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传禄
遇事拿出办法来
■ 文/张传禄
优秀机关干部应努力与首长同步思维甚至超前思维。首长来不及考虑的问题,他能提前想到;首长想到的问题,他能具体细化;首长担心的问题,他能提前预见;首长希望解决的问题,他能有办法破解。
优秀机关干部应努力与首长同步思维甚至超前思维。首长来不及考虑的问题,他能提前想到;首长想到的问题,他能具体细化;首长担心的问题,他能提前预见;首长希望解决的问题,他能有办法破解。
一般来说,领导关注的都是重大问题、根本问题。机关干部必须围绕领导的关注点来思考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这样才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非常关注朝鲜战局。开战仅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人民军就把李伪军赶到朝鲜半岛东南角一带。这时,苏联领导和朝鲜领导人对形势估计很乐观,预料全面胜利在即。时任周恩来同志军事秘书、总参作战室主任的雷英夫同志,在组织参谋人员分析朝鲜战争状态时认为,美军不会甘心失败,很可能组织驻日本的两个师(战略预备队)在朝鲜中部的仁川登陆,截断朝鲜人民军的后路,企图改变朝鲜战局。
雷英夫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周恩来,说不要认为人民军的胜利指日可待,现存很大的危险,美国有很大的战略企图。周恩来听了,感到这个意见很重要,马上带着他一块儿去见毛泽东。
毛泽东听完汇报说:“有道理,有道理。”
雷英夫很有把握地说:“主席,美国人要登陆,有三个涨潮时间可以利用。一是9月15日,二是10月11日,三是11月3日。相比较,9月15日可能性最大,一方面这天有两次涨潮时间,另一方面就是等的时间不会太久。”
毛泽东听后马上指示,立即通知情报部门,密切关注美、英、日的动向;立即把这些情况和看法通报斯大林和金日成;立即通知十三兵团加紧准备,八九月份一旦有事,马上行动。后来的情况证明了雷英夫的分析判断。毛泽东高兴地说:“不要认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就能预测出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行动,而且那么准确,这在军事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除了重大问题和根本问题,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机关干部若研究好了,提出建议,拿出对策,也较容易被领导采纳,还会受到肯定和赞扬。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向党中央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他虽为党外人士,党中央却采纳了他的建议,毛泽东也给予高度赞扬。李鼎铭这一条建议之所以被采纳,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我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如何克服由于日、伪军和国民党的进攻、封锁而造成的严重经济和财政困难,是我们党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李鼎铭先生恰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意见,可谓“天旱送来及时雨”。这就说明,及时替领导分忧,是机关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领导参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创新相伴的。一个人提不出新的理念、新的看法、新的办法,很难称得上是能参善谋。
领导“圈阅制”的由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948年2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拟制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让新华社电台拍发全国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
3月的一天,他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告诉他说早就来了。毛泽东同志追问:“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另一个秘书叶子龙连忙去找,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
电文上已画了许多勾。当时领导人看阅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面上画上勾。所以叶子龙说:“这份电文您已经看过了。”毛泽东同志听了有些不悦,说:“我根本没看过!”由于上面只有勾勾,从勾勾上根本看不出究竟是谁画的,所以到底谁看过,谁没有看过,确实分辨不清。
为了改变这种谁看了谁没有看搞不清的现状,叶子龙秘书想出了一个办法。从此,他在传送电报、文件之前,先在电报、文件上署好各位领导的名字,哪位领导看过了,就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一个圈,谁看了谁没看一目了然。领导人传阅电报、文件在署名上画圈的制度,就这样形成了,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敢于创新,才可以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的事,从而在形成新观念、提出新建议、创建新理论、谋划新思路、推行新决策等方面,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
(编辑/王欣、李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