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因素及对策

2011-08-15 00:52健,鲁
运动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课外

刘 健,鲁 红

(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因素及对策

刘 健,鲁 红

(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学生的体质健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学校体育的范畴进行分析,对实施着的体育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旨在为改善当前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学校体育;体质健康;影响

1 体质健康与现状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力。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而健康则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1]。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出,无论从权威的官方资料,还是诸多学者的调查研究,或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都能感受到学生的体质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令人勘忧。学校体育的目的本应是教会学生通过增强健康的能力,形成健康的意识和习惯。但是应试教育的制度下的学校体育有点力不从心,直到置疑的声音把我们的学校体育推向了改革的浪尖风口,但是体育课程改革也没能阻挡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脚步,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和体育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对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本没有把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对待,对学校体育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

2.2 学校教育观念错位

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方向,学校领导在明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在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面对现实社会、在升学率面前,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状况就显得苍白无力[2],体育课程就失去了它法定地位的效力,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被挤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何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此外,由于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相对不足,很多学校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3 体育课程改革有名无实

回顾百年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系统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之争,俨然势不两立的态势,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两败俱伤”。一方面,学生的体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历时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体育教育之后能否真正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

体育课程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但结果仍距离改革的初衷太远。课程改革给了教师自主权,但是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仍然摆脱不了升学加分、达标测试的桎梏。在升学加分、达标的制约下,学生学习的内容无形中仍是规定好了的,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会出现空前的提高,但是在伴随升学、达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又会回到原点,体育运动随之被置入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直到新一轮的升学加分、达标测试来临。在这样的循环里面,学校体育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学校体育之后却是一无所获,既没有增强体质也没有掌握运动技能。

2.4 体育教师仍然迷惑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体育课堂中的引导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课程改革给了教师自主权,体育教师可以自选教学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体育教师自由选择权,但同时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然而,体育课程改革了好多年,在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压力和制约下,很多教师仍然处在不知道如何上体育课的迷惑之中,最后导致部分教师仍然在素质教育的体育课堂中重复着应试教育下的体育课。

2.5 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义都有普遍较高的认同,但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将体育运动的兴趣转化并形成习惯[3]。其次,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怕苦怕累,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室内的、出汗少的运动项目,缺少一定的体能训练,或者有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因而达不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更谈不上增强体质。最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够。当前学生的课外锻炼主要依靠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和有组织的学生体育社团。个体的自我锻炼没有教师指导,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很容易因外界的影响而夭折,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为数不多。学生社团活动虽然具有时尚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的特征,但组织的形式有较大的随意性[4],且普遍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很容易无疾而终。

3 对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从根本上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应从各个层面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为主旨,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习惯。

3.1 政府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府对学生体质健康非常重视,国家每五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现状连续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果政府部门不仅仅是把握方向和进行宏观调控,而在微观层面使得文件和指示精神的落实相统一,为我们的学校体育提供更多的物质的、精神方面的支撑,那无疑是给我们的学校体育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3.2 学校要切实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切实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学校首要的任务是要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其次,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把体育运动作为实现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手段,而不是把体育课作为一种摆设和假象。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很多专家呼吁把体育分数计入高考成绩,这应该是所有体育人欢欣鼓舞的一件事情,届时体育课可以扬眉吐气,真正地找回自身的价值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担子轻快了,相反,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接下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如果学校体育不能从观念上、从教学过程本质上改变现状,如果体育课仍然停留在高考应试的层面,这无异于仅仅多了一轮达标测试,接下来的体育课依然无人问津,这样的体育课依然不是我们翘首期盼的,而只是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所以,我们应该从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澄清学校体育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热爱体育运动。

3.3 课程设置以人为本,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是体育教育的根本。无论是“体质论”还是“技能论”,出发点都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我们通过多重手段增强体质,最终是为了增进健康,达到体质健康的目标。

针对体育课程改革现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教师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建立符合学生需要的,学生喜闻乐见并能普及的,适合人体形态、生理、代谢、心理等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生为本,使“健康第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得到落实,使得学校体育真正焕发它的活力。所以,给学生选择余地的时候,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体能练习,“快乐体育”并不意味着不要运动负荷。无论什么形式的体育运动,只要是学生喜欢的,能够增强体质的,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此外,要开设专门的理论课,有针对性地对运动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受益终身。

3.4 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首先,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起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都能喜欢体育运动。

如果说对于新事物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的话,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年头,这些时间足够我们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了。所以,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要尽快地从各个方面完善自身以适应改革,坚持原则,始终站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最前沿阵地,汲取课程改革的营养,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5 学生要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育部在1999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并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5]生命在于运动,学生自身要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从自我做起,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逐步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但是,要单纯地依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就要使得学生在学校教育的时间内,养成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幸福生活一辈子。

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频率等,加强课外活动的计划性,建立课外锻炼检查、评优等制度,保持课外运动竞赛的经常性和群众性。通过开展经常性和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功感、愉悦感,由此喜欢体育活动。

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体育责无旁贷。但当把问题的“焦点”和“矛头”对准学校体育,纷纷指出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时[6],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体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体质健康有赖于社会的、环境的、学校的、家庭的、学生自身的等多种因素一起去实现,期待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都能够健康工作、幸福生活。

[1] 韩仁涛,曲云霞.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 付彬.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及抑制措施[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 马培艳,张振东.“健康是1,其余是0”: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4] 杨培基,冯唯锐,徐蕾,李钟香.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J].体育教育,2009(11).

[5] 陈玮君.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

[6] 陈小斌,程传银.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与对策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

G807.4

A

1674-151X(2011)06-00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02

投稿日期:2011-01-10

刘健(1965 ~),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课外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