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信息中心 210036 李 柱
温州模式是指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时浙江省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相结合发展非农产业,由此崛起地方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与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并列,其核心竞争力是产权清晰和劳动力价格低等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千家万户一起,千军万马一道,分解各道工序,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特征是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逐步形成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民间信贷等门类齐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2001年温州模式引导下的民营企业产值占温州国内生产总值的85%,均占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8%。可以说,温州经济就是民营经济,“温州模式”就是民营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有学者称,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先发的圣地,是中国市场经济主体最早成长的摇篮。
“沙集模式”是指苏北农村沙集镇农民网上销售中低端板式家具从无到有形成产业的模式,即:农户自发地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变身为网商,直接对接市场;网销细胞裂变式复制扩张,带动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各种市场元素不断跟进,塑造出以公司为主体、多物种并存共生的新商业生态;这个新生态又促进了农民网商的进一步创新乃至农民本身的全面发展。“农户+网络+公司”相互作用、滚动发展,形成信息网络时代农民的创业致富新路。“沙集模式”中,农户不再是与大市场相隔离、只能依靠别人提供的信息、或靠惯性被动盲目生产的弱势小生产者,而是在家中就可以直接对接市场、主动掌握信息,自主经营、按需生产的平等市场主体;公司不再是外加在农村经济之上,控制农户生产,与农争利的传统公司,而更多是土生土长、农户变身而来的新公司,由此为基础吸引其他市场元素跟进,形成了一个为农户网商服务共生多赢的新生态;依靠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力量,自发式的萌芽和成长,互帮、互带的快速复制,达到年销售额3亿元的迅猛普及发展。
温州模式与沙集模式共同之处在于大量农业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以发展非农产业致富;刻苦、敬业、勤奋、好学,新一代创业型农民成为模式快速成长的关键力量;而农村特有的口碑传播和亲情关系,是模式迅速扩展的重要原因;政府“不越位”、“不缺位”的扶持理念和做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初期,温州10万推销大军架通了温州产品与全国各地市场的桥梁,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十大专业市场。柳市电器、桥头纽扣、永中阀门、塘下汽车配件以及市区服装、打火机、灯具、鞋革等产品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使温州民营企业不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市场网络并举、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并存、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重的完整市场营销体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在温州模式下,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的支配性方式,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教授曾经指出,现代经济增长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将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村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即工业化过程”;二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发生变化,即城市化过程”。温州模式是上述观点的注脚和实例。市场化、民营化、工业化、城市化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经济、社会、产业、空间的内循环机制,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竖起标杆。
再看看“沙集模式”,其成功包含着丰富的未来经济元素:一是家庭作为经济单位的恢复,是未来在家办公的网络经济的突出特征。在上世纪中国农村改革中,家庭经营曾释放出惊人能量;在本世纪新商业文明中,由农村倒过来引领城市,成规模普及SOHO,将再次给世界以意外惊喜。二是先进生产力是未来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驱动力。沙集模式之所以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创造出农民给城里人发工资的奇迹,是因为抓住了驱动未来的关键动力,东风村农民从解决物流社会化入手,通过网络克服了城里人难以克服的传统物理商场的阻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沙集模式”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沙集模式”成功经验表明,农民跨越式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存在技术和教育上的绝对障碍,他们面前没有来自城市既得利益的阻力,容易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农村电子商务是破解“大城市病”、实现城镇化创新的一条途径。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加了“网络”这一大要素,解决了农民信息弱势、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民成为了商务的主体,拥有了订单权和定价权。东风村带动整个沙集镇,掀起一股农民在家上网经商的热潮,网商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实现就业转移,培育了一代新型青年农民,激发了农民的学习动力,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和致富,有利于解决农村“空巢”的社会问题,对当地农民家庭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沙集模式”告诉我们,农村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工业化完成才可以信息化,而是可以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式快速发展农村经济,这也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创举。
2009年,浙江大学一位教授断言:温州模式25年后将消失。主要依据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的制造业结构演变极其缓慢,基本局限于初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温州的外资引进步伐极其缓慢,极少有温州以外资金与人才在那里创办和经营企业;温州人满世界闯荡,把生意网撒向世界各地,这种“人格化”交易方式会产生惯性和路径依赖,造成“代际锁定”及产业格局与交易方式的固化。他认为温州模式将被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取代。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总结出温州模式“五大局限性”。一是产权障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小农意识,使分散经营的温州民营企业难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合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得以迅速扩张;二是管理方式落后,“温州模式”把千千万万的农民卷入到创业的洪流中,这使温州许多早期创业的老板素质不高,文化教育水平低。其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家庭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人才引进、培养、储备等方面,家族管理制度成了严重阻碍;三是经营方式滞后,以低成本、低价格为竞争手段、以小商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世界强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四是低层次竞争,产业产品循环往复、低层次竞争,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力低,自主开发能力弱,以仿制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更为剧烈的竞争;五是经营理念的落后性,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当初,温州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产的主要是微利产品,在某些低成本、软环境、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新劳动法提高了用工成本,原来相对灵活的用工制度丧失,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企业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渐渐与新的环境不相协调。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州产品几乎等同于劣质冒牌的代名词。温州模式粗放的发展方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破坏,曾有一段时期,当地河流水道几乎都受到污染,出现了平阳水头制革污染事件等。面对这些现象,唱衰温州经济、温州模式的声音逐渐增多。
而专家们对沙集模式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沙集网销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表露出担心。一是缺少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生产水平整体不高。沙集网销农户虽然数量众多,但这些网店成立的时间都不长,将近70%的农户没有实体加工厂,仅仅拥有虚拟的网络商店。二是存在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沙集模式快速普及的重要原因是简单相互模仿、细胞裂变式快速复制。为扩量及争取信用额度产生部分不良竞争行为,影响了沙集品牌的信誉。三是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四是知识产权问题存在隐患,缺少自主品牌。虽然已经陆续有一些大的网商开始注册公司、申请商标、设计原创家具,但是大部分网商仍然处在低水平模仿阶段,很多网店没有自己的设计和产品,而是直接拷贝其他网店的照片,网商经营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等隐患。五是缺乏区域性战略布局。沙集网销业通过自发式产生、裂变式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区域内分工体系还未形成,离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六是配套服务环境需要继续完善。电信、供电、贷款、物流、用地、交易平台、政府政策等还有很多不尽人意,沙集模式成熟之路还很漫长。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温州模式与沙集模式都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不同时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模式才能被人们复制、推广。事实上,温州模式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温州人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着发展模式的创新。温州目前正实施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大都市区建设战略、生态环境优先战略、文化引领发展战略和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的“五大战略”,产生新温州模式。新温州模式突破了原温州模式那种以家庭工厂、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限制,走向了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优化的集团化规模发展的道路;调整了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走向了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道路;改变了单纯以专业市场,小城镇为依托的营销方式,走向了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相结合的道路;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企业经营者普遍提高了素质,逐渐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智慧和理性思考的温州新型企业精英;企业开始摒弃了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开始逐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产品档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开始走向协同作战和自律,区域品牌日益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温州模式不同的是,沙集模式中网络元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体现了未来信息化的价值。沙集模式是农村经济中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典型。沙集模式应用信息化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这一实例证明:信息化可以比工业化以更低成本,更高效能,实现同样的社会化,同样的大市场;同时信息化可以比工业化更好地克服大市场的局限,适应个性化、高附加值的小市场的需求。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只要激发农民积极性,使电子商务和他们的利益挂钩,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两化融合”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衍生的网络经济有着与传统经济迥然不同的特征、原理和规律。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采取全新的竞争原则和竞争策略,方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但网络经济也不能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温州模式的转型及沙集模式的成立,很好地诠释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生态。中国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从解决基本问题入手。在网络经济时代,从来就不缺概念和创新。启动一个网络与社会需求融合兴奋点,一不留神就形成一个巨无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