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莹
(木兰县博物馆 黑龙江 木兰 151900)
“捐躯为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民族英雄
——赵尚志
杜雪莹
(木兰县博物馆 黑龙江 木兰 151900)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创建和领导这支英雄部队的将军里有一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1908年10月26日生于辽宁省朝阳县王伦乡喇嘛沟村。1919年春,随家迁居哈尔滨。1925年2月,考入许公中学。在校期间,结识了中共哈尔滨党组织负责人吴丽石和负责青年工作的彭守朴等人,在他们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1925年6月经彭守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许公中学以“不守校规”为借口将他开除。后赵尚志到广州投考黄埔军官学校,被黄埔军校录取为第4期学员。1926年5月,赵尚志按照党的指示,回到哈尔滨,在地委负责妇运工作。不久,组织派他到长春特支协助彭守朴开展工作。
1927年3月2日,赵尚志被当局逮捕,他在狱中领导难友进行多次斗争,虽受尽酷刑折磨,但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经过2年多铁窗生涯磨炼的赵尚志,于1929年5月走出牢狱大门。1930年4月中旬,赵尚志再次落入反动当局的魔爪。1931年底,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赵尚志终于获得释放。1932年5月,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赵尚志,到巴彦县张甲洲组织的“东北工农义勇军”工作,8月30日,他率队联合两支抗日武装攻克巴彦县城,中秋节期间又组织了夜袭康金井车站的战斗,使呼海路沿线日伪军大为震惊。
1932年6 月,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北方会议”,由于执行“左”倾政策,使义勇军在军事上连连受挫,赵尚志也在东兴战斗中左眼受重伤,离队养伤,队伍随之解体。同年11月20日,满洲省委认为赵尚志在巴彦游击队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销其职务,1933年1月开除其党籍。赵尚志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他抗日救国的信念毫不动摇。
1933年春,赵尚志到宾县找到孙朝阳领导的义勇军,当了1名马夫。不久,孙朝阳部队被日伪军围困于宾县东山,赵尚志提议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攻打宾县县城,寻机跳出包围圈。孙朝阳采纳了这个计策,并派赵尚志率队伍攻打县城。经过激战,赵尚志率部破城而入,攻占县城,迫使日伪军撤围回救,孙朝阳部队乘机突出包围圈,转危为安。攻克宾县县城一仗,使孙朝阳对赵尚志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常佩服,任命他为参谋长。
赵尚志虽被开除党籍,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党的追随。在孙朝阳部队期间,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结识了中共珠河中心县委派遣来的李启东,与李启东等人按照珠河中心县委的指示,互相配合开展工作。不久,赵尚志、李启东等7人携带7支长枪、4支手枪、1挺机枪连夜离开了孙朝阳部,直奔珠河中心县委。1933年10月赵尚志在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创建了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后,以三股流、石头河子为中心,开展建立游击根据地的斗争。到1934年初,珠河反日游击队已发展到70余人。日本侵略者把珠河游击队视为“北满治安的最大祸患”,悬赏万元通缉赵尚志。6月下旬,中共珠河县委决定成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李兆麟为政治委员,队伍扩大到450多人。哈东支队成立后,兵分3路,攻打了五常、宾县、方正等县城。三岔河一役,激战两天一夜,歼敌百余名;学田地突围战消灭敌人130多名。经过一年的战斗,哈东游击根据地扩大到珠河、方正、延寿、宾县、五常、阿城、双城等县,控制了东西200多里,南北350多里的大片地区。哈东支队出色的游击活动给日伪军以巨大的威慑,日伪军在大搞军事“讨伐”的同时,到处张贴悬赏捉拿赵尚志的通缉令。
1935年1月12日,满洲省委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同年1月28日,哈东支队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队伍增至750多人,直接威胁日伪在北满的统治中心哈尔滨。同年夏,日本关东军集结日伪军警3 000多人,血洗了珠河铁道南北。珠河中心县委决定,主力部队暂时移到松花江下游地区。赵尚志在汤原组成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赵尚志任总司令,统一指挥北满各部抗日队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巩固发展了汤原游击根据地,建立了后方兵工厂、被服厂和医院,兴办了军政学校。第三军队伍迅速扩展成7个师,6 000多人。1936年5月,赵尚志在木兰县蒙古山创建了游击区,一次在开会时,被日伪军500余人包围,激战三小时,赵尚志依据蒙古山主峰北坡地势较高的有利作战地势,英勇果断的指挥,四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大部队安全转移。同年8月3日,赵尚志部队在木兰县广利东屯(现利东镇)与日军交战,击毙日伪江上军3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舰炮2门。
1936年9月18日在珠河帽儿山召开的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北满临时省委,由赵尚志率第三军冲出敌人重围西征,在半年多的远征中,赵尚志指挥第三军赴铁力、奔海伦、越小兴安岭,纵横数千里,大小百余战,攻克20多座城镇,歼敌800余人,俘敌300余人。其中,1937年3月7日海伦冰趟子一战消灭敌军300余人,日军指挥官7人。第三军的西征行动,打乱了敌人部署,保住了汤原根据地,为开辟新游击区积累了经验。
1937年秋,日伪当局将“讨伐”重点由南满转向北满地区。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极其艰难困苦的阶段。1938年1月,应苏联远东军司令部的邀请和省委临时会议决定,赵尚志前往苏联。赵尚志进入苏界后被关押审查一年半之久,1939年6月,苏方以“误会”为由解除了对赵尚志的关押,并转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决定,任命赵尚志为东北抗联总司令。
1940年春,赵尚志被指控反对“王康指示信”(王康即王明、康生)推行反党左倾路线,被第二次开除党籍。1941年秋,赵尚志计划重整队伍,继续抗日。他对身边的同志说:“我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上。”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带小分队去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暗藏特务刘德山开枪击中了赵尚志腹部。敌人迅即包围上来。赵尚志回手击毙了刘德山,命令末受伤的队员携文件包转移,他自己忍着剧痛进行掩护。后因流血过多被俘。敌人把赵尚志押解到警察分所,突击审讯。伪三江省警务厅给伪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中记录了赵尚志的最后表现:“赵尚志身受致命重伤,仅生存八小时,于此期间,对审讯之满人警察称:‘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赵尚志牺牲时年仅34岁。
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1946年哈尔滨市政府将新城大街改为尚志大街;1947年,赵尚志长期战斗的珠河县人民召开工农代表大会,将珠河县命名为尚志县。
中共黑龙江省委于1982年6月8日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
1995年6 月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赵尚志就读并在此开展革命活动的许公纪念实业学校,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6 月,在哈尔滨关道衙门遗址发现70年前悬赏通缉抗日英雄赵尚志等人的3张布告,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将布告送到北京进行修复,并于2006年4月28日在市博物馆向市民展出。
2006年6月3日木兰县人民政府在赵尚志1936年的战绩地设立纪念碑2通。
2009年9月10日赵尚志的英名进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