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贯穿于“90后”大学生思德教育的始终。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为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实就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大学生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积极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较为稳定、高尚的荣辱思想观念。当代高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来形成团结务实、敢于争先、崇高先进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使其成为有纪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二、“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

如今的“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大潮逐步成长起来的,其价值观是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而生成、变化、发展,并且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定型和成熟,因此他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还具备一定的可塑性。但是在其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浸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这些“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

1.受社会文化影响,其价值观更具主观性。“90后”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经济迅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环境中,生活环境优越,物质条件良好,没经历过任何风波动荡,也没经受过任何挫折磨难,这些都导致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科学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外来文化不断入侵,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明星效应等现象应接不暇,这些都诱发了“90后”大学生对物质的渴望,对时尚的追求,使他们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也使他们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而忽略了对国家、家庭的关心和对社会、家人的责任。

2.受社会竞争影响,其价值观更具功利性。“90后”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有着较强的竞争意识,因为他们看到了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停步不前即意味着退步,不去竞争就意味着不能生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他们个体意识,他们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如何趋利避害,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圆滑世故常令我们这些成年人都为之一震。他们认为理想就等于空想,现实才是最有力量的,凡是对将来就业、未来职业发展有用的就积极参与,没有用的就不予理会。

三、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热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个“高水平”不仅仅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优异学习成绩,还应该包含高尚的思想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其必须先学会做人,因此高等院校在育人工作中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对于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其不仅是对我国普通公民道德建设标准的最新阐述,同时也是对当代“90后”大学生做人准则的最好诠释,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育人标准。

1.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高校师德建设进行整合。育人为本,关键也在教师;教师育人,关键在教师。高校最宝贵的是大楼、大师、大爱;大楼容易、大师难、而大爱最难。高校教师除了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和人们以外,其更重要的职责就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因此,要实施荣辱观教育,那就需要教师首先树立起荣辱观,要努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平及思想政治素质,以此来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和良好的道德形象去引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加强高校教师自身荣辱观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和教师自身综合思想素质;其次,要结合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方面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之能够从根本上解决“90后”大学生人生目标迷茫、缺乏学习动力、思想观念不够坚定成熟等问题;第三,提高高校教师思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强化高校教师思德教育的专业素质培养,使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知识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从而有能力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帮助。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强化荣辱观教育。高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高等院校的教育首要任务是进行“做人”的教育,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是最好的育人教育内容。高校的荣辱观教育要以“亲近大学生心灵、接近大学生个体、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原则,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始终贯彻于整个高等教育中。落实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需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运用科学方法将其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中。同时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课、基础课中也应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可以开设中国道德、文化、历史等内容的公共选修课,同时开办各种形式的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还有就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强化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做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

3.创新高校荣辱观教育形式,巩固荣辱观教育效果。“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是上网聊QQ。因此,对于对网络有着较强依赖的“90后”大学生而言,无疑,网络将会成为今后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堡垒。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较,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学生选择空间大、可以更好实现资源共享等突出优势。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网络化交流平台具有互动性、平等性、开放性及无政府性等特性,其正好迎合了“90后”大学生崇尚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以及技术优势,积极开辟新的网络教育阵地,以此来加强和巩固荣辱观教育。

4.完善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健全高校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本质属于一种道德观念,而道德观念是需要一定的行为规则来维护,因此,开展高校荣辱观教育就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高校荣辱观的长效机制建设就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之上,构建适合高校自身发展实际和师生思想特点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评价机制,其包含了以各种形式为载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题班团会、网络道德论坛等评价机制,收集曝光一些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和行为,以此来激发“90后”大学生趋荣避耻的动机,使“八荣八耻”深入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中,并导大学生自觉以“八荣八耻”为原则来评议身边的人和事,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舆论氛围。就学校层面而言,应该及时的、全面的整理以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并将“八荣八耻”内容纳入为考核评价内容中,同时不断调整细、细化和实化考核评价体系,使之形成多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各项考核要点。

通过完善高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评价考核机制,并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将“八荣八耻”理念逐步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以此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成并实现“八荣八耻”理念由“践行内化”过渡到“外化彰显”的高校思德教育目标。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高校的办学、育人体系中,并同时渗透到校园管理的各方面,落实到对“90后”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形成具有高校办学灵魂和教育特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1]罗仲尤,李莉.荣辱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3).

[2]代薇.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之我见[J].科教论坛,2006(5).

[3]顾晓英.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4]雷永青.大学要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7(3).

[5]孙超.浅论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1).

[6]周兰英,杜学元.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