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五星乡农科站 654200 马贵发 李 建
会泽县五星乡位于会泽县城西北部,距会泽县城22km,耕地总面积1 500hm2,土地贫瘠零碎。受传统种植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增收十分困难。如何实现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种植业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五星乡党委、政府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五星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以土地流转方式发展特色种植业,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农村以土地流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2007年五星乡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以来,累计投资达5 288.37万元的万亩灌区、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等一批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明显加强,既有效解决了五星乡水资源调控能力不强、地力不足等难题,也为探索以土地流转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五星乡在实地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1155”特色种植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引进省内外一批农业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种植、规范化服务、规模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花卉、中药材、蔬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目前,已引进种植百合种球21.33hm2、反季糯玉米 14hm2、甜脆豌豆66.67hm2、 板 蓝 根 15.67hm2、 当 归20.4hm2、雪莲果10hm2。通过土地流转的实施,对特色种植业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在全乡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种植业示范带”,成为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一是制定出台了《五星乡特色种植业结构调整投资办法(试行)》,对租地投资人连片种植规模达13.33hm2以上的,乡党委、政府按每亩60元分两年度给予产业结构调整经费补助;对由村、组发动群众连片种植规模达13.33hm2以上的,乡党委、政府按每亩5元一次性兑付工作经费;对持生产、销售订单等有效凭证引进乡外企业、公司到五星乡租地发展特色种植业13.33hm2以上的,待生产销售结束,经乡党委、政府组织验收核实后,按每亩5元给予引进人员一次性奖励。2010年,共兑现产业结构调整补助经费及奖励金14.44万元。二是全面推行落实“六个一”服务承诺制,即:一个领导挂钩联系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科技人员指导一个特色品种种植、一个龙头企业与一批农户签订一项务工合同。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从帮助协调流转土地、解决灌溉用水、群众务工问题入手,积极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协会组织邀请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公司企业技术人员,从育苗、移栽、中耕管理、产品采收各个时期、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三是采取和云南农业大学开展“3+3”联合行动、“两校进村”、农村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等形式,举办当归、板蓝根、百合、务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6期,培训群众4 600余人次,基本达到了户均有1名科技明白人,人均掌握1~2种特色种植业技术,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四是投资52万元在石龙村建成占地0.34hm2的种植业协会1个,配齐完善了试验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为企业开展特色新品种试验种植、学习培训、交流经验、开会办公提供了活动场所。
2)抓规范,严格程序保流转。在土地流转前,五星乡组织相关企业、涉农部门负责人、种植业协会和部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公平”的原则,合理确定租地价格,签订好土地流转协议后,群众将土地交给协会或公司使用,土地租金由公司按每年每亩400元兑现给协会或直接兑给农户,以后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或市场价格适时进行地价调整,保障了农户保底收入不受市场因素或季节气候的影响,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收租地群众进厂务工,实现了就地就业的创收目标。
通过土地流转的实施,一是农民可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一方面,农民通过转包土地,可以获得相当于自己传统种植的正常收入;另一方面,农民与用工企业签定劳动合同,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生产管理,不承担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还可获得自己稳定的务工收入。二是农民可在自己的土地上学到新技术。推行土地流转公司化运作,农民成为种植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接受企业组织的培训,学到了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能,有利于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农民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又照顾了家庭。就近就地解决了租地群众剩余劳动力,既减小了外出务工的风险和开支,又照顾了家庭。四是种植业在实现特色化的同时提高了附加值。发展特色种植业,每亩土地的产值是过去种玉米、马铃薯产值的3倍以上。
五星乡土地流转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全乡土地规模化经营尚属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群众观念滞后,连片流转难。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因土地承包而产生的恋土情结仍然较深,不愿参与土地流转,导致连片流转难度大,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客观需要相矛盾。二是土地分布零碎分散,规模流转难。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五星乡除公路沿线约1/3左右的土地相对平坦之外,其他村组约2/3的耕地多为山间坡地,地块分散、面积小、户主多,从而导致连片租用的难度较大。三是少数土地流转程序不够严格,规范流转难。全乡约有2 000余户群众常年在外务工,其土地也仅是农户间通过口头协议互换、转让、流转,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这种流转往往具有随意性,流转期不确定,致使流转主体不愿在土地、农业设施上加大投入,不利于农业长远发展。
提高群众认识,转变群众观念,是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的源泉和保证。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层层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大会等形式,主动深入农户,给群众算好经济账,做细思想工作,讲清讲透土地流转的重要现实意义,逐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二是要发挥好典型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带头实行土地流转,通过典型现身说法,让群众真实感受到土地流转产生的实际效果。三是针对少数一时难以理解、不愿参加土地流转的群众,可通过明确专人负责联系,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开导、解答疑虑,通过疏通引导,真正取得农户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是土地流转的核心。要按照“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能带富”的要求,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在政策、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促使其快速成长、发展壮大。一是要巩固和发展好现已引进的企业,继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和土地流转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和宽松的发展环境留人、留企业。二是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在推进土地流转、加快特色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发展2~3个农业龙头企业,让他们在五星乡建立鲜活农产品深加工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要进一步整合一些零星分散的支农惠农扶持资金,继续引进一批诚信好、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五星安家落户,在本地选择一批诚信好、有一定经济实力、愿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大户,引导他们牵头成立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和龙头企业。四是要建立完善奖励机制,对为土地流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并切实带动农户发展增收的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予以适当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农业技术部门帮助筛选确定一批相对耐旱、气候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再由种植业协会协调做好土地流转前期各项服务工作,将这些土地倒租给龙头企业进行规模经营。
要加强对流转合同和协议的监督管理,确保流转土地不改变用地性质,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一是建立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由乡经管站负责对流转合同进行审查、监督、登记和立卷归档,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完善流转信息发布制度,利用各村委会公示牌,由协会定期搜集、发布需要流转土地的数量、价格、期限等,及时发布更新农村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三是做好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对全乡土地流转经营合同进行备案,全面掌握土地流转状况,依法开展合同鉴证。四是严格兑现协议内容。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通过村委会、种植业协会协调,形成土地租赁协议后,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要一次性付清全部租赁费;租赁费兑现到农户,农户按协议将承包土地交付协会转至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使用,并保证优先吸收租地群众作为务工对象;租赁期内,由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租赁到期前,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必须将土地恢复到土地流转前的耕地质量状态。
五星乡以土地流转方式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企业在选择土地时,是根据其所种植的作物品种特性来决定的,在规划地块时,就需要把企业用地与耕地分布、地形地貌分布相结合,认真进行规划,实行规模流转,达到节资、节地、连片、便于管理的目的,以满足企业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
2)必须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在土地流转中,尽管农民愿意流出、企业愿意流进,但流转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
3)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