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的转型与未来❋

2011-08-15 00:54朱晶
文艺论坛 2011年1期
关键词:鲁豫类节目谈话

■朱晶

《鲁豫有约》的转型与未来❋

■朱晶

传播学主张按照传播规模将人类传播分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类型,谈话类节目正是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将人际传播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具体演绎。所以,谈话类节目不仅同其它表面上看似单向传播的节目一样,实现了传播受众的广泛性,更重要的是,在传播的双向流通渠道方面,它的“谈话”性质具有直观、现实的优势。

世界上最早的谈话类节目于1948年诞生于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谈话类节目(尤其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深受美国乃至西方观众的热爱,并且随着节目的广泛传播,一批闻名全球的优秀主持人应运而生。中国大陆的谈话类节目起步较晚,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算起,也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不过,其后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迅速,各种谈话节目层出不穷。但谈到中国大陆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就不得不提及所谓“中国标杆品牌”——《鲁豫有约》及其主持人陈鲁豫。2002年开播的《鲁豫有约》是中国电视界较早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其至今在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谈话栏目,英文名“TalkShow”,即“脱口秀”。电视史学家一般把194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NBC的大卫·萨尔诺夫推出的由艾德·萨利文主持的《小城大腕》看做谈话类节目的先河。①从此以后,脱口秀在美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话题选择上,由于美国社会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同时也有制作单位出于收视率的商业利益等考虑,节目主题宽泛,大到世界形势与政治,小到普通人的家庭琐事,甚至边缘化的选题诸如吸毒、卖淫等此类谈资都能出现在节目中。主持人成熟老练、随意幽默而不失睿智。另外,现场观众的情真意切、踊跃的表现也为美国脱口秀节目增色不少。

中国在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了西方的脱口秀节目,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话谈话类节目。一般认为,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应当追溯到1993年1月开播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②1996年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的诞生,中国谈话类节目掀起了发展和扩张的热潮,截止2000年底,国内谈话节目多达170个。③

2001年底,凤凰卫视在为2002年设计新节目时,陈鲁豫在讨论会上提出了在内心积累多年的想法——做一个谈话类节目;首先有一个有故事要诉说的嘉宾,其次让这个嘉宾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于是,《鲁豫有约——说出你的秘密》应运而生。节目的创意是时任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提出的,即将嘉宾定位在文革时期的风云人物范围内。该节目的宗旨是,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和心灵的秘密。它是一档面向高端受众、充满历史感的深度谈话节目。④

2004年,《鲁豫有约》面临着巨大的收视率压力,它之前的高端谈话和深度谈话使其受众被动定位在社会少数的精英人群中,另外,各大地方电视台等蓬勃兴起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纷纷克隆像《鲁豫有约》这些早期出现的节目,使其面临强大的同质化压力。2004年11月15日,《鲁豫有约》制片人樊庆元在凤凰网上发表《担心观众会厌,只想做个改变》一文,于是,《鲁豫有约》宣布改版为《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以其更加平民化的定位呈现在受众面前。并且,《鲁豫有约》由周播改成日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制作了500多期节目。新版的《鲁豫有约》以“抚慰”和“帮助”为要旨,做一些“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和富有争议”的题目。

节目定位的变化带来了相应的话题选择,陈鲁豫及其团队试图从精英文化的神坛中走出,同时走出这种曲高和寡带来的节目发展局限,迎合大众传播的潮流和趋势,进而走向大众文化。它除了相约一些娱乐明星以外,视野更加平民化,更侧重于平民百姓的人生百态的表达。陈鲁豫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知性女主持。

除了话题选择的改变外,陈鲁豫及其团队在节目的视觉形式上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如节目现场增加到300位观众,谈话场空间扩充到1200平方米,使节目在大型演播厅内有充分发挥的现实空间。此外,陈鲁豫参与经营着一个名为“能量公司”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该公司的总负责人即凤凰卫视中国节目事务总监郭志成。北京“能量公司”负责《鲁豫有约》的制作,并卖给全国各大地方电视台,全国30个省级电视台联动播出,使将近30个省的家庭都可以收看到全新版的《鲁豫有约》。应该说,第一次的亲民改版是成功的,话题的多角度选择使《鲁豫有约》具有了强劲的张力。

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宣布加盟湖南卫视,从而终止与其它电视台的合作,在湖南台形成固定的播出时间。同时,借湖南台“快乐中国”的品牌效应,《鲁豫有约》也注入了“快乐”元素,更名为《快乐心灵,鲁豫有约》。之后,湖南台和《鲁豫有约》团队考虑到为使湖南台“快乐”品质的特性和陈鲁豫的心灵相约完美结合,使节目精确定位,节目改名为《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同时,该节目顺应中国电视的发展方向,成功尝试制播分离。

但《鲁豫有约》加盟湖南卫视后,并未延续之前的辉煌。陈鲁豫加盟湖南卫视后,有传言称其始终占据湖南台的黄金段,侵犯了湖南台某些栏目的利益,加上其收视状况不好,陈鲁豫及其《鲁豫有约》在湖南台受到排挤。2010年1月1日《鲁豫有约》加盟安徽卫视,并更名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由此可见,《鲁豫有约》在不断调整的时候,其收视率和竞争力却在下降,鲁豫的下一个归宿是哪家电视台,观众不禁为她及其栏目的命运而担忧。

《鲁豫有约》从最初的高端和深度谈话到改版后的走向娱乐明星谈话。这种改变,注定了《鲁豫有约》的挣扎前行的命运。

加盟湖南卫视后,《鲁豫有约》谈话的对象囊括了首映的电影、首次发行的唱片,或者复出的歌手,新近的八卦,流行的娱乐红人等等《鲁豫有约》俨然一档综艺类节目,而主持人陈鲁豫也不纯粹是过去的那个“知性女主持”。早些年陈鲁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过,“我们不会只采访明星,那样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如今的现实赤裸裸的论证了陈鲁豫当年的誓言的破产和被陈鲁豫团队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真实的失败。当陈鲁豫及其团队离开湖南台后,郭志成也坦白说过,《鲁豫有约》自加盟湖南台后,“最明显的改变是采访的娱乐圈明星多了”,之后,他表示,日后的《鲁豫有约》不会再采访明星,而是转以情感类的谈话为主。

对于《鲁豫有约》节目下滑的趋势,原因有很多,除了话题选择的因素外,还有三个因素成为其软肋。

第一,主持人成规形象引起审美疲劳。当有人质疑陈鲁豫单瘦、童头短发的形象时,陈鲁豫自信的说道,“坚守可能不容易,但坚信自己是最聪明的。今天流行这样的风格,你来这种声音;明天流行那样的风格,你来那种声音。你永远追随别人的,你什么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⑤可是,当把陈鲁豫及其《鲁豫有约》安置在永恒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中时,陈鲁豫已经显得过于保守了。任何一个主持人不能不考虑自己在荧幕上的形象,尤其是爱美的女主持,而鲁豫一成不变的发型、纤瘦却并不美观的身形、不足以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服饰搭配,观众有时会感到审美疲劳。当鲁豫被采访到关于发型不变的问题时,她说“我太懒了”。这很明显是一种自信的自嘲——为众国人每天奉献一期“有约”的女主持不可能懒到不顾形象就风尘仆仆的上阵。

第二,无意义的话轮对接导致节目缺乏内涵。在谈话类节目中,话轮以及话轮的转换与链接非常重要。“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面的沉默为标志。”⑥在一个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话轮的有效衔接与转换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是在《鲁豫有约》节目中,受众可以很轻而易举的发现某些时候陈鲁豫已经无法灵活接应嘉宾的对话,也无法主导话语场的方向,因此,话轮的转换也就无法顺利实现,从而使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的质量节节下跌。这种话轮的不顺利,主要在于主持人提问内容缺乏深度,对话过于随意。如2008年4月29日,做的是范伟的节目。陈鲁豫跟范伟聊他的感情时说,“你太太的名字跟香港一个港姐是一样的。”范伟说,“是。”鲁豫说,“是吧?”范伟说,“对。”鲁豫问,“长的也那么漂亮吗?”范伟说,“没,那我没见过那人,那港姐。”鲁豫说,“那港姐挺漂亮的。”范伟又说,“没有比较。”鲁豫又说,“那港姐挺漂亮的。”范伟回复,“啊。”鲁豫又说一遍,“真是一模一样的名字。”范伟回说,“名字一模一样”……这一系列话轮没有任何意义,纯粹是一种扯淡的方式,这种话轮衔接只会削弱节目的内涵。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陈鲁豫节目前做的功课不足有关,据陈鲁豫团队的自己人爆料说,现在陈做节目前很少做细致的功课,一般连嘉宾的基本资料都不看,自信到轻装上阵。

另外在话轮的衔接和转换上,陈鲁豫有意和无意中使用了一种干笑的方式,她的干笑大部分是在节目冷场的时候所进行的一种填充。而其实,她的这种笑对谈话节目的连贯性是一种破坏,很多受众对于陈鲁豫的干笑持否定态度,大多数人认为陈鲁豫的笑是给自己一个台阶,占用适量的时间,以便想出下一个问题,这也反映了主持人的谈话智慧和谈话素材准备不充分。此外,陈鲁豫为人所诟病的还有她的随意打断嘉宾的会话,这对于一个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来讲,这样不仅凸显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更关键的是打断嘉宾等于打断谈话的完整性,嘉宾的更有料的故事却被主持人挡了回去,从而使节目内容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美感和意义。总之,《鲁豫有约》的话轮对接出现了太多的无意义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节目的品位。

第三,情景设置缺乏变化令人反感。《鲁豫有约》似乎一直在坚持恒定的原则,每期节目都是主持人在荧幕的偏右侧方向,左边是一张长沙发,供一个或多个嘉宾就座,背后是一个硕大的荧屏;主持人、嘉宾和荧屏对面是300个现场观众席位。《鲁豫有约》的情境设置显得过于单薄,不论采访什么性质的嘉宾,娱乐明星、企业家或者学者,都是一个情境、一个模式进行。其程式也是一成不变,首先是介绍嘉宾及其来历的片头,然后主持人开场白,邀请嘉宾进场、就座,开始聊天,其间穿插观看大屏幕,以了解嘉宾的相关背景。这种简单、雷同的模式每日播出的高频率中让受众视觉疲劳。虽然说,坚持会形成品牌,但在激烈的综艺和谈话节目的竞争下,这种没有创新精神的表现,观众就会逐步流失。

《鲁豫有约》在坚守,但显得有点艰难,这个曾经辉煌的节目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陈鲁豫的生理年龄已经达到四十岁,一个女主持人的电视寿命会有多久呢?在电视界激烈竞争的今天,各大电视台不断出新出奇,提高收视率,《鲁豫有约》也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延续其辉煌。

首先的设想是《鲁豫有约》更换主持人。任何栏目都有其周期,而要延续一个栏目的生命周期,更换主持人是一个常用的手法。更换主持人的著名栏目有很多,比如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曾让位于和晶,马斌的《马斌读报》让位于王凯,并把栏目更名为《读报时间》,李湘离开《背后的故事》,曹颖顺利接任,收视率不但未降反而节节攀升。《鲁豫有约》也可以考虑更换主持人,使节目成为另一档有新鲜感的谈话节目,前提条件是要找一个主持能力超越陈鲁豫的主持人,并且,陈鲁豫本人的意愿也很重要。《鲁豫有约》是陈鲁豫积累多年而成就的一个知名栏目,栏目包含了她的主持理念,也蕴含了她的情感世界,她不会轻易放弃。再加上,陈鲁豫是一个勤奋的主持人,她一进录音棚就能呆上十几天,她的勤奋和努力是名声在外的,要这么一个拼命工作的人放弃自己业已成熟的栏目,对她的内心也是一个重大打击,所以这种设想可能难以一下子实现。

其次的设想是栏目转型。《鲁豫有约》仅就它的话题选择而言,已经越来越狭窄。现在的嘉宾除了歌手便是演员,“故事”的舞台成了娱乐明星的独角戏场,主持人再有才华和主持魅力,也只能做成明星谈话,与其开办之初的宗旨和定位差之深远。《鲁豫有约》在重背离当初的节目宗旨和受众定位的状况下,之所以还能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完全在于陈鲁豫本人多年积累的人气和她特有的知性魅力,可以说是陈鲁豫以她个人的亲民风格在顽强地使《鲁豫有约》节目存活下来。但为了《鲁豫有约》更好地发展,改版和转型是不避免的趋势。《鲁豫有约》节目总负责人郭志成也多次表示,随着陈鲁豫的年龄渐大,以及她这些年积累的人生经验,《鲁豫有约》将会“成为一档情感类谈话节目”,但这种转型是否一定会成功,也值得关注。纵观《鲁豫有约》的整个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采访高端历史人物——狭窄的采访对象,到平民百姓进入演播室讲述自己的故事——广泛的故事主人公,再演变到大量的娱乐明星上节目——重新回归狭窄的采访对象,而且这时的采访对象只有范围的广度,却没了最初的嘉宾的深度;《鲁豫有约》越来越失去张力,而张力意味着生命力。如果果真如郭志成所说,将《鲁豫有约》转型成情感类谈话节目,这个节目的视野岂不是更窄,比如采访一个娱乐明星,现在还能谈他/她的方方面面的故事,亲情、友情和爱情,而转型之后只能谈其三情之一,《鲁豫有约》显然已经被禁锢在一个窄小的框架中,而无缚鸡之力。并且,以陈鲁豫的个人经历来做情感类谈话节目,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它的发展、高潮期,当一个事物度过它的辉煌期,进入衰退期时,它就需要一个新的生命增长点。《鲁豫有约》可以说已经度过了它的巅峰期,要跨越曾经的辉煌迈向新的阶段,就必须在节目中注入新的元素,形成新的生命张力。目前的《鲁豫有约》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如陈鲁豫在节目中所表现的尴尬的干笑那样略显涩涸和僵硬。要改变这种尴尬的状态,必须有创新的举措,必须有新的张力。

注释

①[美]吉妮·格拉汉姆·斯克特著,苗棣译:《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②杨卫华:《电视谈话节目的安身立命之策——〈鲁豫有约〉为例》,《青年记者》2007年第10期。

③⑤万凡:《《鲁豫有约》——站在TV“娱乐”时代的风口浪尖》,《新闻天地》2008年第5期。

④孙璐璐:《浅析〈鲁豫有约〉》,苏州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⑥薛艳:《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课题号为09C23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

猜你喜欢
鲁豫类节目谈话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包容女儿的梁家辉
不喜欢胖的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真实的鲁豫,鲁豫的真实
鲁豫的礼物
编者的话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