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志杨景元
(1.广州市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广东 广州;2.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
浅谈如何进行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韩晓志1杨景元2
(1.广州市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广东 广州;2.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
文章从武术教学内容的一般特点和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制定出幼儿武术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套路进行筛选,并且对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幼儿 武术教学 内容 选择 设计
中华武术,千年传承,生生不息,讲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身体、心理健康价值和民族文化教育价值。幼儿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在幼儿中开展武术,有利于加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和中华武术的传承。当前幼儿武术教学很大一部分是以成人教育模式为主导的教学形式下对幼儿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不同于青少年,更不同于成人,因此在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都应区别于普通的武术教学。本文就幼儿武术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探讨,从而为幼儿武术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于幼儿年龄的界定,医学、法学和教育学都有不同的说法,但将幼儿都定义为六岁以下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将0—6岁的儿童划分为两个阶段:0—3岁家庭、托儿所教育阶段;3—6岁幼儿园教育阶段。由于0—3岁的幼儿还不会行走或者刚刚学会直立行走,不主张在该年龄阶段进行武术兴趣的培养,也就是说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4—6岁中大班得幼儿园阶段小朋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武术是一项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武术中提倡的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幼儿体质、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借助武术这个载体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武德渗透到德育教育,又可使幼儿体质得到锻炼,磨练顽强的意志,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第一、研究培养幼儿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对幼儿进行武术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促进武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幼儿武术市场是武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武术市场有利于武术市场的发展,对武术的传播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对于武术文化的保护,对于如何将武术文化向幼儿传播,幼儿武术的开展成为一个实际有效的途径。
第四、有利于从战略高度把握武术市场的发展,促进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幼儿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了解以及将来继承,另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积极意义。
第一、幼儿活泼好动,不便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因为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是神经系统兴奋性较强,抑制性很差,这就导致幼儿在课堂中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不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
第二、科学的教学内容难于选择。主要存在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生理、心理差异巨大和丰富多样的武术教学对幼儿身体多样性的影响。
第三、武术技理对于儿童而言深奥难懂。要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适当引入、直观教学,而如何把握这样一个既能激发文化兴趣又不会超出儿童的理解能力就是一个难点。
第四、注意安全,教师精神紧张。“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是幼儿武术教学的首要问题[1]。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专注于学生的安全问题,给教师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也是幼儿武术教学的难点之一。
确立幼儿第一信号系统的主导地位,积极加强第二信号系统发展的锻炼。在武术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第二信号系统发育很慢,对语言、文字的思维能力较差,远远落后于第一信号系统的特点,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动作简明易学,方向路线变化少,多示范、精讲多练。同时,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积极加强第二信号系统发展的培养[4]。
在武术教学中所学习的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数量由少到多,内容要适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的多样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的人体形态机能结构和各器官系统功能得以全面发展。
在儿童中开展武术运动可以较好地提高呼吸机能、反应时和前庭机能,有利于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儿童中进行武术基本功和简单套路的练习,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培养孩子机智、勇敢的品质[5]。
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是指通过锻炼是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得到全面发展。其主要实施途径是经常开展各种对抗活泼的体育活动,使各器官的系统均承受一定的负荷量,从而提高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6]。
组织幼儿开展同一目的不同玩法的体育游戏。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老是重复某个游戏对幼儿进行基本练习,幼儿会感到烦闷,没兴趣。为此,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时准备了同一目的,玩法不同的两个或以上的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更好地保证幼儿完成基本动作[7]。
在幼儿武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态的培养。幼儿的身体特性与成人不同,在骨质中有机物成分比无机物成分多得多,导致幼儿骨骼的硬度特别小,柔韧性特别好,所以容易弯曲变形[2]。我们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尽量少做力量素质练习,多做柔韧素质练习和速度素质练习,夯好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屈伸、平衡等动作,让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神经都参与运动。科学地进行武术训练,不但能使幼儿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能改善人体机能,塑造体形,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使幼儿的身体机能等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儿童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某一事物的兴趣,人人都渴望有一个发挥情趣、爱好的空间,如果幼儿在这一年龄段没有使他们发挥性格特征的空间,满足不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外在要求,这时,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更加活泼起来,性格受到压抑,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对大人(家长、老师)有反抗情绪,乱发脾气,与小朋友相处不好,变得孤僻[3]。通过练习武术,可使儿童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永不自满的品质。练武的过程中你不知不觉发现我们的孩子自信心增强了,性格活泼开朗了,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3.3.1.1 常见的武术基本功
武术训练的基本功按素质分有柔功、硬功和内功等等,按照不同的身体部位可以分为腿功、腰功等,现代武术训练中基本功一般有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前后扫退、弹踢腿、正蹬腿、侧踹腿、高拍脚、翻腰、压腿、下腰、下叉、五种基本桩功等等。武术基本功是武术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这也为幼儿武术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3.3.1.2 幼儿武术教学基本功的筛选
根据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选择基本功的教学时应该以发展幼儿的柔韧、速度、灵敏为主要目的,减少甚至是避免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因此在基本功的练习中宜选择动力性的踢摆腿,武术运动中桩功训练的重点是腰、腿部,在儿童进行此项练习时,不宜时间过长或过大负荷的负重练习以免造成骨骼、肌肉变形[8]。幼儿身体未发育成熟,不能承受太大的力量和冲量,因此腾空飞脚、旋风脚等高难度的腾空动作练习暂且不安排,但是可以进行二起脚和原地里合转体等辅助性练习。
3.3.1.3 幼儿武术教学基本功的设计
筛选出的武术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上也要下一番功夫。首先,由于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少量多次”的设计原则。其次,基本功的练习要减小难度,保证规范,比如正踢本来要求“起脚奔头”,而在幼儿武术教学中要降低要求,与腰平就好了,目的是为了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再次,基本动作能够熟练完成之后,就要多种腿法组合练习,比如正踢+外摆+侧踢,以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敏性。
3.3.2.1 当前武术教学的套路内容
武术教学中的套路运动是将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并济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9]。这些套路又可以分为竞赛套路、普及推广套路和传统套路。
3.3.2.2 幼儿武术教学套路内容的筛选
幼儿武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可以采用简单易学的普及推广套路、文化韵味浓重、极具教育价值的传统套路,舍弃难度过大的竞赛套路内容。此外,时代发展要求武术教育工作者自编套路已达到教育幼儿和传承文化的双重功效。目前在幼儿园武术教学实践中,中班以下集合了功夫、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武术操”(成语操、十二生肖拳等)是比较受小朋友们的欢迎的,中班以上可以武术操(如:小哪吒、精忠报国、中国功夫)和简易少儿套路相结合。
3.3.2.3 幼儿武术教学套路内容的设计
幼儿武术套路内容的设计要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首先,注意融套路于游戏当中,可以用武术比赛和武术游戏等形式进行武术套路的教学。其次,动作名称要形象化,以利于记忆,要注意文化性,以增强趣味性。再次,套路演练要集体演练和单独演练相结合,集体演练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单独演练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心理素质。最后,武术套路要注意动作对称、左右开弓,不能只是单面的技术练习,从而利于左右脑的全面开发,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第一、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以趣味性、直观性、全面性、教育性、文化性为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幼儿武术教学的发展。
第三、幼儿基本功的练习中宜选择动力性的踢摆腿,避免桩功练习,高难度的腾空动作宜采用辅助性练习代替,防止幼儿身体发育因武术训练强度大而发生变形。
第四、幼儿武术套路的教学宜采用简单易学的普及推广套路、文化韵味浓重、极具教育价值的传统套路,舍弃难度过大的竞赛套路内容。此外,时代发展要求武术教育工作者自编套路已达到教育幼儿和传承文化的双重功效。
[1]姜云中.浅谈幼儿武术教学[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方秋丽,王玉珠.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健身[J].安徽体育科技,1998(3).
[3]邢登江,秦子来,蒙 华.武术运动对学龄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10).
[4]李 伟.对幼儿武术教学组织和教法运用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10).
[5]王美娟.武术运动对儿童少年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2).
[6]刘 馨主编.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7]余育娜. 合理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J].体育学刊,2000(1).
[8]林小美.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
[9]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On the Choice and Design of Children Wushu Teaching Content
Han Xiaozhi1Yang Jingyuan2
(1.Kindergarten of Panyu Government,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2.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Sport,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This article from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teaching content,and early childhoo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studi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hildren Wushu teaching,and then does the content choice of Wushu basic skills and basic routine content,and offers some feasibl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of Wushu teaching content.
children Wushu teaching content choice design
G85
A
1004—5643(2011)08—0079—03
1.韩晓志(1980~),男,硕士。研究方向:幼儿武术发展与教学。
作者简介:2.杨景元(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