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2011-08-15 00:47袁爱萍温州市群众艺术馆浙江温州32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文化

袁爱萍(温州市群众艺术馆 浙江 温州 325000)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讲话内涵丰富而敏锐,从社会主义性质、人类的崇高理想到意识形态的表现等方面,深刻阐明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辩证发展关系,在理论上确立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向来确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思路,对建设和谐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

1.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建设和谐文化,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统一的意志,把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优化环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2.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提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效益中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明显,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3.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自身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顺应市场经济要求,适应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文化事业新的发展。但在具体改革中势必触及到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如何妥善解决处理好改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为改革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创造文化发展的良好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消除和环节文化发展矛盾,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4.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消除社会文化贫困,促进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不断实现。文化需求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宽裕,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对文化生活的层次要求欲望愈加强烈,因而,迫切要求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一方面要通过文化发展来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又要克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侵害群众文化权益的现象,解决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使健康向上的文化作品、文化产品占领社会主义主阵地,以和谐促稳定、促发展。 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温州农村文化为例,突出问题主要有:

(1)基层文化设施全省靠后。全市11个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的馆舍按2002年国家新颁布的标准,除永嘉县图书馆(加上少儿图书馆)3150平方米达标外,其他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馆舍硬件均不达标,其中个别县(市、区)的文化馆和图书馆目前还处于有馆无舍状态。

(2)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慢,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不少乡镇的党政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对文化建设投入也相对减少了,导致相当部分的乡镇常年没有或很少有文化活动经费。

(4)个别地方的农民文化生活单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思想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民文化生活提高不快。主要表现文化生活消费偏低,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文化生活品味不高。

(5)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人才匮乏。机构改革调整后,全市除少数乡镇(街道)还留有单独的文化站编制机构外,其他的均被合并或撤销。多数乡镇(街道)由于没有文化站编制,文化员是兼职文化员,受乡镇统一调配,常年驻村,无法从事文化工作。多数县(市、区)的文化局对乡镇(街道)的文化员进出没有知情权、建议权、考察权和使用权,因此也难以行使管理权。浙江文化发展应立足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二、我省文化发展应有以下几项具体对策

1.要修建一批精神文明标志性工程,如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演播中心等。

城市的发展,经济为形,文化为神,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有形无神的城市。充分发挥文化设施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的载体作用,特别是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大型载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活跃文体生活的载体功能,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建成现代化的城市,必须着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2.要创作出一批在国际、国内打得响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能否孕育和产生具有强烈时代感、震撼力的文化产品,同样也能反映出我省文化建设水准的高低。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精品战略,争取多出艺术精品名品。

3.要基本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感的浙江特色文化。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这是浙江的优势、浙江的资本,我们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

4.要形成和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群体、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事业要振兴,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这是当今文化发展大趋势,也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关键环节。要抓住机遇,大胆实践,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力争有个大发展。

5.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确立文化事业管理新机制。二是形成文化产业经营机制。要改变文化单位各自为政的封闭生产经营模式,打破行业壁垒,加快调整和重组文化产业结构,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三是健全和巩固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将文化市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快建立文化事业的投入机制。要充分利用机制、体制、政策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兴办文化事业,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文化投入机制。五是完善文化人才的成长机制。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成才环境。

6、要重视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它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中,纳入文化大市(县、区)建设之中。做为文化主管部门要将其纳入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本着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求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要求,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省、市加大文化下乡力度,对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指导,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

2.《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的决定》.

3.《温州市委关于建设文化大市的决定》.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