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黑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随着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开放程度的日益加大,高校间竞争尤为激烈。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至关重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双语教学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讲授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笔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世界近代史》中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在对高校文科双语教学改革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双语教学实践的经验与体会,就高校文科专业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有关问题作以探讨。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经验,越来越认识到双语教学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实用性教育模式,同时验证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高校已先后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有《高等数学》、《解析几何》、《W eb程序设计》、《数据库》、《固体物理》、《细胞生物学》、《诊断学》、《自动控制原理》、《国际贸易》、《会计学》等。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开设双语教学的科目主要集中在理、工、医学以及经济等学科,但人文社科专业涉及较少。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英文原版教材的缺乏[1][2],但随着我国与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学习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大量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英文原版教材不断影印,这个问题现已基本得到解决。因此,文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也亟待大力开展。
虽然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其语言成分较多,但不意味着不能实施双语教学。相反,如果把握得当,某些文科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还有一定的优越性。人文社科类知识相对容易理解,在教师正常进行双语授课的情况下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一般不容易引起对知识的误解。虽然人文社科类的词汇量相对比较大,但与自然科学中的科技词汇比起来,日常利用率极高,实用性更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正是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同时,这一点对学生学习双语教学课程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会大大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全力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这样,英语在双语教学中作为一种和汉语并行的“教育媒介语言”可以帮助实现“语言教育”的目的,通过教学语言的变换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各国都有自己的文科专业和各自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而国外在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目前国内文科专业的专业课中有许多是介绍和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知识的,如《世界历史》、《西方哲学史》、《西方文明史》、《社会学》、《统计学》等课程非常适合进行双语教学,也有必要实行双语教学。通过引进原版英文教材,省去了传统教材翻译原版英文内容编成中文教科书的中间环节,学生仅仅通过母语来学习和了解国外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模式被取代,从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中零距离地接触和理解所要学习研究和掌握的国外社会科学知识和研究前沿。
在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上,有些学者主张选择必修的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3],这一原则并不适用于文科专业。因为由于文科自身特点,很多文科必修专业课程并不适合进行双语教学。那些传统的人文学科以及本土科学的课程或语言性过强的课程(特殊专业除外),绝对不应设置双语教学。如,《大学语文》、《中国历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等以汉语言和中国人文社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避免因语言障碍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因此,选择课程时要十分慎重,一定要找到处于国外人文社会科学先进领域和国内高校文科专业设置的最佳结合点的科目,进行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语言基础对授课对象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开展双语教学必须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否则不仅达不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育部有关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本科学生要掌握4000-5000个英语词汇,能阅读一般英语文体,能进行必要的会话,并要求毕业前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本科的四个年级中,大一、大二学生由于词汇量及其英语水平相对有限,还需要公共英语课的进一步学习来增加词汇量,提高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不宜进行课程的双语教学。随着大多数本科学生在三、四年级陆续通过四、六级考试,他们已基本具备了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是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的两个年级。但由于大四学生在第七、八学期面临着实习、就业、毕业论文写作等压力,开设双语教学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三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公共英语的学习,其他方面的干扰相对较少,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保证双语教学的学习。所以,双语教学在三年级学生中试点推行最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外,备课时还要比传统教学做更多准备工作。如开课之前应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CourseDescri pt i on”,对课程性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参考书目加以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个简单了解。由于原版英文教材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这些单词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障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使学生失去继续学习和配合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信心。为此,教师要提前总结出教材里出现的专业术语,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体现在自编的“专业术语手册”中,以方便学生学习。同时推荐两三本相近的中文参考教材,给那些英语水平稍差的学生作课后参考之用,以免因语言因素影响个别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用英语讲授50%以上的内容,学生的听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在通过四、六级考试后一般很少练习英语,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导致课前对英语都会感到生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每次课前五分钟时间,就最近发生的重大实事予以评论,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适应教师的口语,对于接下来的授课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在经过一段的双语学习后,对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适应并有了一定的本学科知识的基础时,应适当调整授课方式。比如,每节课结束时布置同学查阅与本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可以是对世界史上名人轶事的评价、也可以谈谈对大事件的认识等,以此作为学生在下一次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表达练习的素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给他们提供开口锻炼的机会,从而真正达到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
目前的双语教学普遍过分强调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作用,却忽视了双语中汉语处于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上汉语运用得当也是使双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重要前提。就《世界近代史》来说,应让学生了解近代世界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所以,授课时,涉及到一些重要专有名词有必要用汉语重申一遍,让学生对术语有一个汉英对应的印象,对此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Royal Revolution”、“Renai ssance”、“Enlight enment Movement”、“Industry Revolution”等词要与“光荣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相对应学习和记忆,避免造成今后阅读汉语资料时不能把双语课上已经学过的英文内容一一对应起来。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跟上节奏,教师要在每个问题结束后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扫清对刚刚讲授的内容的语言障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开始前利用设问句会使学生容易抓住将要进行的授课内容,跟上教师的思路,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另外,教师授课要用英文书写板书,同时也鼓励学生用英文记笔记。因为双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英语环境对于习惯于传统的用汉语教学的师生来说都至关重要。教师写英文板书和学生记英文笔记就可以为学生真正创造一个良好的英文环境,帮助双语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要求课程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巨大尝试,更应该改变“一次性闭卷考试”的传统考核模式,从诸多方面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可以加入口试环节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用英语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检测学生通过双语学习后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同时,试卷中至少有50%为英语命题,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也能达到考核学生水平的效果。另外,双语教学的成绩评定还要以平时表现作为重要的参考项,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回答问题质量和知识运用情况也都应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思维水平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
通过已进行的双语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英语与专业知识得到了较好地结合,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当然,双语教学在文科课程的实施还刚刚起步,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以使文科课程的双语教学真正迈向新台阶。
[1]王国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4):32-33.
[2]谢毅.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OL].(2002-01-25)http://www.chuanmei.net/article/srticleshow.asp.
[3]秦侠.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S1):138.
[4]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