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正 任 腾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北京 100088)
后奥运时期对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为例
袁永正 任 腾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北京 100088)
奥运会为北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这些丰富的奥运遗产对后奥运时代促进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和软件上的保证,这些是后奥运时代北京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为减弱后奥运时期对北京市体育的发展所带来的“低谷效应”的影响,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为例具体分析了举办武搏会对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目的为通过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能够带动和促进本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后奥运时期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武搏运动会 体育产业 发展 思考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打开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尤其是对举办地北京的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奥运会为北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这些遗产可以分为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这些丰富的奥运遗产对促进后奥运时代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和软件上的保证,这些是后奥运时代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奥运会这种超大型的体育赛事在筹办期以及赛事运行期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向举办地区的流动,各方面的需求会有膨胀型的发展,但是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种短期膨胀型需求的衰退,举办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需求不足、供应过剩造成的经济压力,奥运经济对体育产业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包括体育旅游和商业等迅速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体育从业人员的失业人数增加等,这就是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1]。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世界的焦点已经从北京转移,后奥运时代奥运会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也已逐渐衰退,如何克服“低谷”效应对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加快后奥运时代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010年3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2]。在政府层面上已经认识到要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加大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在发展和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上在国内要保持领先地位,这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03年8 月北京市正式提出创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即要打造北京成为拥有一流的体育设施、一流的体育人才、一流的赛事资源、一流的体育产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育商务、体育科技人才、体育信息交流的中心城市[3]。此外,北京在政策上先后制定了《市政府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专门文件来支持和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了努力实现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克服“低谷”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北京市于奥运会两年后的2010年8月28日到9月4日承办了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通过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让世界的焦点再次聚焦于北京。通过举办武搏会这种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对继续推动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化北京市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提高首都地区体育中心地位,带动首都地区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于2010年3月进入武搏会组委会工作直到赛事的结束,见证了武搏会的组织、筹办以及赛事运行的全过程。在组委会工作过程中,因工作需要经常与北京市体育系统内人员、与举办体育赛事相关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笔者对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促进和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本文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对举办武搏会对促进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后奥运时代如何加快和促进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以下简称武搏会)武搏运动会是一项新式的综合性体育比赛,由世界体育总会创办,每四年举办一次,比赛项目由世界体育总会认定的武术和格斗类体育项目组成,项目有:武术、合气道、拳击、柔道、柔术、空手道、剑道、搏击、泰拳、桑搏、相扑、跆拳道、摔跤共计13个比赛项目,每项比赛都吸引了全世界最顶尖的武术搏击优秀运动员参加。此外,世界体育总会、国际奥委会、各单项体育联合会、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领导和官员、境内外媒体、赞助商及广大中外武搏爱好者和来宾参加了此次运动会。北京举办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将继续弘扬和推广北京奥林匹克文化、弘扬武搏文化在北京,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传播。
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是继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根据最后统计结果共有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025名运动员和教练员来京参赛。
经查阅相关文献得到体育产业的概念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4]在对体育产业的分类上,从宏观的角度把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外延产业。体育的本体产业主要是依靠体育自身的魅力而进入市场的主要包括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的相关产业是指为体育服务的产业,主要有体育用品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的外延产业即多种经营,如酒店开发、体育中介服务、体育旅游、交通等。本文从这三个大方面来分析和总结武搏会对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1.1 完善了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经营内容
奥运结束后,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 2006年北京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样一种经济水平状态下,人民的物质生活追求相对降低,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提高,居民消费正在从吃穿为主向满足住、行、文化、娱乐等需求的方向发展,再加上北京市有1700万人口的庞大基数。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越来越得到北京百姓的认可,这无疑造就了北京健身娱乐业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调查目前北京市的健身娱乐业发展快速,到2008年底,在市体育局登记注册的健身娱乐场所有6000多家,涉及80多个体育项目[5]。规模比较大的体育健身项目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瑜伽等一些项目,而像武搏会所设置的项目自由搏击、泰拳、桑搏、剑道等具有浓厚国外民族韵味的自卫防身的格斗项目很少开展。武搏会成功举办后,有不少北京市健身俱乐部来电咨询组委会引进某些格斗项目的可能性。将这些拥有很强的实用性、国外民族特点的项目引入到北京,对完善北京地区健身娱乐行业的经营内容,增加北京市民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而直接的促进北京市健身娱乐业的发展。
3.1.2 提高了北京市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办赛水平
武搏会是北京继2008奥运会之后所承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赛事,对北京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举办武搏会不会像2008奥运会那样得到国家的如此的大力支持,“全民办奥运”的局面不会出现。这对北京市政府的办赛能力也是一个考验,此外,本届武搏会属于首届,在我国也根本没有类似比赛可供借鉴的经验,正是在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下,北京圆满的完成了承办任务。北京市体育系统也经受住了考验,协同各部门,高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武搏会的成功举办,证明北京市有能力独自承办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在城市运行、服务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上获得了大量的经验。此外,武搏会举办过程中大量应用奥运会的知识遗产,在结合武搏会实际的同时,有选择性的将奥运会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武搏会中,并且对个别管理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应用,丰富了北京市体育系统承办体育赛事的经验。同时,武搏会也为北京培养了大批的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是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武搏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是一个检验,检验北京独自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应用奥运知识遗产的能力以及体育管理人才素质是否符合赛事需要。同时为北京也留下了丰富的赛事管理经验以及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些都是北京后续承办各种综合性赛事的保证。因此,武搏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水平。
3.2.1 进一步推动了北京市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随着北京市民体育意识的增强,对体育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家庭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北京市的体育用品业相比较体育其它产业历史比较长,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利生体育商厦等,最近几年随着国外一些跨国体育用品企业登录北京市场,像耐克、阿迪、彪马等,繁荣了北京市的体育用品业,也增加了北京市体育用品业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要打造民族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武搏会组委会选择了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作为武搏运动会的合作伙伴。从另一层面上也对民族品牌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武搏会还对吉祥物东东、会徽等其他特许经营商品进行了开发,赛时在每个比赛场馆的周边都会有特许商品展示店供观众们购买,赛时短时间内人流的聚集也增加了体育用品的消费,同时促进了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3.2.2 有效利用北京奥运场馆,提高北京市场馆服务业水平
为了承办奥运会,北京一共新建12个奥运场馆,改建11个,共有37个场馆在奥运时期使用,还有58个训练场馆,奥运会后这些场馆也就随之闲置了下来,如何对奥运场馆进行赛后的利用问题,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大力发掘奥运会的物质遗产,本次武搏会的全部比赛和训练都选用了奥运会的场馆,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奥体中心、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四个场馆在赛时以奥运标准为组委会提供了优质的场馆服务,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同时武搏会的举办也进一步检验了后奥运时代北京奥运比赛场馆的场馆服务水平。
3.3.1 体育中介服务业
体育中介服务是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中介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办赛效率的高低,要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和完善体育中介体系的建设。本次武搏会的举办加强了北京市体育人才交流、相关体育金融保险、赛事推广、商务代理、物流配送、商业服务等与体育赛事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体系的建设,拥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体育中介服务体系才能保证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
3.3.2 体育旅游业
武搏组委会为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提供了七天六夜的食宿,而根据竞赛日程的安排,每个项目的每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不超过四天,这样就给运动员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从一定程度上为北京的旅游业做出贡献。
武搏会结束后,可以选择在北京某些体育产业园区内根据武搏会的项目设置打造武搏会乐园,展出或展示有关武搏会的精彩瞬间,由于是首届世界武术搏击运动会,比赛后剩余的很多物品都有历史价值,因此要加大对这些物品价值的开发,带动本地的体育旅游。
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也就是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应该是体育产业的主干产业,根据调查目前北京市健身娱乐业仅仅占28%,而体育用品销售业占整个体育产业的45%,主干产业在总产业中占的比重过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北京市体育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要加大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力度,武搏会的举办带动了北京市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武搏会也将格斗竞技项目引入到了北京,促进了这些项目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发展,因此在其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有关这些项目的培训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优化北京市体育产业中各产业所占的比重,从而使北京市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越发的合理和均衡。
体育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产业结构、市场成熟度上都还有很大的不足,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尤其是对社会力量发展体育产业的资金支持,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使用、场馆租赁、税收等方面采取有力的优惠措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必须有健全的法制建设,而现阶段我国关于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还十分的缺乏,对行业内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应该加快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以规范体育产业的发展。
奥运会留给北京大量的物质遗产和知识遗产,这些遗产为北京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后奥运时期北京应充分利用奥运场馆,大规模的奥运场馆的存在为北京申办各种体育赛事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奥运会是目前世界上举办规模最大,办赛方法最为科学规范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北京已经掌握了举办高水平、大规模赛事的方法。后奥运时代北京市要大力挖掘这些遗产并且结合所举办的具体赛事进行合理的应用与创新。
人力资源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知识又懂得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相关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为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应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快相关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北京市已经具备了举办体育赛事所必须的各项条件,办赛场馆、办赛方法、人力资源。奥运会和武搏会的举办也进一步加深了北京市同世界各体育协会的关系。北京市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承办各种体育赛事,实现承办赛事的多样化、多元化。
目前北京市所拥有的体育产业园区聚区:奥体中心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朝白河水上运动、五棵松、十三陵户外休闲区、八大处网络体育区六大体育产业园区,体育产业园区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成东西南北呼应的局面,每个体育产业园区在区域内应发挥各自优势,带动周边体育产业的发展。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各种资源优势明显,除北京市体育局外,还是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所在地,拥有丰富的信息、赛事资源以及雄厚的体育科研力量,北京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大力的发展体育产业。
(1)奥运会留给北京的大量物质遗产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的管理方法,北京市应充分发掘和应用这些遗产,有选择性的去申办各种体育赛事,通过积极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来促进和加快北京市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继续扶持和加强现有体育赛事的举办水平,努力打造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增强体育赛事品牌国际竞争力。
(3)政府应结合北京市实际加大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
[1]王守恒,叶庆辉.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0]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Z].2010.
[3]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意见(京发[2003]15号)[Z].2003.
[4]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通知>[Z].2008.
[5]国家体育总局(编).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6]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7]杨铁黎.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杨铁黎,赵文昌.首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46~48.
G812.7
A
2095-2813(2011)11(a)-0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