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荆楚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

2011-08-15 00:54:12李万虎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荆楚楚文化民俗

李万虎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略论荆楚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

李万虎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荆楚民俗体育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性、民族性、历史传承性等角度出发研究的荆楚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其他地域文化研究有视角共通性的同时,而在其实质的内容上,凸显其区域差异性。

荆楚文化 民俗体育 地域特征

1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是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是汇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源头,它同北方黄河流域文化一样久远,可以说二者共同构成华夏文明的双源。讨论荆楚文化,对于全面剖析荆楚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是不可或缺的。荆楚文化通常又称荆湘文化、两湖文化、湖湘文化、楚文化等。

荆楚文化可以理解为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地讲,它是从楚立国到灭亡期间所创造的文化。狭义的荆楚文化又有两层意义,即考古学意义的文化和历史学意义的文化,前者是指体现在考古遗物上的文化;后者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广义地讲,它是自先秦至近代以前楚地、楚人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简言之,它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文化。就内涵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就地域言,是以两湖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

2 荆楚民俗体育的区域文化特色

2.1 民俗体育概述

民俗体育是文化传承的结果,它总是和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联系;民俗体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千百年来与一个民族朝夕相伴的文化要素;我国的民俗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及心理等形态,它既是现代竞技体育原形与胚胎,又是现代竞技运动的基础与补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民俗体育学所关注的正是这种民俗体育。民俗体育中,一定民族的传统体育构成了它的主体。民俗和体育殊途同归,它们关注的热点从根本上讲都是人,是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民俗体育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优势是现代流行体育所不可比拟的,它产生于本土,来源于本土,不断发展演变至今,民俗体育已带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结存在于世人面前。在当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民俗体育的功能已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已具备了多重的社会功能和史学价值。

我国民众中传承的文化传统来看,其中民俗体育的内容不少,诸如元宵节、龙抬头节的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三月三放风筝、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俗事在我国民间已有上千年历史。从宗教信仰民俗的角度说,舞龙、赛龙舟可以看作是对龙的图腾崇拜;从迷信角度看,傩舞是敬畏鬼神的迷信活动;古代游艺民俗中的民俗体育活动就更多了,如打陀螺、俄多、击石球、打漂漂、扔石头、打鸡毛球、舞花棍、跳竹竿、跳皮筋、放风筝、拍纸片、老鹰抓小鸡、甩飞盘、蹦蹦球等等,不胜枚举。从这里可以看出,民俗体育所容纳的范围比较广泛,凡是人类社会中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心理到口头再到行为,所有形成习俗惯例世代传承的体育事象,都

在其范围之列。关于民俗的本质,陈勤建先生作了比较深刻的概括,他认为:“从人类文化意识结构看,民俗是它基础层中未经分化的原生态文化意识团”,“民俗处于文化意识阶梯的最低层……是整个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础和支柱”,“是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体”,“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2.2 荆楚民俗体育项目所具有的荆楚文化特色

其他的民俗体育项目诸如打陀螺、俄多、击石球、打漂漂、扔石头、打鸡毛球、舞花棍、跳竹竿、跳皮筋、放风筝、拍纸片、老鹰抓小鸡、甩飞盘、蹦蹦球等等在全国各地都有所普及,但民俗体育项目也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打上各个地域的文化烙印,荆楚之地所属的民俗体育项目所凸显的荆楚文化特色是不失鲜明的。

2.2.1 尚巫崇鬼文化

楚国盛行巫风,楚人信鬼好祠。我们知道,体育与迷信宗教都有密切的关系,准确的说,迷信宗教中酝酿着体育活动的胚胎。而荆楚这种浓厚的尚巫崇鬼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其民俗体育中也必然蕴含着这种文化因子。早在三苗百濮的时代,就有巫风流荡在荆楚大地上,无论任何村寨,无不信巫,重祭祀,喜酣歌恒。楚国的开国皇帝熊绎,就是一个“桃弧棘矢以共王事的大巫”,《礼记·曲礼下》说:“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富。”《吕氏春秋·孟冬纪·异宝》:“荆人畏鬼。”《九歌》中有《国殇》篇,王逸《章句》云:“国殇,谓死于国事者。”《国殇》尾句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王逸注:“言国殇既死以后,精神强壮,魂魄武毅,长为百鬼之雄杰也。”他称国殇的魂魄为灵、为鬼雄,可见由于对先祖功业的缅怀与崇敬,楚人对于神、鬼的奉祀虔诚至极。楚人尚巫崇鬼文化与楚俗尚武有很大的关系,极富区域性文化特色。且楚人尚鬼好祀、巫风极盛,祠必载歌舞。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曰:“昔楚南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舞以乐诸神。”荆楚巫舞具有一种狂热宣泄情感的特性。它的旋律和节奏与歌舞者的感情波动、意绪奔涌,甚至与呼吸的急徐、心跳的强弱紧密相连,充满乐近乎原生状态的生命体验。这恰好与楚人信火神尚赤俗的信仰,好群聚游戏歌舞的风习,热烈昂扬且泼辣奔放的野劲、率直性情相吻合。这些都能在荆楚人的民俗体育中淋漓尽致的得以体现。“信巫鬼,重淫祀”成为楚文化特征之一,这种强悍奔放的巫风野气盛传于后世,荆楚之地即常以巫风盛于史、特盛于世。

2.2.2 非主流文化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之地,就形成了文化繁盛的社会土壤。由于这种文化又具有强烈的宗法伦理性质,有一种向上凝聚依附官府的特征,因而政治中心所在,就是其主流文化的中心所在;而商品经济发达和流通汇聚之地,则易于形成非主流文化。自中国国家形成到隋唐时期,西北地区(指长安、洛阳一带)为历代帝王之都,是我国古代政治中心所在。自秦汉大统一后,由于距西北中央政权遥远,统治力量薄弱而形成的独特的政治气候,荆楚之地成为朝廷罪犯逃亡避难的场所。《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游以厌之。”而且汉代视东南地区为边远落后庳湿之地,历代皇帝一般不太喜欢的皇亲庶子分封到这里。唐代,湖北诸州仍保持着接纳皇室贬黜者和贬谪刺史的一大地方政治特色,接纳的皇室贬黜者和贬谪刺史者多于秦岭以北,表明这个地区的政治地位低于关中、中原、山东等北方地区,故京官不乐外任、不情愿越过秦岭到“瘴乡”湖北。总体来说荆楚的中心地带湖北自古政治地位就不高,常常不被一统的中央政权所重视,湖北四通八达的要冲位置确实带给它短暂的政治荣耀,但更多的是商业贸易的繁荣,因而湖北文化一直不受主流文化的关注甚至受到鄙视,徘徊于主流文化大门之外,且以“蛮夷”之风独鳌于非主流文化之列。

非主流文化的特性与民俗体育的民间性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吻合,而这正是荆楚之地民俗体育酝酿繁衍的沃土。非主流文化意味着人们能够脱离主流文化的束缚和压力,而民俗体育也同样是使人们得到放松和宣泄情绪的最佳途径,在这一点上,他们不谋而合地发挥着同样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非主流文化是民俗体育发展的有利土壤。同时,民俗文化就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文化,这种民间性与文化的非主流性存在着形式上的一致性,也在内容上决定了民俗体育的娱乐性、随意性和非正式性。在荆楚相对繁盛的商业贸易的基础上,民俗体育也更能衍生出较多丰富多彩名目繁多的活动项目,直接促进了该地民俗体育的活跃和繁荣。

2.2.3 多元文化

历史上荆楚一直是介于中原文化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区的一个中间型的风文化区,它充当了南北文化交流的中介与桥梁。所以,楚人以一个朝气蓬勃富有生力的民族之包容精神和博大胸怀兼收并蓄多种文化因素及风俗习尚。概括楚文化的征,张正明先生在《楚文化史》中有句名言:“亦夏亦夷,非夏非夷”。“亦夏亦夷即溶融了中华民族的夏夷两类基本的民族及文化,即似华夏的主流文化,又似杂多蛮夷文化;“非夏非夷”,即在两类文化的综合流变中,产生的既不是典型的华夏文化也不是典型的蛮夷文化,而是有自身特点的多元的夏夷相半、夏夷相伴合体文化。深入的文化交流,各种风俗民情在此聚集、交汇。明清时期的鄂西山区,形成鄂西北的楚川陕西俗文化圈和鄂西南的巴楚文化圈,更使得荆楚境内的这些荆俗楚异彩纷呈,无不影响着民俗体育的丰富与多彩。人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其移动、迁徙的过程中,不仅载来了原有的文化,同时对新的文化环境,又不得不吸收新的文化,从而融会出新的混生型文化。鄂西地区量人口的流动,五方杂处的人口结构,对当地湖北人的性格影响广泛至深,移民“自为俗”、“各俗其俗”,所传播的复杂多元的异地文化给湖北当地民间习俗添加了新的内容,扩大了风俗文化圈的容量,导致民风庞杂不齐,从而丰富了单纯的区域化。“有容乃大”的文化传统,四方移民带来的文化融合,从而显示出多元的文化征。

[1]罗运环.荆楚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王俊奇.关于民俗体育的概念与研究存在的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6(3):84~87.

[3]刘纪兴.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J].文化建设,2007,19(2):48~50.

G80-05

A

2095-2813(2011)12(a)-0091-02

猜你喜欢
荆楚楚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
中学语文(2022年11期)2023-01-11 05:33:30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民族文汇(2022年19期)2022-05-25 14:58:31
荆楚老乡敲钟忙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支点(2018年12期)2018-12-26 02:16:32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