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茹
(四川省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800)
试论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陈 茹
(四川省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800)
统一战线在理论基石、价值理念、文化理念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统一战线;和谐社会;理论基石;价值理念;文化理念;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稳定有序的社会。统一战线作为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过程,实质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求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异中求同,于无序中建构有序,达到整个社会的协调、稳定和发展状态。[2]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统一战线在理论基础、价值理念、文化理念以及发展目标上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统一战线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胡锦涛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3]为完成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统一战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践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在我国实现社会和谐的历史性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基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变化和利益格局调整而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统一战线工作开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温家宝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对“以人为本”的内涵阐述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眼点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互为基础、互为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应当是以人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落脚点,使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统一战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泛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统一战线工作首先必须把握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所有成员,都是统一战线的以人为本的“人”;所谓统一战线中的以人为本的“本”,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始终坚持“人本身就是目的”的哲学理念,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服务人,最大限度地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根本利益,把他们紧密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统一战线要始终坚持广大成员的主体地位,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增强认同感、减少对抗性,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大程度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充分说明统一战线追求和体现的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要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体现了时代要求、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和而不同”是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文化理念。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人与人交际的基本准则,也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和”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生相长、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同”是相同事物的重复、相加。不同而又和谐相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天地万物存在发展的根本。“和而不同”主张多样性,主张平衡,提倡兼收并蓄。这一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依然具有其独特而恒久的价值。江泽民曾经指出:“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5]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和为贵”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中庸》载:“父子和则家不败,兄弟和则家不分,乡党和则争论息,夫妇和则家道兴。”这一思想不是排斥差异,否定矛盾,而是要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实现安定有序,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通过统一战线妥善协调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真正的和谐是“和而不同”,即多种不同的因素、力量、功能的相成相济,平衡协调。“和为贵”的精神要义与“和而不同”的辩证哲学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一致,也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高度契合。团结是统一战线的灵魂,“和为贵”则是实现团结的首要价值理念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团结起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个团结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个团结是建立在承认、体现不同成员利益差别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团结是求同存异的团结,是不同阶级阶层、不同党派群体、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和而不同。[6]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7]实现社会和谐,是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与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根本利益一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而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所以,统一战线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目标一致。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的多元化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社会组织结构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党和政府面临的不再是传统的限于单位组织的企事业职工,而是脱离了单位组织的个人和大量迅速增长的民间社团组织。这些新兴的社会阶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对他们就只能采取协商、合作、沟通、交流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通过爱国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凝聚包括新兴社会阶层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和谐社会主要是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的和谐共处。这同统一战线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营造宽松和谐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同一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说是统一战线的份内之事,是统一战线的当然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8]通过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团结,加强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各方面爱国力量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1]刘延东.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02-25.
[2]刘建.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3]胡锦涛在全国第二十次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4]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R].2004-02-02
[5]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22
[6]刘建.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7]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8]赵来之,汪翠英,黄文华.凝聚人心广集众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浅谈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途径[EBOL].http://tltzb.tl.gov.cn/tdxc/new_page_271.htm
陈茹,女,四川省川北医学院教师,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