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女性符码和婚姻阶段模式解读

2011-08-15 00:42胡瑞香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名作欣赏 2011年33期
关键词:苏文方鸿渐围城

⊙胡瑞香[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风雨飘摇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方鸿渐回到国内之后所遭遇的事业和爱情困境。同抗战文学塑造的英雄形象不同,方鸿渐是一个非英雄的、怯懦的主人公形象,他聪明却无用、清醒却无力。这部小说是20世纪40年代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文中既有抗战救亡的远景,更与当时世界文学接轨,反映了现代人身处荒原的孤独茫然之感。而“围城”这一意象,高度概括了人生事业和爱情上所遭遇的生存困境:理想、欲望、爱情无论得到与失去最终都给人带来的是痛苦与尴尬,仍是永远的不满足。如夏志清所言“:《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的无法沟通的小说。”①而本文试图从围绕主人公的四位女性以及爱情婚姻的不同阶段来解读。

一、四类女性符码 方鸿渐回国后先后认识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四位女性,他在与几位女性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情感距离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源于他对几位女性的不同定位,这几位女性分别担负着不同的文化含量。

鲍小姐——放荡型: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结识了同船的鲍小姐并发生关系,但他“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并不爱她”。鲍小姐因暗而不黑的颜色,肥腻辛辣的引力被同船人戏谑地称为“熟食铺子“”局部真理”。作品中这样描写她:“她只穿绯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显露出涂红的指甲……她自信很能引诱人。”(以下关于《围城》引文均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妖艳、性感、招摇、诱惑、放荡,是她所代表的女性类型,从文化深层次的影响上来看,此类女性给周围人带来极不安定因素,传统男性对此类女性只有猎艳心理,断无爱人之心,身体接受却在心理上是排斥和否定的。他们的关系属于个体本能需求而产生的情欲结合,不是基于爱而是基于低层次的生理需要。

苏文纨——强势型:她是留学博士,家世显赫,在国内上大学时并不把方鸿渐放在眼里,归来之际却主动向方鸿渐示爱,但故意摆出一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姿态想让方鸿渐先卑逊地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可惜方鸿渐对她只是敬而远之,虽然他认为她“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算得上大家闺秀”,然而“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为何方鸿渐对她如此疏远?方鸿渐之父一语道破天机:“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女大学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也许这才是我们长期积淀的男权意识,在强势的女人面前,男性往往会生出自卑情绪,面临着苏文纨的家世、学历、心机和控制欲,方鸿渐的怯懦性格和因自卑而导致的强烈自尊表现出的行为就是逃跑,远离苏文纨的示爱。

唐晓芙——清纯型:她是苏文纨的表妹,在读大学生,在表姐家中认识方鸿渐,方鸿渐因其可爱而对之钟情有加,于是全身心地投入追求。她是作品中唯一没有被作家调侃的女性,作品这样描写她“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漂亮、清纯、可爱、温柔是其符码特征,此类女性是男性对爱情的乌托邦想象。杨绛女士曾建议钱锺书先生先让二人结合,然后再吵闹、疲惫、分离,最终表现“围城”的主题,但作家仍然选择了唐晓芙与方鸿渐的被迫分手,保留了我们对爱情的净土想象。显然,假使二人走在一起,也必定会遭遇围城困境,水做的女子也终会在世俗的婚姻面前变成浊物,清纯是诗意的想象,面对世俗生活它是脆弱无力的。

孙柔嘉——普众型:刚大学毕业的有志青年,同方鸿渐赴三闾大学任教时结识,书中这样描写方鸿渐对她的初次印象“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红晕滚滚不断”。

可见,孙柔嘉是位普通、青涩、害羞,令人波澜不惊的大众女性,她既无鲍小姐般的肉欲吸引力,也无苏小姐作为理想女朋友的点缀条件,更乏唐小姐的清纯魅力,但她的缜密心思为方鸿渐编织了无法逃离的情网,困境促成他们彼此间的同情和怜悯,最终携手走向婚姻。为何方鸿渐选择了她?也许钱锺书在《人·兽·鬼——猫》中的一段话为我们解惑:

“最能得男人爱的并不是美人。我们该防备的是相貌平常,姿色中等的女人。见了有名的美人,我们只能仰慕她,不敢爱她……反过来,我们看见普通女人,至多觉得她长得还不讨厌,往来的时候全不放在眼里。吓!忽然一天,发现自己糊里糊涂地,不知什么时候让她在我们心里做了窝。”

真是绝妙的心理情结,美人只让他们仰视,使他们相形见绌,而普众型的女子却如水般慢慢渗进心田“做了窝”。

二、爱情阶段模式 方鸿渐对这四位女性的选择过程同时隐喻了爱情的四个阶段:

1.情欲阶段:如同春天来临时鲜花的自然开放,与鲍小姐的短暂交往象征情欲阶段。性感的鲍小姐在方鸿渐的生命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对他而言,这被动接受的肌肤之亲属于爱的启蒙。此阶段明显表现为自我性别的强烈认知,对异性的兴趣表现出模糊性和较大的随意性。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②情欲的需要同饮食一样属第一层次需要,所以方鸿渐才产生“要鲍小姐,并不爱她”的看似矛盾的心理。

2.爱情阶段:在经历第一阶段的随意和模糊后,选择对象目标会逐渐有意识和明晰化,明晓真正发生的爱情应是纯粹、不掺杂质的。而《围城》用方鸿渐同唐晓芙的相恋象征着爱如夏花般灿烂的爱情阶段。二人的思念、纠葛是方鸿渐生命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恋爱,他们不需要利害、勾斗、擒纵的手段,彼此只有灵魂的纯粹、对方的牵挂。

3.婚姻阶段:与孙柔嘉的结合隐喻婚姻状态,于是爱在秋天收获。以婚姻契约的方式结束了爱情的漂浮,走向“爱情的坟墓”,婚姻的初期是爱情长跑之后的慢走,双方认为需要把爱存储进婚姻家庭这个保险柜,只等日后慢慢品尝爱的甘霖,然而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往往最为短暂。

4.消耗阶段:当浪漫一点点被俗事抽空,婚姻进入“七年之痒”的冬天。隔膜、吵闹成为常态,恋爱是两个人的浪漫,但婚姻却绝非只是两个人的事情,生活的艰辛、家庭的琐碎、工作的压力和亲戚的微词等都是恋爱期间所不曾料到的,作品以方鸿渐和孙柔嘉的争吵离家结尾,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钱先生通过《围城》对人生选择的表述和反思,隐性地探询了民族深厚的“公共伦理”③担当,也是在异质文化参照下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把脉。

①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286页。

②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当代文坛》2009年第4期,第7页。

猜你喜欢
苏文方鸿渐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听李健吾谈《围城》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同学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职场争斗:你得到了江山,我学会了心计
纸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