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种子管理站 650228 何 川 龚菊声 杨天丽 陈赟娟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昆明市从2003年起始终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市级农业信息网络中心机房,配置高性能服务器、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纤存储系统(NAS)和网络设备等,分别建立了内、外局域网,实现内网、外网物理隔离,并利用程控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电话网与计算机网络的合一。目前,全市有服务器12台。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信息工作和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建设了“昆明市农业信息网”、“昆明市农业信息采集平台”。2009年全面升级了“昆明市农业信息网”,以及全市14个县(市)区农业信息网。昆明市农业信息体系以市农业信息网为核心,上通农业部、省农业信息中心及相关部门,下连县(区)局域网,内接局属各单位,集信息采集、发布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农业网站,基本实现了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共用平台,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翔实、丰富、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当前我市农业技术及农业科研成果很多,但大部分都很零散,缺乏必要的组织和管理,未能得到很好推广和利用。农业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基础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录入、信息发布、分类及区(市)县数据汇总等功能也是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对本地农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所必需的。目前,已建设了“昆明市农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库”(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综合数据库、农业法规数据库、农业市场数据库、农业科技信息库、农业语音信息库),以及XML数据交换标准。采取传统信息传播与现代电子网络信息传播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广泛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以“昆明农业信息网”、“昆明市三农信息服务系统”为平台,积极开展信息服务,把各类农业信息及时传到农民手里。利用“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即“一站通”)和“昆明农业信息网”发布供求信息,开展农业招商活动。2009年,市级农业综合数据库共收录农业科技信息70810条,热线语音文件25820个,农业生产信息15万条,供求信息3000多条。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管理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结合现代农业科学理论与技术,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和优化处理,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其生产经营、科学管理决策的水平。
2005年昆明市作为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建设试点,按照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项目建设技术框架》和《昆明市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在依托昆明市前期建设的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应用综合系统、农业基础数据库,利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和计算机电话语音技术建设了“昆明市农业信息语音服务热线系统”,成立了昆明市“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专家组,设立人工坐席,开展专家咨询,并通过“昆明农业信息网”、“昆明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做好问题解答的征集和发布。
在政务公开方面,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政务信息的网上调度,并配合市级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实现“单一平台,综合应用”的自动化办公环境。农业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为申报单位提供了“一站式”服务。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和结果的公开和透明。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使农业行政部门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按照全国公用数据库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我市编制《昆明市农业数据库规划》,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分类原则、建库标准和编码规则。为确保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成效,制定了《昆明市农业信息员管理规定办法(暂行)》和《昆明市农业信息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信息发布与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农业信息的及时、准确,以及服务的质量。建立农业信息交换机制,加快信息反馈频次,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
按照“信息入乡工程”要求,认真做好基层乡镇农村信息队伍建设,先后组织7期农村信息员培训班,重点培训市级站所科技人员、14个县级农业局全部乡镇的农村信息员和“一站通”信息员,初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目前,昆明市有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107个,其中市级农业信息管理机构1个、服务机构16个,县级农业信息管理机构6个、服务机构14个,乡镇信息服务站88个,农业龙头企业信息点50余家,乡镇农业信息员734人。
在资金投入方面,昆明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导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应用程度低。目前,昆明市各农业网站的应用主要停留在发布农业新闻、农业科技信息,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以及收集农业信息方面等初级层次上。由于缺乏长效的投资机制和环境,尤其县级投入不足和建设的随意性,导致全市农业信息化总体建设周期过长,硬件设施和网络建设严重滞后;没有统一、有效、安全的信息交换平台,极大制约农业信息的发布和传输,以及应用服务的实效性。同时,缺乏与广电、电话、报刊等传统媒体的有机组合和融合,造成昆明市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的封闭性和信息传播的局限性。
农业信息产业化就是将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反馈、服务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农业信息化是发展“两高一低”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市在农业信息产业方面仍处于较低层次,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信息与服务的需求。信息化程度高低决定信息产业产品和服务市场空间的大小,本市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导致农业信息产业的市场空间狭小,且面临着省外发达地区的挤压。
一是还没有比较完整、全面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缺乏对农业信息化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模式的研究,导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低,极大制约昆明市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和提高。二是信息标准体系不完善,信息资源开发滞后。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完善,采集方法不科学,极大降低了农业信息采集、处理的有效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农业信息内容单一,难以形成信息增值效应。
在人才培养方面,市农业主管部门从2008年起不断加大全市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力度,但由于全市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机构,市、区县两级的农业信息工作和信息服务多为政策指导,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工作。乡镇一级农技服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信息人员流动性大,农村基层信息队伍不稳定,造成信息服务不够及时主动,服务面窄,影响了农业信息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要充分认识信息、信息化在农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充分认识到信息、信息资源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战略资源。具体实施中,按照农业部“金农工程”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组织网络的延伸,通过建立县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乡镇信息服务基站、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村信息应用示范点,改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村经营组织结构,形成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组织(协会)的多元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农村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一方面,首先是完善农业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以昆明农业信息网为中心,加强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交换;其次是农业局域网建设,在局域网内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再次是建设区、县信息交换中心,与省信息中心、市局域网、各区、县进行数据交换,采集本地区的业务数据。建立农业信息检索系统,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加大农业信息的深度开发。
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昆明需要加强数据库的本地化建设,建立本市农业自然生态资源数据库(主要是指农作物地方品种资源)、畜牧业资源数据库、农业生产技术资料库(包括农作物生产、牲畜养殖、农田改良与保护、植物保护、疫病防治等)、农产品价格行情数据库等等,并实现与国内相关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另外,可适当考虑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省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开发适应当地的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在建立健全网站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网站内容建设,注重信息的及时更新。农业信息网络的内容应该注重以下重点信息:市场信息、预测分析信息、科技信息、服务信息、政策信息等。农业信息网应当成为信息集散中心和商务活动中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即市场网络信息已经建立起来的时候,可考虑建立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成立配送中心,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将全省各涉农企业组合成一整体服务系统,进行农产品网上交易。同时,实现与省内外相关农业信息网联网。完善“三电合一”应用系统,进一步加快昆明农业信息网、“三电合一”应用平台和农业专家系统的融合,构建县(乡)级语音远程网络终端,实行市、县、乡三级双向联动服务,使组织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和多种新闻媒体密切配合,扩大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同时,选择一些有规模、经营规范的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信息语音服务系统的应用试点,建立农业企业客户服务热线,实现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的需求互动服务。
参照现有国际国内的标准,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从整合农业部门信息资源入手,统一标准和规范,统一发布制度。同时,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和共享,确保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全面、系统和权威,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整体效益。建立完善信息管理、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等规范,使信息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序高效运行,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高科技的事业,研发、推广、应用靠人才,竞争靠人才。农业信息人才的短缺是信息化发展最大、最长远的制约因素。农业信息化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技和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培养适应农业信息化各方面需要的各层次专业人才。建议采取选派科技人员到大学进修、合作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外出考察等,学习先进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开扩视野。建立人才竞争、流动激励机制。
当前,昆明农业信息网络最缺少的是信息采集人员。继续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以农业协会、农村科技员、专业大户为主体,建立一支稳定适中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努力推进农村基层信息协会发展,积极探索网上信息服务与网下实体服务的融合机制,依托行业协会、科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部门、行政村委会等,构建多形式的农村基层信息协会,完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1]昆明市农业局.昆明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规划,2010,4.
[2]农业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6,10,18.
[3]赵俊臣,高玉亭.云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学术探索,2004,8.
[4]唐海萍,王颖,赵云龙.云南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