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的探讨

2011-08-15 00:50董逢伟
武术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奇正技击新闻出版

董逢伟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武经七书》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的探讨

董逢伟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中国古代军事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武术,其技击战略战术思想直接来源于《孙子兵法》。通过对《武经七书》技击战术的归纳,并与武术技击战术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六点共通的技战术规律,为习武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武经七书》武术技击战术

长期以来,武术与军事在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区域内共同发展,可谓是同源之水、同本之木,这是由两者的攻防技击格斗本质所决定。早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作为训练兵卒的军事技能之一,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武术技击战略水平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军事征战的操作与实践得以提高。军事战略战术是兵书的主体内容。熙宁五年五月,宋神宗下令设立武学,为了便于武学学员学习,同时也给武举取士考试规定范围,宋神宗于元丰四年下令国子监组织人力,从众多的兵书中选出一批精粹作为教材。受命参与这项工作的朱服、何去非等人,历时三年,经过权衡比较,精心筛选,最后确定了《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等七部兵书。宋神宗随即将其命名为《武经七书》,下令刻板印刷,并颁之武学作为教材。通过归纳《武经七书》中的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使我们深化理解两者在技击战术方面的共性,从而为习武者在技击战术的实践中提供帮助。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在战略谋划做到胜人一筹,就是强调知己知彼,系统考察战争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军事理论。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战场上全面准确地观察分析和判断敌情,在详尽掌握敌情的基础上,灵活采取不同的战法,牢牢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敌之气与己之气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己知彼,兵家大要。”[1]武术技击也要求知己知彼。在散打对抗中要获得胜利,必须要搞清楚对方的弱点与强势之处,并与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对比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对抗的主动权,方能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2]的技击效果。比如,对手下肢动作速度快、力量大,而自己上肢进攻较为优势,那就应该采取贴身靠打的近距离攻势,迫使对方的强势进攻施展不开,从而获得胜利,正所谓“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3]太极拳讲求“以己粘人,必须致人”。知己知彼是古代军事与武术技击战术重要的指导纲要。

2 示形于敌,因敌制胜

因敌制胜,即以敌人为依据而制定战胜对方的战略战术。《孙子》说,“水因地而致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者,谓之神。”[4]《司马法》说,“设而观其作,视敌而举”。[5]因敌变化而取胜,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部署,做到灵活机动,即所谓“践墨随敌,以决战事”。《三略》中强调“因敌变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6]根据不同的敌情制定不同的战法,捕捉战机,造就优势,从而做到“无复先术”。示形于敌人是因敌制胜的主要手段。用谋略欺骗迷惑敌人,“能以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外乱而内正,示饥而实饱……欲其东,袭其西”,[7]牵制敌人的战略战术,迫使其决策的失误。武术技击充分吸收了这些思想。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欲左忽右、欲右忽左等都是迷惑对手而实击的方法。八卦掌歌谣说,“未击西来先声东,指上打下就得知,卷帘倒流更神通”。太极拳论中讲“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即动作的快慢取决于对手的快慢。“兵以诈立”通过战术策略迷惑对手的决断,方能获得胜利。散打对抗中这种战术思想也得以体现。比如,我以左拳详攻对方头部时,待其防守,我右拳以迅电不及掩耳之势勾袭其下颚部,从而给对方造成严厉打击。

3 避实击虚,出其不意

避实击虚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战术原则。孙子认为,“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趁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8]意思是说,用兵的规律就好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的弱点。“凡战,击其微静,避其强静”[9]、“夫用兵知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在实战中强调善于发现对手的一切不利因素,避开对手的强劲之势,做到出其不趁,趁其不意,达到攻其不备的技击效果。“敌实我避之,敌虚我击之”这一战术思想被移植到武术技击中。《八卦掌》歌诀有云:“闪开避脱身换形,借彼力顺手推船。”其步法的转圈走转灵活而避实击虚,造成敌背我顺之势,进而击之。太极拳讲求避实击虚,引进落空,后发制人。在徒手搏斗中,对方连续攻击的动作之间,往往会有一个连接停顿点,而此时正处于“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的刹那间,是防守最差的时机,如果及时反击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技击效果。正所谓“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10]。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实则是避实击虚的一种体现,意指在对方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密察其破绽进行攻击,借势打势。在峨眉拳技击中有“旋击”一法,如果对手攻击时,来不及前顶,也来不及使用闪让之法,就用原地旋转一周,用鞭拳的方法旋击对方,这样可以化掉或减轻对方的攻击力度,也可以打倒对方。“敌实我避之,敌虚我击之”正确选择进攻的方向和时机,做到避实而击虚,是武术技击和军事战略战术的突出环节。

4 诡道致敌,正奇制胜

造成有利的作战形式,关键在于妥善解决战术上“奇正”的变化运用问题。孙子提出“战事不过奇正”[11]“,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的重要军事理论。《李卫公问对》说“,吾之正,使敌示以为奇;吾之奇,使敌人示以为正”[12]。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莫测。“以奇胜”是“击敌虚“的方式之一,但两者在战略战术考虑出发的角度不同“,以奇胜”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设法攻击敌人的弱点,而获得出其不意的技击效果。在武术技击中奇正的转换变幻莫测。“以正合”讲的是合乎常规的作战方式,即在敌人意料之中与其硬拼硬打。在散打对抗中,敌我双方处于正常的攻防转换态势时,审时度势,寻找战机进行强攻突袭。比如敌人注意力正集中在进攻时,防守就相对薄弱,我方则针对敌人的弱点进行防守反击,即“势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陈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争取战争的主动。奇正是一对矛盾体,奇正相生,变化无穷。一种正的技击战术有时被对方看成是奇的技术,奇反而被看成正。劈挂拳追求正、顺等十字决,先从正入手,势势都要求公正规范,由正求顺,猛劈猛挂,快打速攻的态势,往往会收到奇的技击效果。武术技击的高境界乃为“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意而发,也就无所谓招式了,做到“形人而我无形”则是奇正变化之极致。

5 气勇合一,周到准备

古代战事突出周到细致的部署,要求加强战备,立足于有备无患。“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从辩证思维的高度,论证了军事备战的重要性,强调要做好军事的了解和准备。“气”、“勇”则是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是全面准备军事战争的重要环节。《司马法》说,“凡战之道,即作其气。”[13]强调作战要鼓励和保持高昂的士气,做到“精锐勇斗”。“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14]道出了提高士气、鼓舞斗志的重要性。在武术技击中,周到准备则表现为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稳定良好的心态是获取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击实战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自己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气质上就可以压倒对手,即“两军相遇勇者胜”。形意拳法讲究“气合”:气合则劲顺,气乘则劲谬。心与意合、气与力合是形意拳“遍身着力”的必备条件之一。“夺人之心”指的是先发制人战术,散打对抗中表现为直攻、强攻等战术。“有待其衰”指的是后发致人战术,内家拳的技击特点正是这种战术的体现。无论采取何种战术,都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气”与“勇”两者的融合,是争取对抗胜利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法设法鼓舞士气,做到“气勇”合一。

6 攻守兼备,术贵致人

《李卫公问对》提出“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同归乎胜而已矣”阐明了攻与守的辩证关系。武术技击也强调“攻中寓守,守中寓攻,攻守兼备”。攻是为了克敌制胜,防是为了等待时机,积蓄攻的力量,两者都处于保护自己的目的。攻时兼顾防,防时考虑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孙子》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审时度势,做到攻而取,守而固,即“守则固,战则胜”。“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15],意思是善于进攻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守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进攻。做到攻则取,守则固,乃是军事与武术技击战略战术的理想化境界。内家拳强调静而稳,防守严密而无隙可乘,寻隙而进,见机而发,做到“犯者应手即仆”。正所谓“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八卦掌要求“化中打,打中化”的技击方法,突出进攻与防守要得势而进,势去而守,守而不利则退,即“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孙子》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有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强调在作战指导上,要以快取胜。这类同于武术技击中速战速决、以快制胜的技战术打法。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的类似性与文化的同源性,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果我们学习掌握了《武经七书》中的技击战术原理,也就掌握了武术技击的战术原则,在实践中能促使我们技击战术水平得以提高。

[1][4][10]欧阳轼.武经七书(李卫公问对·卷下)[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2]欧阳轼.武经七书(孙子兵法·虚实篇)[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3]欧阳轼.武经七书(六韬·文韬·兵道)[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5][13]欧阳轼.武经七书(司马法·用众第五)[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6]毛员佑,黄朴民译.武经七书(三略·上略)[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

[7]欧阳轼.武经七书(六韬·文韬·兵道)[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8]欧阳轼.武经七书(孙子兵法·虚实篇)[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9][12]欧阳轼.武经七书(李卫公问对·卷上)[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11]欧阳轼.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势篇)[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14]欧阳轼.武经七书(尉缭子·十二陵第七)[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15]欧阳轼.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地形)[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On the Skillful Tactics in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and Wushu

Dong Fengwei
(P.E.Schoolof Hubei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skillful tactics and Wushu skillful tactical both infiltratd and promoted each other. Grounding in the soil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killful tactics of Chinese Wushu,are directly from strategy and tactics thought of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Zi.By studying 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of series tactics,the paper sums up the fighting skillful tactic of the book and analyzes the skillful tactics of Wushu,do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m.Then the study summarizessix common tacticsrulesamong them,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Wushu practitioners.

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WushuFighting skillTactics

G85

A

1004—5643(2011)03—0037—02

董逢伟(198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奇正技击新闻出版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奇正模架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HPLC测定藏药奇正消痛贴膏中姜黄素的含量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