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平,张志勇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我国社区体育资源研究综述
孟晓平,张志勇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当前我国对社区体育资源的概念、分类、现状、开发及其共享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概括,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社区体育资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社区体育;资源;综述
资源是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区体育资源是资源范畴的一部分,是社区体育赖以运行的基础,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物质凭借。随着社区体育的广泛开展,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社区体育资源在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针对社区体育资源专门性研究较少,但许多研究涉及到与社区体育资源有关的研究内容。目前,有关社区体育资源的研究,集中表现在对社区体育资源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开发和共享等研究层面。本文对有关社区体育资源的论文、教材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社区体育资源的研究提供借鉴。
当前,我国大部分对社区体育资源概念的界定都是在体育资源的基础上延伸过来的。关于体育资源的概念有多种界定,但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义,学者们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体育资源概念进行探讨。
在体育资源的研究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社区体育资源的概念。有学者指出社区体育资源就是能满足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也有学者提出,社区体育资源就是社区中存在的、对于社区体育人群或组织来说所有可以利用的财富总和。
综上对概念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对社区体育资源的界定基本上是从要素、投入和产品等方面展开的,我们可以得出:社区体育资源的主体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社区居民;社区体育资源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上述概念的界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内涵的界定混乱,对其指向不明确。其次,界定概念的角度不清晰,但具有较大的涵盖面。当然,随着社区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资源本质认识的深化,对社区体育资源概念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
目前,关于社区体育资源分类的研究只是零散地夹杂在各种研究文献之中,虽然提出了一定的分类标准,但因标准不全面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有学者从社区体育资源存在的不同形态分为体育文化资源、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物质环境资源。有学者从资源性质的角度,将社区体育资源分为有形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和无形资源(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及归属感等)。
体育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命形式的体育社会资源,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李树怡等人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等级结构与我国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不长,兼职和离退休人员多,有指导员称号的很少,指导力量相对薄弱。闫静在《城市社区体育志愿者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中指出,社区体育志愿者中的男女比例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要求,但队伍的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虽较高,但经过体育专业学习的人员并不多,在指导项目上以“民族传统项目”为主。以上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区体育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如何扩大体育人力资源的规模,提高社区指导员、管理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素质和实际指导能力,是今后一个时期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是现代社会文明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张吉慧在《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建设与社区体育的发展》中指出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呈现出数量不足、设施不完备、缺乏经营管理等弱点。200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主要场所排在前5位的选项依次是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单位的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空地、公路街道边,这些活动场所大多属于非正规不收费或收费低廉的体育场所,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体育活动场所仍以大众化的体育场所为主。当前,在土地、经费等相对紧张不可能大规模增建体育场地设施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当前的社会体育资源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体育经费资源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杜利军等在《中西方大众体育比较研究》中表明,我国体育经费来源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开展群体活动的状况。除国家行政拨款外,中国体育彩票也成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其收益的60%用于大众体育事业,使群众体育的场地设施大大改善。居民的体育消费开支也是体育经费资源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开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肖林鹏在《中国群众体育资源现状调查与研究》中建议群众体育部门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用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提倡家庭和个人投资体育健身活动,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投入要保持稳定增长。
世界上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充足的体育信息资源,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公布的渠道畅通,网络完整。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自身的特殊性以及体育产业起步较晚等原因,我国体育信息处于零散混乱的状态,体育信息服务也处于待开发状态,李建国教授在《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的理论框架》中指出:现代社会的信息媒介作用十分突出,健身知识、活动信息、政策法规、先进案例等的传播,对调动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信息资源的发展影响着我国体育的发展,如何加强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务之急。
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使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任海、王凯珍等分析了我国的体育资源配置的模式,发现当前配置中存在体育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成因,进一步提出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及改革的法规平台,指出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体育资源,要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的杠杆,通过市场运作使原有的体育资源增值,并利用体育与社会结合点多的特点,从各种渠道吸收社会的投入。宋玉梅在《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研究》中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配置原则和目标,并构建了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模式,指出要立足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要,不断优化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结构,拓宽和挖掘社区潜在体育资源。
社区体育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充分地利用社区内的体育资源,达到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当前,很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体育资源与学校体育资源、单位体育资源的共享进行了研究。王凯珍在《社区体育指导》中论述了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形式及其条件。肖林鹏指出要在充分开发利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居民共享。邬锡钧以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为着眼点,探讨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和今后发展的可能前景,指出应挖掘高校体育的潜力,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人才、场馆设施等优势,使其在社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以解决社区体育需求增加与体育资源短缺、分散的矛盾。因此,如何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效益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对社区体育资源的专门性研究还较少,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对策,研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社区体育资源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促进社区体育资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任海,王凯珍.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1-9.
[2]李树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1999,19(4):10-12.
[3]袁广锋.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
[4]宋玉梅.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
[5]顾渊彦,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G812
A
1674-151X(2011)02-131-02
投稿日期:2010-11-12
孟晓平(1986~),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