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从以往各国文学评论家们对于狄更斯的研究来看,往往侧重于他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的抨击以及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和关爱方面,倾向于把他界定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或是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人道主义者。其实,狄更斯在其小说世界中早已涉及到了生态批评问题。在多部作品中,狄更斯赞美自然的宁静与淳朴,抒发“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渴望,他的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与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下所提倡的重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而最令人称奇的是他的作品中儿童总是与自然并举,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儿童的纯真如同纯净的自然,而自然的宁静与淳朴又总是通过天真的孩子体现出来。因此,对儿童的刻画与自然的描写在狄更斯的作品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塑造了一个个历经坎坷、饱受折磨、个性不同的儿童形象,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童心永远是清纯而令人憧憬的,一如美好而纯净的自然。
一、现实:精神的荒原狄更斯生活在19世纪英国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起初他为工业文明而欢呼,对科学和工业技术进步一贯抱有极大的热情,特别是铁路网建成后,作为当时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他立即成为这种快速运行的新型交通工具的热心乘客。但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的深入,他又被伴随着城市急剧扩张所导致的废墟化的混乱状态、残酷的生存竞争、道德的沦丧、政治体制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所震撼。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家的良知,他深刻地认识到科技的进步虽然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导致了物欲的进一步膨胀,造成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与无助感、无力感,甚至带来了人性的异化,使人类沦为物质的奴隶,进而导致精神的极度匮乏。因此,他以敏锐的慧眼和生花的妙笔将多个栩栩如生的被工业化所扭曲的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
《董贝父子》中的董贝先生是伦敦世界里冷漠的、装模作样的、僵硬的、炫耀金钱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地球是造来让董贝父子在上面做生意的,太阳和月亮是造来给他们光亮的。江河大海是造来供他们的船在上面航行的;彩虹是用来给他们预报好天气的;风是为了帮助或者反对他们的企业而吹的;星辰沿着轨道运转,是为了使以他们为中心的体系永远不受侵犯”①。董贝先生的自私贪婪、傲慢自大使得他与资本同一了,他失去了人的本质,成为资本的化身,是资本主义竞争心理和冷酷无情的典范。《老古玩店》中的奎尔普是一个被工业文明异化了的典型代表。“奎尔普先生说不上是属于固定的哪一行或者哪一业,虽然他的经营五花八门,业务也难以统计。”②他收租金,贷款给水手和小职员,参加投机生意。而在所谓的“奎尔普码头”,他的身份是“拆卖旧船商”。但是他的主要身份是高利贷者,并以此身份来迫害小耐儿和他的外祖父。在狄更斯的笔下,他是妖魔的化身,是野兽、虐待狂和“恨世者”。纯真善良的小耐儿遭遇到这样恶毒的魔鬼,她注定要难逃厄运了。
狄更斯一生致力于以伦敦为背景的文学创作,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伦敦情结。正是他早期的童工经历和记者生涯使他能够最准确地观察到伦敦表面繁华下最肮脏的内幕。在狄更斯的想象中,代表着工业文明最高成就的伦敦变成了废墟和垃圾堆,它的居民暴躁、冷漠、自私。因此,城市文明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是导致人性浮躁、性格扭曲的根源,而废墟化的现实社会成为人类精神上的荒原。董贝先生和奎尔普先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也正是因为狄更斯看到了社会深层次矛盾所在,在其作品中他又以独特的灵感与行动力向社会广泛传播他的回归自然、走出精神荒原、回归人类的精神家园的思想。
二、自然:精神的家园浪漫主义文学之父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现代文明压抑人的天性,使人性产生异化,而远离尘嚣的大自然才是符合人性的。狄更斯崇尚“回归自然”的思想,他主张人应该重返自然,回归到原始、淳朴的生活中,让大自然来洗涤人的灵魂,才能回归人的本真状态。回归自然环境与回归人的自然天性,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狄更斯把伦敦的这种废墟状态、道德的沦丧及人性的缺失看做是工业化对自然美的破坏,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在狄更斯看来,工业文明不仅严重摧残了自然,同时也严重摧残了人类美好的天性,只有清新美好的自然以及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才有利于人们精神的健康。重读狄更斯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的作品中处处闪耀着生态智慧的火花,让人充分感受到与喧闹肮脏的都市相比,自然才是人类心灵最好的慰藉地,是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狄更斯不吝笔墨地描绘自然——大海、树木、花草与小鸟儿在他的笔下是那么富有灵气,承载着人物的心境,烘托着情节的气氛。《远大前程》中匹普返乡时的自然风光,充分展现了匹普人性的回归。“时值六月,气候美妙宜人。长天一片澄蓝,碧绿的庄稼上云雀凌空穿飞,我只觉得这郊野的风光比往常不知要美妙多少倍,宁静多少倍。”③匹普徘徊在自然与世俗之间,经历了“自然人——文明人——自然人”的一个轮回。自然是他童年的写照,随着他的成长,单纯的思想无法抵御世俗的诱惑而开始了尘世中的沉浮。及至幻想破灭,依靠童心的坚守,在美好的自然感召下找回了原有的自然精神,回归自然,本性失而复得。
《董贝父子》中小保尔之死描写得那样平静而安详,却使读者肝肠寸断。“小船在波上的飘荡已经引得他要去安眠了。河岸多么葱翠,长在河岸上的花草多么明艳,那芦苇又是多么亭亭袅袅!这时小船已经驶到海里,可是还是平静地向前滑去。”④小保尔在父亲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下,学问大增而身体日衰,终于离开了剥夺了他童年天真的父亲,回到了他不曾见过的、在天堂里温柔注视着他的母亲的怀抱,也实现了他对童真的坚守。小保尔魂归自然,他不属于公司,不属于“货币、通货、钞票、外汇率”所构成的那个他命中要成就的“事业”。在那个追求名利的浮华世界上,保尔的死是那样超凡脱俗,达到了回归自然的最高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的是生态思想的渗透,看到的是缺失了自然的废墟景象,他用尖锐的笔触抨击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片片废墟就是人类征服自然,取得暂时胜利后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狄更斯把关注自然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对工业化带来的废墟状态进行痛苦而又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力求唤醒人们重建自然与人在本源上的生态关系,重新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解。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给人们造成精神荒原的今天,现代人日渐怀念自然,力图回归自然,去寻求心灵上的自由与宁静,这与狄更斯“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思想是如出一辙的。这也是狄更斯时刻告诫人们的一个真理:人类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主人。
三、童心:荒原与家园的纽带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读者始终能够感受到两种情感的交织:一是对现实的深恶痛绝,一是对自然的衷心向往。狄更斯往往借助于优美恬静的自然以及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淳朴向善的儿童人物的描写来与工业文明导致的废墟化状态及人性异化的世俗人物进行对比,从而揭露工业文明对自然熟视无睹的肆意破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感悟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在现实和自然之间,狄更斯找到一个最近的连接点,那就是对童心的守望。在他看来,儿童清纯、天真、善良、无瑕的本性与未经污染的自然是相通的,即使大自然经历狂风暴雨,但终究能够回归平静。因此,狄更斯坚信保持童心是使人类从精神的荒原回归自然的前提,而远离自然、泯灭童心,必将导致人性的异化。狄更斯笔下的小大卫、小耐儿、小杜丽、小奥立弗身处逆境而保持纯真、善良的天性,他用儿童的视觉表达了对重回自然的向往和渴望,也使他们成为精神荒原与自然家园的纽带,成为作家回归自然思想的代言人。
在《老古玩店》中,作者把伦敦描绘成“在这繁华的世界中,人们过着孤独的生活,好像闷在井底的吊桶”。在小耐儿看来,只有离开了伦敦,到了乡下,才能恢复过去的宁静与快乐,她宁愿乞讨也不愿在城市里受压迫,她对外公说:“让我们做乞丐去…让我们穿过乡村,睡在田野的大树底下,不再想到钱,也不再想到使你难过的任何事物,而是到了晚上就好好地睡觉,白天让太阳照着、风吹着我们的面孔,一起感谢上帝!”⑤美丽的乡村,没有被污染的大自然才是儿童们最好的归宿。在目睹了大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之后,小耐儿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唔,如果我们还能活着到了乡下,如果我们能够活着离开这种可怕的地方,哪怕就是倒在地上死了,我也是感谢上帝的大恩情的!”⑥对儿童的刻画与自然的描写在狄更斯的多部作品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开始就将这些儿童形象安置在“善”的模型中,在他们身上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善的坚定信念与向往自然的美好理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成人的世界精神多么荒芜,而童心永远是憧憬着美好纯净的自然。
狄更斯对自然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自然与文明是对立的,同时又是和谐的,相互交融的,而在自然与文明之间童心成为跨越它们的桥梁。深受废墟化状态影响的人们要回归自然、感悟自然必须要保持童心。童心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泯灭童心,走向世俗就意味着远离自然。对童心的守望是狄更斯一生创作的追求,他通过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在告诉人们:回归自然是人类走出精神荒原的唯一途径,而守望童心则是通往这一途径的钥匙。因此,狄更斯把体现着童真、体现着美的自然人性的童心作为创作的主题并真诚地守望着,召唤着经历了浮躁与迷惘的人们回归大自然这个精神上的家园。
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所掀起的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下,重温狄更斯的作品,我们禁不住会为他作品中处处闪耀着的生态智慧而慨叹,也为他将“回归自然、融入自然、感悟自然”的生态思想与纯美童心巧妙结合的高超技巧所折服。而狄更斯的生态思想对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也是极具启示意义的,许多作家在他的影响下而重新关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生态批评家豪沃斯断言:“生活在环境危机不断蔓延的时代,我们发现审视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终于成为一种趋势。”⑦因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挖掘狄更斯的作品,深刻领会他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是极其必要的。
①④ 查尔斯·狄更斯:《董贝父子》,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2页,第283页。
②⑤⑥ 查尔斯·狄更斯:《老古玩店》许君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第36页,第89页,第411页。
③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578页。
⑦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