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牢固树立五个观点

2011-08-15 00:43:05董治良
今日海南 2011年6期
关键词:公信群众观点法庭

□董治良

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牢固树立五个观点

□董治良

从3月16日起,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决定结合“司法作风转变年”活动,集中三个半月的时间,在全省法院干警中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借此对全省法院干警进行群众观点再教育,切实解决好群众观念、群众路线、群众感情、群众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促进司法作风转变,确保公正廉洁为民司法。笔者认为,通过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应当让广大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以下五个观点:

一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观点。三人为众,广众成民,但人民分散的利益诉求只有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之所以成为历史的选择,得到人民的拥戴,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除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人民证明自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历史的选择并为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总则所确认。作为适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法律、裁断是非、向社会输送公平正义的人民法院,维护人民群众关注的公平正义,既是根本大法的规定,也是党章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统一的,遵守宪法和遵守党章党纪是一致的。

二是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的观点。我们党的执政历来是根据人民的要求和客观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吸取“文革”内乱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人民的要求和执政的理性选择。这一选择历经30余年特别是近十年的努力,以党领导人民到201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标志。审判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国之公器,职责就是能动地适用国家法律、施行法治,确保人民大众走向小康、生产安全、生活安宁、社会公平有序、人人安居乐业。这一法治要以廉洁公正的司法形象体现为公平正义的司法公信。

三是司法公信来自于人民大众对法治公正的认可度的观点。司法公信来源于人民群众对具体个案公平裁断的切身感受,也是人民群众对个案基于国家法律、社会公德、群体公序良俗的具体衡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考量,发生矛盾纠纷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矛盾纠纷的性质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化解这些矛盾,裁断这些是非,不是坐堂办案、高高在上、“本官认为”,而是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这些利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现实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分,这就是法院的裁断要能找准国家法律和人民大众认可的结合点,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服从的根本原因。找准了就是公平正义的,反之就是不和谐的。这就需要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走群众路线,带群众感情去处理具体个案,寻找群众认可的利益共同点。因此司法公信来自群众的认可度,司法权威来源于群众的接受度。

四是群众路线是提高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的根本方法的观点。怎样才能使人民法院的裁判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关系到国家法治深入人心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带着群众感情做群众工作,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方式方法把法理交给群众,把基于事实证据的判断解释给群众,以此化解纠纷。即使群众个体难于接受,但群众群体是认可的,个体的过分要求因损害了群体和公众的利益就不会有市场。这就是中央、最高法院和省委要求人民法院司法为民、调解优先、施行法治、促进和谐的根本原因。

五是转变司法作风,创新司法方法,廉洁公正司法是司法公信确立的根本措施的观点。通过大讨论树立牢固的体现党的宗旨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治的群众观念,从法治的审判职能出发,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措施就会应然产生。这就是中央、最高法院、省委要求的以司法廉洁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最高法院和省高院要求的以公正高效的审判化解纠纷,促进和谐,促进服判息诉,从根本上减少信访,省高院要求的司法为民30条措施的落实。培养群众感情的方法是“法律六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是年轻法官进基层培训基地锻炼,学群众语言,增群众感情,提司法能力;是发挥海南法院立足国际旅游岛建设省情的旅游法庭、交通法庭、环保法庭、渔排法庭、瓜菜法庭、农村午间法庭、夜班法庭的服务品牌优势,巡回办案,上门立案,就地调解审理,创新审判工作方法,化解社会矛盾的实在的司法为民工作措施;是各级法院立案大厅、信访窗口、审判和执行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司法作风转变,是接待、听证和调解方式,庭审纪律作风的转变。达到了这一效果,群众观点大讨论就取得了实在的成果,司法公信就得以树立,司法权威就得以维护,国家法治才能真正地普惠人民。◎

(作者系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编辑:王群存]

猜你喜欢
公信群众观点法庭
一滴油 体现政府“公信” 行万里 护民“宝驾”扬帆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3:48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以大练兵铸塑环保公信
把司法公信彰显在群众身边——访定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文萍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15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提出: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品牌公信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现代语录
当代贵州(2013年36期)2013-08-15 0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