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双城记》中折射出的爱恨情仇

2011-08-15 00:42谢冬梅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广西玉林537000
名作欣赏 2011年24期
关键词:情仇卡尔顿双城记

⊙谢冬梅[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广西 玉林 537000]

《双城记》的作者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狄更斯在表达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的同时,也对当时英国潜伏着的社会危机表示了担忧。虽然,作者站在了资产阶级的立场,但是作品中通过对法国大革命这一载体,描写了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将爱恨与情仇相互独立却又关联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塑造了各类人物形象,同时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小说的叙述手法不拘,铺叙、倒叙、插叙兼而有之,结构严谨,思路缜密;使得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在感叹《双城记》的作者狄更斯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时,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本身,小说主题既反对欺压人民的残暴统治,又反对用革命的形式反抗残暴统治的民众。故而作者将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说成是毁灭一切的巨大灾难,却也毫不犹豫地批判了充满罪恶感的贵族阶级。在作者的眼里,他对革命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思考,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一点是基于狄更斯人道主义视野之下的。笔者认为,放开革命的合理性与否不说,作者极力提倡那些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应该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他们彼此之间的仇恨,甚至是改变他们被扭曲的心灵,在爱的纽带下维系整个社会秩序,试图以博爱成为战胜仇恨的榜样。不得不说,狄更斯的《双城记》折射出来的爱恨情仇,从侧面也反映出作者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资产阶级寻找一条出路的幻想。从这个目的出发,让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双城记》折射出来哪些爱恨情仇:

一、人性扭曲之际,小说对仁爱进行了诠释,既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小说,却又饱含着对革命历史下人性的痛苦的展示

描写爱情的小说数不胜数,对爱情的描写往往是浪漫的。有人说,《双城记》是一部伟大的爱情小说并不无道理,小说的主人公西德尼·卡尔顿、查尔斯·达尔内和露西·曼内特之间的真挚浪漫主义的爱情就是最好的说明。就拿西德尼·卡尔顿这个人物形象来说,作为律师他才华横溢,身份却是一位律师助理,情愿在幕后,帮助他人成功,隔绝了自己与名利、与社会的联系,自己身上发出“光芒”同时,却又有点自卑、冷漠。他曾经甚至说过,他只是一位绝望了的苦力,既不关心别人,也没有别人关心他,这就决定了当他爱上了露西的时候,他却无法用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勇敢地追求,只是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满足于自己偶尔可以看见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但是,当看着和自己境遇截然相反的查尔斯·达尔内时,西德尼·卡尔顿又恨又羡慕他,但却还能够为自己的情敌诚挚地祝福,希望他们得到幸福。从故事的结束我们了解到,虽然西德尼·卡尔顿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向露西做了表白,却最终以祭坛上宣读自己的爱情宣言这一悲剧结束。西德尼·卡尔顿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这种超凡脱俗的爱纯洁却又崇高、无私却又凄美,这种爱便是仁爱,唤醒了人们对爱的诠释和最为真切的体验,那就是为了维系爱人的幸福,不惜承受和煎熬,无私付出,甚至牺牲。西德尼·卡尔顿做到了,不但帮助心上人露西的丈夫逃出了监狱,还安排了露西的家人脱离险境,而自己甘愿代替他人毫无畏惧地走上了断头台。因此,有人把他比作是爱、勇敢、反对压迫的精灵。是对爱的最好实践并诠释了:“为了你,为了你所爱的人,我愿意做任何事。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作出任何牺牲。”当然这种诠释是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同时也是西德尼·卡尔顿向时代的呐喊。狄更斯正是通过作品对社会的不公正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来宣扬人性的美和善,也反映出作者作品中这种仁爱精神思想的流露。

《双城记》并不是单纯的为爱而写爱,更多的是通过将爱情故事和当时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在仁爱的笔锋下细致入微地对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后果、错误和成就一一作了细致描述,体现出了对革命和人性痛苦的探讨和思考,例如小说中对泰雷兹·德发日这个人物的描述。泰雷兹·德发日有着失去亲人的悲惨经历,这迫使她一开始内心当中就充满仇恨,她活着就是为了等待革命胜利来临之际,为自己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她心怀仇恨的苦楚,也使得她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了对象,为了表达心中的怒火,最终让侯爵兄弟的儿子及其家人成为了抵罪鬼,自己也因为泰雷斯手枪走火而丧命,结束了泰雷兹·德发日苦大仇深、咄咄逼人的生命,既具有戏剧性,也具有悲剧性。在我们看来,先前的愤怒和仇恨可以理解和同情,而她后来的极端行为却给了我们严肃的思考:她的这种行为和当时社会虚伪贵族的凶暴残忍有何区别?《双城记》的作者狄更斯正是对人性的扭曲,对社会矛盾激化下的民众的痛苦进行了思考。

二、仇恨为时而作,描述了充满血泪、愤怒与复仇的世界,展示了作者对压迫和反抗问题的深入思考

通常来说,革命往往是社会矛盾激化后的产物,《双城记》将爱与仇恨融入到了革命历史的洪流中去。我们前面说过,作者对法国革命的关注实质上是在提醒处在相对宁静安详的英国,暴风雨即将要来临了。无论是19世纪后期的法国,还是英国,社会矛盾尖锐,普通民众处于暴政的苦难之中。作者在《双城记》中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矛盾,在农村和城市饥荒肆虐,为了不被饿死,广大百姓以“桑叶草”为食充饥,而与此同时,法国贵族资产阶级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欺压百姓、欺男霸女。小说中的主人公梅尼特医生的苦难经历就是最好的说明: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家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仆,其弟看见后,要求贵族厄弗里蒙地租借给他,关押在贵族庄园里,失去人身自由,随意处置,这一要求,女仆的丈夫拒绝了,于是,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的弟弟就强行抢走女仆满足其欲望,并将女仆丈夫活活折磨致死。后来,女仆的弟弟找到侯爵,要为姐姐报仇雪恨未果却反而被剑刺成重伤。梅尼特医生接受侯爵的邀请为女奴姐弟俩看病,身受重伤的弟弟挣扎着向梅尼特医生讲述了事情的真相,小说中写道,虽然他快要死了,但他决意要申诉他的全面冤屈,要将受压迫、掠夺、杀戮的满腔怒火表达出来。他的姐姐已经被折磨得精神崩溃,但她也强烈地控诉着侯爵的罪行和身受的冤仇。“她始终不曾减弱尖厉的叫喊声,也不曾说错言语的顺序或音节。总是‘我的丈夫,我的父亲,我的兄弟’”,这样的尖叫竟然持续了26小时之久;与此同时,梅尼特医生得知此事后,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最终毅然用写信的方式向一位大臣控诉,虽然他知道,这样的方式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良知和正义不得不让他这样做。谁知,后来他却为此付出了代价,最终被关进“活埋的坟墓”——监狱,没有审讯和指控等任何法律程序。这实质上就是对当时贵族阶级残暴的罪行的控诉。

仇恨总是充斥在残酷的压迫声当中,人们会奋起,会用更加残酷的暴力对加诸他们的剥削、压迫和苦难实行报复。在《双城记》这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封建贵族和革命群众之间的激烈矛盾,将“仇恨”作为是贯穿于整篇小说的一个主线。通过刻画德发日太太和梅尼特等受压迫和欺辱的人物形象,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行径,也揭示了正是由于这种残暴的压迫和非人道的罪恶导致了被压迫者的强烈反抗。例如,作品中对德发日太太这个复仇者的典型描写,她的复仇是疯狂的,偏执的,甚至丧失了理性,文中刻画出了她如何成为一名苦苦追索的复仇者和野蛮疯狂的嗜杀者的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恰好也表现了作家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思考。因此,作者一方面在肯定这种反抗或者是说法国大革命历史正义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仇恨,愤怒与复仇的过激行为只会导致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丧失人的本性。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赞成过激暴力的行为。

综上,小说《双城记》折射出来的爱恨情仇是作者狄更斯对人性和社会的双重思考和探讨,用精心安排的艺术结构,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冲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我们在欣赏作品中这些扣人心弦的爱恨情仇情节外,更多地应该要关注对小说中赋予含蓄象征的意象,也是作品中作者对充满血泪、愤怒与复仇的世界的思考和意图。

[1][英]乔治·桑普森.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A].狄更斯评论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罗经国.前言[A].狄更斯评论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3]傅守祥.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4(03).

猜你喜欢
情仇卡尔顿双城记
雅宋珍馐味金陵,华灯初上论古今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和宠物的爱恨情仇
姐弟间的情仇
和理发师的爱恨情仇
丽思卡尔顿酒店首届“星飨之旅”落下帷幕
有些路不能省略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推出全新『尊贵客房』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