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健身舞如何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推广的思考①

2011-08-15 00:54余小平李率文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体育

余小平 李率文

(1.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 武汉 430081; 2.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武汉 430074)

对民族健身舞如何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推广的思考①

余小平1李率文2

(1.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 武汉 430081; 2.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武汉 430074)

目前我国民族类高校中所开设体育项目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与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相悖。文章阐述了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出发,对如何进一步确立民族健身舞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为民族健身舞在民族高校的普及、开展献计献策。

民族健身舞 民族高校 体育教育 建议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族健身舞便孕育其中。民族健身舞是一种流传已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深影响的一种民俗现象,是民族地区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民族情感的综合反映[1]。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创新,它得到了文艺界舞蹈专家的广泛认同,除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外,还具有相当的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学中,其内容大多仍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和东方后起体育项目为主。无疑,民族高校的这种体育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主流民族学生与非主流民族学生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利于增进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了解和认同,更不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和谐与融合。鉴于此,如何将集传统养生、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民族健身舞,与我国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相交融,力图让所有民族高校学生参与到民族健身舞运动中来,并享受到民族健身舞所带来的益处,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目标,是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 民族健身舞的作用及特点

民族健身舞在增强人们体质,全面发展身体方面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习练者所认同,如有些民族健身舞项目中伴以歌舞音乐,有些项目中把竞技、舞蹈、艺术、音乐、体育融为一体,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娱乐、健身的特点和艺术欣赏的价值。

1.1 民族健身舞的作用

1.1.1 可缓解民族高校经费短缺导致场地、器材缺乏的问题我国民族高校也是从1999年开始正式连续大规模扩招,经费问题也一直是制约民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费投入的不足与民族高校规模扩大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瓶颈”[2]。随着民族高校体育课班级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得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完成。器材场地紧张,导致每个学生课上的练习次数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严重影响了上课质量的有效性。民族健身舞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极易开展,可以很好地缓解目前民族高校中这些问题。

1.1.2 可丰富民族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育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大多仍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而这些项目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也是主要内容,无疑,内容单调,重复性强,创新缺乏等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参加学习锻炼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我国民族高校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为主,其身体素质差异显著,而体育项目,对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即使通过艰苦的训练,也将很难达到考试标准,表明我国民族高校当前所开设的体育项目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力图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享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兴趣,一直是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综上,民族健身舞中的很多项目易于从事和参与,且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选择的余地[3]。

1.2 民族健身舞的特点

1.2.1 民族健身舞的多样性

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已整理出千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堪称世界之最。同样在中华民族健身舞的百花园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民族健身舞蹈也比比皆是。如云南彝族的“烟盒舞”、“阿细跳月”,贵州苗族的“锦鸡舞”、“反排木鼓舞”,湖北土家族的“摆手舞”、“巴山舞”,新疆维吾尔族的“麦西热甫”,藏族的“锅庄”,汉族的秧歌等等,其中有些项目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内容丰富多彩,纷繁芜杂,充分展现了我国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形式及生产方式。

1.2.2 民族健身舞的健身性

民族健身舞不仅能够增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提高,促进体质的增强和体魄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注重修身、养性的培养。如众所周知的我国湖北土家族摆手舞,舞姿粗犷豪放,刚健有力,朴实健美。动作主要有“单摆”、“双摆”、“回旋摆”。动作过程中要求腰部发力为主,即以身体的摆动带动手臂的甩摆,手臂高度一般不过肩,速度加快时,偶尔过肩。土家摆手舞对身体的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对人体的骨骼肌肉、意志磨练,还是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人体生理器官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

1.2.3 民族健身舞的民族性

我国的民族健身舞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于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文化国家里。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丰富是其他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和与之相媲美的,它或产生于生产劳动,或发展于战争,丰富于文化娱乐和教育之中,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产物[4]。如“土家摆手舞”,是流传于鄂湘渝黔边区酉水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是土家族文化的精髓;“锦鸡舞” 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烟盒舞”是广泛流传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带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民族健身舞在我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也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智慧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 目前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民族健身舞的发展现状

目前,民族健身舞项目中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在民族高校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仍存有许多不足。单就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整体教学内容而言,极大多数仍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这些项目与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联系甚少,甚至相悖。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不变,但其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点却无从展现。

2.1 民族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民族健身舞所占比例不高

目前我国民族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多达20余个项目,而民族健身舞蹈类项目仅占体育课总数量的10%左右。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在新教学大纲中将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它强调的不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体育技能,还有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而我国的民族健身舞具有多功能性,其不仅能增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的提高,促进体质的增强和体魄的健康发展;也注重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的培养。因此,提高民族健身舞在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比例是新大纲的需要,更是民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2 民族高校体育教育教材中缺乏系统的民族健身舞教材

在民族高校大力推广民族健身舞教学,更符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爱好。但就其教学内容而言,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使得民族健身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当前,大多数民族高校对在校学生开设民族健身舞选项课,而大多选择民族健身舞课程的学生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之前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应的民族健身舞项目。而绝大多数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项目,因此,对他们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此情形的出现,也反映了我国体育教育在小学、初中、高中时内容单一,大多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事实,鉴于此,缺乏系统的民族健身舞教材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民族健身舞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普及、开展[5]。

2.3 我国民族高校中缺乏民族健身舞专业教师

民族健身舞的发展,绝不是两三位在校民族健身舞专业教师的责任,毫无疑问,它需要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支持与协作。如前所述,我国各体育院校多是培养西方竞技体育人才为主,因而,民族健身舞专业人才数量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6]。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民族健身舞普及、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高校体育教师民族健身舞素质的优劣,对民族健身舞的普及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大多数民族高校里,民族健身舞专业教师数量甚少,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进行过民族健身舞项目的培训,这就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本身动作就不规范,更难讲明其作用及特点,也就谈不到什么教育目的了,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亟待解决。

3 民族健身舞在民族高校推广的建议

3.1 进一步确立民族健身舞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

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民族健身舞更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进一步确立民族健身舞的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方案。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民族健身舞项目及教学时数,加强民族健身舞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们明其理,知其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将更有利于民族健身舞蹈类项目在民族高校的传播与开展。

3.2 利用民族高校节假日组织开展民族健身舞表演

各民族高校学生除去放假时间,每学期都会留在学校生活和学习,因此建议我国各民族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间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健身舞活动,以增加民族高校学生对民族健身舞项目认识的机会。此外,民族高校各部门应加强对民族健身舞项目的宣传、组织、引导、协调及服务工作,建立民族健身舞协会组织,以利于其普及和发扬光大。

3.3 在民族高校大力宣扬民族健身舞蹈文化来推动民族健身舞的发展

任何一种民族健身舞蹈的原生态都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广阔的文化空间,因此在民族健身舞教学中始终渗透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民族高校民族健身舞教育是民族健身舞发展的基础,在民族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重视民族健身舞的文化和教育价值,以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而激发民族高校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热情。

3.4 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加强对民族健身舞项目的研究和人才培训

(1)鼓励民族高校体育教师定期对民族健身舞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认为本国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乃至反动的,而外国的一切东西都是先进而神圣的),又要反对狭隘的、迷信的民族主义偏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以促进民族健身舞向健康的方向发展。(2)加强对现有民族高校体育教师的民族健身舞技能培训,拓宽其民族健身舞知识面,以本校民族健身舞专业教师为主,利用每次的义务学习时间,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3)选派教师外出参加有关民族健身舞技能培训班,参观学习相关民族健身舞技能,做到以点到线再到面,进一步提高本校民族健身舞师资整体水平。

3.5 让更多的民族健身舞项目步入民族高校体育运动会中来

在我国各民族高校的体育竞赛表现为西方竞技体育项目至上的特点;相比之下,民族健身舞蹈比赛少之又少,不得不叫人感到遗憾,笔者认为,至少我们可以把民族健身舞比赛加入到民族高校体育运动会中来。我们反复强调民族健身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注重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和民族理论,将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自然融合,无论是观赏者还是参与者会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使民族高校体育运动会更富有魅力和活力,而我们的实际做法又何从体现呢?又怎能使之真正得到普及和提高呢?应值得我国民族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

[1]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216~219.

[2]余小平,李率文.关于高校毽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143~144.

[3]李率文,李然.民族舞“清江舞”的价值与推广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4):66~68.

[4]卢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8~123.

[5]李率文.武术教学中引入武打影视的可行性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158~160.

[6]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26~528.

Analysis on the Spread of Ethnic Dance Fitnes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Ethnic Universities

YU Xiao-ping1, LI Shuai-wen2
(1.P.E.Sect, Wuhan Univ.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China; 2. P.E.Inst, Southern China Nationality Univ, Wuhan 430074,China;)

At present, some physical education-course in the ethnic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are mostly about western competitive sports items, which is against the demand of students in ethnic areas. This paper claims some actu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our ethnic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the present autho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bout how to make sure the position and effect of ethnic dance fitness in ethnic universities by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Some important advice and measures are also provided to develop and popularize the ethnic dance fitness.

Ethnic dance fitness; Ethnic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Suggestions

G834

A

2095-2813(2011)12(b)-0087-03

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民族健身舞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课题编号:MWJY11004)研究论文,中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的发展方略——湖北、贵州两省比较研究”(课题编号:YSQ10015)研究论文。

余小平(1979,8,25-),女,民族:汉 ,籍贯:湖北,宜昌,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体育部 。

李率文(1978,12,1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依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体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