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青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进行了社会服务的尝试,如武汉医学院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1],率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武汉医学院图书馆从1985年3月开始实行对社会开放,并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受到了社会读者的普遍称赞。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除承接社会的检索要求和情报调研任务外,还陆续向社会发放阅览证,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这些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效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全国各高校馆社会服务的现状,还很不乐观。
从传统上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是以服务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来实现其社会职能的。因此,高校图书馆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封闭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馆,只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而为校外的社会服务是社会馆或公共馆的事”这样一种保守观念[2]。
反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高校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单纯抓经济收入的活动,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为了创收,他们任意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服务范围,因而办商店者有之、办舞厅者有之、办餐馆者亦有之[4]。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知识型人才比重大而应用型人才比重小。从信息保障体系来看,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一直注意从正式信息渠道收集信息,而忽视从非正式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注意文献型信息的收集,忽视非文献型信息的收集,而后者往往又是社会化服务中依赖性较强的信息源。由于各高校图书馆都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特点来建立相应的文献收藏体系,因而其文献的专业性强、使用面相对狭窄,无法满足多学科、不同用户的需求[4]。而且,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源建设存在地域性不平衡、重学术资源、轻商贸信息资源等问题。正是这些不完备,使得各高校图书馆不便于对外开放,即使开放也只能是短期的、间断的或者是某一点或几点的开放。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在规划设计、资源配置方面缺乏合作与共建共享[3]。在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开展资源共享以及如何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确定馆藏等方面缺乏科学的思考和管理。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要想彼此间有充分的联系、接触和协作仍需一个长期的过程[4]。一方面,我国公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绝大多数人对高校仍有高深莫测之感,因而没有多少人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去利用图书馆,更少有人求教于高校图书馆,他们宁愿信奉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宁愿信仰那些民间的各种信息咨询机构。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远离市场,普遍对社会与市场比较陌生,更谈不上深入了解,此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读者认知度不高。
目前,全国各高校图书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员外流现象。一方面,由于高校在管理上重教学轻教辅,图书馆工作条件较差、地位低、待遇低。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单调、乏味、繁琐、时间紧、工作量大。因而造成了馆员的严重流失,使高校图书馆没有力量来实现社会服务。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我们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要转变观念。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看问题、想问题、定政策、抓改革。市场经济下的高校图书馆要扩大开放,变“校内循环型”为“社会循环型”[5]。这样,高校图书馆就有广阔的市场与天地,不仅是学校的一部分,也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动介入社会可根据社会的需要,结合各馆的具体馆情,采取有效的方法,如:向社会发放借书证、专利查新、商品商情等信息的咨询服务、各种知识讲座、情报人才培训、数字信息服务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和服务,使读者从认识高校图书馆、了解高校图书馆到利用和使用高校图书馆,让社会各界都感到不能缺少高校图书馆,都感到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从而重视和支持高校图书馆。久而久之,高校图书馆就会得到广大社会读者的欢迎和称赞。
加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横向联系,只有依靠群体发展,通过馆际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门需要;才能以相对完备的人才、信息、设备等保障体系服务社会。首先,高校图书馆内部各部、室之间要通力协作,做到全馆一盘棋。其次,高校图书馆与公共馆、社会馆之间也要达成某种默契,彼此之间互通有无、团结协作、资源互补共享,形成一个对外开放的有机整体,必将大大提高整体服务的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馆员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需要的是集经济、技术、财贸、外语等专业于一体的、能够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通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培训、引进等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把馆员培养成社会服务所急需的“通用”型应用人才。
为更好的实现社会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最好要成立自己独立的社会服务中心,来协调和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如果总是挂靠在别的部门,难免有鱼目混珠之嫌,且工作中亦难分主次,使社会服务职能成为一种口号,而落不到实处。社会服务中心只有独立出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阵地,才能顺理成章的以积极的心态为社会提供服务。
目前在我国信息市场尚未大规模形成之时,高校图书馆界要抓住机遇,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启动市场,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第四产业[5]。
高校图书馆千万不要忘记在任何时候都要以本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为教学、科研服务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来抓,切不可因为开展了社会服务而本末倒置。高校图书馆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办成为纯粹的社会馆或公共馆。
虽然高校图书馆有着特定的行政隶属和服务范围,但与地方上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市场经济的地域环境中渐趋密切、日益频繁。况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绝大多数高校转属地方,高校和地方的各种关系利益已趋于一致,融为一体。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时要首先考虑就近服务,有经验有能力后再向远处逐渐扩展。服务范围也要渐次展开,先易后难、先窄后宽,以免在服务中造成顾此失彼、虎头蛇尾等不雅局面。服务方式也应机动灵活,适合各馆馆情,切不可搞一刀切。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目的,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实现社会范围的资源共享,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创收的一种手段,从中收取合理的费用,如办证费、查询费等,旨在利用这些收入,改善办馆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图书馆要面向社会,就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工作常规和服务机制,由此可能会带来许多始料不及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和矛盾,积极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要彻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高校图书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彭顺德.论强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4):66-68
[2]潘喜媛.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锦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120-122
[3]王阳阳.试析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黑龙江史志,2008(12):42-43.
[4]潘松华,刘宁.浅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117-120
[5]黄波.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嘉应大学学报,1995(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