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译过程的思维和艺术风格转换手段浅析

2011-08-15 00:47:00孙东菱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00刘向兵长春人民广播电台吉林长春13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0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原著短语

孙东菱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刘向兵 (长春人民广播电台 吉林长春 130000)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用索绪尔的话来说就是将“能指”和“所指”关系融进“另一种具有代码性质的符号指示”中。源语的思维和艺术风格也要随之转换到目标语中。下面从英文中译角度对英文中译过程的思维和艺术风格转换的手段进行分析。

一、充分理解原著,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一)充分理解原著,恰当表达

翻译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理解是最重要的,表达是理解的自然结果。要想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要对普遍性知识和关于当前话题知识掌握充分。下面的句子选自Jane Eyre:

The chamber looked such a bright little place to me as the sun shone in between the gay blue chintz window curtains, showing papered walls and a carpeted floor,so unlike the bare planks and stained plaster of Lowood,that my spirits rose at the view.

在上面的句子中对于between the gay blue chintz window curtains 有两种不同的翻译:“鲜艳的蓝印花布的窗幔间”和“鲜艳的蓝色印花窗帘的缝隙间”。此短语要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孤立地看这个短语,两种翻译都可能是对的。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存在着哪个恰好表达了原作的思想。根据语境和一般性的知识知道房间要是明亮的话,窗帘一定是拉开的,既然是拉开的,窗帘间的距离就不应该用缝隙来描述,所以对原文的充分理解是选词表达思想的基础。

(二)充分理解原著,保持原著的风格

忠实/准确的标准和流畅的标准几乎是被普遍接受的。这两条标准可以看作是翻译的总原则。忠实/准确意为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原文要表达的意义和观点,而且要忠实于原文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流畅不仅意为译文要易读,而且要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没有生硬的套用和对字典机械的挪用。翻译的共时性容许同一翻译作品的多样性。但不管什么样的翻译作品应最大限度地反映原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而且要行文流畅易懂。例如,来自Jane Eyre中的一个句子,I rose; I dressed myself with care: obliged to be plain— — for I had no article of attire that was not made with extreme simplicity…对于这个句子同样有两种不同的翻译:“我起来了;我细心替自己穿着:虽然不得不朴素— —因为我没有一件衣服不是做得非常简朴的……”; “我起身了,细心地穿着衣服;不得不穿得朴素— —因为我没有一件衣服不是做得极其简单的……”。后者似乎更自然,但失去了原文的风格。在原文中作者使用两个“I”不仅仅是语言结构上的需要,也是表达力的需要。在这里两个“I”表现主人公一步一步地做事,有条不紊,对于自己的装扮仔细斟酌,强调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在这里,虽然第一种译文有做作的痕迹,但仔细品位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同时体现了原作的风格。

二、运用有效的翻译手段使译文流畅

读者阅读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获得思想, 另一方面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一种美感。所以译者一定要考虑译文的艺术风格。译文是具体的翻译作品,从这一角度讲,翻译是一门艺术。就像一件手工艺品,技巧和熟练度是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法宝。要使译文即表现原文的内容、原文要表达的意义和观点,以及原文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对中文读者而言又要流畅、自然、易懂。就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目的。

(一)由于语言结构本身的差异性采用的翻译手段

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所以语言的功能本身也不一样。例如在英语中,分词短语可以隐含原因、时间、让步等含义。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功能语言,就要把隐含的内容明示出来。例如,My faculties, roused by the change of scene,(roused by)the new field offered to hope, seemed all astir.在这个句子中,没有表示“原因”的连词,“原因”隐含在分词短语中。但是在中译时,如果不加上表示原因的词译文就不流畅,当然就没有美感了。可以译为,由于场景有了变动,由于有希望出现一个新天地,我的官能被唤醒,似乎完全活跃起来。从翻译的技巧来讲此译文采用的是增益。为了表达顺畅,中译文往往也需要对原文有所删减。英语语言强调形连,汉语语言重视神连,所以在英文中译时不做必要的删减会使译文冗赘,缺乏美感。例如,Traveling the long and matted gallery, I descended the slippery steps of oak; then I gained the hall; I halted there a minute; I looked at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在这段话中,由于语言结构本身的需要,每个分句前面都有“I”, 这种重复关键词的衔接手段使语篇从形式到内容连贯顺畅,对英文读者而言可以感受到优美的艺术风格。但是如果把上面文字不加变通地直译成如下的汉语,译文的读者会感到枯燥,我穿过铺席的长走廊,下了那光华的橡木楼梯;于是我到了过厅,我在那里站了一会,我看着墙上的画……译文中“我”的连续使用没有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反而使译文内容显得松散缺乏美感。所以下面译文更加反映原文的风格,又为汉语读者接受,我穿过铺着地席的长过道,走下滑溜溜的橡木阶梯,来到大厅,在那儿停了一会儿,看着墙上的几幅画……

(二)由于东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需要采用的翻译手段

东西方人在思维上的差异是公认的,所以在英文中译的过程中,要把原文的思想以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表达出来。翻译和文化息息相关。东方人含蓄,西方人比较率直,这也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在说明一项事物时,是有重心和陪衬或背景的。操英语的人习惯先说主句的内容然后说从句所表达的内容。所以由于东西方人思维习惯的差异,在英文中译时,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变通,调整语序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原著短语
读原著学英语(三)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5:06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漂流瓶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红楼梦学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20:32
拔牙
水家乡
连环画报(2016年6期)2016-06-16 06:09:08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13