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畏兀儿历史名人在元朝的影响

2011-08-15 00:46王恩春
黑龙江史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海牙阿里

王恩春

(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北庭畏兀儿历史名人在元朝的影响

王恩春

(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元朝的大一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任职的官吏,许多是来自北庭(别失八里)的畏兀儿人,他们为元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元朝;北庭;畏兀儿人;贡献

元代,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多有畏兀儿官吏。《新元史》卷29《氏族表》列出的入仕元朝的畏兀儿大族就有29家之多,他们许多是来自北庭(别失八里),著名的有政治家孟速思、军事家阿里海牙、文学家贯云石和文人洁实弥尔、翻译家阿鲁浑萨理和安藏。这些人,对元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一定影响,为元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才能。

一、政治家孟速思

孟速思:出生年代不详,卒于1276年。据元史孟速思传记载:“孟速思,畏兀人,世居别失八里,古北庭都护之地。幼有奇质,年十五,尽通本国书。太祖闻之,召至阙下,一见大悦,曰:此儿目中有火,它日可大用。以授睿宗,使视显懿庄圣皇后分邑岁赋。复事世祖于潜籓,日见亲用。宪宗崩,孟速思言于世祖曰:神器不可久旷,太祖嫡孙,唯王最长且贤,宜即皇帝位。诸王塔察儿、也孙哥、合丹等,咸是其言。世祖即位,眷顾益重。南征时,与近臣不只儿为断事官。及诸王阿里不哥叛,相拒漠北,不只儿有儿心,孟速思知之,奏徒之于中都,亲监护以往,帝以为忠。数名收招豪俊,凡所引荐,皆极其选。诏与安重并拜丞相,固辞。……武宗朝,赠推忠同德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武都王,改谥智敏。子九人,多至大官。”[1]

孟速思是元朝著名的畏兀儿幕僚,他精通本国文字,博览群书,15岁被成吉思汗召见并大加赞誉,将他分发在拖雷帐下,专管显懿庄圣皇后分地的赋税。忽必烈为太子时,孟速思又在忽必烈宫中任职,日益受到亲信。蒙哥大汗死时,他敦促忽必烈继位为大汗,又辅助他即位为皇帝,并与诸将讨伐反叛的阿里不哥。孟速思曾对忽必烈个人产生过很大影响。后来甚至成了忽必烈的姐夫,是他最器重的畏兀儿幕僚。由于孟速思才华出众,忽必烈任命他为丞相,他固辞不受。卒后谥智敏。速思即反应敏捷,与溢号义相同。

二、文学家贯云石

贯云石:生于1286年,卒于1324年,是元代少数民族中涌现出的文学家、戏曲音乐家、诗人和书法家。本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别号芦花道人。其祖父为元朝名将阿里海涯,其外祖父是精通汉学的畏兀儿族名儒廉希闵。廉希闵是元初三朝名臣布鲁海牙之子。父名贯只奇,遂以贯为氏。据圭斋文集,卷九,元故翰林学士中奉大夫知制浩同修国史贯公道碑记载“(贯)公家世北庭,云石其名,酸斋其号也。……北从承旨姚文公学,公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其才。……仁宗正位,庞极特旨,拜翰林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2]

作为文学家的贯云石,他一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曲的创作方面。元朝少数民族用汉文创作散曲的文人比比皆是,贯云石是其中最杰出的。贯云石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富于才情,善作散曲,与当时散曲家徐再思(号甜斋)齐名,后人将他俩所著作品合辑刊行,称为《酸甜乐府》。他写的散曲豪放畅朗,磊落不群,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以擅长小令而出名。他创作的小令很多,流传下来的也不少,仅搜集在元人杨朝英编选的《阳春白雪》词曲集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散曲集里的,就有七十多首,是入选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曲,以爽朗见长,特别是在吸收民间歌曲方面成就较大。这与贯云石弃官归隐,长期生活在民间大有关系。他以胄子袭位,仕途本颇顺利,却有飘然世外之志,为人疏放旷达。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在弘扬汉民族优秀文化上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所写的散曲,文字细腻,感情真挚,十分动人,在全面接受汉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具有创造性,散曲风格上呈现出一人多格的风貌。在贯云石身上,汉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是彼此不分,相互交融的。

贯云石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又擅长唱曲,还能够行医卖药。在唱腔艺术上功底不凡,他将畏兀儿的歌曲唱腔和江南小曲熔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唱腔因流行于渐江海盐地区而被世人称为“海盐腔”,是南曲三派之一,后来成为明朝昆腔的鼻祖。去世时年仅39岁。

三、军事家阿里海牙

阿里海牙:生于1227年,卒于1286年。又译作阿鲁海牙、阿力海涯,畏兀儿人。祖籍高昌畏兀儿国的夏都北庭(又名别失八里),祖先随高昌贵族迁入内地。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农民,靠耕织度日。阿里海牙少年时期,聪敏善辩,立志建功立业,遂弃耕就学,习畏兀儿书。后投蒙古大将不怜吉带麾下,不怜吉带使教其子忽鲁不花畏兀儿字,又推荐给宗王忽必烈,成为王府宿卫士(怯薛)。阿里海牙用心学习武艺和用兵之道,很快便在侍卫中崭露头角。1258年,从忽必烈攻宋,在进攻鄂州时奋勇先登,为流矢所伤,因功受赏。蒙古宪宗九年(1259年),1260年,忽必烈当上皇帝。因多谋善战,阿里海牙受到忽必烈器重,不断得到提拔。据国朝文类(卷五九)湖广行省左丞相神道碑记载:“中统二年,制以为中书省郎中。……至元改元,加朝请大夫,参议中书省部。……(二年),进嘉义大夫,佥南京、河南、大名、顺德、洛兹、彰德、怀孟等路行中书省事。……(三年),转廉访使。……(七年),分中书省为尚书,拜中奉大夫,参知河南等路行尚书省事。(八年)兼汉军都元帅,分将新军四千六十,及废尚书,复以为河南等路行中书省事。……(十三年)拜光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3]“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入朝,加光禄大夫、湖广行省左丞相;卒,年六十。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楚国公,谥武定。至正八年(1348年),进封江陵王。”[4]

阿里海牙是元代少有的一位不靠世袭而当上将帅的人物,是当时有名的畏兀儿军事家。一生戎马,先后率军攻克襄阳、鄂州、潭州等重要州郡,平定湖广等地区,为元朝统一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率元军灭南宋的主要将领之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善于使用安抚手段,用兵主招抚,不专事杀戮。他大多以武力为后盾,以劝谕为先导,用武力强攻的地方不多。攻占各地后,阿里海牙又下令招徕流民,发展生产,减轻赋税,维持社会安定,为时人所称道。

除阿里海牙外,元代还有脱烈海牙(1257-1323)、燕只不花(生卒年代不详)、拜降(1252-1322)等来自北庭的畏兀儿武将,他们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为元朝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翻译家、儒学名士阿鲁浑萨理、安藏和洁实弥尔

阿鲁浑萨理:生于1245年,卒于1307年。因其父乞台萨理又名“万全”,改姓“全”。自幼聪慧,受教于国师八思巴,又向汉族儒生求教,通晓畏兀儿、蒙、汉、藏多种语言,精通经史百家之学,深受朝廷器重。据松雪斋文集(卷七)赵国公谥文定全公神道碑记载:“阿鲁浑萨理,回鹘北庭人,今所谓畏兀儿也。……公从国师八思马学浮屠法,不数月,尽通其书,旁达诸国及汉语。世祖知其材,俾习汉文书。顷之,遂通诸经、史、百家若阴阳、历数、图纬、方技之说,靡不旨。”[5]元至正二十年(1283),与精通天文的西域僧人辩论,使之大为悦服。八思巴回西藏时,携他同行;荐之于朝廷,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后为集贤学士,改任太史院事。元世祖欲立皇太子,不知谁可,询问于他,他回答:“铁穆耳仁孝恭俭”。于是铁穆耳被立为太子。铁穆耳继位元成宗后,再次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死后追封为赵国公,谥号“文定”。

忽必烈在位时,蒙古皇室贵族皈依藏传佛教的虽然很多,而熟悉藏文者甚少,藏族高僧中懂蒙语的也亦如此,严重妨碍双方的交流。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一批畏兀儿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藏语,以充当皇室贵族与帝师之间的翻译,很多人因受其影响而皈依之。于是,畏兀儿中出现了一批以信仰与弘传藏传佛教而闻名的高僧,阿鲁浑萨理就是其中之一。[6]

安藏:出生年代不详,卒于1293年。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据新元史安藏传记载:“安藏,字国宝,畏兀氏,世居别失八里。……至元八年,与许衡共进,知人用人德业盛,天下归之,说帝,嘉纳之。特授翰林学士,知之诰,同修国史。寻商议中书省事。奉旨译尚书、资治通鉴、难经、木草。进承旨加正奉大夫,领集贤院会同馆道教事。”[7]

安藏不仅佛学造诣很高,而且精通藏文,他根据藏义将《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译为汉语,这在汉文《大藏经》中是空前绝后的。随后又根据藏文将之译为畏兀儿文。后受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之命,将《华严经》、《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为畏兀儿文。在敦煌出土的畏兀儿文佛教诗集(现存伦敦大英图书馆)中,还保留了他许多佛教诗歌作品。其诗全押首韵,文法流畅,表意完善,浑然一体,处理佛教术语得当,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8]他还将儒家政书《贞观政要·申鉴篇》、《尚书·无逸篇》、《资治通鉴》、《难经》、《本草》等书译成回鹘式蒙古文进献给忽必烈,从而使元统治者能以此作为制定政策法令之借鉴。

洁实弥尔:生于1260年,卒于1322年。据蒙兀儿史记洁实弥尔传记载:“洁实弥尔,亦别失八里畏兀儿人。……洁实弥尔年十八,偕仲兄玉笃实旨京师。……久之,中书奏立延庆司。掌东宫佛事,以洁实弥尔同知延庆司事,阶朝列大夫。……铁穆耳汗践阼,……进资善大夫,同知宣政院使,仍兼领延庆司。……至大初,命译佛经。……延佑改元,议赐国公爵,辞以无功,乃止。于是仍旧职,特升延庆司秩正二品,以宠之。”[9]“至大初,兴圣太后以洁实弥尔为先太后旧臣,复使领延庆使,辞不许。延祐改元,议封洁实弥尔国公,又固辞,于是升延庆司为正二品以褒之。二年卒,年六十三。赠推诚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忠。”[10]

这三位人物不仅是著名的少数民族翻译家,而且还是著名的儒学名士。他们与元代内迁的众多畏兀儿人一样直接受到汉地儒学的熏染,主动接受了中原盛行的儒家文化。忽必烈继位后,根据治国的需要,开始烈积极推行“汉法”,以儒治国,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他采纳阿鲁浑萨里的建议,设置了集贤馆,广纳贤才。后又在阿鲁浑萨理的奏请下,设立了国子学,用汉族传统文化培养教育蒙古王公大臣子弟,以提高其文化素质。畏兀儿儒学的发展,仰赖于一批杰出的儒学名士。安藏就是其中之一,他为畏兀儿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安藏曾向元世祖建议:以古鉴今、善于纳谏、招贤纳士、以传统的儒学之道治理天下,他的建议为元初的政治清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1]洁实弥尔不仅自己勤奋学习儒学,而且常以儒家思想教育他的儿子,他常教育诸子说:“兄弟宜和睦,永毋分异也。儒书宜习读,财利毋耽嗜也。”[12]

综上所述,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元代还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社会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当地的农耕民族融合,同时,又有来自西域、中亚的民族迁入蒙古高原或内地。不同的文化传统经过长期的交融与发展,即丰富了本民族文化,又使元朝文化颇具特色且丰富多彩。在这一进程中,畏兀儿人的内迁及其在蒙古王廷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尤其是来自北庭的畏兀儿名人在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对元朝的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国家的大一统、民族大融合、社会大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再一次印证了中国文化是各民族精神的结晶,更是各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这一历史事实。

[1][4]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6:卷一百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八.

[2][2][5][9][10]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1-200.

[7]柯劭忞.新元史[M].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1988:卷一百七十八.

[11]王红梅,杨富学.论元代畏兀儿人的儒学[J].兰州学刊,2009(10):1.

[12]赵孟頫.松雪斋文集[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卷7.[6][8]杨富学.畏兀儿与蒙古历史文化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6(l):55.

王恩春(1965-),男,新疆奎屯人,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疆地方史。

猜你喜欢
海牙阿里
海牙的梦想,也是人类和平的梦想
云上阿里
海牙的梦想,也是人类和平的梦想
辰辰带你游阿里
疼痛后才计数
加拿大加入海牙体系
英国正式成为《海牙协定》成员
俄罗斯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体系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