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2011-08-15 00:47余继平长江师范学院武陵研究中心重庆408100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科专业

余继平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研究中心 重庆 4081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这就必然促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以与之相适应。而且人才培养规格亦呈多元化趋势,高等教育也从精英阶段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这表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高等学校需要通过特定的办学特色和定位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需要。

学校于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明确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一所受当地人民尊重的教学应用型大学”。美术学院按照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艺术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及需求相适应,加大实践教学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初步构建了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应用型实践教学团队,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总体提升,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积极推进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型时期,为了进一步推进学科融合与专业互补,促进人才培养中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针对我校教学应用型及综合性学科背景下,我院艺术学科复合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及实践平台建设等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的定位

美术学院艺术学科人才的培养体系,要顺应时代的背景,政策的变化和我校综合学科特点,确立出自己的发展定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特色上水平,以特色求质量,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围绕乌江流域文化艺术资源,大力开展艺术创作与教育实践,锐意进取,努力建设具有特色鲜明的美术学院;坚持以艺术学和设计专业为主,美术学(教师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为艺术教育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服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为支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地方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具备美术专业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首先,发挥我校综合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加强跨学科合作,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增加环境类和建筑类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增加机械设计类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增加管理学与品牌推广等相关课程,并开设一定比例的物理与现代文明等公选课程,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更加系统,专业口径更加宽阔。艺术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具有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的特点。北京奥会和上海世博会表明现代展示设计具有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的融合之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对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制作的过程,其应用手段多元、涵盖学科广泛、施工系统复杂。一项完整的展示设计工程可以说是平面、立体、空间和影像等多个设计门类的综合体。它除了受社会、经济、技术等客观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设计者,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艺术底蕴才能对设计项目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把握。这对高校艺术教育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创作与专业设计的教学,还要提高学生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要把提高艺术学科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和整体艺术水平,探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设计文化的关系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体现艺术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化内涵。

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将专业技能的讲授放在主要地位,课堂讲授学时比例过重,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完全不符合现代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片面强调专业操作技能,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及探究式学习的培养,显然是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全面。在这一点上,我们接下来的改革,就是要以文化艺术内涵培养为基础,完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的艺术教育,如美国就把艺术教育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并制定了一套“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把艺术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并一再促进艺术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连接。艺术教育要结合专业特色,开设美学类、人文类、史学类、心理学类等相关课程,完善知识结构。特别是地方高校更要重视民俗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渝东南特色经济及民俗生态旅游发展。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大力开展实地考察、专题讲座、民俗调研、沙龙式研讨和传统授课等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时,能够在“博大精深”“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其二,美术人才的培养,就是对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艺术创作与设计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我们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考试模式、评价体系,加强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创作意识、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个性表达能力和个人思考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点,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为例,我们还应该在“包装设计与品牌形象研究和实践”“数字媒体与多维视觉设计”“信息设计与文字设计”这三个方向上下功夫,在抓好传统的包括品牌推广、包装、书籍、装帧、视觉表现研究、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老方向内容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对生态设计、市场研究、传媒研究、媒体设计和信息设计等较新的内容进行深挖,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注重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将视觉问题放进全新的语境中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像品牌形象与包装设计类的教学中重视心理学、生态学和品牌策略的研究,在新功能包装、绿色包装、品牌包装、文化包装等方向上,探讨现代包装的“低碳”设计理念,探索现代包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视觉传达设计受信息时代数字媒体的普及影响,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重视视觉语言从传统纸质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换,视觉图像从静态存在向动态生成的转变,视觉传达模式从单向传达向交互传达的转变,这些都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充满时代气息,人性化得到更深的拓展。

因此,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优化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及各个教学环节中,以注重课程体系内课程的整合、衔接与关联,着重进行课程内容提炼与更新的修订原则,强调加强实践、突出创新和因材施教的具体要求为重点,各专业培养方案在符合学校的定位及培养目标的要求下,突出艺术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要求。艺术学科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更是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教学绝对不能脱离实践和生活。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注重对实际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一些实际课题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将创意设计向实际的市场和产业接轨,将创造精神和务实态度结合,从而挖掘学生在问题分析、创新思维、具体实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体现艺术、技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和对专业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在教学应用大学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实践、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实战能力以及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其三,根据重庆市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和打造西部地区文化人才高地,以及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的需要,依靠学校多学科背景优势,针对建筑业、制造业、商业等传统领域,以及新兴的信息、数字娱乐、新媒体、城市景观雕塑及民间雕塑领域的人才需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在数字媒体、公共艺术、城市景观雕塑及民间雕塑等方面,思考开展新专业与专业方向,为重庆产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开展的教学应用型建设论坛,就是要深入研究在当代艺术学科已由单向型向交叉型转变,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由传统手工型向现代科技与材料运用型演化背景下,探讨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艺术学科有突出的应用型、实践性强的专业特征,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强调阶段性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突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特点。根据学校教学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可以把四年学习阶段分成一年级为基础认识培养,二、三年级为专业能力培养,高年级为创作(设计)创新培养和应用研究培养几个阶段。把几个阶段与基础统一性、专业门类性、能力综合性、理念创新性、发展动态性的交互环节,互相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循环实践体系,让学生在多次的实践环节中查漏补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协调发展。

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阶段与交互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艺术学科的实践性教学的专业特色,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各教研室进一步开展专业教学体系的讨论及研究,特别是设计专业要加强课程群的建设,根据课程群的知识点,针对教学、学生、行业的实际,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整合的三结合思路,采取设计公司工作流程与常规教学的课题作业流程结合起来,设计新的课题执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传授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改变填鸭式教学,克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只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题执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方向的指引者,教学的组织者,执行的辅助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内与校外结合,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战能力

教学为研究与设计生产服务,研究为教育与设计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设计生产为教育与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可能的经济支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我们在办学上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破现有的办学模式,特别是建构教学应用型大学,更是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模式的产、学、研平台,通过在校内与企业共建设计实践平台,在校外与企业共建学生实习与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办专业竞赛等途径,也使企业从单纯的人才使用者成为人才培养的共同参与者,同时,这个平台也为我们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提供条件,为学生参与设计实践提供了实战机会。将企业的设计环境带入课堂,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

另外加大校内特色研发基地的平台建设,建设与影视动漫产业、视觉设计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紧密相关的产业研发平台,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为重庆、西部乃至全国各地区输送大量创意产业人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构渝东南民族文化艺术与创意产业研发中心,借助现有数码媒体动漫基地的条件、技术、成果及影响,依托我院艺术设计团队优势,联合我校文艺创作、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艺术等研究团队各方面资源,组建一支民族文化艺术与创意产业研发团队。抓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机遇,紧跟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和市场发展需求,立足渝东南地区浓厚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像以广告市场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礼品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装潢、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等领域在内的创意设计业,在中心下建立各类型的工作室,大力开展创意产业研发项目,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来,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战能力。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我们还必须构建起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兼职教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系列专家学术讲座、国内外毕业生设计作品联展等途径,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国际国内联系,定期开设不同专题的论坛,教学工作坊、专题讲学,丰富教学手段,学习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和著名设计院校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新的设计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由于艺术设计及其赖以生存的科学技术、工业经济、生活形态、文化思潮的不断变化,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呈现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教学应用型大学的艺术学科人才的培养,必须围绕综合学科基础、优势办学资源来打造专业,将艺术学科的创新思维、设计表现和艺术修养,与其他综合学科的科学思维、工程技术和实验环境相结合,紧密结合地域特点搞特色专业,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陈小虎,等.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2.胡永红,等. 建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8,(3).

3. 潘鲁生. 设计艺术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N]. 光明日报.2007.12.11,第007版.

4. 郑曙旸.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型发展定位[J]. 装饰.2010,(6).

5. 周志,等. 未来的梦想——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展示工程巡礼[J].装饰.201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科专业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部分专业介绍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