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培伦
为新西湖建造诗的殿堂
——喜读卢文丽《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
董培伦
《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是浙江女诗人卢文丽的力作,多景点、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西子湖的眷恋之情、爱慕之情、倾心之情、赞美之情。这本诗集的问世,是卢文丽诗歌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标志着诗人卢文丽真正地步入了诗的神圣殿堂。
西子湖的美,不仅是它的自然景观,还有它的人文景观,以及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存。因此,写西子湖不外乎写景、写人、写物这三个方面,古往今来写西子湖的诗成千累万,而真正写好西湖的诗却并不多见,尤其以新诗表现西湖的佳作寥若晨星。综观“西湖印象诗100”,虽然不能说首首都是精品,但其中大部分诗作可以称为佳作。其特点有三。
一.写景,追求情景交融。古人写景,不是触景生情就是缘情造境,今人写景也莫概能外。不管触景生情还是缘情造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者才是上品。卢文丽深谙此道,她在表现西湖的自然景观时,紧紧抓住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方法,将西湖旧十景、新十景、新新十景都写活了。像《三潭印月》、《虎跑梦泉》、《玉皇飞云》等是其中的佼佼者。《风荷御酒》一诗,则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这一处带着荷香、酒香的景观,写得特别迷人、醉人:
“汲我微酡的红颜酿酒吧/在曲院,我的红绡翠盖,弥漫不可自抑的天真/盅惑金沙涧的晨雾/于宁静中聚涌,熏风中招摇……”
“汲我翠绿的玉裳酿酒吧/在曲院,我的接天莲叶/沾染那一低头的娇羞/编织红尘中的嫁衣/于柔波间荡漾,山色间漫舞……”
“汲我菡萏的香魂酿酒吧/在曲院,我的不羁灵魂/倒映形影相绰的欢情/纵放月华间的哦吟/于天堂中娉婷,秋风里沉醉……”
在诗中作者代荷以祈求的口吻,愿意以自身的“红颜”、“绿裳”、“香魂”做酒麯,给人间酿造佳酿美酒,“迎候凉如秋水的骊歌/共赴一场倾国倾城的夜宴。”重选错综地反复吟唱,感人至深的高贵人品,作者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完成了一首形式完美、动人心魄的诗篇。
《黄龙吐翠》这首短诗,则是作者采取“缘情造境”的手法,创造的又一篇佳作。
“倘若前世便与你相识/听你抚琴,于栖霞岭/三千年水泽孕育的潺潺/似游龙迂回,灵光乍现/随初歇骤雨深入幽径”……
“倘若今生听过你歌吟/看你濯足,于卧云洞/三千年水泽孕育的涓涓/似游龙戏珠,兰舟催发/随翔舞彩蝶酣然入梦”……
“倘若来世再见你容颜/与你执手,于翠霭亭/三千年水泽孕育的灼灼/似游园惊梦,蓦然回首/随吴侬软语一往情深”……
“黄龙吐翠”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地处西湖栖霞岭西面的山脚下。那儿有长年不断的山泉从黄龙造像的口中喷涌,聚水成潭潭流成溪。景观中不仅有常年演出古装戏剧的舞台,还有青年男女祈愿相爱不渝悬挂“同心锁”的场地。面对如此景观,如何抒写?这情不是离情,更不是悲情,而是两情相悦的爱情。按照佛教“人生修行百年才能同船渡,修行千年才能共枕眠”的说法,真正的爱情来之不易。不求“曾经拥有”,只求“天长地久”的愿景,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共同追求。但一想到“人生之短暂,天地之悠久”这样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要实现“恩恩爱爱到永远”的梦想,只有通过想象中的“三生结缘”才能达到。缘于这样的情,聪明的诗人便自然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冥想,将前世、来世不可能存在的情境都拉到今生今世来观照。于是就出现了“倘若前世便与你相识”……“倘若今生听过你歌吟”……“倘若来世再见你容颜”的三个诗节的建构。只有“栖霞岭”、“卧云洞”、“翠霭亭”这三个关键词才是“黄龙吐翠”的真实存在。而诗的情节都是虚构,是缘情而生的境界。
二.写人,追求神似。杭州的人文景观既丰富多彩又积淀深厚,既有古代的才子佳人也有现代的英雄俊杰,有如梦似幻的神话传说,又有感天动地的真人实事,既互相交织又独处特立,构成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灿烂迷人的光环,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浪漫之都、爱情之都、休闲之都。如何表现杭州人文景观当中众多的风流人物,对作者诗才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诗人卢文丽的“考卷”是出类拔萃的,因为她笔下的人物是成功的、令人信服的,诗人面对远逝的历史人物,避实就虚,紧紧围绕这些人物的精神特点,进行心理的剖析和抒写,不求形似,力求神似。神似一出,人物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在《清照亭》一诗中,作者以动情的笔触,勾勒了南宋词家李清照流寓杭州时,孤苦无助的感人形象:
“今夜,谁在红藕和玉蕈之间/无言凭阑/任向晚的裙裾被黄花吹送/谁踩着落叶回到书桌/将墙角的蟋蟀/当作深闺乍暖还寒的知己。”
“今夜,墨汁足够用来哭泣/雨水不能惠泽晚凉的簿衾/此情无计可消除/你确信自己/便是墙外那株承雨的芭蕉”。显然,作者如果不了解李清照的身世,不熟读李清照的诗词,断然写不出与李清照相符的感人诗句。
同样,在《林徽因纪念碑》一诗中,作者根据林徽因既是建筑家又是女诗人的特点,抓住她的一首爱情诗的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做起了文章:
“你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镂空的光影透射出轻灵/冰肌玉骨催生绵绵情怀/好似甘霖普降贫瘠心灵……”。
“你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背依西湖,戴百花的冠/纵放万里流光飞舞的香/令多少人折断纯粹腰骨……”。
而在《岳墓栖霞》一诗中,作者根据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一心想收复被金兵占领的北国中原,最后反遭奸臣迫害的命运,以主人公岳飞之口吻,直抒民族英雄激烈之胸怀。特别是通过:
“别了,我的栖霞岭……”“别了,我的中原……”“别了,我的岳家军……”“别了,我的慈母……”“别了,我的妻儿……”“别了,我的知已……”
这一系列重叠错综的反复吟唱,即通过六个诗节的六“别”,让感情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直捣心窝。真是“别”得令人心碎,令人血脉贲张、义愤填膺,怒发愤指昏君、奸臣及其死党,而岳飞的英雄形象也在诗中高高地站立起来。读罢此诗,你会忘记这是一位纤弱女子写出的大气磅礴的“英雄礼赞”。
在《胡雪岩故居》一诗中,作者不是以主人公的口吻出现,而是采取正面描写手法,将江南药王胡雪岩居室的豪华、生活的奢靡、短暂的一生,做了细致描摹与呈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首共分六个小节的短诗中,作者别出心裁,将12味中草药及其性能用在了诗中。采取两行诗句相对的对偶句式,分别放在每小节之后做点缀,像开中药铺一样。但这种大胆的尝试,不仅没有伤害到诗,反而突出了胡雪岩这位靠中草药发家的红顶商人的形象,读后不能不为作者的精心打造而拍案叫绝。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有《戴望舒故居》、《郁达夫故居》、《黄宾虹故居》等等,这些人物诗都写得相当精致而到位。
三.写物,追求物我合一。此处所指的物是指存在于西湖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存。这些遗存与西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血肉相连。如何写好这些历史遗存,是对一个诗人的巨大挑战。纵览古今中外,凡是能写好物的诗篇,我认为必须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对所描绘的景物尽量逼真,但这不是目的;其二,在逼真的基础上,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高尚情操——这才是目的。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咏物诗的上品。要达到如此完美的结合,必须要做到物我合一:即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纵观卢文丽咏物诗篇,也取得可喜成果,有些咏物诗,称得上是描写西湖的“样板诗”或“独创诗”。
在《龙井问茶》一诗中,作者隐身为茶,以龙井茶的口吻痴情细语,愿给你以“纯净”、以“热量”、以“赤诚”,最后抒发出“我愿用唯一的想象/在天堂与你结为一体”的献身精神。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亦无不可。这种拟人化的写作方法,既有龙井茶的人格化又有作者思想感情的巧妙寄托,真正做到了“物我合一”、“水乳交融”。
在《法相古樟》一诗中,诗人则以一棵古樟之口,发出自己与相爱之人相爱到永远的誓言:
“如果爱/可以是一棵树/我的存在/便是明证”紧接着,是对古樟的逼真描状:“一次次/雷电劈我/树身中空/春风又让我/衣袂尽绿/……”。再接下来就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巧妙寄托:
“我依然记得/那缕旧时的月色/你对我/说过的话/不断加深的暮色中/我的掌纹/浸满思念的青苔”。
“今生今世/请让我爱到死”。
“即使死去”,我亦会“带着千年余香/温暖你”。
就这样,将一棵唐代的古樟写活了。不仅写得逼真,又有作者对于爱的坚贞寄托与追求,寓于物中的高尚人格,也令人敬佩。
而在《御码头》一诗中,作者抓住码头与船的关系,就是等待与被等待的关系这一特点,将南宋皇帝游西湖登船时的“御码头”,比拟成一个对意中人痴情等待的女子。从而写成了一首有血有肉又富有质感的爱情诗:
“即使望不到你/这般的守望/依旧是甜蜜的/那一场雨霖铃/那一场长相思/那艘南宋的画舫/已驶去哪里……”
“即使茕茕孑立/这般的守望/依旧是甜蜜的……”
“无论何时/你都是漂泊的人/风中雨中梦中……”
“无论何时/我都是等待的人/唐诗宋词元曲……”
被等的人在“风中雨中梦中”漂泊,等待的人从唐到宋到元,等得何其苦、何其长也,妙极。“即使年华老去/这般的守望/依旧是甜蜜的/白堤为笛/苏堤为箫/汕纸伞下的背影/立成命定的抒情”,写得缠绵悱恻,令人陶醉。
在写历史遗存时,街道景观往往是最难写的。但诗人在写《河坊街》时,却有独到的体悟。河坊街又称南宋御街,是八百年前南宋的皇城根儿,如今是一条繁华步行街,街道两侧均是比肩并列的“老字号”,店铺内是琳琅满目的杭州特产。胡庆余堂国药号高高的封火墙,保留了清代建筑的特色。如何用诗刻画河坊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也难不倒富有才情的作者。在这里,她采用触景生情之法,即通过意中人在此街上的邂逅、对视,廖廖数笔,便将河坊街的神韵勾勒了出来:“那一瞬我的周身/空空荡荡/耀眼的封火高墙/琳琅的绸伞扇坠/扑鼻的中药沉香/荡然无存”;“当你如一名过客/穿过一条叫作/河坊街的长巷/请记住/于芸芸人间/将我认出/带我私奔。”不但写了景物,也写出人类美好的爱慕之情。
卢文丽在写西子湖的景物时,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这与西子湖的自然环境、浪漫氛围有关,属于浑然天成,顺理成章,绝无牵强附会之嫌。个人认为,卢文丽在抒唱西子湖时,所以取得如此令人感动、令人钦佩、令人欣喜的成果,其成功之道有三。
其一,基于一个“爱”字。爱是万物之源,爱是诗的喷泉。大爱无疆小爱有限。不论大爱还是小爱,热爱生活是诗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个对生活冷眼相对的人,永远跨不进诗歌殿堂的门坎。因此,写自己最熟悉最热爱的生活是诗人成功的诀窍。
卢文丽出生在西子湖畔,西子湖像乳娘一样哺育她成长,西子湖的灵秀在她的心中荡漾。西子湖的美丽在她身上闪烁。她热爱西子湖像热爱自己的母亲。《长桥公园》一诗,充分表达了女诗人对这面湖水的无限爱恋之情:
“我曾长久地在你的气息中游荡”……“那个时候/我常常坐在这里/膝盖上搁一本书/就着平静湖水看光线立于波纹舞蹈/水鸟的鸣叫,软得无处依附/风吹动我黑色的长发/既像是安慰,又像是希冀/像所有青春期女孩一样/我莫名的泪水流了又流”;“哦,我在那会儿多么爱你/爱你矮而常绿的山/岸边静静生长的树/爱你潮湿清新的空气/低处的杜鹃、海棠和紫薇/高处的枫杨、水杉和银杏/我爱你沉静忧郁的气质/还有春天来临时/碧空下赤裸的广玉兰/我更爱你秋天香透了骨头的桂花”;“我曾长久地在你的气息中游荡/你的浮云和烟柳/倒映青天的幻象”……“仿佛凝香居墨绿树丛/掩映的木格窗/猛地一推/总是波光涟漪/总是收不回来的眼睛”。
作者满怀深情的叙述,让我们看到她对西子湖的了解了如指掌,她对西子湖的挚爱发自肺腑,西子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和她血脉相连。做为一个诗人,有了对西子湖的挚爱之情,一旦遇到适当的契机,歌唱西子湖的诗篇便喷涌而出。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作为一个从小在西湖边长大的人,时时想用笔描绘西湖”,“近年来新西湖的美丽嬗变,让我这个热爱‘行走文学’的人,萌生为西湖做点事的想法”。有了“想法”,诗的灵感便开始萌动,花费两年,终于“为新西湖量身打造了这本抒情诗集”。至此,“西湖印象诗100”首的出现,我们就不会感到意外了。
其二,抒发一个“情”字。卢文丽经过多年探索,特别通过对古典诗词研究之后,采用明快、清新的抒情之法,来传达对西子湖的印象。正因此,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说,整本诗集都沉浸在浓郁热烈的情趣之中,读者每读一首,都被情意缠绵的抒情氛围所笼罩、所感染、所感动。此处仅举《西湖天地》这首诗的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应该是黎明时通幽的曲径/浓密绿茵将尘嚣档在意识之外/最好是独自静静走过/心是一面没有褶皱的湖/淌着朦胧光泽……”“看一叶扁舟,绣花针似地穿过水袖里的江南闲情……”。晨光照耀的曲径,绿茵浓郁的湖畔,独自漫步曲径,水袖里的江南闲情。多么美的激情抒写,多么美的诗情画意。一枚绣花针似的扁舟,将你带进一如梦幻的朦胧境界。联想得绝、比喻得巧,真是句句景语皆情语。
“应该是晌午的星巴克或哈根达斯/点点遮阳伞似熏风中的睡莲/就这样临湖而坐/握一杯抹茶冰激凌/听出水的金牛汩汩有声/……”一笔就把涌金池的金牛塑像写活了。
“应该是黄昏时云水的餐厅/剔透玻璃房内亮起的灯火/似迷离温情缠绕树身/荡漾日落人倦的寂寞/美景是可以用来品尝的……”,是的,美景也是可餐的呀!
“应该是晚霞中俯身柔波的古樟/暗红色水袖飞舞全部陷喻/诉说年少时未能说出的心事/街灯烘托自弹自唱的歌者/满湖静谧神秘似寒玉……”
诗人通过一天的时序,感受着西湖天地黎明、晌午、黄昏,不同时段的不同气氛,做到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人合一,情景交融,真可谓构思巧妙、形象鲜明、诗语优美、情趣盎然。
总之,在阅读这本诗集时,读者不仅被浓烈的诗情所感染,还在浓烈的情趣中发现了理趣、谐趣、隐趣、象趣等诗的特有素质,而这些素质都正是在抒情中显山露水的。
其三,运用一个“巧”字。在此我指的是技巧的“巧”。诗人不掌握写诗的技巧,就像没有翅膀的鹰,永远飞不到天上去。诗的素材是从生活实践中汲取,而写诗的技巧却是从书本上学来。在新诗越写越枯燥的当今,就是因为写诗的人目空一切、夜郎自大,不学习不运用前人心血积累的技巧。
从《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创作成果里,我欣喜地看到了卢文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掌握并灵活运用了大量的写诗技巧和修辞方法,她在写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大量运用意象、象征、通感、变形、比喻、比拟、夸张、排比、递进、对偶、重叠错综等手法,将西湖的每景每人每物,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有神有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卢文丽在这本诗集中很多佳作名篇,都采取“重叠错综”这一修辞手法创作完成的。这些诗篇给人以情意缠绵、情真意切、层层递进、步步加深、余波荡漾、徘徊往返、韵味无穷之感,像《龙井问茶》、《湖山春社》、《湖滨晴雨》、《风荷御酒》、《林徽因纪念碑》、《三潭印月》、《玉皇飞云》、《平湖秋月》、《钱祠表忠》、《岳墓栖霞》、《戴望舒故居》、《宝石流霞》、《云松书舍》、《九里云松》、《雷峰夕照》等,均是采用此法写成的名篇佳作。数量上几乎占全集五分之一。“重叠错综”是修辞学中重要的修辞技法。重叠是指诗篇中前后诗行的重复;错综是指诗行中词语的变化。这种手法起源于民歌,最早见于《诗经》,是最古老的传统修辞手法。很多蔑视传统的写诗人,对此法不是嗤之以鼻,就是不明就里、丢到九霄云外。可是青年女诗人卢文丽却用此法,写出了非常成功、感人的诗篇。这说明创作技巧、修辞方法永远不会衰老,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常用常新。《三潭印月》一诗,是最典型的运用重叠错综这一修辞手法写成的佳作。全诗共6小节。除了第五小节外,其它五个小节开头二句,均采用“重叠错综”之法。
总之,女诗人卢文丽用自己对西子湖的真挚之情、热爱之情,倾情倾心,呕心沥血,为新西湖建造了一座诗的殿堂,这100首诗篇就是这座殿堂最辉煌的梁柱。这些诗篇不仅保存了西子湖各景各人各物原有的风采,而且均赋以不同凡响的诗性生命,让新西湖在读者面前树起崭新的形象,并将铭记心中,经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