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011-08-15 00:50姚锡长
重庆与世界 2011年7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知识产权战略

姚锡长,路 玲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

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姚锡长,路 玲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构建了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正式形成。对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我国准确把握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为实践上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思路。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理论基础

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肇始、形成和完善于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新时代;以知识产权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为起点,奠定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的制度基础;以中国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知识产权制度的大幅度调整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转折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国际化程度加大的背景下更趋成熟。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是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坚实基础,2008年 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颁布则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正式形成。

一、加强与科技相关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

《科技部加强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安排》(2002年 8月 8日)的第三部分就是“加强与科技相关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加强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第一,以强化知识产权资源开发为目的,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总量,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水平。第二,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层次。第三,全面提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第四,建立和完善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

为实现以上目标,近期拟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配合机制。(2)加强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实施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3)尽快建立有利于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利益激励机制。(4)改革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目标管理。(5)采取有效措施,为科研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6)强化培训教育,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还体现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2002年 10月 2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2003年4月4日)、《关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暂行规定》(2006年 11月)等文件中。围绕与科技相关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目标制定的主要政策措施,涉及到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利益激励机制、新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下的知识产权目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平台,以及知识产权培训教育,这标志着我国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形成。

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第八部分“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中,推进科技进步的第四项政策和措施就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1)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利益,不仅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树立国际信用、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2)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产生一批对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国际贸易和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3)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

国务院在2006年2月26日全文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中,第六大项就是“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它包括 5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2)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3)切实保护知识产权。(4)缩短发明专利审查周期。(5)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

《规划纲要》及其《若干配套政策》,把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作为促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措施,构建了从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制定国际标准的积极参与、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缩短,到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的加强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这个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有以下 4个特点:第一,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提升为国际标准为目标,凸显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科技话语情景;第二,保护知识产权的范围扩大,力度加大了,还涉及到防止滥用知识产权;第三,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的规范上也有所要求;第四,首次提出了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

三、《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中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中国政府从 2006年至 2010年,连续 5年制定和实施了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勾画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 5年期间,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得以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

《2010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与往年的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新增二十四字方针,行动主线更清晰。2010年《行动计划》在以往“具体措施”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了“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突出专项,推进协调,强化宣传,规范管理”二十四字工作方针。第二,164项具体措施,行动内容全面丰富。2010年《行动计划》分为立法、审批登记、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机制建设、宣传、培训教育、国际交流与、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权利人服务,共计 164项具体措施。第三,重点突出,行动有理有节。2010年《行动计划》在行政执法方面,把握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合理配置有效资源,深入推进跨部门和跨区域协作。在司法保护方面,法院系统推广知识产权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一)试点工作,检察机关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四、《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 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第四部分中提出了 10项重大政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1)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2)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3)制定职务发明人流动中的利益共享办法。(4)建立非职务发明评价体系,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5)制定国家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资助办法,鼓励创造知识财产。(6)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建设。(7)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措施。(8)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9)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10)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市场和文化氛围,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工》(国办发〔2008〕127号)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的战略重点、专项任务、战略措施作了任务分工,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狠抓落实,确保完成《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纲要》和《任务分工》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正式形成。

(一)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整体架构

包括战略目标和近期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专项任务及其战略措施。战略目标是战略政策措施将要达到的目的和前进方向,战略专项任务和战略重点规定着战略政策措施所实施的范围和重点,战略政策措施则是达到战略目标,完成战略重点任务和专项任务的途径和桥梁。三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和自恰的政策体系。

(二)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战略目标系统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战略目标系统包括主要战略目标和近期战略目标两大类。近期目标的实现为主要战略目标的实现准备条件,主要战略目标制约着近期目标,是近期目标的前进方向。

5年近期目标更为明确,包括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量进一步增加;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比重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主要战略目标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完善、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平台基本建成、在对外合作中切实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以及知识产权工作队伍的培养、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健康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到 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三)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重点战略系统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目标体系规定着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战略重点,而后者则体现了前者的核心内容和紧迫要求。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战略重点系统涉及到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和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5项内容。中间三项是关于知识产权本身的,而第一项和第五项是关于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文化的,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而言,前者是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后者则是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撑。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既有立法和司法、行政执法的知识产权领域的具体要求,又有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的强化要求。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方面,国家应发挥用各种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作用;企业应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司法、权利人自我维权,以及维权成本的降低和侵权代价的提高。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在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在教育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和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促进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

(四)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专项任务系统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专项任务划定了知识产权政策的基本领域和主要内容,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国防知识产权 7项专项任务。

(五)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政策措施系统

从狭义上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措施就是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由于我们把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主要内容,与战略措施一起纳入广义上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因此,我们在此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措施称之为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政策措施系统,以结合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战略专项任务来予以阐明。它包括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 9个方面。知识产权战略的 9项政策措施,涵盖知识产权的创造、转化运用、法制建设、执法、行政管理、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与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战略专项任务一起,共同构成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2011-03-20

2010年度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研究”(20100103)。

姚锡长 (1962—),男,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玲 (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和信息情报。

D 922.29

A

1007-7111(2011)04-0029-03

(责任编辑 张佑法)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知识产权战略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