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青[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2]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即以中国的广大乡村而论,虽然民主选举已经普遍推行,但其中问题之多,不能不让人感到乡村民主之路的举步维艰。曹征路的中篇小说《豆选事件》(《上海文学》2007年第6期),以生动的艺术笔触,真实地反映了异常复杂的农村生活现实,表现出作家对底层民众现实困境和历史成因的深切体认和同情,与其反映工人生活题材的《那儿》《霓虹》一道,成了作者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品。
小说一开篇就把菊子、继仁子、继武子与村长方国栋之间的恩怨情仇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方家嘴子,方国栋可谓树大根深:其父亲点子叔是原支书,点子多,好琢磨,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其二弟方国梁是由村支书提拔起来的现任副乡长;其三弟国材在小说中虽没有出场,但其省里处长的身份无疑是方家很重要的权势砝码;还有他在美国读博士的四弟方国宝,同样昭显出这个家族的不凡。有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方国栋自然有恃无恐,横行乡里。他把那千几百亩菜花地,“今天卖一块,明天卖一块,卖的钱又不明不白”,他在县城买了洋楼,开上了小轿车。而且他与城里的什么公司谈判,要整体开发菜花地。他没有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曾经得罪过方国栋受到方国栋报复的退伍军人继武子发动了一帮年轻人成立了护地队,使他的阴谋不能完全得逞。而且继武子雄心勃勃,正联络大伙要乘乡村民主选举(豆选)之际,一举扳倒这个骑在百姓头上的村霸。
事实上,小说是把菊子、继仁子、继武子与村长方国栋之间的恩怨情仇与方家嘴子第一次试行基层民主的豆选事件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来展开情节的。继武子要重点发动的对象是他的堂兄继仁子,因为继仁子是方家嘴子除了方国栋之外唯一的人民代表,而且他的老婆菊子,这位身世可怜的女人,慑于方国梁的淫威,与方国梁有不清不白的关系,继仁子对方家应该是有深仇大恨的。但继武子没有想到,由于方家多年的统治,村里许多人是不敢怒也不敢言的,即使蒙受奇耻大辱的继仁子与菊子,也不支持他同方国栋作对。加上方国栋软硬兼施,一面暗中指使人把继武子打了个半死,头上缝了七八针,另一方面又以每张选票三百元的筹码与继武子博弈,让豆选形势更加前景难卜。唯恐选举出乱子的县委钱书记,指示公安机关把“破坏选举”、“扰乱社会治安”的继武子拘留审查,方家嘴子的天看来是变不了了。但让人想不到的事情竟然发生了:长期受方国梁欺凌,又受到继武子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感召的菊子,竟然以自己的生命代价,使得这场本已没有悬念的斗争,忽然又峰回路转:她吊死在了方国梁办公室的门框上,乡亲们出于十分复杂的心绪把票投给了那非常懦弱但又不乏善良的继仁子。落选后的方国栋全家搬到城里发财去了,方国梁也被调到邻乡当了调研员,本来对继武子不乏好感的乡党委年书记调走当教员去了,这样的结局给人的是五味杂陈,叫人唏嘘不已。
小说中以大量的笔墨写出了在方家长期奴役下农民们忍气吞声、安于现状的生存境况。以方家那样的家族势力,本性自私、怯弱的农民不敢反抗甚至也不愿反抗是很正常的。在方家嘴子,党政权力是被方国栋一家垄断了的。小说里写道,点子叔领着全村修路,然后建了一个收费站,专门做那些想省钱不走国道的司机的生意,居然一年能净赚十几万,算是对村里有了贡献。他不当支书了,他儿子方国梁接了班,权力的转移就如同家族内的事情一样。他自己打理小收费站,每月有固定工资,可谓铁杆庄稼。当他老了以后,竟要把这份“工作”传给大儿子方国栋,之后再传给大孙子,并且还要国家公证。这要求太荒唐了,连乡里县里领导都觉得过分,但还是满足了点子叔的愿望。在当下农村,这样的权力世袭是司空见惯的,问题的要害在于,对于世袭——这种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体制下最典型的权力交接方式,身为共产党乡、县两级组织负责人的领导们是理应坚决抵制的,怎么能如此地不“讲政治”了呢?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百姓,他们不可能有民主意识与民主要求。小说中的继仁子、菊子夫妇,是受侮辱与受损害的弱者。虽说菊子委身方国梁,也给自己家里带来了“好处”:批房基地、鸡场用地、平价麦麸等,但他们内心的屈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真可谓打掉门牙往肚里咽。看看小说开头,多年不孕的菊子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丈夫后,丈夫不但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坚决要求菊子把胎儿刮掉——谁知道那是不是自己的种?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当自己的堂弟继武子要他们一起斗争时,却遭到继仁子的拒绝。因为他太了解方国栋了,那是个“吃人不吐卡的东西”,因此他对继武子讲,国栋是一方领导,是领导你就得服他管,你不服你就要吃亏。至于让不让他当领导,卖不卖地,是上级领导的事。无论继武子怎样动员他,甚至骂他“肉头、乌龟头、不是男人”,他还是不答应跟继武子一道与方国栋作对。他充当方国栋的说客,传话给继武子,要他退出这场竞争。直到有一部分年轻人跟着继武子已经闹出动静时,他还派菊子到乡里找方国梁,告诉他继武子的事与他无关。只是后来菊子的死,才让他有所觉悟,在酒精的作用下在大会上讲出了自己的屈辱史。可以说,即使后来当了村长,继仁子还是一个不知民主意识为何物的善良的农民。要在中国广大的乡村推进民主政治,如何启发继仁子们的民主觉悟,看来还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即使有了民主意识,要主张自己的民主权利,结果又会怎样呢?小说中精心塑造的复员军人继武子的遭遇,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有觉悟,有勇气,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的身边也团结了一帮青年人,硬是要借助民主选举,把方国栋这个村霸拉下马。可是,他连自己的堂兄都不能动员起来,本来是正当的竞选,却先是被竞争对手暗下毒手,受伤住院,后又被县委钱书记以破坏选举的罪名拘留审查,连那个支持他的、颇有些民主风范的乡党委年书记也黯然转岗。他并不是非要自己当村长,而是想用豆选的方式选出一个一直受到大家监督的好人,“豆选就是都选,大家都来监督你,叫你坐不稳,叫你一天到晚怕出错,汗毛凛凛地为大家办事”。菊子的死,给了他一个最后的机会,他让抬棺材的年轻人把棺材重新抬回村,挨家挨户走走停停,使得一个女人的出殡变成了一种情绪的酝酿,一种思想的统一,终于把那个不可一世的方国栋掀下了台。继武子身上表现出的民主意识其实是一种追求公平正义的斗争精神,仅仅只是为了自身利益他不值得那样去做,他是为了一个“理”,为了一口气。在斗争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重建集体主义精神的问题。让人感到沉痛的是,这样一个差强人意的结局,是以一个弱女子的生命换来的。而且,暗中保护继武子的年书记的去职,问题多多的方国梁的异地做官,下了台的方国栋以原先腐败得来的钱财为资本搬到城里继续发财,付出鲜血与爱情代价(继武子跟徐改霞到底没有搞成)的继武子继续在城里打工,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民主是要付出代价的,民主之途是充满坎坷的。
《豆选事件》延续了曹征路一贯关注当下中国现实的写作立场,不同的是,他将视野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每个公民都在关心的最重大的公共事务,但是,乡村中国的民主化如何发展,需要怎样的路线图,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豆选事件》中,方家嘴子的选举不仅密切地联系着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也密切联系着普通民众方继仁、方继武、菊子等与村长方国栋家族势力的较量。现代文明在传统的乡村伦理面前不仅力不从心,而且,最后一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菊子从被迫的身体“献身”到最后的身体消亡,使小说呈现了类似《那儿》的凄美与惨烈。那个试图唤起民众,以集体的力量捍卫正义的方继武不能当选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他必须是这场选举另一个意义上的牺牲者。民众虽然悲愤不已但又无奈无助。基层民主举步维艰,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就已经付出如此昂贵的代价。小说以继仁子当选村长并且有所觉悟为结局,无疑是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这不过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良知的作家的一种善良的希冀。事实上,以曹征路对乡村中国全部复杂性的理解,他当然知道,乡村民主政治的推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仍漫长得很。但这篇小说能够揭示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反思,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有必要指出,启蒙民主精神,鼓舞人们斗志,为抗争的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是人们对新世纪左翼文学的期待,也是我们对曹征路先生今后文学创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