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GDP多些幸福的味道
2010年,中国GDP总量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无动于衷”,甚至普遍认为此指标“意义不大”。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GDP排名在124位。事实上,除了人均GDP指标在世界排名靠后,中国在医疗、教育以及环境等较多领域也比较落后。日本经济财政相与谢野馨就“2010年日本名义GDP被中国赶超”回应道:“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却不能与之匹配。当下的GDP比重中,国内居民消费不到35%,而投资与净出口却占了65%,形成了典型的投资扩张而内需不足的经济模式。同时,我国各级部门行政开支所占比例却不断上升。当前,我国行政费用开支占财政收入的26%,而日本只占3%。近20年来,我国每年的GDP增长率不到10%,而行政费用开支的增长率却高达20%~30%。
那么,该用什么来衡量GDP的含金量呢?专家认为,“GDP含金量”、“人性化的GDP”与“幸福指数”、“幸福感”内涵基本一致,其核心都是“提高居民收入”。怎样才能计算出GDP的含金量,体现“人性化的GDP”呢?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供了对应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人均GDP”,即用“当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即为人均GDP的含金量。2010年,GDP总量前5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的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11位、第23位、第27位、第10位、第24位。可见,GDP高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未必靠前,甚至还很靠后。
《“十二五”规划纲要》淡化了GDP指标,被认为是中国加快发展转型的重要信号。有专家分析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居民收入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不平衡。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是经济结构升级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的期待。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各级政府必须正视的问题。
(文/汪孝宗 据《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