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真真
樋口一叶(1972-1896)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在她短短二十五年的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的不朽之作,被日本文学界称为传奇人物。她善于在小说中运用和歌中的意象,在《十三夜》中“月”作为主要意象在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文中出现的“芒草”意象,由于它出现的位置也值得思考和分析。
这部作品描写的是旧历九月十三晚上的事。上篇主人公阿关在这一晚上回来告诉父母决定离婚。她虽是奏任官的妻子,表面光鲜,但常被丈夫辱骂。在父亲劝说下,为了孩子,为了家族,最后放弃离婚回到原田家。下篇阿关在回家的路上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意外重逢又分别。
“…明净的月亮孤寂地挂在天空上,在屋里,只有亥之助从后边堤坝上掐来插在瓶里的野生芒草,像招手似地摇晃着穗子。”
“芒草”在阿关放弃离婚与父母告别时出场。
“芒草像招手一样”本应出现在父母欢迎女儿回家的场景中,在本文中却出现在告别中。并且出现的场面是阿关从娘家出来到乘坐人力车的转换点上,而且这也是上下篇的分节点,在此处描写值得关注。
从传统上来讲,说到“芒草”首先想到“像招手一样”的动作。另外“芒草”作为秋天的景物,与无常孤寂的形象相关。
1.録之助的出场。“芒草像招手似地”迎来録之助的出场。
阿关成为奏任官原田的妻子后,平常出门都带女佣,穿绸缎衣服,乘坐带家徽的黑漆包车。并且生下儿子太郎,看起来没有不满足的地方。从贫穷的斋藤家的女儿到奏任官夫人,这种出人头地是周围无数人羡慕的。即使父母看来,温柔的女儿成为高官夫人也是无可非议。但是,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夫妻处于离婚的危机中,阿关被丈夫冷酷地对待,这与幸福的假象越离越远。阿关一直忍气吞声,其实她内心非常苦恼。这天晚上,她想把实情吐露出来,但结果在父亲的劝说下又要回到从前的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迫切地想要逃离现在的生活,极度希望有个人倾听自己人生的苦恼。
于是,通过芒草的“像招手似的”形象,预告了録之助的出场。从阿关回娘家请求离婚的斋藤家的故事(上篇)到阿关和録之助的意外重逢别离的故事(下篇)的展开,芒草可以说是一条线索。
2.阿关和録之助的恋情。阿关和録之助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在知道她与奏任官的婚约后,明白自己失去了求婚的机会。后来自暴自弃,整天在外游荡,沉浸在自我厌弃的情绪中。在此由“芒草”能联想到暗恋以及恋情的明朗化。在下篇故事之前描写“芒草”可以说是预告下篇中将要出现的阿关与録之助的恋情。“芒草”起到导入下文的作用。
3.转换场景。描写“芒草”前后场景气氛完全改变。在阿关放弃离婚与母亲大声痛哭时上篇的场面接近尾声,这时描写“芒草”,接着场面一转,双亲与女儿收起眼泪告别。
在上篇围绕着阿关的婚姻,是离婚还是继续气氛非常紧张。下篇却描写了阿关和録之助重逢,淡淡地别离。看起来下篇也是在写阿关放弃离婚,与上篇重复,但是却从激烈紧张的场景变成了清冷的场景。“芒草”是沉寂的秋天的景物,使整个场景飘荡着淡淡的孤寂的感觉。对它的描写奠定了接下去的场景气氛的基调。“芒草”的描写使文章从上篇到下篇过度更为自然顺畅。
4.“芒草”和斋藤家。这天晚上,阿关的弟弟亥之助不在家。肩负兴旺斋藤家重任的他边工作边在夜校学习。这个“芒草”就是他掐来插在瓶子里的,所以“芒草”把不在的録之助也拉入了场景中。通过描写“芒草”来写亥之助不在家,通过他的不在来表达他承担起家的希望,使他在斋藤家的位置更明朗了。所以当天晚上弟弟尽管不在,但在阿关的离婚问题上却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芒草”这个媒介实际上证实了亥之助在斋藤家的存在感。
5.“芒草”和哀伤的形象。在古歌中,“芒草”常用来寄托与死相关的哀伤的感觉。阿关决定回到如暗谷般的原田家,“芒草”寄托了阿关为了娘家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家人的哀伤之情。阿关放弃离婚时说“就当是死了”“就算是从今天晚上起阿关已经不再人世,只有她的灵魂守护着孩子”,由“芒草”可以联想到她放弃离婚回到原田家悲怆的心情。
如上所述,通过“芒草”的传统形象分析它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芒草出现在《十三夜》上下篇的分节点上这个重要的位置,在它之后阿关的青梅竹马的恋人出现,同时也暗示她的暗恋逐渐清晰。同时与酝酿出的秋的沉寂的气氛吻合,导出下篇中与録之助重逢的场景。在整个故事中起主干作用的意象是月,与此相对的,芒草只起到作为伏线连接上下两个故事的作用。乍一看很唐突的下篇的故事通过“芒草”这个伏线也被包含在上篇中,并且上下篇的场景转换更顺畅自然。由此可见,“芒草”在《十三夜》整篇文章文理脉络上起到重要作用。
[1][日]樋口一叶.十三夜,世界短篇小说经典全集(第5卷)[M].萧萧,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2]孙新平.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现实主义风格[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