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 广西 南宁 530007]
科幻电影《阿凡达》全球播映以来,以其神奇妙幻的想象、精致的画面、数字摄影、电脑特效等立体3D技术吸引了大量观众。故事动人,人物塑造逼真,个性鲜明,赢得广泛好评。《阿凡达》在国内掀起了强烈而持续的观影热潮,出现了连夜排队买票、媒体热议等景象,创下单片国内票房的最高记录,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国内对影片的评论多集中在故事情节、画面制作等方面,亦有人从人文主义视角出发,认为影片表现出深沉的人文关怀、现实观照和高远的理想情怀。其艺术力量震撼心灵,其中的主流价值观和浓郁情感,值得我们借鉴。但对于角色创作中所体现的“白人至上”潜意识却少有触及,而这种意识贯穿了整部电影,体现美国社会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现实状况,揭露了弱势群体、少数族裔所遭受的欺蔑。
潜意识(The Unconscious)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例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它能主动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都是由大脑中潜在意识决定的,只不过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弗洛伊德称,人的意识只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是潜意识。心理学家弗罗姆(Erich Fromm)说:“我们本身内在大部分真实的东西是没有被意识到的,而许多被意识到的都是不真实的……一个并不懂得无意识现象的人会深信,他能说出他所知道的一切,这就意味着道出了真理。弗洛伊德则认为,我们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都错误地看待了真理。即使我们真诚地相信我们意识到的一切,我们也还可能是在说谎,因为我们的意识是‘虚假’的。”潜意识不仅指出了当事人并未感知的心理实在,而且指出当事人“不愿承认”的心理实在,其成为此人行为的动力和深层理由。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因为一旦得到自身的确认,潜意识就浮出水面,成为了“意识”。因此,需要通过精神分析这面透镜去探查和扫描。
“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是一种种族分子的形态意识,主张白色人种优越于其他族裔,根植于为我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和对霸权的欲望,有着不同程度仇外(Xenophobia)意识。其中很多人认为某些“白人”也是低等的(如:非基督教徒、无神论者和同性恋者)。其原因在贝尔·胡克看来,在于白人至上主义与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因此,白人至上主义包含了种族歧视、男权至上、等级尊卑等内容。
影片为观众呈现视觉特效盛宴的同时,潜意识里也在演绎着根深蒂固于美国社会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其本质是美国种族歧视的化身。
1.白人至上主义中的种族歧视在电影《阿凡达》角色创作中,地球人虽然也包括黑人等少数民族,但以白人居多;而且白人上校和公司负责人是影片中的最高领导,这样的安排就体现了白人至上主义中的种族歧视。
“哈利路亚山”的原型是好莱坞摄影师在张家界拍摄的“南天一柱”。“哈利路亚”(Hallelujah)是基督教的欢呼语,意为“赞美神”。影片将中国人的“乾坤柱”命名为“哈利路亚”;将纳威星球命名为“潘多拉”(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命火神用黏土造的第一个女性);模仿Eve(夏娃,基督教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个女性)的读音,纳威人的神称为“Eywa”。纳威人相信生命能量都是借来的,所以对待猎物也要报以感激之心(这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习俗)。这些设计以基督教、古罗马古希腊神话为主,将其他文化纳入其中,以欧洲文明为中心,暗藏白人至上的潜意识。
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体格雄壮健硕、纯朴自然,但在智力谋略上远不如白人。虽然杰克残疾,但是他的思想、意识、意志却可以通过机器进入到阿凡达(人类基因和纳威人基因的杂交物)身体里。电影里,与阿凡达合一的杰克按捺不住冲动,恣意奔跑,感觉双脚指头插入泥土的激动,生动地刻画了重新站立起来的人物形象。这样,白人的心智有了强壮的躯体,也就有了对付纳威人的基础,为白人杰克打入纳威部落创造了条件。此时的杰克没有身体残疾的拖累,相反,在海军陆战队的经历使之具备了丛林生活的能力和过人的胆魄。凭借强健的身躯和白人的聪明智慧,他赢得纳威人的信任,掌握部落语言,知晓他们的风俗习惯,获得奈塔丽的爱情。可见,白人的优越性不喻自明。
影院版所删掉的几句对白,表明奈塔丽思想上对杰克的臣服,亦即纳威人对白人的臣服:
杰克:“奈塔丽,你知道我真正的身体在很远的地方沉睡着。”
她坐起来,把自己的指尖放到他胸前,说:“这个身体是真的。”又轻抚他的额头说:“这个灵魂是真的。”
她的眼睛放着光,真诚而深邃。
“当我刚开始当你的老师时,我痛恨所有的外星人。但是你也教会了我一些东西,”她细语呢喃说:“灵魂才是一切”。
当纳威人遭遇白人袭击时,杰克站在了白人利益的立场上,劝说纳威人放弃土地,逃离战争灾难。可是他被双方视为背叛者,他必须选择。回到白人中间,继续残疾人的生活,并非他内心所愿;回到纳威人中间,他必须重获纳威人的信任,掌握部落领导权。在他的潜意识里,要打败白人,纳威人已经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胜利,只有他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他借助纳威人关于“魅影骑士”的传说,降服巨鸟特鲁克·玛克托,飞到纳威人中间。当他从巨鸟身上下来时,纳威人如印第安土著人一般屈膝弯腰,惊恐莫名。苏泰等人对其仍怀疑不决时,巨鸟不失时机地撑起巨大的翅膀,为他撑腰。杰克跑步登上巨鸟,自信而坚决;其他纳威人的动作却如猕猴一般。对比两者细节,白人至上的潜意识在此尽显无疑。
2.白人至上主义中的等级尊卑上校和帕克分别是影片中地球人的最高领导,“小猫”、“蓝色的猴子”是他们对纳威人的蔑称。上校凶狠、霸气十足。作为“武”的代表,“非友即敌”、“弱肉强食”的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是白人至上主义在他身上的体现。他的胸肌表示他是力量型猛男,能熟练操控AUP。他和杰克的五次见面,从各方面展示他对下级统治的意志及其对少数族裔的蔑视。第一次,通过训话引出新兵对潘朵拉土著人的敌视;第二次,以治疗为诱惑,向杰克提出卧底计划;第三次,他套杰克话看穿了他的真实目的;第四次,逮捕了杰克等人;最后一次,追踪杰克,不断提醒杰克站到人类阵营这边。当他发现杰克等人越狱逃往敌人阵营,迅即踹开安全门,置其他人安全于不顾,在毒气中屏气射击,直到两支枪支子弹全部射完,才悠然戴上手下送来的面罩。一个敌我意识清晰、自我中心、完全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冷血杀手栩栩如生。
帕克则是“文”的代表。作为公司管理者,他的最大任务是交上一份好看的财务报表,为公司股东争取最大利益。即便那么一点点人性,也被“以我为主”的白人至上主义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贪念,打得魂飞魄散。
这文武双枭,构成影片中白人金字塔的塔尖,掌握着绝对的权利,代表白人中的少数人,统治、指挥科学家、工人和士兵,实施针对纳威人的迁徙和灭绝计划。这种角色的层级设计,背后隐藏的是白人至上主义中等级尊卑的潜意识。
影片末尾,纳威人将失败的地球人驱逐出潘多拉星球,赶回失去生气的地球。矮小的地球人夹在两排高大的纳威人中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纳威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已经消失,代之以二元对立为特征的西方白人思维,体现的是“弱肉强食”的白人至上理念。
3.白人至上主义中的男权至上纳塔丽是纳威部落首领的女儿,是未来的首领。但在她身上看不出太多的独立人格,相反表现了对男性的服从和浓烈的白人至上意识。当水母般的圣树种子停留在箭上,引弓待发的纳塔丽迟疑了。要知道她可是弹无虚发的好手,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猎物。圣树种子激发了她内心对白人的好感。意志坚强的杰克,无所畏惧,善于用火,勇斗群狼。而苏泰空有一身武艺,没有杰克的聪明和胆略。在他们结合的那个夜晚,杰克身上落满的圣树种子,暗示纳威人从心灵到身体对白人的完全臣服。
如果说纳塔丽的臣服意味着纳威人在个人情感上的让步,那么部落女首领的求助则意味着纳威文化对白人文化的屈服。在圣树覆倾,烈焰熊熊,纳威人四处逃命时,女首领没有杀死罪魁祸首杰克,反而放他一条生路,因为她知道,凭借纳威人的力量,这场战斗是必输无疑的,只有来自白人中的杰克才能挽救灭绝的纳威人。作为纳威人智慧和理性的代表,女首领在精神和现实中,承认和接受白人的指挥。
格蕾丝博士虽然是“阿凡达”项目的负责人,在白人文化中代表了教育与科学,但在“白人至上”意识之中,科学与教育知识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办学、办医以拉拢纳威人,使其迁徙,让出深埋宝藏的森林土地。当公司利益与纳威人的价值观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学校和医院就让位于坦克和推土机了。当科学和教育干扰、威胁“白人至上”的等级金字塔时,得到的便是无情打压。
4.“白人至上”潜意识的传输与接受影片选择白人杰克作为叙事者,使用高科技设备记录自己的叙事视角,其叙事对象只能是操英语的白人,而不是纳威人。杰克由于无钱医治受伤的脊椎而无法行走,他的许多意志和愿望都无法实现。叙事围绕着弱者杰克应招、卧底、转变、挫折、胜利的过程展开。电影观众是同情弱者的,恰好白人杰克又是正义的使者,满足了观众同情的愿望,在他获得最后胜利时给予了观众情感上的补偿。在这样的叙事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在白人杰克的领导下,打破地球人毁林夺地、开采宝藏的图谋,保护自己世代居住的圣地,将地球人赶回濒临灭亡的地球。叙事的“焦点落在一个单独的男性主角上,通常是一个救赎者的角色,他在一系列竞争的空间中是戏剧冲突的焦点。这样,主人公就要调停在他的环境中所固有的文化矛盾。这些类型中的冲突是被外化的,被转化为暴力,并且常常通过消除某些威胁社会秩序的方式来解决”。这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老套路,并无什么新奇。《阿凡达》叙事的程序化,目的就是让观众在接受其叙事构思的过程中接受其文化价值观念。“一般来说,受众越有异质性,他们就越能接受模式比较固定和意识形态较传统的产品。产品越老套,它的意义就越容易传播到背景和观点多样的受众那里。”影片角色创作中的白人至上潜意识不知不觉地为电影观众所接受。
电影是展示特定意识形态和舆论倾向的特殊文化文献。高科技演绎下的《阿凡达》在角色创作中传递的白人至上的潜意识,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美国社会现实状况,即,白人占主导地位,弱势群体、少数族裔遭受欺压和蔑视。
美国是个殖民国家,美国殖民的对象是国内的少数族裔。自1774年建国以来,它继承了欧洲殖民国家的种族主义,坚信“白人至上”,很快形成了以种族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不少人坚奉种族主义、等级制和家长制,反对平等和自由等基本价值观。他们认为世界的正确秩序是白人至上,而只有当白人处于统治地位、黑人安分守己时,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以及统治政权通过权力知识的方式,广为传播白人男性至上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殖民思想,众多的少数族裔人民深受其害。
其中代表是三K党。“二战”后的美国大众文化给受众群体的认知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第三次三K党运动正始于“二战”结束,持续至今。该组织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维护白种人的利益。它的大众传媒方略使其宣传更广泛、更深入、声势更大、影响面更广。美国流行的种族视频游戏和白人种族音乐等大众文化形式便是最好的例子,种族歧视、仇恨思想和暴力思维成为主要的宣传内容。现在,白人种族音乐已经成为一种行业。三K党从意识形态上,以文化渗透的方式禁锢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使电影、音乐、漫画和服饰等大众文化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渗透着白人至上的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社会诉求。
一方面,美国社会的任何行为,都担心会被带上种族歧视的印记;另一方面,美国仍然存在较强烈的种族歧视。鼓吹欧洲文明中心论的美国保守派对其他种族的歧视,不再简单体现在三K党的大白帽子上,而是体现在美国的文化生存领域。《2006年美国仇恨犯罪统计报告》显示,接近67%的仇恨犯罪是直接涉及种族主义的。2010年4月14日,美国主流媒体转载美联社的消息,在倡导种族平等的美国,白人至上主义竟申请到了在洛杉矶市政府举办游行的许可证。有意无意之间,美国当代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已蔓延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在经历了民权运动、聚居区革命、参加了无数次各级选举后,制度化的种族歧视未见消除,大多数黑人仍处于社会底层。虽然今天的美国社会已经多元化,多元族裔的新老移民生活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国的未来,但白人至上主义依然阴魂不散。
影片角色创作中白人至上的潜意识,反映了当今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这种潜意识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趋势、种族平等、性别平等理念背道而驰,说明当今的美国社会,通往种族平等和性别平等的道路依然崎岖不平,自由、平等理念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通过对电影《阿凡达》角色创作中的潜意识进行分析,折射出创作者的潜意识图景,激活电影受众自我观照、自我反思的意识,探寻潜意识空间,重新评估自身的经验、命运及其他可能性,激发人文关怀,从而对生命产生新的领悟。这是《阿凡达》给我们的启示。
[1][美]E·弗罗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HOOKS,B.Killing Race:Ending Racism[M].London:Penguin Books,1994.
[3][美]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5]Lynch,Ami M.,Hating the Neighbors:The Role of Hate Crime in the Perpetuation of Black Residential Segre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and Violence,Vo.l 2,No.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