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水烟”的传统手工艺流程及其特征

2011-08-15 00:47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博物馆甘肃兰州73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青城青烟烟叶

马 健 (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博物馆 甘肃兰州 730000)

杨志刚 (甘肃兰州市文物局副研究馆员 甘肃兰州 730000)

青城又名一条城,约二里许,东西长、南北狭,故名,民国时期老百姓简称为“条城”。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崇兰山下,兰州黄河下游50公里处,陆路距兰州市110公里,白银市23公里,榆中县城54.2公里。青城镇总面积138.04平方公里,辖14村、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2万,耕地1.44万亩。这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10.2℃,年降雨量300毫米,无霜期190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地形呈狭长地带,黄河流经北部,属典型的黄河谷地。青城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历代文人墨客荟萃,商贾云集,会馆林立,自古以来是西北商贸集散地和黄河上游边防军事重镇。

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水烟乃青城之魂。“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江山社稷,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制定‘诸王之制’,将第十四子肃庄王封在甘肃,高、滕、周、李、张、曾等八大家族及其家眷和兵士随迁到条城。他们开始了青城的发展与辉煌。由于青城日照时间长,气候土壤适宜,灌溉水源充足,周姓家族选中条城一带经营烟叶,很快起家。到了明末清初,由周家首创加工而成的‘广东红’黄烟,在两广一带畅销不衰。从康熙到道光年间,青城水烟业发展到鼎盛时期。从小烟坊发展到大烟坊,在200多家烟坊中规模较大的有70多家,从业人员有万余人,青城人口增加到3万多。这一时期,各家都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像周家的‘宏’字牌和罗家的‘永’字牌黄烟,高氏的‘芝’字牌黄烟。此外,‘泰’字、‘昌’字、‘兴’字、‘全’字等行销全国大部分地区。至民国时期,青城形成了著名的周、罗、吴、高四大水烟作坊,基本垄断了青城的水烟行业。水烟成了青城的经济支柱。那个时期,黄河漕运发达,是方圆几百里的粮食和食盐集散地,加之青城水烟业的飞速发展,大批商人云集青城,其中以山陕客商为代表,他们开铺设店,货栈分立东西两街,每天客商、马队、驼队、车队络绎不绝,使青城成为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兴旺发达,运输业也迅速发展了起来,车马队和驼队把青城的水烟及其他土特产运到沿海地区及内蒙、重庆、四川、山西等全国大部分地区。这极大地促进了青城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青城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以皮筏子作为水上运输工具,快捷方便,载重量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①

青城水烟经过几百年的加工生产,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工艺流程。经过对青城水烟匠人的调查比对发现,青城水烟从收割烟叶到装箱出厂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这个流程包括收烟叶——挑选分级——抽烟筋——晾烟叶——喷水——拌沫子——烫沫子——压烟捆——推烟丝——压烟块——风干——包装出厂。

1.收烟叶。黄烟和青烟的烟叶在收割的时间和方式上是有区别的。黄烟烟叶的收割时间是在农历的霜降至大雪期间,在霜降前将烟株根系拔断,小雪后烟叶已被冷湿空气杀成金黄色,这时在每日上午十点前将烟株连根拔起、摘叶(一般一株烟长9-10片叶子)。青烟烟叶的收割时间是在农历的寒露过后,烟叶呈浓绿色时,比黄烟的收割时间早40天左右。收割青烟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收割时先将烟株稍稍拔起,使其根系断裂,防止烟株继续吸收水分,让其在土中逐渐枯萎。过一个星期,将烟株连根拔起,放到通风处,竖向码成堆,用草帘覆盖、风干。

2.挑选分级。烟叶收好后,要进行挑选分级,区分优劣。一般来说,每株烟的上数4-5片是最好的,因为这几片叶子油份足、叶子厚。清代褚逢春、顾禄编辑的《烟草录》中载:“凡烟草顶上三叶谓之盖露,极青翠、香烈”。1980年甘肃省棉麻土产公司给烟叶定级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根据烟叶生长的部位、品质和颜色,将青烟分为五个等级,黄烟分为四个等级。青城水烟叶在分级时并没有这么细,黄烟叶主要分成两级,上等烟叶制作黄烟,次一等的制作棉烟;青烟叶主要分成三级,甲级和乙级制作青烟,丙级制作麻烟。烟叶的挑选主要由烟坊里的女工完成。

3.抽烟筋。抽烟筋,俗称撕绺,就是将烟叶上的梗和筋抽掉。水烟叶有一根主梗,从主梗上又生出若干成对的支梗,像筋脉一样伸入烟叶中。撕绺的目的是剔除烟叶中那些生硬的部分,一是使推出的烟丝更细,二是在抽烟的过程中使烟丝更好的燃烧。

4.晾烟叶。抽掉烟筋后,将散开的烟叶在场院里铺开晾晒,少则2-3天,多则4-5天,使烟叶充分干燥。

5.喷水。烟叶晾干后,由于质地疏松,容易破碎,所以要适当喷水回潮。刚晾干的烟叶一般含水量为14-15%,生产水烟要求的含水量必须达到20%。黄烟和青烟的喷水是不一样的,黄烟需要喷冷水,青烟需要喷开水。

6.拌沫子。沫子是多种物质搅拌成的混合物。黄烟沫子、青烟沫子和棉、麻烟沫子的构成是有区别的,黄烟沫子主要由胡麻油、姜黄、石膏粉构成,先将姜黄摊成圈,外面围一层石膏粉,把热胡麻油倒入圈内搅拌成泥状,再放到石碾子上碾成粉末,即成黄烟沫子;青烟沫子主要由槐籽、紫花籽、矾、碱、石膏粉构成,先将槐籽下锅烧开,把紫花籽碾成粉,然后将槐籽水倒入盛有矾碱的桶里,再倒入紫花籽粉和石膏粉搅拌成泥状,用手捏成块状,晒干碾碎,即成青烟沫子;棉烟沫子是在黄烟沫子的基础上加入盐和香药,麻烟沫子是在青烟沫子的基础上加入盐和香药。所谓香药,即是20几种中药材的混合物,主要有当归、冰片、白芷、藿香、三萘、桔皮、茜草、川芎、甘松、檀香、木香、大黄、陈皮、苍术、薄荷、丁香、排草、灵草、羌活、沉香、细辛等。

7.烫沫子。将回潮好的烟叶送进烟房,在地上铺开。烟匠把拌好的沫子均匀的洒在烟叶上,再将打热的胡麻油装在喷壶里均匀的喷在烟叶上,然后用木叉、木铲和长柄钩不断的将烟叶在墙上和地上翻转拍打,直至达到片片烟叶都见油,片片烟叶都见沫子的效果。

8.压烟捆。烟叶烫好沫子后,装在培担下的木箱里,在压烟圆木上挂上压担石压成捆坯,然后将压好的三块捆坯落到大担上压成一块烟捆,压成的烟捆约重1000斤。烟捆压好后,用烟刀裁成方形。

9.推烟丝。烟捆压好后,用18根木条、2根圆木和麻绳将烟捆扎紧,底下垫上两块厚木条,然后拉进推烟房。由于烟捆很重,所以旧时压烟的场院都是石板地,打磨光滑,烟坊的门槛要低于场院的地板高度,使烟捆能够顺利的拉进烟坊,拉烟时要在地板上泼上净水,使地板保持光滑。推烟使用推烟刨子,两人一组,一人称上手,一人称下手,相互配合。“上手掌握重要技术,要随时观察烟丝的粗细,均匀程度以及烟方厚薄轻重,并将烟丝分底分面地装匣,下手做辅助工作,将装好的烟匣用绳扎紧,压成小方块” 。②

10.压烟块。烟匠将刨下来的烟丝放在压匣子里,在烟丝上再放上一个字号模子,这样压出的烟块就印上了各家烟坊的商标。早期压烟块的要求十分严格,有特制的羊皮纸,压成的烟块纹理要和羊皮纸的楞一样细,一样直。压好的烟块,要用烟刀裁齐,方方正正。

11.风干。风干主要对于青烟和黄烟而言,棉烟和麻烟一般制成后直接装箱。压好的青、黄烟块要放到晾烟架上风干,烟块要码放整齐,空隙匀称,始终保持通风。一般来说,冬季要风干1个月左右,春季要风干20几天。

12.包装出厂。水烟的包装历来比较朴素,早期烟块用麻纸包装,然后在烟箱上打上各烟坊的标志。后来,在烟块上也开始印刷商标。走水路运输的,在包装上格外注意,每个烟箱能装100公斤水烟,箱子里要糊几层浆糊和纸,里外用猪血刷几遍,以达到防水的目的。走水运经常遇到大浪,一旦打翻烟箱必须防水,否则水烟受潮就变坏了。

成熟而又稳定的工艺流程形成了青城水烟独特的工艺特征:

一、独特的配方。

水烟制作的配方一直是各烟坊的商业机密,因配方不同各烟坊生产的水烟味道也不同,这也决定了各烟坊在市场中的地位和规模。清代嘉庆、道光时期,青城周家水烟坊生产的宏字牌水烟,因配方独特,力压群雄,在两广一带十分畅销,被誉为“广东红”。正如罗家大院内的一幅对联所说“担势似游龙含得香烟喷紫气,榨形如彩凤啣将异宝出丹山”,横批“红遍广东”。水烟的配方较为独特,不仅配料多,而且药用价值高,青烟、黄烟、棉烟和麻烟的配料也是区别较大。下面我们一一剖析:

1.黄烟配料:干黄烟叶1000斤,姜黄200斤,胡麻油200斤,石膏粉200斤。

2.青烟配料:干青烟叶1000斤,槐子8斤,紫花籽3斤,白矾1斤,冰碱2斤,石膏粉200斤,胡麻油260斤。

3.棉烟配料:干棉烟叶1000斤,姜黄200斤,胡麻油200斤,石膏粉200斤,白盐260斤,香药183斤。其中香药包括:当归60斤、冰片0.5斤、白芷15斤、藿香10斤、三萘12.5斤、桔皮7.5斤、茜草10斤、川芎15斤、甘松10斤、檀香7.5斤、木香15斤、大黄12.5斤、陈皮7.5斤等。

4.麻烟配料:干麻烟叶子1000斤,槐子8斤,紫花籽3斤,白矾1斤、冰碱2斤、石膏粉200斤,白盐260斤,胡麻油260斤,石红2斤,香药183斤。

二、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

青城水烟的生产工序从收烟到包装出厂达12道之多,每道工序又需要一定的施工时间,整个生产过程耗时较长,青烟和黄烟的生产要2个月时间,棉烟和麻烟要40天时间。每年的10-11月开始收割烟叶,然后晾1个星期,经过挑选分级和抽掉烟筋,再晾晒4-5天回潮,将沫子拌好后开始烫沫子,烟叶充分吸收沫子和油份后上担压烟,每个担子要8-9个人操作,一天能压2-3个捆子,烟压好后进入烟坊推烟,每个烟坊有52名烟匠,26副推烟刨子,每对烟匠一天要推800块烟,一个烟捆平均要推11-12天。烟丝推出后,用压匣子压成块并压上商标,放到晾烟架上风干。这个过程,冬季要1个月左右,春季要20几天。

三、纯手工工艺及生产的集体性。

在现代半机械化生产设备引进之前,青城水烟的传统制作工艺属于纯手工工艺,从水烟的生产工具到它的各个生产工序,再到它的包装全部由手工完成。从事手工劳作的既有男工,也有女工。男工主要负责体力性劳作及生产配料,女工主要负责分检、晾晒、风干和包装,男女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水烟的各种生产工具,大到大担、培担,小到压匣子,基本都是由传统木工工艺,靠榫卯结构套接而成。青城水烟的生产还充分体现了生产的集体性特征,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多人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由于每个烟捆重达千斤,所以从收烟叶到挑选分级,需要多名女工相互配合,才能保证生产规模。压烟时,每担需要8-9名男工将烟捆拉到压烟台上,并将压担石吊起挂在压杆上。推烟时,一幅刨子由两个烟匠配合使用,一人称“上板”,一人称“下板”,推烟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有推有拉,用力要均衡,方向要保持水平。

四、产品质量要求“丝细、色正、味醇”。

青城水烟的制作对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从收烟叶开始到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再到包装出厂都是层层把关。“丝细、色正、味醇”也成为青城乃至兰州水烟业对水烟特色的精辟描述。所谓“丝细”,在过去要求达到和羊皮纸的楞一样直,一样细,丝细便于燃烧。所谓“色正”,黄烟要求水烟的黄色要正,不能偏暗;青烟要求水烟保持青色。所谓“味醇”,要求水烟的味道保持醇香,闻到的是一种由多种配料融合散发出来的烟香,各种香味的比例要刚好合适,使人闻不出哪一种配料的味道出众,而仅是一种醇香,好比发酵过的酒香一样。清代诗人舒位在《兰州水烟》一诗中说:“贮以清水及扶寸,有声隐隐相吸呼。不知嗜者作何味,酸咸之外云模糊。”

五、朴素的包装工艺。

青城水烟的包装都是比较朴素的,早期都是用麻纸包裹烟块,将烟块包裹的四方四正,然后装箱出售。包装箱上一般都写有各烟坊的字号,如明顺堂、玉顺恭、源顺裕、正顺恒、源兴福等等,有的还写上烟的牌子,比如芝字、甘字、王字等。走水运的包装箱在制作上要充分考虑防水效果,一般箱子里要糊几层浆糊和纸,里外用猪血刷几遍,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到了解放以后,水烟的包装有所改善,烟块的内包装只在纸张上有所改善,用了一种薄的防油纸,防止水烟中的油份渗出纸外。在外包装上,采用印刷技术印制了商标,设计了图案,形成了美观的烟标,这种烟标用了一种较厚的纸折成方盒,将水烟块装入盒内出售。即使如此,水烟的包装也并不像现代香烟的包装那么时尚,一个烟坊或一个烟厂的烟标就那么2-3种,形状和设计没有那么多的变化。

六、对传统科学的利用。

青城水烟的传统制作工艺融汇了传统的力学和中医学知识,压烟过程主要利用了杠杆原理对烟捆进行压制,制作成品烟块和拓印商标时也是利用杠杆原理。

在水烟中添加的香药是由二十几种中草药配制而成,它们使得水烟不再是人们常规概念中的烟的一种,而是带有中医药成分的能够起到医疗效果的一种独特的、全新概念的烟。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这二十几种中草药的主要功能,其中当归具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护肤美容、补血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冰片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作用;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藿香具有止呕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清暑等作用;三萘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作用;桔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降低血压等作用;茜草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甘松具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的作用;檀香具有清血抗炎、驱散焦虑、抗痉挛和舒缓病情的作用;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作用;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作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和化痰的作用。再加上姜黄具有的抗血脂、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利胆和抗氧化作用,烟叶本身具有的消肿解毒、和杀虫作用,我们由此可以想见水烟具有的药用价值是很大的,水烟中蕴含的中医学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

青城水烟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末清初创制以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门技艺对于青城当地历史、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青城因水烟而兴,也因水烟而败。而今,随着水烟在全国市场的颓势,这门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灭绝的危险。据了解,如今青城地区了解这门技艺的人已为数不多,精通这门技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且这些人大都已是年近古稀,这些人之后,恐无可以说清这门技艺的人了。我们在青城民间访查时,对当地50岁以下的男性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者中没人能详细说明这门技艺的基本流程,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如今,只在罗家大院内尚可以看到一套制作水烟的传统工具,这套工具是原青城水烟厂的厂长为协助《老柿子树》剧组的拍摄,组织村中80-90岁的老人东拼西凑才找齐的,其中有些工具甚至只此一件。青城水烟传统手工技艺是青城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青城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应具备的集体性、传承性、濒危性、文化性等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蓬勃发展的今天,青城水烟传统手工技艺无疑是应该抓紧抢救和保护的重要项目。

注释:

①王希娜.《黄河千年古镇青城》.百度文库,第1页.

②曹明德编.《兰州水烟》.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22页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

3.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

4.郑天一.《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

5.[英]伊恩•盖特莱著,沙淘金 李丹译.《烟草的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

6.杨楫舟.《青城记》(内部刊物), 2004.9.

7.曹德明.《兰州水烟》,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3.

8.张慎微.《水烟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2.

9.严树堂.李建基.《解放前的兰州水烟业》.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2.

10.杜景琦.《兰州水烟业》.华伦印书馆,1947.6.

11.周瑞增.《中国烟草史话》.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11.

12.白俊山.《甘肃名产—水烟》.《烟草科技》.1989年.4期.

13.刘瑞新.《兰州水烟回顾》.《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40期.

14.向达之.《清末至民国前期的兰州商业》.《兰州学刊》.1987年.4期.

15.陈瑞泰 宋志林 郑训忠《我国兰州水烟和新疆莫合烟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年.

16.陈兆南.《话说兰州水烟》.《甘肃税务》.2001年,1期.

17.徐晓萍.《清代甘肃的商业贸易:繁荣和局限》.《发展》.1997年.7期.

18.裴庚辛.《抗战前后甘肃区域市场研究—以水烟、羊毛的运销为例》,《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8期.

19.于民.《兰州水烟兴衰记》,《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6月.

20.高月红.《关于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思考》,《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5期.

21.诸葛铠.《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中华手工》.2006年.6期.

猜你喜欢
青城青烟烟叶
河北烟叶含青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醉爱青城
除夕夜的青烟
郴州烟叶自动化收购模式探讨
2019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到访青城武术国学夏令营
青城山偶得
雪日
清明
晒烟叶
烟叶饲喂山羊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