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华
浅析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隐喻及用法归类
■宋卫华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钱钟书小说作品《围城》中的隐喻,从而探讨文学作品中隐喻的使用。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各种隐喻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即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肃,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如果说是《围城》这部小说让众多无法领略钱先生深奥学术文章的读者记住了他的名字,那么可以说是钱钟书先生在这部小说中使用的大量隐喻让人记住并且深爱《围城》。文章通过对《围城》这部小说的粗略统计,钱钟书先生共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380个隐喻,隐喻所占的篇幅约有近两万字,因此隐喻在这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可见一斑。文章主要通过对《围城》这部小说中隐喻的统计,并且对其中隐喻用法进行分类,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学作品中隐喻现象。
通过隐喻进行环境描写可以使得描写更为生动和形象,因为隐喻可以通过其他我们熟知的色彩或场景来描写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场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熟悉的色彩和场景去了解未知的场景,这样能为我们提供一种视觉上的观感,从而使得环境描写更为成功。如,
(1)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
(2)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
(3)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在以上这3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3个隐喻来描写不同的场景。第一句中,作者把夜比作浸了油的纸。这是文中主人公再红海过后,作者对印度洋的夏日一个场景的描述。对于我们读者大众来说,我们好多可能都无法理解红海过后,印度洋的夏日的天空是怎么一回事,也许作者也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场景,但是作者通过一个比喻,就可以让我们很形象的了解那时的情景。
用比喻的方式来描写人物的肖像特征可谓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点,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文学修辞中都不难见到这种用法,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瓜子脸、黑的像锅铁,柳叶眉,樱桃口,丹凤眼等。使用肖像描写也是钱钟书先生在本书中的一大亮点,尽管这种用法不是钱老先生的独创,但是其在书中使用隐喻刻画的一些经典形象还是值得我们赏析玩味的。如:
(1)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2)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
(3)安南人鸠形鹄面,皮焦齿黑,天生的鸦片鬼相,手里的警棍,更像一支鸦片枪。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使用隐喻对人物进行的肖像描写通常是有褒有贬。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下例句2,。在例句2中曹元朗,即书中所谓的那个新派诗人,写了一些不中不洋的新诗,读起来让人觉得滑稽可笑,而其人也是诗如其人,既俗不可耐又滑稽可笑,所以作者对其的肖像描写是一张滑稽的四喜丸子脸。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使用隐喻在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形象具体地了解人物的肖像特征,我们也可以通过作者使用的隐喻来判断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作者在《围城》这部小说中大多使用的隐喻都隐含了深刻的讽刺和嘲讽,这和作者著作本书的口吻有关,作者在本书中主要是对人性中一些丑恶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和调侃,所以在我们看到的一些人物的肖像描写多带有贬义色彩。这些嘲讽大都是通过隐喻来表现出来,这些幽默诙谐嘲讽既让我们会心一笑,同时也会发我们对作者嘲讽的现象的深思。如:
(1)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2)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3)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
我们看例句1和例句2,这两句话都包含着一个隐喻,尽管所指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反映了同一种现象,那就是在那个年代国人盲目崇洋媚外的心态。如例句1,作者把国文比作土产品和本国货币,我们知道在那个年代技术是外国的先进,商品时外国的好,货币是外国的稳定。这时就连我们国家的文化都要臣服于外国文化,学国文反而要到外国去,这从分反映了国人媚外的心态。
本篇文章主旨是通过对小说《围城》中的隐喻进行统计,并且对这些隐喻的用法进行详细地分析和归类,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隐喻做为一种修辞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1]谢之君.隐喻:从修辞到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3).
宋卫华,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