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

2011-08-15 00:52周庆杰
运动 2011年10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体育馆体育场馆

周庆杰

(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北京 100037)

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

周庆杰

(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北京 100037)

采用实地调研法和访谈法,对北京高校体育馆的现状、功能定位、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北京市

1 北京高校体育馆的现状

此次调研的北京高校共21所,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调研对象既有北京高校体育部负责人、体育馆负责人、体育馆管理人员又有普通体育教师。

调研表明,所调研的高校都建有规模、形制、数量及功能不一的体育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体育馆。北京大学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比赛馆和训练馆,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该馆地上4层,地下2层,馆内座位7189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

调研进一步表明,目前北京有15所高校拥有27个奥运场馆。其中,6个奥运比赛场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个训练场馆(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这15所高校的27个奥运场馆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是奥运留给北京高校的丰厚物质文化遗产,均已成为各个高校的一道亮丽风景,较好地提升了其学校形象。奥运之后,这27座奥运场馆均进行了程度不一的改造以适合学校文体活动和开放创收。

2 北京高校体育馆的功能定位

首先,北京高校体育馆无一例外地把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放在第一位。这符合高校体育馆作为高校体育教育设施的建设初衷,符合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其次,北京高校体育馆是学校师生员工以及家属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再次,在非教学、训练和比赛时段,所调研高校均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开放创收活动,是附近居民重要的健身场所;最后,几乎每所高校的体育馆都举办过校园大型文艺活动,是学校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这些体育馆往往还是全校大会的首选地点。个别奥运场馆高校还举办或承办了一些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中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全国排球联赛等;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会中分别承办了部分竞赛项目。

3 北京高校体育馆管理模式的现状

管理模式是对生态系统进行管理流程特点的简要描述,主要包括健康评估要点、监测指标、管理步骤、方法以及总的管理目标等。调研发现,目前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有以下3种。

3.1 体育部门管理模式

所调研北京高校体育部门的具体名称有体育(教学)部、体育教学中心、体育系、体育与运动学院、体育(美育)教研室(部)。体育馆由体育部门管理的高校占此次调研高校的66.7%,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这些高校的体育部门在其体育馆的具体管理过程中,均在学校的领导下各自成立二级管理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场地管理中心就是在学校“运动场馆试运行领导小组”的监督和领导下,由体育与运动学院组织成立的管理机构;北京大学体育馆是在北京大学体育馆理事会领导下组织成立的管理机构。

事实上,由学校体育部门管理体育馆是目前北京高校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所谓“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上述高校体育馆的具体管理则由体育部门的领导或教师兼任,没有设立专职体育馆馆长。

上述体育馆的维持经费来源为学校财政拨款和自身创收,其中学校财政拨款所占比例很大。这些高校对体育馆的财政支持力度很大,对创收要求不高。采用此种管理模式的北京高校在体育馆创收利润的最终分配单位和分配比例等方面各不相同。调研进一步发现,此种管理模式下的体育馆财务实行独立运算,由学校财务部门监督管理。

此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体育部门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本校体育教学、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此管理模式产生的基本动机所在);缺点是体育部门在繁重的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之余,还要兼顾体育馆设施以及人员等的管理,工作难度和压力显然很大。

不过,如果一所高校的体育馆设施和功能相对简单、无创收压力,管理工作难度和压力就会相应降低,体育部门管起来更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等需要(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

3.2 专业化管理模式

北京高校设立专门的体育馆管理部门属于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近年来一些高校在体育馆(尤其是综合性体育馆)上投资巨大,考虑到维护和使用成本问题,往往会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场馆中心。此次所调研北京高校由专门的体育馆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这些高校所成立的专门的体育馆管理机构由主管副校长直接管辖,实行专职馆长负责制,没有学校体育部门人员参与管理,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方式管理。

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北京高校,其体育馆为处级单位编制,馆长一职由学校任命。或是采用承包的方法,即承包给社会上的专业管理机构由承包机构全权负责体育场馆的一切事务。学校对承包机构进行垂直管理。

此种管理模式实行体育馆馆长负责制,下设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制定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如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的主要岗位设置有场馆主任、市场服务部(前台、商品部)、物业管理部(救生员、安保、保洁)、设备运行部、场馆管理部(财务部、办公室)。

此种管理模式在其体育馆管理章程中亦把优先满足学校教学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适当的创收。校方对体育馆的创收有明确要求,就是要通过“以馆养馆”减轻财政负担,力求达到收支平衡。事实上,调研表明,采用此管理模式的一些高校更强调创收。具体的创收方法除传统的出租场地用于体育健身之外,还出现了商业演出、会展等,如北京科技大学分别于2008年、2009年承办了S.H.E歌友会、孙燕姿歌友会;北航体育馆承办了2009青春万岁演唱会;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9月承办的北京现代新车发布会。

专业化管理模式的优点是:(1)管理专业化,经营规范化,有利于平衡体育馆的高额运行成本(此管理模式产生的基本动机所在)适合具有较多场馆的专业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2)将体育部门从繁重的教学、训练、比赛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全力以赴搞好本职工作。缺点是体育馆管理部门和体育部门之间由于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等往往造成难以协调或协调不顺等诸多问题。

调研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事件,北京理工大学奥运体育馆最初由学校后勤部门进行所谓专业化管理,但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若干次体育教师到体育馆上课但却无人开门等教学事故之后,校方慎重研究后决定将其奥运体育场馆改由体育部门负责管理。该校体育部负责管理和使用奥运体育场馆以来,一直运营良好,教学与创收均得到了较好保障。

调研进一步发现,并非所有进行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的高校均由学校直接进行垂直管理。一些高校则是由体育部门聘用专业化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如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由上可见,这些近年来成立的专业化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由于时间短,经验少,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并无固定章法可循。

3.3 混合式管理模式

混合式管理模式是体育部门管理和专门的体育馆管理部门共存的一种管理形式。采用混合式管理的北京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混合式管理亦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管理模式。一些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下,在原有体育馆的基础上又增建了新体育馆。这些原有的体育馆建设年限多在20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功能单一,设备陈旧,已不能较好地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但仍可以发挥其原有功效,一直由体育部门管理;而新建体育馆多为综合性体育馆,功能多样,设备一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需要,由学校成立的专门的体育馆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运营。显然,采用此管理模式的高校至少要建有两座体育馆。

此管理模式的衍生背景是新体育馆投资巨大,维护成本高,需要专业化运作以减轻财政负担继而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由于学校体育部门在负责教学、训练、比赛之余已经承担了原有体育馆的管理工作,如果再负责新体育馆的管理,势必会“力不从心”,所以出现了“旧馆旧办法、新馆新办法”的管理格局。

此管理模式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然而,一所大学校园内存在两种体育馆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之间是一种相互平行,相得益彰抑或相互制约的关系?调研发现,由于两种管理模式的理念不同,目标不同,责任不同,负责人角色不同,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很难简单归类。

4 北京高校体育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体育场馆基本定位与创收之间的失衡

调研访谈过程中,反映问题最多的是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高校,其次是采用混合式管理模式的高校。所反映问题集中表现为体育教学、训练及比赛与开放创收之间的失衡。而那些仅有一座体育馆的高校此问题更加突出。

说到底,高校体育馆这个称谓已经决定了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高校体育相关工作服务。至于说高校体育馆的其他功用,如文艺活动、服务社会、开放创收,那仅仅是在处理好学校自身体育工作的基础上量力而行的额外部分。至于说高校体育馆究竟由谁来管理更好?事实上,高校的相关部门只要正确认识到体育馆自身其实只是学校教学的服务和辅助单位,一些所谓的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4.2 体育场馆的管理方与使用方之间的失衡

众所周知,体育课受天气影响很大,当遇到雨、雪、大风等突发天气,体育课需要进入体育馆时,如果场地已由专门的体育馆管理部门出租出去,那么体育课就很难正常开展。当遇到体育课调课以及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或比赛时会很麻烦,原因是场地已经租出(有的单位或个人甚至一租就是半年或一年);有些体育课难免会存在拖堂现象(尤其是考试课),专门的体育馆管理部门已把时间排得很紧张,这就很容易造成任课教师与后勤场地管理员以及预约人员之间的矛盾。相反,此类问题若由学校体育部门处理时,则会把教学和创收通盘考虑,尽最大可能化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乃至矛盾。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由体育部门作为管理方和使用方更加机动、灵活。

调研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在充分发挥体育馆为广大师生员工健身服务方面所做出的有益探索,颇值一提。北京师范大学体育馆将每周三下午定为体育馆日(这是此次所调研的其他高校所没有的)。体育馆日当天,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几乎全体教师都在为进行体育锻炼的全校教职员工提供专业指导,锻炼者和指导者都是免费的。这些举措才是高校体育馆自身价值的真正所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5.1.1目前,北京高校体育场馆有着不同的建造背景、构造特点和使用需求。北京高校各自积累了一定的体育场馆管理经验,但大多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

5.1.2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有体育部门管理、专业化管理和混合式管理3种模式,这3种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5.1.3北京高校体育馆的基本功能定位是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以及教职员工课外体育锻炼。

5.1.4北京高校体育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场馆基本定位与创收之间的失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与使用方之间的失衡。

5.2 建 议

5.2.1北京各高校体育馆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并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状态。

5.2.2北京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自身教学和锻炼的基本需求之余,在量力而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应注意推行品牌化经营理念。

G807.4

A

1674-151X(2011)09-13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72

投稿日期:2011-04-27

周庆杰(1972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武术教学、武术文化及体育外交。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体育馆体育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体育馆的考验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科研人力情况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