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心》中非洲女人的女性解读

2011-08-15 00:42:44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包头014010
名作欣赏 2011年6期
关键词:马洛康拉德库尔

⊙丁 燕[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包头 014010]

《黑暗的心》中非洲女人的女性解读

⊙丁 燕[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包头 014010]

《黑暗的心》自发表以来备受关注,小说中的非洲女人更是引发了无数争议。康拉德在小说中通过对非洲女人的独特的称谓,武士的着装,多重含义的沉默和自我克制的美德等细节描写塑造出一位积极的女性形象,巧妙而深刻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和社会性别问题,揭露了父权帝制对非洲和女性的双重殖民,由此表达了康拉德对女性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黑暗的心》 非洲女人 女权主义 批判

一、引 言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英国当代四大小说家之一。康拉德早期的作品多以殖民地为背景,主要讲述男性故事。《黑暗的心》(Heartof Darkness,1902),康拉德的早期作品之一,曾一度被评论界视为“19世纪以来最深刻有力的中篇小说”①。小说自发表以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一——非洲女人更是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多数研究者斥责康拉德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倾向,并将作品中的非洲女人解读成为非洲大陆固有的“野性的化身”。后殖民主义评论家齐努瓦·阿切比(Chinua.Achebe,1930-)在《非洲的一种形象:论康拉德〈黑暗的心灵〉中的种族主义》一文中指责康拉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非洲是欧洲的陪衬物,正如非洲女人的“野蛮个性正好是那个有教养的欧洲妇女的对照”②。除此之外,激进女权主义评论家认为《黑暗的心》充满了男权意识,由此推断“(非洲)女人被物化了,还被当做男人的欣赏品,就像摆在商店橱窗里的商品或艺术品一样”③。这些评论不无道理,却往往忽略了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着的重要女性形象。随着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批评的深入发展,欧洲白人男性作家的写作和第三世界的批评及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正逐渐消解。康拉德本人及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再次引起评论家的广泛探讨。国内学者朱洪祥在《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④一文中对康拉德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予以正面积极的评价,而且进行了类别划分,其中《黑暗的心》中的非洲女人正是现代女性形象的代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对待爱情不仅执著而且积极追求。然而朱洪祥对非洲女性的其他特征和品质却着墨甚少。基于上述发展趋势,本文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拟从非洲女人的称谓,武士的着装,多重含义的沉默及自我克制的美德四个方面重新审视《黑暗的心》中的非洲女性形象,以期更全面地展现康拉德的女性观及创作意图。

二、非洲女人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角色,其称谓多采用所有格形式,例如马洛的姑妈,库尔兹的未婚妻,公司的两个看门女人,会计的洗衣工等。以斯特拉斯为首的激进女权评论家对上述称谓中的所有格表示不满,认为女性在被剥夺了姓名的同时也被剥夺了获知真理的权力。⑤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以库尔兹的未婚妻和马洛的姨妈为代表的女性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深受父权帝制的禁锢,并生活在男性编造的谎言之中。然而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中,唯有非洲女人的称呼没有出现所有格。叙述者马洛和部分评论家把非洲女人视为库尔兹的情人,可是(库尔兹的情人)的英文字样并未直接出现在原著始终。库尔兹的财产清单中列举了“我的未婚妻,我的象牙,我的工作站,我的河流,我的……”可是唯独没有“我的非洲女人”或“我的情人”等字样。在马洛的回应中亦未出现类似的字眼。难道这是作者的疏漏抑或是有意而为之?《黑暗的心》的创作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写作风气及固有的人物塑造模式密不可分,由于种族差异和性别歧视的缘故,以非洲女人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女性常常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情人,如此人物关系在维多利亚小说中屡见不鲜,但康拉德在非洲女人的称谓上偏偏独具匠心地有别于其他女性。康拉德似乎在此暗示他欲塑造一名不同于欧洲女性的非洲女人——非洲女人具有反抗精神,亦具备自我特质,她绝非男人的附属物。

非洲女人首次亮相是在小说的高潮部分,即以马洛为首的“朝圣者”和土著人发生冲突时,她一身武士装扮出现在夜幕下的丛林——头戴钢盔,身着战衣,铜护胫,金属手套(中世纪武士的装扮);“身上挂满象征着财富和权力的各类饰品;高昂着头……迈着缓慢而有节奏的步伐。”面对象征西方技术文明的汽笛和炮火,她“突然伸开裸露的两臂,把它们直挺挺地举过头顶……”⑦伫立在岸边,毫不畏惧地注视着载着库尔兹的汽船离开。非洲女人的装扮和气质均与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雅典娜一样身着“黄金圣衣”的盔甲,头戴战盔,胸披甲胄,手持长矛而立,非洲女人仿佛在向殖民者展示她的非凡勇气。为了彰显非洲部落女首领的庄严,康拉德有意将非洲女人和未婚妻作鲜明的对比:一个一身武士装扮,一个长期身着素服;一个勇敢果断、充满活力,一个天真温顺、意志软弱;一个在遥远的非洲反抗“文明”的枷锁,一个却生活在令人窒息的欧洲“文明”社会。

非洲女人不仅装扮独特,其沉默也具有多重含义。曾有评论家称非洲女人的存在无声无息,她被埋没于被动无语的空间。事实上非洲女人的沉默在此只能看成是形式上的沉默,而绝非思想上的沉默,更不是行动上的停止。库尔兹凭借欧洲文明人的武器和雄辩的口才称霸非洲丛林,使当地的土著人对他顶礼膜拜。殊不知,库尔兹在征服的过程中早已被原始野性征服,并逐渐摒弃欧洲文化和语言,最终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而非洲女人面对欧洲男性权势语言和文化的入侵时能保持沉默不语和本族文化特色,这种无声的反抗在小说中比父权帝制代言人库尔兹空洞的雄辩更加有力。简而言之,非洲女人的沉默已从语言层面颠覆了男性殖民主义者的优越性,并以此表达对父权帝制的有意反抗。

此外,非洲女人还被赋予西方人自古至今所崇尚的美德之一:自我克制或节制。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四大传统美德包括谨慎、公正、坚忍和节制。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曾经提出十三个成功的要素,其中排在首位的要素即是“克制”。由此可见自我克制在西方人的人格完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康拉德的笔下,那个看起来让人敬畏,似乎所向无敌的殖民者库尔兹最终在无止境的欲望驱使之下坠入深渊。库尔兹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之下来到非洲大陆,疯狂地攫取个人利益。他视自己为万物的主宰,对象牙的掠夺更是永无止境。为从土著人手中强取豪夺,他大肆屠杀土著人之后把他们的头颅放在护栏上示众。马洛曾说到:“我想你们很清楚,把头摆在那里,并不能带来什么利益。这只能证明库尔兹先生在各种欲望得以满足之后,缺乏克制力的表现,他身体里总有一种渴望……”⑧正是这种“渴望”使库尔兹完全陷入金钱和权力欲望的魔掌之中,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重蹈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洲女人的自制不仅挽救了自己,同样也挽救了族人。当殖民者和土著人即将产生冲突之时,她“大声喊着什么”⑨,那些非洲人也即刻随声附和。她在考虑是否发出袭击船只的命令,从而将库尔兹留在内地交易站。经过理性的分析之后,最终决定放弃交战,因为她意识到非洲人手无寸铁,如此一来只能导致一场血战。这一决定绝非出自害怕,当马洛拉响汽笛时其他非洲人乱作一团,而她却临危不惧,镇定自若。非洲女人身上所体现出的“自我克制”正是《黑暗的心》这部小说中绝大多数欧洲人所欠缺的。这正体现了作者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和对非洲女人的赞美。

三、结 论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巧妙地通过非洲女人的名字,她的装扮,她的沉默和她的节制等细节描写塑造出一位积极的女性形象:她是非洲的主人;她不甘心被奴役;她的沉默同库尔兹所代表的男性殖民话语进行着对抗;她以整个种族的生存和完整为己任。非洲女人的反抗精神和富有多重含义的沉默成为康拉德批判帝国主义和父权社会有力的工具,并由此表达了他对西方父权帝制和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怀疑和批判。

康拉德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但囿于时代背景,未能认清女权运动的实质和发展前景。他似乎仅将女权运动简单地理解为争取女性的社会权利和政治选举权的一场人文运动,对欧洲女权运动的前景缺乏信心。首先,小说中唯一一位具有女权主义特征的角色被置于远离欧洲的非洲;其次,作者在小说结尾处未能就父权帝制中出现的妇女问题提出一个明朗的解决方案。非洲女人何去何从?是否最终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虽然小说的结局留下一些遗憾,但《黑暗的心》仍不失为一部有关女人,并写给女人看的经典作品。

①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② 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杨乃乔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③ 杜维平:《非洲、黑色与女人——〈黑暗的中心〉的男性叙事话语批判》,《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第35页,第36页。

④ 朱洪祥:《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名作欣赏》,2008年第16期,第117页。

⑤ Straus,Nina Pelikan.The Exclusion of the Intended from Secret Sharing.in Elaine Jordan(Ed.),Comtemporary Critical Essays:Joseph Conrad,Basingstoke:Macmillan,1996:49.

⑥⑦⑧⑨ 赵启光:《康拉德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第135页,第75页,第146页。

作 者:丁 燕,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马洛康拉德库尔
康拉德小说中的真实焦虑
名人名言
我爱你北方的雪
北国好风光·库尔滨雾凇
失落中的真实:康拉德小说《阴影线》中的有机共同体思考
马洛替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
马洛的青春
马洛智难刺客
小语丝
现代企业(2014年3期)2014-05-22 23:36:38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