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海 (贵州民族学院团委 贵州贵阳 550025)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健全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时代的日趋发展,促使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由此可能带来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客观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越应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或多或少地要受到西方思潮、价值观的影响,这是在国际文化交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着力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讲授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使他们尽可能多了解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教育学生立足民族才能走向世界。然而,关注现实问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及时地深入理解不断变化了的新形势,提出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充分肯定人,突出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只有在尊重人、依靠人的基础上,才能使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目的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中,更多的是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学生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价值得到实现,尤其是当前大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以学生为本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教育者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对被教育者的潜力挖掘,认为青年学生接受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不停地发生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更能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体现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等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的“两课”教学已成为目前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此,要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两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进“两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两课”评估、奖励制度,认真加强“两课”教育的理论研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同时要摒弃空洞的政治说教,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困难,采用“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在思想理论课程教学中,要从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转变到结合学生具体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其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健康素质发挥重要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大学生乐于理解接受与明确价值导向、强化道德要求的有机统一,努力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为此,只有在认真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引导,使校园文化由自发状态向有目的、有序化的方向发展,既体现学校的教育思想,又反映青年的思想特点,保持多样性。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不能自由放任,要认真把握和唱响时代主旋律、帮助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观念;大兴学术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扶植并规范社团组织活动使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达到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上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敢于到社会、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这也将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知识,了解社会。既能让学生在理论中紧密联系社会实践,联系热点问题,又能根据书本教学内容服务社会,把这一问题作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标准之一,着重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走出校园,切身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符合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此,要积极组织开展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变“统一分配、统一任务”的管理方式为“自主管理、合理组队”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寒、暑假及“长假”、周末等时间,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实践出真知,激发他们对社会和对广大基层的关注和思考,坚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决心。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很大不同,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网络工作素质,掌握更多的网络手段,具备良好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要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进行建设,建设好局域网和校园网,这是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方向保障;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网页,引导学生网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时事政策、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建设好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大学生群体存在心理问题时常常由于卑怯而不愿去看医生,这样可以在校园网上开办“心理诊所”,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难题,从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种种方面,都要求我们要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冲击着人们旧有的心理平衡,在这种特殊的历史阶段,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建设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