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荔 (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昭通 650000)
随着各高校纷纷增设开办舞蹈专业,面对学生毕业就业形势的严峻,如何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实践技能强、基础知识宽厚、受社会青睐的专业技能人才,竞争和挑战呈现给了各高校教师的舞蹈教学。然而在当前各高校欣欣向荣发展着舞蹈教育,尽管在规模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却恰恰忽视了办学的初衷,华而不实的舞蹈教学,忽视了舞蹈教学内容的蕴涵,片面的注重外在形式的追求,致使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过于肤浅片面,对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底蕴全然不知,缺乏了对舞蹈本身人文意蕴的认识。由于各高校舞蹈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从事大、中、小学舞蹈师资为主要目标,因而,舞蹈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舞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专业性、综合性兼顾,培养出既精通各项舞蹈技能,又要具备深厚舞蹈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出语言文字或者其它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沉的精神世界。”[1]可见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时空的艺术”。因而,在舞蹈教学便不同于其他艺术,有着其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目前的各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束缚着舞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不少的高校的课程设置,均以入学前对学生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表为标准,以此安排每学年的课程。在不少高校里,由于师资教学、研究的实际能力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不少的课程无法按人才培养计划中正常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当与教务处等部门无法协调时,科任教师只有削减授课内容,片面的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不少高校课程的设置上,开设的舞蹈课多是选修,部分舞蹈选修课也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四年中只有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每周两个课时,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系统的舞蹈教学,也导致一些学生对舞蹈学习流于形式。此外,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教学方法的守旧,只注重学生动作的传授,忽视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多是对教师动作的机械性模仿,缺乏对动作、音乐等方面的理解。因此在舞蹈学习上也就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师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舞蹈教学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师资力量的强弱,更突显其重要性。由于舞蹈专业办学相对其它艺术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在各高校中,舞蹈教师从学历以及职称远远落后于其它艺术专业。此外,由于舞蹈教学课程设置的不科学、教学内容的刻板单一及其学校对舞蹈教师不够重视,不少高校的舞蹈教师在自身素质提高方面缺乏动力。甚至有些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高校,舞蹈教师还需要担任其它教务行政工作以及学校文艺汇演等迎新宣传活动,繁重的工作量使得舞蹈教师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投入舞蹈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体系的变更,舞蹈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日趋匮乏,逐渐难以适应现状课堂的实际需要。
在各高校的舞蹈教育,由于起步晚,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导致没有属于本院系的教学模式与教程。因此,在舞蹈教学上,大都继承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课程安排及教学模式。如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在大学期间开设的课程,芭蕾基训、素质技巧、民族民间舞等课程的安排,授课均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考试视频为授课教程。由于诸多高校舞蹈专业招进的学生多为普通高中生,他们为弥补高考文化分数选择舞蹈,舞蹈的学习起步晚,底子薄弱。在很多高校的实际舞蹈教学中,并没有根据生源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授课内容无法适应课堂的实际需求,刻板地套用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教程和教学模式,故而,导致学生达不到动作标准,教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学生厌学,教师厌推新课,逐步形成恶性循环的教学模式。
在中国当前高校的艺术舞蹈教育进程中,各高校纷纷增设开办的舞蹈专业,其舞蹈教学作为一个平稳的施教平台,从整体上,为推动我国舞蹈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诚然,在高校的舞蹈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有成功的典范。如湖南吉首大学,舞蹈教学通过对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创造和完善,创造了适合社会主义舞蹈事业发展,富有特色的艺术舞蹈教育模式。其教学质量不亚于专业院校,并使舞蹈学院成为该校所有院系中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舞蹈教育、舞蹈表演人才。
人才培养计划犹如航海行驶的指南针,引领着教师、学生的方向,并起主导作用。故而在个高校里里,应该重视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而非空洞的、形式化的制定个规划。从实际出发,根据生源的具体情况,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改进课程的设置。随着知识体系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对于不同学习阶段、学习年龄的学生而言,其心理与生理特点存在着差异,舞蹈教学针对性的结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对其实施教学,通过口传身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进行合理的开发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在结构、旋律、节奏的感知与理解。
组建一支勤于耕耘、乐于奉献、苦于专研的舞蹈教育师资队伍,明确各教师职责范围,在个高校的舞蹈教育中拭目以待。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还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知识和素养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此外在学校的教务管理、工委会等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合作,合理安排课程、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师资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解决后顾之忧。学校还应坚持提供舞蹈教师学习进修的渠道,为教师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不断提高师资素质的同时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由于生源、师资等因素的局限性,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打破恶性循环的刻板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更新知识体系。因而在舞蹈教学中,应当合理精炼安排教学内容,将审美认识、审美欣赏、技巧学习进行综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非将一整套专业性的舞蹈训练方法生搬硬套的搬到课堂。任何艺术的发展均脱离不了理论的支撑,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基本知识体系对舞蹈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舞蹈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更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动作技术,并加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
总之,在个高校里,蓬勃发展的艺术舞蹈教育,应对快速发展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非一昧追求速度和规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在了解自己院系的状况和其他专业院校状况,在借鉴、提炼和吸取的基础上,加强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舞蹈教学能力,才能使各高校的艺术舞蹈教育在发展立不败之地,持续平稳的推动我国艺术舞蹈教育向前发展。
注释:
[1]参见王克芬、刘恩伯、徐尔充主编:《中国舞蹈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第429页.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报,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