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1-08-15 00:43:40王杨
群文天地 2011年20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创造性

■王杨

头脑风暴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王杨

头脑风暴法师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维的方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充分使用该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文章中的符号发生联系,重新组织或表达信心的过程。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的思维的方法。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该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头脑风暴法及其特点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译为“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奥斯本便借用这个概念来描述集体中各个个体思维高度活跃、相互交叉和碰撞产生出创造性思维和设想。“头脑风暴法”的特点为:自由畅想,充分交流和延迟评判。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程序是:先选定一个主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大家开怀畅谈。其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二、“头脑风暴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下面利用“头脑风暴法”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进行学习,并把它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阶段中去。具体做法如下。

(一)Pre-reading阶段

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建立在其原有的背景知识上的,相关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越透彻。例如,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第5课课文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讲述了一名美国士兵在感恩节时写了三封感恩信的事情。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课文前,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Question 1:Do you know the Thanksgiving Day?Tell us what you know about it.

当听到教师关于美国节日文化的提问时,学生显得很兴奋,主动要求回答问题。

Student 1:Yes,I do.Its date is the 4th Thursday in November.

Student 2:Thanksgiving Day is a harvest festival celebrated primari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通过自由谈论,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出“Thanksgiving Day”这一话题,激发并帮助学生补充原有的关于感恩节的背景知识。

Question 2:What do people do in this day?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发表自己的观点:Eat turkeys/Thank God/Thank what they have had/Thank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A family gets together and expresses their gratitude.等,然后将学生所说的观点罗列出来:

What do people do in Thanksgiving Day?

①Eat turkeys.

②Thank God.

③Thank what they have had.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恩节的含义,促使他们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阅读文章的理解奠定基础。

Question 3:What will you do in Thanksgiving Day?And please tell us why.

教师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将做什么之后,可以将话题引入为什么学生想那么做。进行话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下情感教育,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询问。

S1:I will thank my parents,because they give my life and bring me up.They also teach me to forgive and considerate of other.

S2:I will thank my teachers,because they teach me and tell me how to become a useful people.They also get me aware of the marvelous world.

教师可在Pre-reading阶段通过以上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呈现和内化Thanksgiving Day,为学生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打好基础。

(二)While-reading阶段

学生进行第二阶段阅读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整理所获得的、零散的分散信息,并从中找出包含文章主要内容的重点信息,借以理清课文脉络。例如,在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获取了相关信息后,组织学生根据找出的线索,分组讨论,并整理出课文的结构。

例如某学生组讨论所得:

结构一:(以自然段为线索)

Part1(Para.1-3)—introduce author’s job in 1943

Part2(Para.4-10)—describe what author had thought about the Thanksgiving Day after work

Part3(Para.11-15)—author wrote three thank-you letters.

Part5 (Para.24-26)—author expressed his idea about the Thanksgiving Day and his good will

结构二:(以时间为线索)

Part1(Para.1)—autho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essay

Part2(Para.2-25)—author goes back to the scenes of the Thanksgiving Day and his three thank-you letters in 1943

Pary3(Para.26)—author expresses his will that is“Find the good—and praise it.”

(三)Post-reading阶段

在post-reading阶段,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地语言实践机会,通过适当的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跨越。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执行此类实践任务是,适当、有效地利用头脑风暴,促使他们在内化相关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语

头脑风暴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时,主要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在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阶段创设自由的讨论气氛,使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重现背景知识、理解文章信息、实践语言知识阅读。但是,教师在教学时还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科学的尝试运用头脑风暴,使之高效的服务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1]袁玲玲.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技法——大脑风暴法[J].山东教育研究,1998(5).

[2]袁桂舫.用“大脑风暴法”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2(4).

three replies

Part4(Para.16-23)—author

王 杨(1985-),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创造性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风暴中奔跑的树》
散文诗(2017年12期)2017-08-23 16:07:44
玩转脑风暴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8
可怕的大风暴
摇篮(2016年13期)2016-02-28 20:53:17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