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人文主义思想观之透析——以《老人与海》为例

2011-08-15 00:42张海彦
飞天 2011年16期
关键词:亚哥大马人文主义

张海彦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 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老人与海》是他1952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这篇小说分别于1953年和1954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它一经问世,便在世界文坛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众多学者、专家对该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多从小说的写作手法、象征意义、艺术价值等角度着手,而从人文思想意识视角研究作者的则甚少。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古巴的白发苍苍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浩瀚的大海上,连续84 天捕鱼无获,同行因此认为他会给他们带来厄运而处处躲避他。唯一愿意陪伴他的是一个名叫曼诺林的小男孩。但后来也迫于父母之命搭上了另外一条渔船,留下他孤身一人。在第85 天,老人终于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呎、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但大鱼仍然拖着船往大海走,老人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食物、武器、助手,甚至左手抽筋了,他却毫不气馁,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小鲨闻到血腥,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了它们,直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也坚持战斗。既便如此,大马林鱼到最后还是被吃光了。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了一副白骨,同时归来的还有他那只残破不堪的小船和他那副耗尽精力的躯体。笔者通过对该名著的深入研究,领悟到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即体现海明威本人在面对残酷现实生活时,锲而不舍、勇于抗争、以及对人生充满着美好憧憬的人文主义思想意识。

对于人文主义而言(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这是由于即便是人文主义者自己因持世界观及对人的观念的不同而对人文主义的理解而各异;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出现了人文主义观念互相矛盾的现象。而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人文主义思想都重视人性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生存权和人有追求自我完善的权利,提倡人人思想平等、个性解放及发掘自我的潜质。

《老人与海》这部中篇小说从多方面给读者展示的不是简简单单的老人与海、老人与鱼之间的争斗;而是要通过主人公桑提亚哥从捕捞大马林鱼,到为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凶恶的鲨鱼群进行顽强的斗争来体现和揭示作者本人的人文主义思想观,以及对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及渴盼“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锲而不舍,执着于目标。一个人要实现他的生活目标,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追寻、全身心的投入。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身上也体现出了这种精神。

一是体现在捕捞大马林鱼的艰辛过程中。在刚开始时,老渔夫桑提亚哥每次出海捕鱼时,身边总跟着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但他每每都空网而归,他日渐“消瘦憔悴”,手上也是“勒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食,得靠那男孩给他送来,40 天捕鱼一无所获使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于是便将他们的孩子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到了第八十四天他仍未捕到鱼,许多人会因努力付出而无收获而灰心丧气、精神颓废、一蹶不振,放弃追求的目标,而桑提亚哥却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在第八十五天依然决心“驶向前方”、捕捞大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如愿以偿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同鲨鱼战斗、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大马林鱼的斗争中。老渔夫桑提亚哥面对鲨鱼的凶残,明知力量对比悬殊,但还是决心战斗到底。“我陪你到死”的决心使他在鲨鱼再次袭击时用尽了一切手段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用小刀桨朝鲨鱼身上乱扎;刀断了,他就用短棍打;棍子打飞了,他用舵来击,但终究鲨鱼还是夺走了他的战利品,给他只剩下了一具白骨。虽然战斗是激烈而又徒劳的,但桑提亚哥却体现了他斗争历程上的执着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同时也是海明威自己人格的外化的体现。

第二,沉着冷静,泰然处之。人生多风雨,需要的是在对待风雨时的一份冷静和泰然处之的态度。主人公桑提亚哥正是凭他的这种态度战胜了前84天的捕鱼失败,他仍然斗志昂扬,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长十八呎,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朝大海游去。此时,放弃捕捞可能就安全了,继续捕捞,老人就很可能被鱼拖入深海,随时有性命之忧,但面临困境,老人并未显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应战,紧紧拉着大马林鱼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即使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懈怠。经过两昼夜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将大鱼制服,将它拴在船边。

第三,不畏困难,勇敢面对。面对困难,需要的胆识和勇气,也是一个人在他奋斗历程中应具有的品质。当桑提亚哥老人正要满心欣喜地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划船回到海岸时,成群的小鲨突然来袭,前来抢夺他的胜利果实。在这种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老人并没有因为鲨鱼的凶残而胆怯,甚至弃鱼逃走,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战斗。面对“为所欲为”的鲨鱼,老人选择了面对。老人桑提亚哥虽然“感到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但他还是用鱼叉、刀子、船浆、舵把、木棍等作为武器与鲨鱼展开了搏杀,凭着“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的勇气,哪怕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老人最终将鲨鱼全部消灭。

第四,不甘于命运,奋力拼搏。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尼曾说过:“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在残酷的现实社会和命运目前,人不能听从于命运的摆布、逆来顺受,而应该直面一切艰难困苦,并同它们进行斗争,以此体现对生活的热爱,体味人生的价值和真谛。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身上也体现了这种人文精神。即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甚至以生命大代价换取尊严。海明威从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通过老人的奋斗不息、战斗到底的精神震撼人心地展示了人生的价值。老人出海84 天,一无所获,却并没有因此而甘心失败,仍然独自一人出海,终于在第85 天钓到了一条罕见的大马林鱼。在同大马林鱼和鳖鱼的搏斗中也体现了他顽强拼搏的精神。此外,作者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来映射海明威本人的这种人文思想,即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成功,也不在于失败,而在于勇于拼搏,勇于同无情的现实和残酷的命运进行不懈地抗争;同时也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即永不向命运低头、积极进取的乐观人生态度。

总之,海明威在其创作中始终强调“冰山原则”,强调“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区别,以“八分之一”去表现“八分之七”,势必在某些方面运用象征手法。《老人与海》通过对主人公桑提亚哥老人与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战斗历程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活生生生活场面,揭示了该小说的主题思想。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这部代表作的:“这是一部我一生为之努力的作品,读起来通俗简单,看着很短。然而却囊括了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空间,这是我在目前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这部小说刻画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这位战斗不息,不甘命运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桑提亚哥老人即便意识到前途渺茫,即便面对失败,也锲而不舍、坚持到底、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坚定、执着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此外,小说也体现了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为实现人生价值而显露出的非凡毅力。而这一切也正是海明威人文主义思想观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折射出了海明威本人的人生哲学和生活观,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理想社会的憧憬。

猜你喜欢
亚哥大马人文主义
探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精神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永不言败
如果大马不是马?
穿越大马
秋千上的鹦鹉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